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变电磁测深法找煤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虎[1](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西部复杂山区隧道建设是“一带一路”、交通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效准确的勘察工作是深埋隧道科学设计、安全施工的决定性因素。在西部山区高寒艰险环境下进行地质勘察需面临地形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巨大挑战。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地质调绘工作难度极大,为了查明隧道地质情况,就要通过大量深孔作业,但施工周期长,费用高昂。因而建立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型勘察模式、创新高精度信息处理方法等核心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电磁法已大量用于铁路隧道、水电隧道等系统,并成为一种重要勘察手段,但公路深埋隧道有其特点,相比铁路及水电隧道来说其宽度更宽(多为双线),需要面临的地质问题更多,且由于国内外深埋长大隧道的电磁法勘探研究成果主要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天然源及可控源),存在浅埋段50m左右的勘探盲区,对于可以实现深埋隧道的电磁法2000米以内全深度勘察能借鉴的成果有限。本文在四川省交通科技计划及雀儿山隧道、二郎山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以电磁法基础理论为基础,对电磁法原理、数值模拟、关键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在具体工程上,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推动了物探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试验研究、工程验证等手段进行技术攻关,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首次在公路隧道勘察中引入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攻克了电磁法浅层探测盲区,实现了深埋隧道2000米以内全深度电磁勘探。(2)提出了一种视电阻率比值法公式,有效压制了低阻屏蔽效应,实现了电磁法在低阻覆盖情况下的微弱异常提取,有效提升了分辨率。构建了一种新型二维反演初始模型方法—“数模分离校正法”,有效解决了初始模型构建传统方法在解决复杂地区地质问题上的局限性。(3)创建了以电磁法为主导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综合勘察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深埋隧道中岩性划分、岩体完整性评价、构造判识以及不良地质研判等关键技术难题。成果为复杂山区公路隧道电磁勘探提供了科学的行业依据和标准,为后续开展的川藏高速、川藏铁路地质勘察,提供了一整套可供借鉴的范例。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被誉为“川藏第一隧”的新二郎山隧道(长度13.4km、最大埋深约1600m)、全球座海拔超过4300米超长隧道-雀儿山隧道(最高海拔5050m、埋深大于700m)、康巴第一关折多山隧道(长度8.4km、最大埋深近800m)等数十项超级工程,也成功推广于广东惠清高速、云南沾会高速等省外公路隧道勘察以及川藏铁路、郑万高铁等铁路隧道勘察中,节省了勘察工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
陈诗瑶[2](2020)在《便携式电法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强,矿产勘查工作面临“难识别、难发现、难利用”的局面,中国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深度”布局,号召运用深蓝技术,以深地和复杂地形找矿为重点,提高矿产勘探整体水平。“深地”包括地球深部的矿物资源、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深蓝”包含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电法勘探以地壳中岩矿石之间的导电、电化学、导磁性和介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和人工的稳定电流场或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分布规律,来揭示矿产资源或解决地质问题。电法勘探还可以探寻油气田、地下水、考古研究、地质填图等。电法勘探过程中,由于测量信号的微弱性和宽动态范围,需要电法接收机具备高放大倍数和宽范围可调增益;同时自然环境的各种干扰信号叠加在待测信号上,还要求电法接收机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目前市面上的电法接收机普遍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优质电法接收机被国外垄断。本文先对电法勘探相关理论及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基于激发极化法和相关辨识法,设计并研制了一款便携式电法接收机。该仪器利用激发极化法原理,通过发送机向大地输入电流,接收机接收到返回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查看数据的分布规律,来判断地壳中的地质分布情况,从而寻找有用岩矿石。本文研究设计的电法接收机主要包含:低噪声模拟前端电路、多通道数据采集电路、FPGA数据处理电路、嵌入式通信系统和低噪声高效率电源管理系统等。各部分主要研究内容有:(1)低噪声模拟前端电路的作用是将电法接收机探头收集到的微弱信号进行选择性放大,提高信噪比,抑制干扰噪声。其电路主要包括输入口差分低通滤波、宽范围差分程控增益和二级差分放大电路。(2)多通道数据采集部分围绕模数转换器AD7768-4展开,包括其配置电路、时钟电路和通信电路等,负责将前端模拟电路调理好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离散数字量,供后续数字电路使用。(3)FPGA数据处理部分负责将ADC传来的高速串行信号解串并对数据进行滤波和处理,给每一个原始采样点打上时间戳,在后续分析数据时不仅可以离线还原幅值信息还可以还原发送机到接收机的信号传播时间和相位偏差等信息。该部分包含模数转换器输出数据解串、模拟前端程控增益值控制、卫星时钟同步、采样点时间戳组合和数据传输等。(4)嵌入式通信系统设计了基于BDS的时间同步,可有效避免本地时钟误差的累加,使本地时间始终与授时卫星时间保持一致。该系统还包含位置信息记录、基于触摸屏的用户交互逻辑、带文件系统的U盘和SD卡读写设计、蓝牙和Wi Fi通信电路等。(5)电源管理部分使用单节锂电池供电,通过结合使用DC-DC转换器的高转换效率和LDO的低噪声特点完成了电法接收机整机电源供应。锂电池电量管理使用安时积分法并设计了电池总容量自学习更新机制,保证了电量显示的准确性。最后对本文设计制作的电法接收机进行了相关测试。其中ADC信号采集测试结果表明模拟前端噪声抑制性能良好;增益线性度测试中,增益线性度达到0.99994;通道间一致性测试表明其通道间误差均在1%以内,并且其体积小重量轻,达到设计预期。
