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叙事论文_刘大先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长恨歌,少数民族,高腔,波特,美育,意识流。

意象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刘大先[1](2019)在《返归本心——徐怀中《牵风记》的意象叙事与哲思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牵风记》是徐怀中晚期风格的"为己之作",它溢出了小说的常规,将传统中国的意象与意境美学表现方式融入叙事之中,化繁为简,计白当黑,在糅合了礼乐观念、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叙述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象的人生艺术化的诗性叙事,让历史与现实题材焕发出超验的色彩,回归到对生命本心的觉解,用美的伦理超越世俗道德,以浪漫想象超越历史写实,这一切使他坦荡地展露出赤子之心,从而也获得了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自由,达到了关于人生感、历史感与宇宙感的抽象哲思境界。(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邵珠春[2](2019)在《美育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审美意象、叙事创新与美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大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以来,收获广大观众的热议与好评,其作为审美符号的社会价值得以彰显,尤其是它在叙事过程中的一系列创新手法,为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在当下国家重视美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宝藏》凭借其所具有的审美性、创新性和启发性的特征,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创新方法和借鉴平台,其内涵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属性引领了社会审美风尚,开启新时代美育发展之路。节目以轻松的姿态、幽默的语言和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为全民进行了一场潜移默化的美育传播与教育活动,在文物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渠道,通过对文物前世今生的讲述,将每件国宝打造成贯通古今的审美符号与文化图腾,激发了中国观众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钰[3](2019)在《《长恨歌》英译意象叙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翻译叙事学为基础,研究探索《长恨歌》英译的上海意象、都市意象和生活意象等意象叙事建构,寻求译者与译文、原文、读者及时代更高层次的优化对等,全方位、多视角、更有效的诠释文本信息,对推动翻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1期)

韩昊颖[4](2019)在《多重时空结构影片中意象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时空叙事影片新颖的时空观和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受众期望视域,从而受到导演、编剧的亲睐。意象的灵活运用是影片营造独特造型风格、丰富叙事内涵、提升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由于多重时空叙事本身具有一定的意味性,所以意象的运用更为直观多元,且在表达主题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创作了微电影《归途》,并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来实现多重时空的跨越,从而为多重时空电影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创作方式。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观察法、经验总结以及文献阅读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的影片来定性分析多重时空叙事与意象运用的一般规律;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及导师创作经验创作出微电影《归途》。针对影片《归途》,分析多重时空叙事下的意象运用情况。通过微电影《归途》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发现该影片存在多重时空叙事张力弱、意象关联性不强、镜头语言重意象轻意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成片的质量与故事的完整呈现。基于此,本文从观众学的角度,为多重时空叙事中意象的具体运用提出如下建议:意象的灵活运用是多重时空叙事电影在主题探究方面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要重视意象的精炼与深刻性,避免意象的形式化。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影片结构的完整性,平衡叙事与意象的关系,遵循意象设置服务于叙事的创作原则。(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金晨晨[5](2019)在《曹保平电影意象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曹保平的电影兼具商业性与思想性,获得了观众口碑和市场认可。他通过细微的电影语言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构建缜密的叙事框架,从而引发观众对复杂人性的思考。曹保平电影不乏精致的叙事技巧,兼具独特的影像风格,尤其擅长以别致的意象来表现创作意图。分析曹保平电影意象及其叙事功能,有助于深入探究曹保平电影的情节建构、人物塑造、主题倾向与总体风格,也为同类电影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研究提供借鉴。曹保平电影意象的类别与层级都很丰富,喜欢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钟情于方言、雨、车、饭桌、狗、鱼等具体意象,擅长刻画人物特定的表情,乐用多样而恰切的音乐意象。在曹保平电影中,人物犀利眼神意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表情意象成为思想意识表达的窗口,反复出现的动物意象折射了人类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作为人文意象的车具有抒情与叙事的功能,而饭桌意象渗透着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与权力角逐。地域意象营造了阴郁、苍凉的氛围,而雨意象介入叙事情节,建立回环套层式结构。从人声意象与音乐意象两方面细究曹保平电影的听觉意象与叙事功能。不同地域的人声意象具有迥异的叙事风格,山西方言形成纪实主义风格、云南方言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东北方言制造喜剧效果。音乐意象中,钢琴音乐外化人物内心、单一弦乐营造氛围环境、电子音乐推动情节发展。曹保平电影的故事大抵是追寻爱情、成长蜕变、寻觅救赎;曹保平电影在底层人物命运的叙述中寄寓着人性探寻;曹保平电影所反映的乡风不纯、成长缺失、阶层分化等问题,无不来源于社会现实。(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鹿景春[6](2019)在《严歌苓小说中的意象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中着名的作家之一,至今已经创作了许多佳作。她的小说,在题材的选择和立意上,都颇具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意象的运用则是她小说的叙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她在描写人物形象和叙事情节中,设置了繁复的意象,表达了她对意象这个传统美学概念所蕴含的象征诗学和叙事美学的独特理解。本论文就以意象为研究对象,整理严歌苓在创作时意象所象征的含义,挖掘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的叙事功能和审美特征。通过对严歌苓小说中意象叙事的研究,探寻严歌苓对人性主题的揭示。本论文从叁个方面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意象叙事。第一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将严歌苓小说中所出现的大量意象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解析这些意象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严歌苓小说中的意象非常丰富,参照杨义先生对意象的划分方式,将其作品中的意象分为自然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类。其中,自然意象包括以狗、驴、蛇为代表的动物意象;以向日葵、玫瑰、梨花为代表的植物意象;以红衣服、灰舞鞋为代表的色彩组合意象。文化意象包括以乳房、脚、头发为代表的身体意象;以地下室、阁楼、城堡、监狱为代表的空间意象;以神话为原型的重塑。这些繁复的意象,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第二部分,解析严歌苓小说中出现的意象在叙事中的功能:疏通脉络,贯穿叙事的结构;与人物呼应,升华人性主题;营造悲凉的氛围。意象作为小说的“文眼”,在小说中承载着诸多叙事功能,严歌苓笔下的这些意象,是她小说叙事的重要载体。最后一部分,从意象的审美特征着手,分析严歌苓小说中意象叙事的两个审美特征:冷静的忧伤和诗意的悲剧意境。意象的叙事,往往表达了作者的诸多情感体验。严歌苓运用的这些叙事意象,展现了她骨子里冷静、自制的一面,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芳[7](2019)在《聚焦,意识流和意象叙事: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最为重要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短篇作品与乔伊斯、海明威的作品齐名。从本世纪初开始,波特的作品研究呈上升之势,很多专家和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波特的作品,包括女性主义,波特的宗教观、南方意识和创伤叙事等,而关于波特的叙事分析,主要集中于波特的中长篇作品。本文运用法国学者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国内学者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理论和杨义的意象叙事理论、以及巴赫金的“镜子”理论来分析波特短篇小说中的叙事。本文提出波特在其短篇小说中主要运用了聚焦变化、意识流及意象叙事来推进文本叙事进程与服务主题。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波特的生平、文学地位、波特的研究综述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借助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分析《老人》、《玛利亚·孔塞普西翁》及《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叁篇小说的双重聚焦;第叁章从意识流的叁个方面——蒙太奇、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分析《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偷窃》和《坟》的意识流叙事,在心理蒙太奇部分强调了波特独特的时间和空间叙事;第四章探讨了波特短篇小说中的意象叙事。在这一章,利用国内学者杨义的“意象叙事”理论来分析《绳》和《裂镜》中的意象叙事;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发现:第一,“聚焦”会对信息造成过滤,影响读者的信息接收量,调节叙事进程,波特通过双重“聚焦”的交替使用来为叙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叙事受到聚焦的限制,作者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情感偏向和道德认同,从而间接反映自己的写作主题思想;第二,波特除了使用蒙太奇、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这叁个常规的意识流写作技巧外,还运用独特的时空叙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不停转换,来推进叙事进程,凸显作者的思想;第叁,意象在波特的作品中不仅作为象征物而存在,也是作者的一种叙事策略,贯穿整个叙事过程,引导叙事的推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成龙,吉平[8](2019)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动物意象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倾向于使用"动物意象"进行叙事,其表层意义在于动物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草原景观下重要的原型隐喻,深层次意义在于"动物的主题通常是人类原始本能的本质性象征"[1]。基于原始本能的动物伦理观念,通过电影语言、景观等文化符号挖掘少数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再转化为民族身份认同、民族自我意识等文化原型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采用动物意象进行叙事的基本范式。(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08期)

