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声部论文-孙静

钢琴声部论文-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琴声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钢琴演奏

钢琴声部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1](2019)在《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钢琴声部的叙事性角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语艺术歌曲(Lied)作为一种经典音乐体裁,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发展到顶峰。在"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众多艺术歌曲中,《死神与少女》这首相对短小的歌曲却拥有丰富的诗意内涵和持久的感染力。通过对这首歌曲的研读,重点阐述钢琴声部在其中所担负的叙事性角色,以期对艺术指导的演奏带来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坤[2](2019)在《理查·施特劳斯声乐套曲《爱之歌》钢琴声部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特点。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写作表示出他对于德意志古典音乐传统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他的创作明显是深深受到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等人艺术审美的熏陶。对于他的作品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多数关注点集中在歌曲的歌唱性或者音乐美学思想,对于他早期未被编号的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的探索研究非常少。声乐套曲《爱之歌》是理查·施特劳斯创作早期的一部作品,一共有《红玫瑰》、《苏醒的玫瑰》、《邂逅》叁首爱情歌曲,创作于浪漫主义时期。笔者通过音乐社会学以及音乐分析等研究方法,站在钢琴艺术指导的角度,对艺术歌曲、理查·施特劳斯以及《爱之歌》概况,本部作品的和声、曲式创作手法、钢琴声部的演奏技巧以及钢琴声部与声乐演唱声部的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样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作曲家早期的音乐写作风格,更全面地了解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以及与声乐演唱声部的创作特点,在演奏时可以完美演绎这部作品,深刻表达出其深层次的文学与艺术内涵。(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1)

李亭霆[3](2019)在《贝多芬《D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12,No.1)是贝多芬10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首部作品,创作于1797-1798年,1799年在维也纳正式出版,这部奏鸣曲在贝多芬早期的室内乐创作中具有非常显着的地位。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笔者自身的研习及与俄罗斯小提琴家Elena Markina合作之后的感悟,尝试分析和总结出一套关于此部作品的,既符合作曲家原笔原意的创作动机又有笔者自身思考的演奏风格,其中包括:1.对于这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及与贝多芬同时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比较;2.钢琴声部实际演奏技巧的分析;3.钢琴与小提琴声部的二重配合叁个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期刊2019-05-28)

卜立妮[4](2019)在《李博禅琵琶协奏曲《晚秋》钢琴声部的创作特点与二重协作中的演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弹拨乐器首座,被称为“民乐之王”,是十分重要的民族乐器,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发音清脆、明亮、富有穿透力和颗粒性,表现力极其丰富。琵琶协奏曲是“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一种创作形式,极大推动了琵琶音乐的发展,为琵琶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为西洋乐器伴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为民族器乐伴奏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民族器乐无论是在演奏技法还是音乐风格上都与西洋乐器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钢琴为西洋器乐伴奏的那一套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为中国民族器乐伴奏,民族器乐艺术指导学科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探索过程。本文以我国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琵琶协奏曲《晚秋》为研究对象,从钢琴声部的写作与演奏切入,对作品钢琴协奏声部的创作特点、演奏技术及与琵琶声部的协作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文章通过个案研究,专门探讨了作为西洋乐器的钢琴与中国民族乐器的琵琶在协作演奏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对《晚秋》这部作品在演奏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也为民族器乐艺术指导学科的建设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9-04-15)

崔文燕[5](2019)在《流行乐队伴奏中钢琴声部的情感烘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两点去研究流行乐队中钢琴的情感烘托作用:第一讲钢琴在乐队中的地位及和声编配。第二是在乐队演奏中钢琴声部的情感烘托。以几首流行歌曲为例,分析在流行乐队当中作品的钢琴编配以及情感的体现。钢琴在乐队中的地位及和声编配钢琴在乐队伴奏中的地位。钢琴作为色彩乐器在流行乐队中出现,它在乐队中虽然不是主体地位,但是它(本文来源于《神州印象》期刊2019年02期)

吴榆[6](2018)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比如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懂得音乐的魅力等,可以说学习钢琴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比学习数学、语文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带给他们的好处更多。但是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阐述了多声部思维模式的音乐特点,传统教学对学生的不利因素,多声部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积极性作用,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变这些问题。(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6期)

龚苏俊[7](2018)在《丁善德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钢琴声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槐花几时开》是丁善德32首艺术歌曲中的一首民歌改编曲,作曲家钢琴伴奏的编配大大拓展和提高了这首民歌的意境与艺术表现力,为同时代作曲家在改编和编配民歌的作曲技法上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主要从和声方面入手,着重分析西洋传统和声如何演变,进而更好地为中国民歌服务。(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7期)

单一平[8](2018)在《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声部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提琴与钢琴的二重奏鸣曲在室内乐的发展过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贝多芬在音乐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巨人,他的每一首奏鸣曲都别具一格,无论从创作特点、曲式和声、音乐构想,还是从演奏技巧上来说,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第八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中,钢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不是所谓伴奏的关系,需要两者结合非常紧密,互相促进,其中钢琴部分难度较大,对钢琴演奏者不论是技术还是乐感都有很高的要求。笔者希望以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为例对二重奏鸣曲有所诠释,使更多人了解到室内乐作品中小提琴与钢琴合作的魅力所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贝多芬生平,概括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尤其是《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背景。第二部分对这首奏鸣曲从和声和曲式两个方面,进行音乐创作分析。第叁部分:结合平时的实践经验从音乐主题、演奏技巧和情感处理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细致诠释乐曲发展。第四部分是对小提琴与钢琴室内乐中两者关系的总结,理清合作双方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有利于更好地阐释音乐。(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1)

