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制,诸宫调,河西,政体,视觉艺术,新闻,小说。
叙事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姚洋[1](2019)在《《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格致出版社2018年11月中国的政治基础、经济绩效和治理逻辑到底是什么?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的这本新着,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的理论维度,尝试用一种创新性的语言,用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中国故事。所谓"中国新叙事",并非对(本文来源于《决策》期刊2019年Z1期)
王慧娟[2](2017)在《历史·体制·人生:那些超越乡愁之外的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以及相关的一切是郝炜华小说的重要元素,《追火车》《奔跑的村庄》《包裹》等概莫能外。在《一张跟爸爸一样的脸》中,"火车"这一意象不仅作为故事叙述的现实时空载体而存在,其间出现的各色人等不断上演着上车下车、相遇别离的复杂情感纠葛,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世相纷繁和个体人生的悲欢离合。在此之外,"火车"这一意象更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它宛如一条时空隧道,连接着异乡与故乡的两头。逐梦与寻根、他乡与故乡,个体人生搭载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时空列车上,或一路向前或来回兜转,携带着各种时代讯息和人生奥秘,谱写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篇章(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17年09期)
谭伟桐[3](2017)在《Web技术影响下的网络新闻叙事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以Web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媒介使用,同时也从物质载体、使用规则上限定了网络新闻叙事的表达与接受。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了 Web技术对网络新闻叙事体制变革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在常规Web页面、复合Web页面和Web页面间叁个维度的表现。文章认为,Web页面始终是网络新闻叙事的主要媒介载体,同时构成了网络新闻的基本叙事单元。Web页面的种种特征,在网络新闻的创作生产、传播效率和接受路径上产生着巨大影响,并决定了网络新闻叙事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Web页面这一基本叙事单元的确立,文章为研究网络新闻叙事体制创造了封闭性的前提,进而发掘了常规页面和复合页面中网络新闻一系列的叙事体制特征。审视常规新闻页面中的网络新闻,受Web技术的影响,其正文叙事结构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倾向,并产生了新闻札记这一代表性的新文体,同时,新闻页面中的评论、导读等叙事元素与新闻正文形成了紧密的互文关系。在叙事视角上,常规页面中的网络新闻出现了全知视角的可能,同时视角的变化更加自如。在叙事人称上,网络新闻的第一人称使用比例增加,同时人格化话语的渗透日趋明显。随着HTML5等Web最新标准的制定和应用,“H5”这一复合页面兴起,并被媒体广泛采用以制作网络新闻作品。复合Web页面中新闻叙事呈现出事实叙事向虚构叙事、可写的文本向必写的文本这两个方面的重大转向。复合Web页面中的新闻借助高度凝结的叙事符号,呈现出“拟对话”这种高度互动的叙事方式。在另一方面,复合页面看似自由的叙事路径背后,也使得更多的超文本叙事与读者隔绝。在网络新闻的索引和页面的链接关系中,超文本产生的网络新闻叙事关系仍然存在。因为或主动或被动的索引路径,新闻文本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征。同时,借助最新的Web技术,网络新闻的索引页面的也获得了不同的表现方式,版面式的分流页面之外,又出现了瀑布流式的分流页面,无限的“瀑布”也使分流页面的叙事安排发生着变革。此外,在页面与页面之间的链接中,网络新闻亦出现了层级结构和网状结构的并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10)
姚洋[4](2016)在《中国体制需要一个“新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选拔制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和选贤任能的特点,能够兼容多样性、保障个人自由,并形成权力之间的制衡,因而是一种具有正当性的政治体制。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主流的观点将中国的经济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1978年前、后30年的历史对比支持这一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无法经受国际比较的检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接受了市场经济,而且大多数国家也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敞开了大门,但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实现了与中国相媲美的增长速度。对于中国的成功,改革开放和(本文来源于《南风窗》期刊2016年25期)
