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控制器论文_骆冬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链路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控制器,链路,方舟,定义,软件,网络,故障。

链路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骆冬冬[1](2018)在《基于SDN控制器故障移除和网络链路负载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都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基于TCP/IP协议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因此研究者提出新型的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近些年来研究SDN已成为研究未来网络的趋势,而研究者对SDN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控制平面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提高SDN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另外一种是对数据平面的研究,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网络链路带宽负载均衡。故本文主要的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在控制平面上主要是针对在SDN网络在对控制器故障移除的时间过高和控制器故障移除后如何保证控制器负载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多领域分布式故障转移机制(Failover Mechanisms for Multi-domain Distributed,FMMD),该方法是根据多领域分布式SDN网络架构的特征和OpenFlow协议1.3.0中主从控制器的概念,进行控制器的故障移除。其中除本领域内的控制器为独立交换机(独立交换机是指故障控制器的下属交换机)的主控制器外,将与其相邻领域内的控制器作为独立交换机的从属控制器,并将这些控制器作为备用迁移控制器。通过计算独立交换机和各个从属控制器的迁移效率,从而确定各从属控制器的优先级。当主控制器发生故障时,独立交换机选择优先级高的从属控制器进行迁移并进行控制器的角色变换,从而确保控制器负载均衡。通过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FMMD移除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故障转移时间和端到端平均延迟时间,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控制器过载,从而使SDN网络控制器达到负载均衡。(2)在数据平面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基于OpenFlow的Fat-Tree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网络链路负载均衡问题,由于传统解决网络链路负载均衡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源地址端到目的地址端的可行路径有多条,并且由于网络链路带宽使用率和链路的初始带宽值不同,所导致的当前可用带宽不同,如何在这些可行路径集合中选择当前平均可用带宽最大路径;第二,如何保证所选择的可行路径不会出现路径瓶颈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多路径动态规划(Multipath Dynamic Programming,MDP)算法,该算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Fat-Tree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特点在可行路径的集合中使用动态规划算法选择出一条平均可用带宽最大路径。其次,通过计算该路径的可用带宽标准差来判定所选择的路径是否会出现瓶颈问题。并通过实验将MDP算法与传统的动态负载均衡(Dynamic Load Balancing,DLB)算法的随流变化的平均带宽率和平均报文传输延迟两个性能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MDP算法更好的保证网络链路的负载均衡。(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赵鑫[2](2018)在《SDN高效安全链路发现及控制器优化部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器通过拓扑发现获取的全网信息维护全局的网络视图,因此,拓扑发现对软件定义网络至关重要。然而作为拓扑发现的基础服务,域内链路发现机制存在链路欺诈威胁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多控制器作为在大范围网络中实现高效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控制器部署策略会影响多域拓扑发现的效率。因此,设计域内高效链路发现协议,采取有效的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对软件定义网络高效拓扑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链路发现机制存在效率和安全性问题。现有机制通过向所有的交换机端口发送数据进行链路发现,其中的冗余数据会造成控制器资源浪费,降低链路发现效率。此外,由于缺乏验证机制,攻击者可以利用冗余数据或伪造的虚假数据包开展链路欺诈攻击。据此,本文提出基于端口分类技术的域内链路发现机制,通过消除冗余数据包减少发包数,从而提高链路发现效率。通过对链路发现数据包的合法性验证,有效解决链路欺诈攻击。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节点之间欧式距离的控制器部署方法忽略了节点之间的关联,同时多域多制器之间的拓扑信息的同步会影响到网络拓扑发现的效率。因此,忽略控制器之间组网的部署方法无法得到最优的控制时延。据此,本文首先基于节点间的关联性对网络进行区域划分,继而综合考虑控制器间网络以及交换机—控制器间控制信道两层网络的传输时延设计控制器部署策略,从而降低全网拓扑发现的时延。本文采用Mininet和开源POX控制搭建仿真环境对域内链路发现机制和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与传统机制相比,本文提出的域内链路发现机制显着降低数据平面和控制器的负载,并有效抵御链路欺诈攻击。相比已有的方法,本文提出的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具有更短的数据传输距离,因而传播时延更低,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6)