柳建新,赵然,郭振威[3](2019)在《电磁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各种类型的岩石矿体导电性、导磁性等电磁学的性质为基本依据,通过对各类电场及电磁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时间特征进行观测和研究,找到各种有用的矿体、探明区域地质构造以及解决具体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球物理电磁法多年来已在世界各处的铜矿、钼矿、铅锌矿、铝土矿、深部铀矿、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在未来将该地球物理方法更好地应用于金属矿的勘探开发工作,有必要对各种电磁法在应用时表现出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走势作出详细分析.本文主要针对电磁法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电磁法勘探的原理、仪器、各种分支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反演解释等方面做出比较全面的论述,同时介绍了电磁法在陆地、空中、海洋等不同环境中的找矿实例与应用效果.未来电磁法勘探仪器将朝着高精度高分辨率、集成化采集、实时处理能力强、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数据处理方面将融合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及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而且电磁法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地面和井中,航空电磁法和海洋电磁法在未来金属矿勘查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阳[4](2018)在《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一维正、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一次场),在一次场间歇期间,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纯二次场的一种时间域电磁方法。由于观测到的二次场携有关于地质体的大量地电信息,通过处理和分析这些测量数据可以达到勘探地下结构的目的。根据激发场源的不同,瞬变电磁法分为磁性源和电性源两类,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些年来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中-深部资源矿产勘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实际勘探中,为了增强接收信号的幅值,提高信噪比,通常使用较长的发射导线以增大电极距,这种测量方式称为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该方法具有工作效率高、勘探深度大、分辨率能力强、对高、低阻目标体响应都灵敏的特征,相比于磁性源瞬变电磁更适合山区、沼泽等复杂地形,近些年来在矿产、能源、水文、以及工程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的一维正演方法和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石墨矿产资源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在水平层状介质上的频率域响应表达式,通过频率域求解、外层积分计算以及时间域转换的数值计算过程,求解出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在时间域中的响应表达式,并通过平移算法定义出全区视电阻率。其次,在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响应数值计算实现并验证准确的基础上,研究地层参数(目标体电阻率大小、层厚、埋深)和装置参数(收-发距、测点相对位置)变化时对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响应特征的影响。然后,研究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并在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反演中予以实现,通过地电模型试算验证了该反演方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最后,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在石墨矿体勘探中进行实际的应用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证明了前文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该方法在中-深部资源矿产勘探应用上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郭奇[5](2018)在《重庆地下水监测中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每天生存和正常生活的物质基础,二十一世纪,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在过去,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没有统一的管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最后不得不花巨资来弥补。