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包括后横梁、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左纵梁、左横向加强板、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右纵梁和右横向加强板;后横梁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左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后横梁和左右纵梁连接;左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后横梁和左右纵梁连接并与左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相对设置;左右横向加强板位于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通过结构优化,降低重量、成本、提高产品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横梁、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左纵梁、左横向加强板、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右纵梁和右横向加强板;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所述左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所述右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横梁、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左纵梁、左横向加强板、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右纵梁和右横向加强板;

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

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

所述左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

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

所述右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由后横梁上片和后横梁下片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上片和所述后横梁下片通过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上片和所述后横梁下片与所述左横向加强板和所述右横向加强板连接处均采用两侧凸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均为焊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后副车架左右对称。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副车架是悬架中重要的零件,用于连接车身和悬架杆系。其主要作用为承载及传递路面的冲击。目前的后副车架的结构主要采用了前后两片焊接式后梁,其与两根纵梁焊接,承载主要的垂向力和部分的侧向力及纵向力,其重量较重,且不利于平台化拓展。每个车型需按硬点布置使用新的副车架。

如何优化结构,减少非主要受力区域的材料布置,降低产品重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减少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包括:后横梁、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左纵梁、左横向加强板、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右纵梁和右横向加强板;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所述左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相对设置;所述右横向加强板位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之间,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和后横梁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由后横梁上片和后横梁下片组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上片和所述后横梁下片通过焊接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上片和所述后横梁下片与所述左横向加强板和所述右横向加强板连接处均采用两侧凸筋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均为焊接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后副车架左右对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通过结构的优化,减少非主要受力区域的材料布置,从而降低产品重量,降低成本。通过加强板的设置和支架形状及后梁形状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性能,更加容易实现性能目标,减少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用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用后副车架的后横梁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后横梁

11 后横梁上片

12 后横梁下片

2 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

3 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

4 左横向加强板

5 左纵梁

6 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

7 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

8 右横向加强板

9 右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能够通过结构的优化,减少非主要受力区域的材料布置,从而降低产品重量,降低成本。通过加强板的设置和支架形状及后梁形状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性能,更加容易实现性能目标,减少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副车架,包括:后横梁1、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左纵梁5、左横向加强板4、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右纵梁9和右横向加强板8;所述后横梁1分别与所述左纵梁5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左纵梁5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左纵梁5连接,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相对设置;所述左横向加强板4位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之间,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和后横梁1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相对设置;所述右横向加强板8位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之间,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和后横梁1连接。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1由后横梁上片11和后横梁下片12组成。且在后横梁1的两侧设置了下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包括: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和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且在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的前后片间增加了横向加强板。摒弃了传统设计的一体式结构,更加灵活可变,同时也提升了轻量化水平及平台拓展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上片11和所述后横梁下片12通过焊接固定。具体地,所述后横梁1由前后两冲片焊接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后横梁1根据实际的受载及性能要求按需进行截面的设计,整个后横梁1的高度大大降低,省去不必要的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上片11和所述后横梁下片12与所述左横向加强板4和所述右横向加强板8连接处均采用两侧凸筋结构。所述两侧凸筋结构相对于传统平面结构更好的承载,并使最大风险的焊缝区域的应力集中转移到凸筋本体结构上,出现疲劳失效的几率大大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1分别与所述左纵梁5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左纵梁5连接;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左纵梁5连接,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相对设置;所述左横向加强板4位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之间,并与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和后横梁1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和所述右纵梁9连接,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相对设置;所述右横向加强板8位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之间,并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和后横梁1连接。所述连接均为焊接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后副车架左右对称。具体地,所述左纵梁5与所述右纵梁9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2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片6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3与所述右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前片7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横向加强板4与所述右横向加强板8左右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车用后副车架。

以下将详细阐述所述车用后副车架的工作过程:根据实际需求及性能进行后横梁的截面的设计。在后横梁和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之间设置了横向加强板,提升横向和垂向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更好的承载,且横向加强板可按需设置减重孔,进一步减少产品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是能够通过结构的优化,减少非主要受力区域的材料布置,从而降低产品重量,降低成本。通过加强板的设置和支架形状及后梁形状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性能,更加容易实现性能目标,减少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875.5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634569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2D 21/02

专利分类号:B62D2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园西大道

发明人:李志

第一发明人:李志

当前权利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秋平

代理机构:31219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车用后副车架及车辆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