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照时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照时数,日照,左权,特征,黔南,黄土高原,气候学。
日照时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娟,李娜[1](2019)在《国内外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以郑州气象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8年6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国产直接辐射表、芬兰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与国产人工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套仪器观测的日照时数与人工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的日照时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工暗筒式日照时数与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1.6h,国产直接辐射表与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2.1h,Milos500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观测数据明显小于人工暗筒式和国产直接辐射表的数据,其差值通过95%的T检验,差异显着;人工暗筒式日照计与国产直接辐射表观测的日照时数日差值的平均值为0.2h,两套仪器观测数据差异不显着,相关性最好。(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陈小燕[2](2019)在《1958—2017年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囊谦县1958—2017年逐月蒸发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对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721 mm/10 a,减少趋势较为显着,其月际变化趋势也比较明显,其中5月蒸发量最高,12月的蒸发量最少;囊谦县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着,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月日照时数最少,5月日照时数最多。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以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李祥科,张红妮,张洪芬,刘翔[3](2019)在《黄土高原冬季日照时数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陇东地区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给予黄土高原物候预测以参考意见。利用庆阳市1981—2017年冬季日照时数和庆阳市农试站1981—2017年冬小麦发育期的资料,对冬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日照时数最多值出现在1999年,为677.7 h,比常年偏多22%,最少值出现在1989年,为426.7 h,比常年偏少23%。总的来说,冬季日照时数20世纪80年代偏少,90年代偏多,2001—2017年以偏少为主。庆阳市冬季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的发育期为一致的反相关,反相关最显着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54,其次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44,再次为抽穗期,相关系数为-0.42,开花和拔节期的相关系数为-0.41~-0.4。庆阳市冬季日照时数最多年与最少年冬小麦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着的是起身期,偏多年比偏少年提前了7天,其次是返青期和乳熟期,提前了6天,再次是拔节期和成熟期,提前了3~4天。(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梁涛,何盛浩,王佳丽,王露,杨津[4](2019)在《荆门市近6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荆门市境内荆门、钟祥、京山叁站1961—2017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相对湿度、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荆门、钟祥两站年、季日照时数均为显着的减少趋势,其中减少速率最大的是日照时数,夏季减少最多,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小;20世纪60—70年代日照充沛,80年代为过渡时期,9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加剧。京山站夏季减少趋势显着,秋、冬两季为不显着的减少趋势,春季为不显着的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异常出现过11站次,季日照时数异常出现过33站次,均以异常偏多为主;能见度显着下降是造成年/季日照时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总云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增加也是个别季节、个别站点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京山站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小于荆门、钟祥两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能见度下降趋势较小,这可能与京山县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有关。(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姜苇,唐红忠[5](2019)在《1964—2017年黔南州日照时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12个站1964—2017年的年日照时数、季日照时数进行了线性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州12个县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独山和罗甸减少趋势最显着,分别为-80.398 7/10 a和-75.116/10 a;在突变检验中,仅荔波、惠水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2年和1989年,但其他县仍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从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州54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呈现西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的特点,年平均值为700~1 800 h;最高值(≥1 800 h)区域出现在罗甸,最低值(≤700 h)区域出现在贵定和都匀市的部分地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姜帅,丁一佳[6](2019)在《用日照时数变化的光合作用分析建立玉米动态模式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产量预报已成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手段。利用最新的判断日照时间等科技手段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做科学的分析预判,大大加强农业生产提前预判水平。本文从日照时数的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入手,分析了光强、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4个变量对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全文通过对各种试验的分析,对玉米产量在热量条件满足的前提下产量预报将可获得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彭窈,陈燕,张学泰[7](2019)在《基于棒影法的居室有效日照时数分析——以清远市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照是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通过基于棒影法的计算原理,制定清远市区各方位各时刻棒影比率表,计算并分析居室有效日照时数,发现该方法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存在的摄动现象使日照棒影法分析居室日照存在误差;利用棒影法分析居室有效日照时数,需要确定日期和时刻、建筑地理位置、间距、朝向、楼层高度等要素;气象部门可利用日照、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等历史气候资料,开展室内微气候(包括有效日照情况)评估;民众可综合考虑有效日照、夏季防热、自然通风等情况,科学选择室内场所。(本文来源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星星,焦磊,杨红雁[8](2019)在《1961—2018年左权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8年左权县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系数分析、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来左权县日照时数年、季节及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左权县年日照时数呈显着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0.78 h/10 a;四季日照时数变化中,春季呈上升趋势,夏、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冬两季对年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最大;除3月、4月外,其余各月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尤以1月、6月、12月下降趋势最为显着;年日照时数在1992年发生了减少突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伏晓慧,陈梦娇,沙曼曼[9](2019)在《乌鲁木齐市人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8年逐月日照时数,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该要素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呈较显着的上升趋势,增加速率达到69. 97h/10a;四季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不同,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大。年平均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发生在2006年,春季和夏季发生在2004年,秋季在2006年,冬季出现突变年较晚,在2013年,年和四季在突变年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吴桂明,覃丰阜,林益才,孙一,张新新[10](2019)在《1965—2015年广东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5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全省多年平均年、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日照时数的大值区位于沿海地区,小值区则位于粤北地区。(2)4个季节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秋季下降最明显,其次是夏季,显着下降的区域主要位于珠叁角地区。(3)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77年左右发生突变。春、夏季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97、1992年,冬季突变发生在2008年,但趋势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广东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日照时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囊谦县1958—2017年逐月蒸发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对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囊谦县蒸发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721 mm/10 a,减少趋势较为显着,其月际变化趋势也比较明显,其中5月蒸发量最高,12月的蒸发量最少;囊谦县日照时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着,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月日照时数最少,5月日照时数最多。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以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照时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娟,李娜.国内外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以郑州气象站为例[J].气象科技.2019
[2].陈小燕.1958—2017年囊谦县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李祥科,张红妮,张洪芬,刘翔.黄土高原冬季日照时数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梁涛,何盛浩,王佳丽,王露,杨津.荆门市近6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气象科技进展.2019
[5].姜苇,唐红忠.1964—2017年黔南州日照时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姜帅,丁一佳.用日照时数变化的光合作用分析建立玉米动态模式量[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7].彭窈,陈燕,张学泰.基于棒影法的居室有效日照时数分析——以清远市区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杨星星,焦磊,杨红雁.1961—2018年左权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伏晓慧,陈梦娇,沙曼曼.乌鲁木齐市人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
[10].吴桂明,覃丰阜,林益才,孙一,张新新.1965—2015年广东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