蔡宁,孙秋月[9](2019)在《浅析格非《锦瑟》中的意象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探讨格非早期的中篇小说《锦瑟》中的四种意象——时间意象、梦境意象、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的深刻内涵,旨在挖掘《锦瑟》这部作品中四种意象背后隐藏的情感,意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精神追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自我价值,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11期)

卢春苗[10](2019)在《《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曲高腔传川地文化,诗意扶贫叙家国情怀。"马平的小说《高腔》凭借着"高腔"这一独具美学韵味的四川文化元素,在精准扶贫文学作品群像中脱颖而出,以其诗意叙事的风格将经济、文化扶贫融合在诗情画意中。本文试图从小说中高腔、月季、戏楼等几个核心意象切入文本,通过对意象叙事功能、象征意义的解析,解读小说蕴含的四川地域文化品质、大国扶贫情怀,透视小说意象叙事的节奏美。(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意象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大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以来,收获广大观众的热议与好评,其作为审美符号的社会价值得以彰显,尤其是它在叙事过程中的一系列创新手法,为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在当下国家重视美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宝藏》凭借其所具有的审美性、创新性和启发性的特征,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创新方法和借鉴平台,其内涵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属性引领了社会审美风尚,开启新时代美育发展之路。节目以轻松的姿态、幽默的语言和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为全民进行了一场潜移默化的美育传播与教育活动,在文物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渠道,通过对文物前世今生的讲述,将每件国宝打造成贯通古今的审美符号与文化图腾,激发了中国观众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大先.返归本心——徐怀中《牵风记》的意象叙事与哲思境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2].邵珠春.美育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审美意象、叙事创新与美育启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

[3].陈钰.《长恨歌》英译意象叙事建构[J].英语广场.2019

[4].韩昊颖.多重时空结构影片中意象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金晨晨.曹保平电影意象叙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6].鹿景春.严歌苓小说中的意象叙事[D].河南大学.2019

[7].李芳.聚焦,意识流和意象叙事: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叙事分析[D].安徽大学.2019

[8].张成龙,吉平.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动物意象叙事[J].电影评介.2019

[9].蔡宁,孙秋月.浅析格非《锦瑟》中的意象叙事[J].教师.2019

[10].卢春苗.《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文革时期的海珠广场现状广州城叙事性意象结构(作者自绘...清朝时期广州城叙事性意象结构(作者...民国时期广州城叙事性意象结构(作者...民国时期广州城叙事性意象与局部整合...中山纪念堂旧照[82]

标签:;  ;  ;  ;  ;  ;  ;  

意象叙事论文_刘大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