王立坤[3](2018)在《SDN网络链路和控制器故障恢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恢复技术对于保证网络数据可靠传输以及系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软件定义网络(SDN)中,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对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研究高可靠性的网络容错技术,增强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针对数据平面的链路故障恢复问题中所面临的实现恢复时间和网络资源利用有效均衡的挑战,本文受预备式恢复策略耗时短和反应式恢复策略灵活分配网络资源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恢复策略相结合的协同式链路故障恢复机制。本文对SDN网络中链路故障恢复问题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形式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然后设计了一个两阶段式恢复算法解决该问题。算法的第一阶段是在链路故障发生前预判故障位置并静态地配置备份转发路径,保证网络连通性能够在故障发生后短时恢复;第二阶段主要基于网络实时监控信息对备份路径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不同恢复策略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恢复时间和资源利用上的有效平衡。针对控制平面的控制器故障恢复过程中所面临的控制器负载对恢复时间产生的冲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负载感知的控制器故障恢复机制。本文对多控制器环境下的控制器故障恢复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形式化为一个最短恢复时间的优化问题,并设计了一种启发式恢复算法来解决该问题。算法首先对故障控制器管理下的交换机进行网络集的划分,以保证同一个网络集的交换机迁移到目标控制器时延最短,然后根据网络集划分后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交换机迁移到备份控制器中不会引起备份控制器自身的负载过重进而影响恢复效率。启发式算法保证了控制器故障恢复过程中交换机负载的合理分配,实现了恢复时间和控制器负载的有效平衡。本文采用Mininet网络模拟器和Ryu控制器对设计的恢复机制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恢复机制对故障恢复的性能开销,并从恢复时间、存储空间、网络时延、网络带宽、网络负载等多个方面对设计的恢复机制进行分析验证。相对于现有的恢复机制,本文设计的恢复机制在网络服务质量、交换机存储空间、控制器负载利用等方面都有显着的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0)

张庆顺,刘赞,郭宝增,张锁良[4](2016)在《基于FPGA的SATA主机端控制器链路层发送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系统中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主机端控制器采用专用总线转换芯片和软件控制方式.为使得以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控制核心的电子系统可以直接使用SATA3.0硬盘作为数据存储介质,借鉴ATA1-7、SATA1.0、SATA2.0、SATA3.0等相关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SATA3.0主机端控制器的链路层发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成功实现了数据在发送过程中的校验、加扰以及流量控制等相关功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控制器数据处理速度可达600 MB/s,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健强[5](2015)在《多通道单链路摄像机控制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我国的航天电子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随着航天系统的复杂度日益提升,FPGA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升,其在整个电子系统中的作用也日渐增强。航天工程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对FPGA等这类关键器件的可靠性要求尤其严格。系统的高复杂度和高可靠性要求构成了一对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国家航天工程重大专项子项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一套多通道单链路摄像机控制器的设计。该控制器接收五路相机输出的数字视频,并对其进行压缩编码处理。不同通道的相机分辨率各异,每一通道支持视频或静止图像压缩编码,多个通道之间可产生多种组合工作模式。系统整体结构复杂、接口多、运算量大,其FPGA设计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完成第一版设计后,FPGA设计的资源占用率和时钟频率均不满足系统的降额要求。本文对第一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分析,并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完成了优化设计的代码实现,并在实际系统中进行了大量验证。论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系统地介绍了整个工程的优化设计过程,并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剖析。论文首先从层次划分上对工程设计的架构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在满足相机组合工作模式的前提下,对相机数据缓冲策略进行了优化;通过整合数据块,对外部数据存储方式进行了优化;通过修改代码风格对综合结果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合的算法对图像处理效率进行了优化。除此之外,论文对时序约束优化,以及如何用评估工具进行分析等也都做了深入分析。采用本文中介绍的优化方法,我们完成了第二版工程的设计。所完成的设计FPGA资源占用率从86%降至64%,实际可运行的最高时钟频率从96MHz提升至103.72MHz,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优化目标。论文中分析对比的FPGA工程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对其他航天FPGA工程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赵宙,阴亚芳,张斌[6](2014)在《USB3.0链路层状态控制器的Verilog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USB3.0协议,链路层控制器主要是对链路的初始化和配置,对主机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流建立链接和控制。该文详细介绍链路层状态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了状态控制器的描述,并通过了Modelsim仿真。(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杨丽君,张盛兵,杨可,余云[7](2012)在《1394链路层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EEE1394串行总线的链路层,完成了链路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在分析IEEE1394链路层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等时传输模式链路控制器的总体结构以及等时传输的过程;其次,进行了模块划分,完成了先进先出存储器(FIFO)、接收器,循环计时器,循环监视器的逻辑设计方案;最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进行了可综合描述,并采用软件仿真和FPGA原形系统调试进行了功能验证,结果表明链路控制器运行稳定,可以高速地完成数据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03期)