王新颖[9](2018)在《舒伯特《天鹅之歌》中叁首选曲钢琴声部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被称之为当今世上的“乐器之王”,除了能独立展示弹奏表演的功能外,通常还成为与声乐合作最优选的乐器。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诞生之前,钢琴在与声乐合作的作用就是辅助声乐演唱,因而处于陪衬地位。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钢琴的地位明显与以往不同,舒伯特赋予了钢琴作为艺术歌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声部出现,它丰富的织体类型、复杂的和声以及同声乐部分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使得钢琴声部不仅具备乐器伴奏的功能,而且呈现出能够独立存在,是同人声一样去表达歌曲内容、展示个中情感、渲染艺术氛围、体现整体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音乐载体。这种创新,独树一帜地将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构成、地位、作用、效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天鹅之歌》的14首作品都是在1828年8月舒伯特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完成的,这一特殊时间段的创作成果可以说是舒伯特艺术生涯达到顶峰的作品,凝结了舒伯特一生的创作经验。笔者从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孤居》、《在远方》和《告别》叁首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背景介绍以及歌词内容的翻译和曲式结构、调性、和声、旋律、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进一步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从整体到局部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叁首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具备怎样的特色和技巧?如何高质量的演奏才可完美诠释它与歌曲间相融相托、相辅相承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制作图表、谱例分析等方法来对作品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求更准确直观地探讨如何演奏这叁首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声部才会彰显它在整个作品中的闪光亮点,才不至于削弱它以伴奏乐器形式出现却又类同于重要的人声形式,共同展现音乐作品应有的艺术品质。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舒伯特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艺术歌曲。第二章对这叁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进行了梳理。第叁章对叁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和声特点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作品钢琴声部本体的深入解析和如何演奏做详细探究。第五章论述钢琴与声乐该如何达到相互融合的状态。通过以上五个章节的分析阐述,探寻艺术歌曲中声乐部分钢琴演奏的独特功用,并为广大演奏者提供有例可循、行之有效的理论范本。(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1)

薛洁[10](2018)在《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钢琴声部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歌曲是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体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表现力。歌词均选用着名文学家或诗人的诗歌,作曲家再配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将两个部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与其他歌曲体裁不同的是,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独立意义的,能够深入理解、诠释其本身的艺术特征及情感内涵才能更完整地展现作品,它既和歌曲旋律浑然一体,亦可独立成曲。所以在表现一首艺术歌曲时,既要有歌唱者对音乐细致的理解,也要演奏者加强对钢琴声部音乐的分析与解读,两者合二为一,将艺术歌曲的魅力完美的展现出来。《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赵元任选用诗人刘半农的诗歌所作的艺术歌曲,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是我国艺术歌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其创作背景切入,对该作品曲式结构、和声及对钢琴声部的多个演奏技巧进行分析,探寻如何更好更完整地表演艺术歌曲。(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8-06-01)

钢琴声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特点。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写作表示出他对于德意志古典音乐传统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他的创作明显是深深受到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等人艺术审美的熏陶。对于他的作品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多数关注点集中在歌曲的歌唱性或者音乐美学思想,对于他早期未被编号的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的探索研究非常少。声乐套曲《爱之歌》是理查·施特劳斯创作早期的一部作品,一共有《红玫瑰》、《苏醒的玫瑰》、《邂逅》叁首爱情歌曲,创作于浪漫主义时期。笔者通过音乐社会学以及音乐分析等研究方法,站在钢琴艺术指导的角度,对艺术歌曲、理查·施特劳斯以及《爱之歌》概况,本部作品的和声、曲式创作手法、钢琴声部的演奏技巧以及钢琴声部与声乐演唱声部的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样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作曲家早期的音乐写作风格,更全面地了解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以及与声乐演唱声部的创作特点,在演奏时可以完美演绎这部作品,深刻表达出其深层次的文学与艺术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琴声部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钢琴声部的叙事性角色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杨坤.理查·施特劳斯声乐套曲《爱之歌》钢琴声部演奏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9

[3].李亭霆.贝多芬《D大调第一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的演奏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9

[4].卜立妮.李博禅琵琶协奏曲《晚秋》钢琴声部的创作特点与二重协作中的演奏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9

[5].崔文燕.流行乐队伴奏中钢琴声部的情感烘托[J].神州印象.2019

[6].吴榆.高校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弹奏训练对学生多声部思维模式培养[J].艺术评鉴.2018

[7].龚苏俊.丁善德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钢琴声部分析[J].当代音乐.2018

[8].单一平.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声部演奏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9].王新颖.舒伯特《天鹅之歌》中叁首选曲钢琴声部演奏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10].薛洁.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钢琴声部演奏分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标签:;  ;  ;  ;  

钢琴声部论文-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