这使人们意识到了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必须要注意“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是在地底下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水库,具有良好的水质和稳定的供水条件,为人类每天的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使用地下水以及过量开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问题,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构成了威胁。重庆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广泛分布着侵蚀溶蚀等地貌,保护好区域内的地下水资源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本文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对重庆市30个市区县内的岩石监测井进行地球物理勘查,以监测区内地下水,确定含水层的埋藏深度,评价水层的富水程度,更好的保护好地下水资源。本次地球物理勘查主要采用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地球物理方法。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作为电法勘探的重要分支,它是通过观测、研究地质体在人工电流场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极化场(二次场)的变化规律,达到找水和研究其它有关地质问题的物探方法。激发极化的工作原理为向地下供直流电时,在供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地面两个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却随时间而有所变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电后,测量电极间仍存在一随时间而减小的微小电位差,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后衰减趋于零。激电法最早是用于找矿,由于不受纯地形起伏及围岩电阻率不均匀性影响,且可充分利用其时间(或频率)特性,因此用激电法找水,特别是在山区找水受到了重视。瞬变电磁法(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支时间域电磁法。本次工程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解释工作,并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对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灰岩、砂岩、泥岩与页岩等,风化较强烈,地表偶见露头。地下水埋深较浅,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建议监测井在成井时要做好上部覆盖层、风化破碎岩等的封闭工作,打穿至中等风化岩中,以保证岩井使用的耐久性。施工成井时要考虑井的涌水量,亦要进行严格的岩石鉴定,建议关键取水部位应设置在水量丰富的含水层中。
王益,王鹏[6](2017)在《地面瞬变电磁数据的早期畸变与校正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面瞬变电磁勘探实践中发现,不同边长外框采集的数据在早期存在规律性畸变,推断关断时间和视电阻率转换算法均有可能引起畸变,为此采用试验方法进行验证。通过计算证实:实际关断时间并不足以引发电磁数据畸变;而在常规情况下的早晚期时间节点均存在数据畸变,且畸变主要发生在节点前,畸变程度与回线大小正相关;采用晚期公式计算是导致畸变的主要原因。使用二分搜索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视电阻率转换,可以有效的克服电磁数据的早期畸变,获得与实际地层更吻合的视电阻率曲线。对不同外框试验数据的计算表明校正效果随外框边长的增大而减弱。
薛国强,于景邨[7](2017)在《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进入尾声,深部煤层的勘探与开发成为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为了探索瞬变电磁在煤炭领域的发展突破方向,本文从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及应用等方面对瞬变电磁法用于煤田探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介绍近年来瞬变电磁法在地面和井下的最新进展,包括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理论、瞬变电磁全空间理论、修正式中心回线法、电性源短偏移深部探测法、小回线大电流法、矿井强干扰处理技术、地形影响校正技术、联合时-频处理技术、以及在井下和有低阻覆盖时观测数据的处理技术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说明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领域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田领域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电性源近场探测理论和全空间物理场基础理论,开发精细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地面-井下联合分析方法等.
岳建华,薛国强[8](2016)在《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0年以来,中国煤炭电法勘探经历了三十六年的发展过程.根据煤炭地质勘探任务和电法勘探技术特点,中国煤炭电法勘探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年-1989年,以地面直流电法为主的勘探阶段;1990年-1999年,以煤矿井下直流电法为主的勘探阶段;2000年-2015年,以地面和井下瞬变电磁法为主的勘探阶段.文中分析了不同阶段主要方法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成果,结合当前煤炭电法勘探的应用与技术现状,根据煤矿安全生产需求,指出了我国煤炭电法勘探在基础理论、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以及仪器装备方面的发展趋势.