丁艳会,郝俊寿[8](2011)在《AOS上行链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AOS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即上行链路控制器。该方案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舟系列CPU芯片,在Linux操作系统下设计与实现上行链路控制器,并给出了其主要的工作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上行链路控制器较好地实现了信道分路器传送数据的解复用和解包装。(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10期)

丁艳会,李健[9](2008)在《高级在轨系统下行链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AOS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下行链路控制器。该方案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器件--方舟系列CPU芯片,在Linux操作系统下设计与实现下行链路控制器,并给出了其主要的工作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下行链路控制器较好地实现了多路数据的包装与复用。(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8年04期)

丁艳会[10](2007)在《高级在轨系统综合链路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空间技术的发展,实现国际空间组织间的相互支持,我国在航天技术应用领域正在逐步采用空间数据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高级在轨系统(AOS)系列标准。深入理解和掌握AOS的思想、概念和体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AOS关键设备,对推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AOS系列标准建议书,详细研究分析了AOS的特点、系统构成、业务分类和分层关系。在此基础上,对AOS应用系统的关键设备综合链路控制器的功能、实现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设计实现了实体验证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在硬件方面,采用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舟CPU芯片为核心的GT2000应用开发板;在软件方面,应用Linux操作系统,裁减定制了一个较小的内核,并定制了嵌入式系根文件系统,使用Ramdisk的方法将系统加载到内存并挂载根文件系统运行,加快了系统的启动速度。本系统采用开发板上的以太网口与PC机进行通信,在Linux操作系统下编写了综合链路控制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综合链路控制器端程序工作在开发板上,接收客户端程序发送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类型,完成包装、复用、虚拟信道数据单元装配、填充、解包装、解复用等功能。客户端程序工作于PC机上,主要用于发送各类用户数据。综合链路控制器端程序同时采用并发服务器方式,使综合链路控制器能在一个时间为多个客户端数据服务。论文依托的课题来源于关于高级在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的预研性子课题,为AOS综合链路控制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07-05-01)

链路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器通过拓扑发现获取的全网信息维护全局的网络视图,因此,拓扑发现对软件定义网络至关重要。然而作为拓扑发现的基础服务,域内链路发现机制存在链路欺诈威胁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多控制器作为在大范围网络中实现高效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控制器部署策略会影响多域拓扑发现的效率。因此,设计域内高效链路发现协议,采取有效的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对软件定义网络高效拓扑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链路发现机制存在效率和安全性问题。现有机制通过向所有的交换机端口发送数据进行链路发现,其中的冗余数据会造成控制器资源浪费,降低链路发现效率。此外,由于缺乏验证机制,攻击者可以利用冗余数据或伪造的虚假数据包开展链路欺诈攻击。据此,本文提出基于端口分类技术的域内链路发现机制,通过消除冗余数据包减少发包数,从而提高链路发现效率。通过对链路发现数据包的合法性验证,有效解决链路欺诈攻击。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节点之间欧式距离的控制器部署方法忽略了节点之间的关联,同时多域多制器之间的拓扑信息的同步会影响到网络拓扑发现的效率。因此,忽略控制器之间组网的部署方法无法得到最优的控制时延。据此,本文首先基于节点间的关联性对网络进行区域划分,继而综合考虑控制器间网络以及交换机—控制器间控制信道两层网络的传输时延设计控制器部署策略,从而降低全网拓扑发现的时延。本文采用Mininet和开源POX控制搭建仿真环境对域内链路发现机制和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与传统机制相比,本文提出的域内链路发现机制显着降低数据平面和控制器的负载,并有效抵御链路欺诈攻击。相比已有的方法,本文提出的多域多控制器部署策略具有更短的数据传输距离,因而传播时延更低,效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路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骆冬冬.基于SDN控制器故障移除和网络链路负载均衡研究[D].安徽大学.2018

[2].赵鑫.SDN高效安全链路发现及控制器优化部署[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王立坤.SDN网络链路和控制器故障恢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4].张庆顺,刘赞,郭宝增,张锁良.基于FPGA的SATA主机端控制器链路层发送模块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李健强.多通道单链路摄像机控制器的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6].赵宙,阴亚芳,张斌.USB3.0链路层状态控制器的Verilog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7].杨丽君,张盛兵,杨可,余云.1394链路层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8].丁艳会,郝俊寿.AOS上行链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

[9].丁艳会,李健.高级在轨系统下行链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

[10].丁艳会.高级在轨系统综合链路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所示)包括基带协议(Baseband)、链...蓝牙协议堆栈实验样机系统总体结构巧稳压控制实验系统蓝牙链路控制器状态图蓝牙链路控制器状态图

标签:;  ;  ;  ;  ;  ;  ;  

链路控制器论文_骆冬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