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

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

一、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戴军,杨宝娣[1](2003)在《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文中提出 近期我中心职业病房收治1例矽肺Ⅰ期合并心包炎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沈某,女,68岁,矽肺Ⅰ期。患者于2002年1月22日收入职业病房。诉近1个多月胸闷明显不能平卧;乏力,无发热、咳嗽、咯痰;食欲良好。体检:T 36.8℃,P 78次/min,R 18次/min,BP 180/100 mm Hg;一般情况好,无浮肿,无颈V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减弱,心

周炳凤,丁震[2](1999)在《矽肺病人合并心源性胸水误诊分析(附15例报告)》文中提出

黄小月,李伟芳,王振华,王肇勲[3](1959)在《建国十年来湖南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方面的成就》文中认为 解放前,我院在心血管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很少的,从事此项工作者仅1——2人。旧湘雅医学院35年中所发表的有关心血管方面的论文仅有5篇。写作凭个人兴趣,但求成名,很少考虑到教学与医疗的需要,更谈不上如何为劳动人民服务。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党不断的

梁燕珊[4](2021)在《肺部弥漫性囊腔表现的CT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易芬[5](2020)在《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旨在通过观察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否以及相关副作用,探讨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是采用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51名男性患者与14名女性患者总共65例,所有的患者均经病理学活检明确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平均年龄为65.26±8.826岁;其中有9名患者为小细胞肺癌,肺鳞癌患者36名,腺癌患者15名,其他非小细胞肺癌5名。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KPS评分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增强CT检查,然后将所得的CT图像输入TPS治疗计划系统,确定患者预计植入的粒子总数目、预先设计最佳的植入通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6个月的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4、6个月肿瘤大小、血清肿瘤标记物数值水平、KP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结果:1、近期疗效:本研究按照RECⅠ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术后6个月患者CR 11例,PR 28例,SD 16例,PD 10例,有效率60.0%,局部控制率84.6%。经统计学分析表明:SCLC与NSCLC两组之间局部控制率及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NSCLC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治疗2、4、6个月后的局部控制率及有效率进行比较,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2、肿瘤标记物: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复查的肿瘤标记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术后2月复查的CEA、NSE、CYFRA21-1水平较术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月CEA、NSE水平较术前有差异,术后6月CEA下降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理类型CEA、NSE、CYFRA21-1术前术后情况:腺癌组患者术后2、4、6月血清CE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术后2、4、6月的NSE较术前均有下降,且术后2月、4月下降显着(P<0.05);鳞癌组术后2、4、6月及腺癌组术后4月、6月的CYFRA21-1水平较术前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KPS评分:本研究对65例肺癌患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6月KPS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提示术后6月KP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z=-2.873,P=0.004<0.05)。4、疗效相关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联合化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更显着(P=0.038<0.05,回归系数:-1.243,OR=0.289,95%CⅠ:0.089-0.931)。5、不良反应: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病人共11例:其中气胸发生率13.8%,皮下积气的发生率7.7%,咯血为6.2%,胸痛为3.1%,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6%,放射性肺炎和粒子迁移的发生率均为1.5%。所有并发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逐渐缓解。结论:1、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并发症轻微,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之间近期疗效无显着差异。2、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短期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术前术后CEA、NSE及CYFRA21-1下降水平差异不一致。3、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的危险因素,联合化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更加显着。

陈猛,金大成,王兵,董信春[6](2020)在《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纵隔DSRCT,结合以往报道的文献探讨纵隔DSRCT的诊断方法,以减瘤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的原则及预后。结果:回顾分析1例纵隔DSRCT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检查,从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为纵隔DSRCT,并给予相应化疗及放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情进展迅速,结合以往文献分析并讨论DSRCT的确诊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结论:DSRCT是一种罕见的间质组织恶性肿瘤,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确诊多依靠组织学及基因检测结果,该疾病具有侵袭性高,进展快,复发率高等特征,有效的减瘤术及综合性联合治疗可达到部分缓解或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俞建钰,陈祥芳,陈明诚,王晨虹,陈晗,林星[7](2020)在《类风湿尘肺2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1953年CAPLAN在南威尔士煤矿中首先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胸片上多发边界清楚的肺结节(直径0.5~5 cm)之间存在关联,提出了类风湿尘肺这一病名,后人称为"Caplan综合征"[1]。GOUGH在1955年对RA并尘肺患者的肺结节做了尸检,病理分析发现类风湿尘肺结节中含有坏死胶原和粉尘[2]。我国的隧道工人及煤矿工人数量庞大,在农村还有不少采石工人,尘肺并非罕见。为引起重视,现将笔