吴小平[9](2010)在《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拓展深部资源是当前矿产勘查的战略方向,进行深部成矿理论和勘查新技术研究,是促进我国矿业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找矿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保障的战略措施,是当前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与找矿的热点和前缘问题。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评价与找矿具有矿山勘探开发程度高、地质勘探与矿山生产原始资料积累充分、评价与找矿向深边部三度空间发展的特点,其要求建立适应于危机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找矿的找矿创新体系与评价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是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的新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时间域电磁法的实际应用中,通常与激励源的强度及种类有关。一般喜欢采用阶跃波信号来做激励源,表面看来,其高频成份丰富,计算相对而言要简单,但从阶跃波激励源的频谱可以看出,阶跃波的频谱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时间域的晚期),谱值范围大部分集中在10Hz级次以下,而且其频谱没有办法实现人工控制。对于时间域的观测方法,过早期(对应于频率域的高频段),由于一次场的藕合干扰,加上电磁场的趋肤效应,再加上阶跃波高频部分的低能量的激励作用,因此,效果不会是最佳的;而在过晚期(对应于频率域的低频段),虽然阶跃波的激励成份主要集中于此,但由于电磁场的快速衰减特性,电磁响应分析表明效果也不是最佳的。寻找理想的激励源,对时间域方法非常重要。作者从分析激励源的频谱特征出发,提出了以时间域的δ函数激励源为基础的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它能在全频率范围内均匀激励,并可以获得准确的大地视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知道,δ函数的频谱为一恒定值,从而由傅立叶级数可知,时间域的δ函数可以表示为频率域的谐变波函数。事实上,我们在电磁场的理论计算中,常常假定为谐波激励源的情况,也就是时间域的6函数激励。对于时间域的δ函数激励来说,由于它没有持续时间,也就是没有一次场的存续时间,而它的激励能量又是足够的大,可以充分的对系统进行激励,我们定义这种方式为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作者在论文中详细推导了6函数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相应,并定义了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的视电阻率。从磁偶极子源和电偶极子源的实际激励方式出发,分别计算了均匀半空间的视电阻率和层状介质晚期视电阻率的值。通过与阶跃波激励源视电阻率图形的比较,发现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的视电阻率更能反映大地的真实电阻率。通过对不同脉宽的方波激励源的电磁响应分析,发现激励方波的脉宽越宽,电磁响应越接近阶跃激励源激励的电磁场响应,而激励方波的脉宽越窄,电磁响应越接近单脉冲激励的电磁响应。方波信号激励源具有阶跃波、方波和单脉冲三重性。作者建议根据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宽度的方波激励源来近似单脉冲激励源进行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传统的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大多采用方波的方式激励,而在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又采用阶跃激励的理论。作者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处理方法在理论上就存在很大的不完备性。建议采用单脉冲电磁测深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方波激励源的电磁响应更加合理实用。
黄太岭,赵清涛[10](2009)在《山东省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地球物理工作已覆盖了地矿工作中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功的经验。随着地矿工作的发展,其方法技术曰臻完善,在地质找矿等诸多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取了显着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瞬变电磁测深法找煤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瞬变电磁测深法找煤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隧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电磁法勘探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科学问题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取得的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电磁法理论基础及适于深埋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方法的主要特点 |
2.1 电磁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 |
2.2 常用电磁勘探方法勘探深度及主要特点分析 |
2.2.1 音频大地电磁(AMT)法 |
2.2.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 |
2.2.3 瞬变电磁(TEM)法 |
2.2.4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OCTEM)法 |
