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张力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水性,极性,界面,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喜乐,许文然,张攀[1](2018)在《表面张力法判断亲水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通过表面张力的方法,研究液-固界面的润湿作用、液-液界面的形成方式,从而得出判断物质或材料的亲水性的方法。本方法是对现有的亲水性的判断方法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王宝仁[2](2014)在《表面张力法探究温度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性质。本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反而会降低。对温度影响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4年04期)
裴晓梅,邓永淑,赵剑曦[3](2010)在《表面张力法研究不同联接链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聚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衡表面张力实验表明C12-3(OH)-C12?2Br分子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和能力、以及胶团生成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C12-3-C12?2Br分子。动态表面张力的结果发现C12-3(OH)-C12?2Br(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宋冰蕾,赵剑曦[4](2009)在《表面张力法研究光敏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m在气/液界面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嵌入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可以在自组织基础上发挥这些特定基团的功能,扩展表面活性剂独特的应用潜能,这即表面活性剂功能化的意义。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表面活性远高于普通表面活性剂,自组织结构新颖且复杂,是表面活性剂领域当前的热(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17)
孙延春,张英[5](2009)在《表面张力法研究6-OTs-β-CD-CTAC超分子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288K时6-OTs-β-CD与十六烷基叁甲基氯化铵(CTAC)形成的超分子包络物及CTAC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6-OTs-β-CD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CTAC与6-OTs-β-CD可形成包结比为2∶1的超分子包络物,包络物表观稳定常数为2.0×103L/mol。表面活性剂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环糊精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裴晓梅,姜蓉,赵剑曦[6](2008)在《表面张力法研究SDS与相反电荷的Bola两亲分子混合水溶液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季铵头基的Bola两亲分子ArN-n-NAr。ArN-n-NAr与SDS混合体系表现出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和能力、以及胶团生成能力的明显增效。由于ArN-n-NAr与SDS的表面活性悬殊较大,数据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李玉萍,王利群,涂克华[7](2005)在《表面张力法研究温敏性接枝共聚物的微胶束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以水溶性可生物降解的葡聚糖为主链 ,具有温敏相变特性的聚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为接枝链的葡聚糖 接枝 聚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 (Dextran g PNIPAM)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Dextran g PNIPAM体系的微胶束化行为与共聚物结构和溶液体系的温度密切相关 ,接枝共聚物中PNIPAM含量越大 ,水溶液体系的温度越高 ,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越小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无论水溶液的温度是否高于PNIPAM接枝链段的相变温度 (LCST) ,即PNIPAM链段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温度 ,Dextran g PNIPAM均呈现一个临界胶束浓度大 ,对该现象给予了解释 .(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姜蓉,赵剑曦[8](2004)在《动态表面张力法研究C_(12)-2-E_n-C_(12)·2Br在气/液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最大泡压法研究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2-Ex-C12·2Br(x=1,2,3)水溶液在cmc以下浓度范围内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并与其对应的同头基和同碳原子数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12TABr)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增加表面活性剂体相浓度和温度将加快分子扩散速度,因此提高了表面吸附的动力学效果(Fig.1,Fig.2)。联接链长度增加使分子体积增大,减慢了初始扩散速度,也不利于介平衡表面张力的降低(Fig.3)。与对应的同头基同碳原子数的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12FABr)比较,尽管(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9-01)
吾满江·艾力,陈文海,陈炜,薛群基[9](2000)在《表面张力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 (β- CD)形成的包结物。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法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与 β- CD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时 ,增加 β- CD的浓度 ,溶液的表面张力上升 ,并达到纯水的表面张力值。有 β- CD存在时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浓度曲线较无 β- CD时为高 ,而且 β- CD浓度越高 ,该曲线上升得越高。同时在实验中发现 ,表观临界胶束浓度 ( cmc*)值与 β- CD浓度呈线性关系 ;表面活性剂 EO链越长 ,与β- CD的相互作用越弱 ,稳定常数越小。由较大的稳定常数知此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形状与 β- CD空腔的匹配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00年01期)
鲁润华,石硕,汪汉卿,童林荟,鲁改丽[10](1998)在《表面张力法测定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包结常数的几种数值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张力法是研究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用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刑浓度(γ-C)曲线来计算包结化合物的形成常数是可行的。本文介绍了六种用表面张力法计算环糊精--表面活性剂色结化合物形成常数的数值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1998年04期)
表面张力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性质。本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反而会降低。对温度影响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张力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喜乐,许文然,张攀.表面张力法判断亲水性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
[2].王宝仁.表面张力法探究温度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4
[3].裴晓梅,邓永淑,赵剑曦.表面张力法研究不同联接链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聚集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2010
[4].宋冰蕾,赵剑曦.表面张力法研究光敏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a4-6-m在气/液界面的吸附[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5].孙延春,张英.表面张力法研究6-OTs-β-CD-CTAC超分子体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裴晓梅,姜蓉,赵剑曦.表面张力法研究SDS与相反电荷的Bola两亲分子混合水溶液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7].李玉萍,王利群,涂克华.表面张力法研究温敏性接枝共聚物的微胶束化行为[J].高分子学报.2005
[8].姜蓉,赵剑曦.动态表面张力法研究C_(12)-2-E_n-C_(12)·2Br在气/液表面的吸附动力学[C].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4
[9].吾满江·艾力,陈文海,陈炜,薛群基.表面张力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0
[10].鲁润华,石硕,汪汉卿,童林荟,鲁改丽.表面张力法测定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包结常数的几种数值处理方法[J].日用化学工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