程瑶[5](2016)在《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是河西宝卷中的一类,这类宝卷在河西宝卷中产生时期较早,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体制。本文从袭古式的命名、写实式的序言和韵散相间的文体形式叁个方面对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进行阐述。通过对其叙事体制的分析,为探究河西宝卷的来源提供新的佐证和研究途径。(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张伟[6](2016)在《从“技术驱遣”到“体制建构”——现代视觉传媒艺术的权力运作与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视觉传媒艺术凭依科技与艺术一体化的表征优势赢得了表意形式的高度自律,但作为现代社会的审美符号,视觉传媒主导的视觉行为与视觉文本同样规约于权力的隐性操控中,它在提高个体视觉意识与视觉操控性的同时也挑战了传统的视觉伦理,引发了独特的"身体焦虑",并且制约着视觉文本的生成路径与传播机制,以更加潜隐的独特方式控制着视觉文本的叙事策略与意义表达,由此引发的视觉文本的资本化及其增值效应、视觉指涉意义的虚化以及审美旨趣的消解同样值得做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殷曼楟[7](2015)在《从见证之物到形象——论国有博物馆体制叙事立场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博物馆的叙事范式经历了由物、形象至景观的变化,简单说即藏品由"见证之物"向"形象"的转变。通过分析推动该转变背后的博物馆一系列反思——即信任"见证之物"的纯自然性;对藏品作为"见证之物"及"形象"这一矛盾未察或含糊化立场;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矛盾;以及视觉叙事策略的大众化这四种立场,"形象"背后的博物馆体制本身的结构性关系的自我调整,以及其中的问题亦得以显现。(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5年12期)
朱云[8](2015)在《《千万别丢下我》中的黑尔舍姆体制与叙事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当·纽顿的叙事伦理着重关注叙述行为、叙述中的不可靠性和读者移情。依此理论进行阐释,《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叙述者凯西讲述个体生命故事的动因在于其对黑尔舍姆体制的怀念与昭示,她的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性则折射出她对黑尔舍姆体制的顺从和矛盾心理,而小说与文本双重层面的读者在阅读体验与文本见证中会产生移情性反思,并做出伦理回应。(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盛志梅[9](2013)在《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流变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诸宫调是一种在"诸般宫调"中唱"诸般曲调"的综合性音乐叙事艺术,主要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市井民间。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宫调使用渐少,曲调使用渐盛,由词体向曲体演化。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既是变文以后的古弹词,又是戏剧的前身。它关联着书场和舞台两个表演场,其最终的曲体化,是其音乐叙事体制流变的必然结果。音乐体制不仅仅是诸宫调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其叙事的必备手段,是与其生命发展历程相始终的生存方式。(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葛培[10](2012)在《简单叙事体制,吟咏爱情悲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这样的恋恋于这故事。"张爱玲在小序中这样写道。是的,《多少恨》用简单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凝结岁月的记忆、对家的依赖,低缓吟唱,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小说没有用高调的叙事技巧,但也有其别具匠心之处。张爱玲看重现世生活,认同并积极肯定,现世人生的欲望和一切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享受吃喝玩乐,待人接物率直不留情面等等,都说明了她是一个活得真实、实在而又极富个性的人。她一直自称是个"俗人"。但实在"俗"得丰富、"俗"得(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3期)
叙事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路"以及相关的一切是郝炜华小说的重要元素,《追火车》《奔跑的村庄》《包裹》等概莫能外。在《一张跟爸爸一样的脸》中,"火车"这一意象不仅作为故事叙述的现实时空载体而存在,其间出现的各色人等不断上演着上车下车、相遇别离的复杂情感纠葛,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世相纷繁和个体人生的悲欢离合。在此之外,"火车"这一意象更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它宛如一条时空隧道,连接着异乡与故乡的两头。逐梦与寻根、他乡与故乡,个体人生搭载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时空列车上,或一路向前或来回兜转,携带着各种时代讯息和人生奥秘,谱写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篇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姚洋.《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J].决策.2019
[2].王慧娟.历史·体制·人生:那些超越乡愁之外的叙事[J].山东文学.2017
[3].谭伟桐.Web技术影响下的网络新闻叙事体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姚洋.中国体制需要一个“新叙事”[J].南风窗.2016
[5].程瑶.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J].宗教学研究.2016
[6].张伟.从“技术驱遣”到“体制建构”——现代视觉传媒艺术的权力运作与叙事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7].殷曼楟.从见证之物到形象——论国有博物馆体制叙事立场的转变[J].学术界.2015
[8].朱云.《千万别丢下我》中的黑尔舍姆体制与叙事伦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盛志梅.诸宫调音乐叙事体制流变考论[J].文艺理论研究.2013
[10].葛培.简单叙事体制,吟咏爱情悲歌[J].大众文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