2.3 公路深埋隧道全深度勘探适用方法选取 |
2.4 AMT法主要技术特点 |
2.4.1 AMT法基本原理 |
2.4.2 AMT法主要特点 |
2.5 OCTEM法主要特点 |
2.5.1 OCTEM法基本原理 |
2.5.2 OCTEM法主要技术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音频大地电磁法关键技术研究 |
3.1 AMT正演分析 |
3.1.1 地形影响数值模拟 |
3.1.2 山区复杂地质情况数值模拟 |
3.2 AMT地形校正技术研究 |
3.2.1 地形改正理论 |
3.2.2 模型验证 |
3.3 AMT初始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
3.3.1 初始模型构建思路 |
3.3.2 初始模型构建方法 |
3.3.3 反演对比 |
3.4 AMT反演技术研究 |
3.4.1 NLCG法反演基本原理 |
3.4.2 NLCG法计算步骤 |
3.4.3 NLCG法计算速度 |
3.4.4 NLCG法实例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关键技术研究 |
4.1 OCTEM法正演研究 |
4.1.1 常见层状地层模型数值模拟 |
4.1.2 模型计算(高低阻球状模型) |
4.1.3 模型计算(低阻直立板状体模型) |
4.2 OCTEM法关键技术研究 |
4.2.1 视电阻率比值法公式 |
4.2.2 模型分析 |
4.2.3 应用效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磁法在山区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
5.1 公路深埋隧道地质选线 |
5.2 公路深埋隧道地层岩性及褶皱构造勘察 |
5.3 公路深埋隧道断层构造勘察 |
5.4 公路深埋隧道岩溶不良地质勘察 |
5.5 公路隧道进出口滑坡勘察 |
5.6 公路隧道采空区勘察 |
5.7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可行性分析研究 |
5.7.1 隧道围岩分级常用方法概述 |
5.7.2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可行性分析 |
5.7.3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存在的问题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建立及工程实例 |
6.1 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的建立 |
6.1.1 公路深埋隧道新勘察模式的工作流程 |
6.1.2 公路深埋隧道新勘察模式的优势 |
6.1.3 电磁法测线、测网的布设原则 |
6.1.4 电磁法测点点距的选择 |
6.2 工程实例 |
6.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6.2.2 研究区工作布设 |
6.3 新勘察模式的实用意义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成果 |
7.2 后期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已发表论文 |
专利 |
获奖 |
附录 A 研究内容支撑工作量统计表(部分) |
附录 B 部分研究程序源代码 |
B.1 EH4 测量数据及FFT计算结果实时显示 |
B.2 一维大地电磁解析解法代码(均匀半空间) |
层状介质 |
B.3 一维大地电磁正演有限差分法代码 |
B.4 一维大地电磁马夸特反演法代码 |
B.5 最小二乘优化Bostick反演代码 |
B.6 一阶有限差分计算偏导矩阵代码 |
B.7 正演计算模型参数代码 |
B.8 最小二乘光滑约束反演代码 |
(2)便携式电法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法勘探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电法仪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法勘探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2.1 电法勘探方法 |
2.1.1 电阻率法 |
2.1.2 高密度电阻率法 |
2.1.3 瞬变电磁法 |
2.1.4 大地电磁测深法 |
2.1.5 激发极化法 |
2.2 相关辨识计算理论研究 |
第3章 电法接收机电路设计与实现 |
3.1 电法接收机系统整体构架设计 |
3.2 电法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
3.2.1 输入保护与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3.2.2 程控增益放大电路 |
3.2.3 差分放大电路 |
3.3 电法接收机数据采集电路 |
3.3.1 ADC及其配置电路 |
3.3.2 ADC参考源及时钟电路 |
3.4 电法接收机控制及运算处理电路设计 |
3.4.1 FPGA及其相关电路 |
3.4.2 嵌入式系统电路设计 |
3.4.3 数据存储电路 |
3.4.4 卫星定位和时钟同步电路 |
3.4.5 无线以太网和蓝牙通信电路 |
3.4.6 温湿度、屏幕显示及蜂鸣器电路 |
3.5 电法接收机电源电路设计 |
3.5.1 模拟电源设计 |
3.5.2 数字电源设计 |
3.5.3 充电和电池电量管理电路 |
3.6 PCB布局与实物 |
第4章 电法接收机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 |
4.1 电法接收机嵌入式软件总体构架 |
4.2 ADC数据获取 |
4.3 程控硬件增益 |
4.4 GPS同步设计 |
4.5 嵌入式系统与FPGA通信设计 |
4.6 电量计程序设计 |
4.6.1 基于开路电压法的SOC估算 |
4.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SOC估算 |
4.6.3 基于EKF算法的SOC估算 |
4.6.4 基于安时积分法的SOC估算 |
4.6.5 电量计程序设计实现 |
4.7 USB通信程序设计 |
4.8 SD卡读写程序设计 |
4.9 屏幕显示控制 |
第5章 电法接收机测试 |
5.1 ADC信号采集测试 |
5.2 增益线性度测试 |
5.3 通道间一致性测试 |
5.4 功耗测试 |