朱进看[8](2019)在《肺微小结节的病理分布及张纾难教授中药治疗规律初探》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微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肺结节的性质的确诊,病理是金标准。但是目前临床肺微小结节大部分缺乏明确的病理依据。一方面因为肺微小结节活检对患者正常肺组织有一定损伤及并发症,特别是多发的肺小结节全部活检会对肺脏功能损伤过大,患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因为胸腔镜下活检手术对于大多数直径<8mm的小结节或距离脏层胸膜较远(大于1cm),尤其是纯磨玻璃样结节不含实性成分,难以用手指触及的肺部小结节,处理能力依然有限。这种医疗现状造成暂时没有公认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一般建议定期低剂量CT随访为主。肺微小结节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承受较大花费及巨大的心理负担。如何及时对病灶进行干预,抓住可能的最佳干预窗口期,是中医和西医研究的热门问题。张纾难教授临床中常遇见肺微小结节患者就诊,考虑到患者压力及医生的责任担当,临床中注重衷中参西,勇于另辟蹊径,从肺微小结节病理基础出发,采用宣肺化痰、益气散瘀、温阳散结等中医治疗,获得一定疗效。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张纾难教授治疗肺微小结节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探讨本病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通过文献采集的方法,对古今中外中、西医学者有关肺微小结节的认识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第二部分为文献研究,首先,以“肺结节,病理”作为检索词,对知网数据库中1998年11月30号-2018年11月30号期间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18篇文章,排除临床影像资料模糊者606篇,肺结节诊断缺乏病理资料者241篇,以及文献重叠6篇,最后纳入统计的文献59篇,共有8630例肺结节穿刺病理(其中包括253例肺微小结节的病理结果)作为病例资料来源,然后对其进行荟萃分析以探索肺结节的病理类型及良恶性病理分布,为中医药早期防治改善疾病预后的必要性提供有效的证据;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通过对张纾难教授临床中治疗肺微小结节的有效处方进行整理,共收集处方68条,录入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一方面根据方剂数据集发现用药规律,一个是根据方剂数据集使用数据挖掘算法获取一个新的方剂,即生成肺结节治疗的新方。并从张纾难教授门诊病人病历中,选择典型病例,从而总结张纾难教授使用中药治疗肺微小结节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文献研究中收集到具备CT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完备的肺结节(直径≦3.0cm)共有8630个,其中肺微小结节(直径≦10mm)有253个。肺微小结节病理分布:良性肺小结节135例(45.45%),其中炎性假瘤26例、结核球18例、错构瘤14例、肺内淋巴结肿大14例、硬化血管瘤9例、非典型肺炎10例、不典型增生17例、真菌病5例、慢性肉芽肿6例、结节病3例、支气管球形扩张3例、机化性肺炎2例、癌前病变8例。恶性肺小结节138例(54.55%),其中肺腺癌78例、肺鳞癌10例、肺泡癌9例、不典型类癌1例、未分类肺癌8例、未分类肺癌12例、转移癌20例。临床临床研究中收集张纾难教授治疗肺微小结节的有效处方,共68条,共计使用了 140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977次。方剂组成中药频数前十味分别为:山慈菇、夏枯草、仙鹤草、生黄芪、山药、黄精、桃仁、炙甘草、桂枝、枳实。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的“方剂分析-组方规律”,获得录入方剂中药物配伍组合前十位的组合分别为:①夏枯草、山慈菇(34);②山慈菇、仙鹤草(27);③夏枯草、仙鹤草(26);④夏枯草、生黄芪(24);⑤生黄芪、黄精(23);⑥夏枯草、山慈菇、仙鹤草(22);⑦郁金、仙鹤草(22);⑧夏枯草、黄精(22);⑨山慈菇、郁金(21);⑩山慈菇、黄芪(21)。并获得药物关联性的网络关系图(具体见正文)。核心药物为:桃仁、山慈菇、石斛、黄芪、黄精、牛膝、郁金、仙鹤草、山药、桂枝、夏枯草、薏苡仁、太子参。核心组合为:①牛膝->夏枯草(1);②山慈菇、黄精->夏枯草(1);③山慈菇、黄芪->夏枯草(1);④牛膝、黄精->夏枯草(1);⑤郁金->仙鹤草(0.9565);⑥山慈菇、郁金->仙鹤草(0.9524);⑦牛膝->黄精(0.9444);⑧夏枯草、郁金->仙鹤草(0.9444);⑨夏枯草、牛膝->黄精(0.9444);⑩牛膝->夏枯草、黄精(0.9444)。新处方分析得出:①干姜、旋复花、丝瓜络、薏苡仁、太子参;②羌活、沉香、玫瑰花、黄荨、山慈菇;③黄芩、郁金、山慈菇、厚朴;④桃仁、砂仁、红花、炙黄芪;⑤诃子、木蝴蝶、川贝母、焦栀子、阿胶;⑥佩兰、苍术、藿香、姜半夏、紫菀;⑦桂枝、山药、陈皮、葛根。张纾难教授关于肺微小结节的治疗原则归纳为补益肺脏;温化浊痰;活血化瘀;清热消毒;疏肝理气。结论:肺微小结节病理活检难度大,其普及率有待提高;肺微小结节的恶性病变率有可能被严重低估,主张摒弃传统定期复查为主的随诊策略,应对肺部小结节早期干预。张纾难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肺微小结节常用药物为山慈菇、夏枯草、仙鹤草、生黄芪、山药、黄精、桃仁、炙甘草、桂枝、积实。核心药物为:桃仁、山慈菇、石斛、黄芪、黄精、牛膝、郁金、仙鹤草、山药、桂枝、夏枯草、薏苡仁、太子参。

