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取向论文-刘畅

工具取向论文-刘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具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工具,学评教工具开发

工具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19)在《国际学评教工具开发和使用的矛盾、对策及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际上各种新的学评教(SET)工具的共性和差异的分析,梳理出SET工具开发和使用中蕴含的八对矛盾,它们分别是:工具开发依据的理论内隐和理论外显的矛盾;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矛盾;教学效能测量的单一维度和多重维度的矛盾;创新和保守之间的矛盾;及时性和全面性的矛盾;使用过程的匿名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工具开发过程中聚焦和延伸的矛盾;方法上的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矛盾。在这几对矛盾问题上,持不同价值取向的研究者分别开发了各有特色的工具。在分析各种工具的适用性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SET的中心思路应该是教师的可控性。在教师可控性的前提下,文章对各种矛盾的表现及对策也做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9年01期)

董曼霞[2](2018)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视角下的外语专业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显现出很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有鉴于此,本文从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探讨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在外语专业教育实践中其价值取向应遵循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原则,其实现路径应当: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霞[3](2018)在《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危机及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片面重视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以教育工具价值遮蔽教育本体价值,背离了教育的内在本质。从表现形式上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有"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中心"两种形式,但这两种价值取向都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因此,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结合起来,让农村教育回归生命本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高教)》期刊2018年11期)

杨志勇,张朋朋[4](2018)在《层级制工具理性取向对我国当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性层级制作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本组织形态,其理论在学界研究一直方兴未艾,且充满争议。争论的核心集中在层级制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取向的钟摆之间,在文章看来,理论的争辩一方面凸显了层级制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结合我国当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继续深入分析层级制理论的合理性,进而探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趋势和有效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闫迎月,王垚,徐悦然[5](2018)在《北京市公共交通工具社会色彩动因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社会调研,整合构建出了具体详细的北京市公交车、共享单车、出租车、地铁、高铁动车五种交通工具的色彩现状。运用调查问卷分析法,以社会性别为工具,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的调查,整理出了多角度社会性别视角下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色彩分析结论,揭示不同社会性别的人群对色彩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为更好地丰富和规划城市色彩做有效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4期)

林盼[6](2018)在《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一项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般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获取的劳动报酬。如何给付这种劳动报酬,与所有制性质以及发展目标,即所谓"本质论"有关。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追求价值的增殖,以求获取更大的利润,体现出显着的工具取向,因此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之间的切换非常灵活。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执政者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存在差异,工资制度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历史阶段也出现了显着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公式"是苏维埃政权与电气化目标的混合,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果实的现实性需求,也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目的,形成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合二为一,导致工资制度围绕着如何通过物质激励发展生产而展开,计件工资制由此在苏联长期成为主要的工资发放形式。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公式"则强调变革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反对单纯通过物质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做法;同时,供给制实践、"均贫富"思想以及"资产阶级法权"概念的影响,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受到质疑,被认为具有物质激励特点、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计件工资制在价值取向上难以得到认同,这是计划经济时期多次叫停计件制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时期,随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组成部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合二为一,计件工资制获得实施的合法性,得以在企业中重新推广。(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张立荣,汪榆淇[7](2017)在《府际合作取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实施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总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城市间关系较为松散,一体化水平偏低,表明刚性切割的行政区划行政和严重失衡的城市发展给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整体性提升造成了障碍。为此,相关地方政府需要重塑合作思维,变各自为政为整体治理;优化合作制度,实现包容性发展与可控性把握相统一;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合作协调机构和区域一体化决策咨询渠道。(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7年06期)

言克琴[8](2017)在《数学工具使用的价值取向及实践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工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小学数学工具的使用存在演示代替操作、合作越过思考、辅助变成依赖等价值迷失现象。教师应从意义建构的角度,创造性地使用甚至开发数学工具,做到从常规到特殊、从拿来到创造、从直观操作到合理想象、从烦琐到简约,赋予学生数学生长的力量。(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期刊2017年09期)

曾颖贤[9](201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11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结构和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多领域的创造性研究,积累了一些富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时间偏短,理论积累不足,仍有许多领域亟需研究。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工具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尚未问世。而此领域的研究对考察当前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现状、制定今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养方向、以及评价未来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升等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均具有明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目标如下:1、理论研究目标:运用心理价值取向的研究视角,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理论建构模型。此理论模型包括叁个层级,分别为总评价层级(第一级)、因素评价层级(第二级)和取向维度评价层级(第叁级);其中,第一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取向层级;第二级包括四个因素,分别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四个因素;第叁级将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四个因素又细分为叁大心理取向,分别是认知取向、体验取向和行为取向。2、工具研究目标: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取向的标准化评价量表。编制初始量表356个项目,对245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通过鉴别度指数分析、区分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79个项目的正式量表,并对2454名大学生正式施测,正式施测结果显示,全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7,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能够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建构。3、效标研究目标:通过量表相关研究、被试群体行为特征指标、不同被试群体的对比分析及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等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量表的效标效度进行了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研究结果均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量表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度,可以作为评价中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的科学指标。4、应用研究目标:通过对不同群体被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现状的对比分析,分析不同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现状的特点,并尝试对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培育践行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初步达成了上述四项研究目标,并为今后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维度和社会维度评价量表提供了很好的前期研究示范作用。(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朱叶丹,朱伟芳[10](2017)在《职业取向、工具取向与知识取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可以大致总结为职业取向、工具取向、知识取向叁个层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趋向于职业取向,即以满足职业需求为主要目标;而本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却带有工具主义的取向,即视英语为满足进一步学习需求、窥探跨文化要义之工具,虽亦有实用主义之功利性,却有直达知识取向之通途;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则是深入语言本体,其学习的目的在于探究、发现与创造,具有显着的知识取向。叁个层次由浅而深,功利色彩渐退,而理想色彩愈浓。立足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在教学上应融合叁者,即强调以职业取向为基、以工具取向为引、以知识取向为导的英语学习态度与教学导向。(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工具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显现出很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有鉴于此,本文从马克思·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探讨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在外语专业教育实践中其价值取向应遵循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的原则,其实现路径应当: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具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国际学评教工具开发和使用的矛盾、对策及价值取向[J].江苏高教.2019

[2].董曼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视角下的外语专业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张霞.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危机及转向[J].河南教育(高教).2018

[4].杨志勇,张朋朋.层级制工具理性取向对我国当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8

[5].闫迎月,王垚,徐悦然.北京市公共交通工具社会色彩动因取向研究[J].艺苑.2018

[6].林盼.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一项比较研究[J].齐鲁学刊.2018

[7].张立荣,汪榆淇.府际合作取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工具[J].新视野.2017

[8].言克琴.数学工具使用的价值取向及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

[9].曾颖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取向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实证研究[D].深圳大学.2017

[10].朱叶丹,朱伟芳.职业取向、工具取向与知识取向: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价值观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

标签:;  ;  ;  ;  

工具取向论文-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