5.5 体积与重量测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3)电磁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磁法勘探原理及研究进展 |
1.1 大地电磁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 |
1.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
1.3 广域电磁法 |
1.4 瞬变电磁法 |
1.5 其他电磁勘探方法 |
2 电磁法主要装备 |
3 电磁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 |
3.1 电磁数据的处理 |
3.2 电磁数据反演技术 |
4 电磁法勘探技术在国内外找金属矿中的应用 |
4.1 地面电磁法勘探 |
4.2 航空电磁法勘探 |
4.3 海洋电磁法勘探 |
5 展望 |
(4)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一维正、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响应数值计算 |
2.1 电磁场理论基础 |
2.1.1 波动方程 |
2.1.2 矢量位的引入 |
2.1.3 边界条件 |
2.2 水平电偶源电磁场响应计算 |
2.3 长导线源电磁场响应计算 |
2.3.1 频率域求解 |
2.3.2 外层积分计算 |
2.3.3 时间域转换 |
2.4 全区视电阻率的定义 |
2.5 小结 |
第3章 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研究 |
3.1 模型验证 |
3.2 地层参数变化时的响应特征 |
3.2.1 均匀半空间电阻率变化 |
3.2.2 低阻目标层变化 |
3.2.3 高阻目标层变化 |
3.3 装置参数变化时的响应特征 |
3.3.1 收-发距变化 |
3.3.2 测点相对位置变化 |
3.4 地表不同时刻Vz分布图 |
3.5 拟二维数值计算 |
3.6 小结 |
第4章 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反演方法研究 |
4.1 瞬变反演方法简述 |
4.2 阻尼最小二乘反演 |
4.2.1 目标函数与法方程的建立 |
4.2.2 雅可比矩阵的计算 |
4.2.3 阻尼因子的调整 |
4.2.4 反演程序框图 |
4.3 反演算法效果与验证 |
4.4 小结 |
第5章 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在石墨矿勘探中的应用 |
5.1 工作目的 |
5.2 地质概况与地球物理特征 |
5.2.1 地质概况 |
5.2.2 地球物理特征 |
5.3 工区布置 |
5.4 成果分析 |
5.4.1 测线平剖图分析 |
5.4.2 典型剖面综合分析 |
5.4.3 其余测线数据反演效果图 |
5.4.4 反演整体效果分析 |
5.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5)重庆地下水监测中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激发极化法研究现状 |
1.2.2 瞬变电磁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 |
2.1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
2.1.1 中心回线频率域响应 |
2.1.2 中心回线时间域响应 |
2.2 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 |
2.2.1 激发极化现象 |
2.2.2 岩、矿石的激发极化 |
2.2.3 激发极化法的观测参数 |
第3章 工区基本概况 |
3.1 工区地理概况 |
3.1.1 位置与交通 |
3.1.2 自然地理简况 |
3.2 工区的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
3.2.1 区域地质 |
3.2.2 水文地质概况 |
3.3 工区地球物理特征 |
3.4 以往地质及物探工作总结 |
第4章 施工准备及数据采集 |
4.1 施工布置 |
4.1.1 工区范围 |
4.1.2 工作布置 |
4.2 水文地质调查 |
4.2.1 调查内容 |
4.2.2 调查结果 |
4.3 数据采集 |
4.3.1 瞬变电磁数据采集 |
4.3.2 激电测深数据采集 |
第5章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1 数据处理 |
5.1.1 瞬变电磁法测量数据处理 |
5.1.2 激发极化法测量数据处理 |
5.2 数据分析 |
5.2.1 激发极化法数据分析 |
5.2.2 瞬变电磁法数据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6.1 结论 |
6.2 认识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地面瞬变电磁数据的早期畸变与校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早期畸变现象 |
2 关断时间的影响 |
3 早晚期节点 |
4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实例 |
5 结论 |
(7)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理论研究 |
1.1 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的瞬变电磁场理论 |
1.2 矿井瞬变电磁法全空间场理论 |
2 新方法研究 |
2.1 修正式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 |
2.2 电性源瞬变电磁短偏移装置深部探测法 |
2.3 小回线大电流瞬变电磁法 |
2.4 矿井瞬变电磁法工作方法 |
3 新技术研究 |
3.1 矿区强干扰环境下资料处理技术 |
3.2 地形影响校正技术 |
3.3 联合时-频分析法资料处理技术 |
3.4 低阻覆盖层情况下的探测参数设计技术 |
4 装备的应用与研发 |
5 应用效果 |
5.1 山地情况下探测应用 |
5.2 大埋藏深度情况下探测应用 |
5.3 煤矿井下探测应用 |
6 展望 |
(8)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过程 |
1.1 以矿区地面直流电法为主的勘探阶段(1980-1989年) |
1.2 以煤矿井下直流电法为主的勘探阶段(1990-1999年) |
1.3 以地面和井下瞬变电磁法为主的勘探阶段(2000-2015年) |