王雅波[9](201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对RA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受累关节数目、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因素进行探讨,研究RA-ILD的临床特征及上述因素与RA-IL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07月至2017年06月期间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RA的患者204例。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或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的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提出的肺间质病变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即无肺部病变的单纯RA组139例和RA伴肺间质病变的RA-ILD组65例,搜集两组实验对象的观察指标(年龄、性别、病程、受累关节数目、ANA、ANCA、抗CCP抗体、RF、CRP、ESR等),研究上述指标与RA并发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性。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的计量资料进行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对组间比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1.RA-ILD组65例患者年龄、病程、受累关节数、RF、CRP平均值及男性性别比例分别为(65.94±9.17)岁,(10.65±8.85)年,(15.26±6.07)个,(677.23±209.29)U/L,(55.97±21.24)mg/L,53.85%;单纯RA组139例患者年龄、病程、受累关节数、RF、CRP平均值及男性比率分别为(55.13±10.72)岁,(7.39±5.10)年,(12.26±6.66)个,(331.21±125.31)U/L,(36.23±17.65)mg/L,23.74%,通过统计学处理,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RA-ILD组65例患者ANA阳性率、ANCA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ESR平均值分别为55.38%,24.62%,75.38%,(65.28±23.98)mm/h,单纯RA组139例患者ANA阳性率、ANCA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ESR平均值分别为52.52%,17.99%,66.91%,(58.64±25.05)mm/h,通过统计学处理,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RA-ILD组和单纯RA组患者高滴度抗CCP抗体在两组比例中的差异:抗CCP抗体大于150IU/ml时RA-ILD组和单纯RA组阳性率分别为43.07%、25.90%,行卡方检验,P值为0.02。抗CCP抗体大于200IU/ml时RA-ILD组和单纯RA组阳性率分别为38.46%、20.14%,行卡方检验,P值为0.00,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把年龄、男性、病程、受累关节数、RF、CPR及高滴度抗CCP抗体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病程长、男性、高滴度抗CCP抗体为高危因素。结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偏大、病程长、男性、高滴度抗CCP抗体是RA-ILD发病的高危因素,对合并高危因素的RA患者应密切关注肺部情况。

