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宁夏农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牧业,宁夏,枸杞,柴达木,平原,灌区,历史地理学。
宁夏农牧业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谢立宏,许波[1](2016)在《宁夏平罗县基层农牧业推广人员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农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对先进技术的依赖程度显着增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问题日益突出。笔者从宁夏平罗县农牧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状出发,剖析了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广能力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6年02期)
刘树友[2](2015)在《一部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完美结合的力作——评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以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学术史之一大优良传统。这一传统从古到今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历久弥新,显现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学以致用""经世致用"也是史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与服务社会的不二途径。发轫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更是不折不扣地践行了"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这一优良学术传统。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维慎先生的论着《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1,就是秉持"学以致用""经世致用"优良学术传统、倾心(本文来源于《西夏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马志成,汪栩,王效瑜[3](2014)在《宁夏原州区2013年农牧业主要工作亮点及完成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原州区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79.9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88万个羊单位,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425.5吨、3620.3吨、3582.5吨。全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10.4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66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26期)
任壮[4](2013)在《青海“柴杞”:小果子成为大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到格尔木市,再到都兰县,一路驱驰在天高地阔、远山连绵的柴达木盆地腹地,行经之地,除了荒漠、戈壁、盐滩、草地,还有树木葱茏、田畴阡陌的绿洲。在海西州农科所试验转化基地、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青海省诺木洪农场、都兰县小夏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10-11)
连小芳[5](2007)在《宁夏农牧业的活力方程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宁夏。 六盘葱郁,黄河襟带,旱区孕绿。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枸杞、奶牛、马铃薯、西甜瓜、设施农业、脱水蔬菜、淡水鱼、葡萄、滩羊等产业带星罗棋布,长红枣、小(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07-06-05)
吴超[6](2007)在《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平原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该平原具有从事农牧业生产较为优越的条件,但也有若干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因素。本课题以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揭示和复原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的历史面貌,探讨和总结历史时期本区农牧业开发的经验教训,为今天本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元明清时期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的研究,可以为专门史、历史地理学和区域开发研究的学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历史上干旱地区的开发和国土整治提供典型案例,为今天宁夏平原的开发提供历史依据。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元明清时期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的研究,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为今后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经济,调整农牧林结构,避免和减少出现历史时期盲目开发所造成的环境、资源的破坏,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史鉴。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探讨宁夏平原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第二章探讨13至19世纪中央政权在宁夏平原的经营方略。第叁章探讨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劳动力资源、民族状况,这一时期由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宁夏平原的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至清嘉庆时期达到封建社会人口的最高峰,虽然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一度导致人口下降,但其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而且该地区的人口构成由以屯军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农业居民为主。第四章主要论述宁夏平原的水利建设与土地垦殖情况。大规模水利建设促进了宁夏平原土地垦殖较大幅度的增长,至清嘉庆时期土地垦殖量达到封建社会土地垦殖的最高峰。但是在清后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土地虽然也有不少增加,但粮食产量已经不足以满足人口的消费,造成人口的逃亡流散,带来严峻的环境后果。第五章主要论述宁夏平原农作物的品种结构,这一时期宁夏平原的种植业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各类作物无论在类别还是在品种上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农作物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第六章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第七章主要从战争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宁夏平原的植被变化、自然灾害、土地沙化等方面探讨农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八章是对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经验教训的总结。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不仅注意文献、考古资料的大量收集梳理、考证,而且还注意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若干重要开发指标(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定量分析,今古对比。宁夏平原的农牧业开发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我们应当汲取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有:1、由于政府的重视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宁夏平原的土地垦殖事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以至发展成为富庶的农业区,被誉为“塞外江南”。本区开发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2、宁夏平原兴修水利、移民实边政策、大规模的农牧业开发,对于巩固西北边地,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3、宁夏平原的水利建设成就以及水利工程技术的运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利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应当汲取教训是:1、农牧业生产规模应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应有效控制人口增长。2、开发必须和保护并举,加大生态治理的投入。当前尤其应依靠现代科技,改善宁夏平原的生态环境。3、应完善对水资源的调配、利用和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汪一鸣[7](2006)在《西夏时期宁夏平原灌区的土地利用和农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首次对西夏时期宁夏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出评价,指出当时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利用登记已形成制度。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西夏时期出现的宁夏平原灌区粮食作物分区布局萌芽,以及粮食分区储备库建设,指出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在灌区古代开发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西夏时的灌区与之前(汉代)、之后(明代)一脉相承,是一种农牧结合、粮马并重的大农业综合经济。(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蒋学勤[8](2006)在《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05期)
王永宏,许志斌,沈强云,陶维新,杨建功[9](2004)在《试论发展青贮玉米对宁夏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 着养 殖业 的 快速 发展 和 封山 禁牧 政 策的 实施 ,宁 夏 优 质饲 草 短 缺 的状 况 将 日 趋严 重 ;面 对 加 入W TO和国 内外 低 价位 粮食 市场 的 冲击 ,单 纯的 粮 食生 产 已很 难 从 根 本上 解 决 农 民增 收 问 题 。因 此 ,利 用 养 殖 业优 势 发 展种植 业,通过 种植 业 促进 养殖 业 发展 ,走 “畜 牧农 业 ”之 路 是宁 夏 农 牧 业走 出 困 境 的必 然 选 择 。从 宁 夏 养 殖业 的 发 展需要 出发 ,对 青贮 玉 米高 产、稳产 、优 质、高效 、低 投 入及 节 水 效 果等 方 面 进 行了 论 述 ,认 为 发 展青 贮 玉 米 是宁 夏 农 牧业可 持续 发 展的 有效 途径 和 强区 战略 。(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04年S2期)
孙鸿良[10](2004)在《宁夏农牧业发展方向与草地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农牧业发展结构失衡的现状,指出长期推行重农轻牧的农区模式而不是发展草地农业是一种方向性失误。为此探讨了宁夏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学依据,分区调整方向与拓宽结构调整思路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农村生态环境》期刊2004年02期)
宁夏农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以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学术史之一大优良传统。这一传统从古到今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历久弥新,显现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学以致用""经世致用"也是史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与服务社会的不二途径。发轫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更是不折不扣地践行了"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这一优良学术传统。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维慎先生的论着《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1,就是秉持"学以致用""经世致用"优良学术传统、倾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宁夏农牧业论文参考文献
[1].谢立宏,许波.宁夏平罗县基层农牧业推广人员发展现状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6
[2].刘树友.一部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完美结合的力作——评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J].西夏研究.2015
[3].马志成,汪栩,王效瑜.宁夏原州区2013年农牧业主要工作亮点及完成情况[J].科技视界.2014
[4].任壮.青海“柴杞”:小果子成为大产业[N].中国中医药报.2013
[5].连小芳.宁夏农牧业的活力方程式[N].宁夏日报.2007
[6].吴超.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7].汪一鸣.西夏时期宁夏平原灌区的土地利用和农牧业[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8].蒋学勤.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
[9].王永宏,许志斌,沈强云,陶维新,杨建功.试论发展青贮玉米对宁夏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J].玉米科学.2004
[10].孙鸿良.宁夏农牧业发展方向与草地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