2 中国煤炭电法勘探技术研究分析 |
2.1 直流电法勘探 |
2.2 瞬变电磁法勘探 |
2.3 其他方法 |
3 创新再生期发展趋势分析 |
3.1 未来需求 |
3.2 方法理论 |
3.3 数据采集 |
3.4 资料处理与解释 |
3.5 仪器装备 |
(9)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2 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电磁勘探方法的发展历史 |
1.2.2 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仪器现状与进展 |
1.2.3 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正反演问题研究现状 |
1.3 电磁测深方法中有效探测深度与激励源频率谱的关系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意义 |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成果 |
1.4.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磁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 |
2.1 交变电磁场基本方程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2.1.2 电磁场的矢量位、标量位和时间域波动方程 |
2.2 均匀大地表面上垂直磁偶极子的谐变电磁场 |
2.2.1 谐变电磁场矢量位的解 |
2.2.2 谐变电磁场的解 |
2.3 均匀大地表面上垂直磁偶极子的瞬变电磁场 |
2.3.1 阶跃波激励的瞬变电磁场 |
2.3.2 单脉冲(δ函数)激励源的瞬变电磁场 |
2.3.3 单位方波激励源的瞬变电磁场 |
2.4 磁偶极子激励源的视电阻率定义 |
2.4.1 阶跃波激励的均匀大地表而视电阻率 |
2.4.2 单脉冲激励的均匀大地表面视电阻率 |
第三章 电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 |
3.1 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电偶极子的电磁场 |
3.1.1 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电偶极子的谐变电磁场 |
3.1.2 阶跃波激励源的电偶极子的瞬变电磁场 |
3.1.3 单脉冲(δ函数)激励源的电偶极子的瞬变电磁场 |
3.1.4 单位方波激励源的瞬变电磁场 |
3.2 电偶极子激励源的视电阻率定义 |
3.2.1 阶跃波激励的均匀大地表面视电阻率 |
3.2.2 单脉冲激励的均匀大地表面视电阻率 |
第四章 电磁测深激励信号及其频谱 |
4.1 传统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中常用的激励信号波形 |
4.1.1 双极性矩形脉冲 |
4.1.2 半正弦脉冲 |
4.1.3 双极性梯形脉冲 |
4.1.4 阶跃波 |
4.1.5 斜阶跃波 |
4.1.6 双极性三角波 |
4.2 几种特殊的激励信号波形 |
4.2.1 2~n序列伪随机信号激励源 |
4.2.2 δ函数单位脉冲激励源 |
4.3 频谱宽度可调的激励信号源 |
4.3.1 不同宽度方波信号激励源 |
4.3.2 周期性组合方波信号激励源 |
第五章 单脉冲电磁测深的实现方法 |
5.1 大地冲击脉冲电磁响应 |
5.2 方波脉冲的电磁响应 |
5.3 单脉冲电磁测深的方法实现 |
5.4 观测系统 |
第六章 实例分析 |
6.1 垂直磁偶极子激励下的均匀半空间 |
6.1.1 激励频谱幅值的稳定 |
6.1.2 电磁响应及单脉冲电阻率 |
6.1.3 瞬变电磁测深中采用方波近似阶跃波的影响 |
6.2 水平电偶极子激励下的均匀半空间电磁响应及单脉冲电阻率 |
6.3 水平二层介质电偶极源晚期的瞬变电磁响应及视电阻率 |
6.4 瞬变电磁测深中采用方波的近似原则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电磁场计算程序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四、瞬变电磁测深法找煤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赵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便携式电法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D]. 陈诗瑶.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电磁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研究进展[J]. 柳建新,赵然,郭振威.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1)
- [4]长导线源瞬变电磁法一维正、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D]. 王阳.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5]重庆地下水监测中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与应用[D]. 郭奇. 吉林大学, 2018(01)
- [6]地面瞬变电磁数据的早期畸变与校正方法[J]. 王益,王鹏. 中国煤炭地质, 2017(06)
- [7]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J]. 薛国强,于景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 [8]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回顾[J]. 岳建华,薛国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4)
- [9]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D]. 吴小平. 中南大学, 2010(01)
- [10]山东省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发展与应用[A]. 黄太岭,赵清涛. 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