邵有和,何志义,陈昌枝,冯洁美[10](2017)在《家族性肺泡微石症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PAM)的病因、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对2例家族型肺泡微石症患者进行病例报道和文献复习。结果 PAM是一种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较明显,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以中下肺为主,病理表现为肺泡腔内不规则同心分布的钙盐沉着,无有效治疗手段,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终末期可进行肺移植。结论 PAM是一种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称的呼吸系统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诊断不明时,可行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

二、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矽肺病人合并心源性胸水误诊分析(附1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 床 资 料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临床诊断
    四、X线、心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五、实验室检查
    六、典型病例
讨 论

(5)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情况
    3.2 近期疗效判定
    3.3 ~(125)Ⅰ粒子植入术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3.4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情况
    3.5 治疗前后 KPS 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
    3.6 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3.7 并发症统计
    3.8 典型病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论着发表及获奖情况
致谢

(6)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简介
2 讨论
    2.1 DSRCT的临床表现
    2.2 DSRCT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2.3 DSRCT的鉴别诊断
    2.4 DSRCT的治疗

(7)类风湿尘肺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 论
    2.1 类风湿尘肺的分型
        2.1.1 经典型(Caplan综合征)
        2.1.2 矽肺
    2.2 流行病学
    2.3 诊断要点
    2.4 发病机制探讨

(8)肺微小结节的病理分布及张纾难教授中药治疗规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微小结节西医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肺微小结节的认识
        1.1.1 定义
        1.1.2 分类
        1.1.3 肺结节病理基础
        1.1.4 临床肺结节常规检查方法
        1.1.5 肺部微小结节处理策略
        1.1.6 肺微小结节随诊策略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肺微小结节的中医认识
        1.2.1 肺微小结节中医病名探讨
        1.2.2 古籍中关于肺积的探讨
        1.2.3 现代医家对肺结节的认识
        1.2.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统计学方法
        2.1.5 研究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肺微小结节病例来源
        2.2.2 获取肺微小结节病理方式种类
        2.2.3 取病理手术的方式的选择情况
        2.2.4 活检术中、术后患者情况
        2.2.5 假阳性率情况
        2.2.6 病理类型及良恶性病理分布
    2.3 讨论
        2.3.1 肺微小结节的诊断难度
        2.3.2 肺微小结节病理活检难度
        2.3.3 早期对亚厘米肺结节干预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统计方法
        3.1.5 描述性分析
        3.1.6 规律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用药频次统计
        3.2.2 处方中使用的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3.2.3 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3.2.4 新方分析
    3.3 讨论
        3.3.1 治疗肺微小结节的中药方剂中的药物分析
        3.3.2 治疗肺微小结节中药方剂的组方分析
        3.3.3 肺微小结节治疗原则初探
        (1) 补益肺脏
        (2) 活血化瘀
        (3) 温化痰浊
        (4) 清热解毒
        (5) 疏肝理气
        3.3.4 肺微小结节治疗周期初探
        3.3.5 典型病例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及关节外表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J]. 刘杰,戴军,杨宝娣. 职业与健康, 2003(01)
  • [2]矽肺病人合并心源性胸水误诊分析(附15例报告)[J]. 周炳凤,丁震. 中国职业医学, 1999(05)
  • [3]建国十年来湖南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方面的成就[J]. 黄小月,李伟芳,王振华,王肇勲.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59(04)
  • [4]肺部弥漫性囊腔表现的CT分析[D]. 梁燕珊.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5]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D]. 易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J]. 陈猛,金大成,王兵,董信春.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7)
  • [7]类风湿尘肺2例报告[J]. 俞建钰,陈祥芳,陈明诚,王晨虹,陈晗,林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01)
  • [8]肺微小结节的病理分布及张纾难教授中药治疗规律初探[D]. 朱进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D]. 王雅波. 河北北方学院, 2018(01)
  • [10]家族性肺泡微石症2例并文献复习[J]. 邵有和,何志义,陈昌枝,冯洁美. 国际呼吸杂志, 2017(20)

标签:;  ;  ;  ;  ;  

矽肺合并心包积液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