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方差,公共政策,互动,坚果,探析,行为艺术。
行为表现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叶依丛,顾建辛[1](2019)在《“微观探析”与“证据推理”在有机合成教学中的关联性研究——以“CO_2和NH_3在有机合成中的行为表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两要素的内涵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以"CO_2和NH_3在有机合成中的行为表现"为例,构建"从微观角度预测有机反应机理、寻找证据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求证"的思维模型,并介绍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潘铭昊,康随芳,李政霖,孙礼峰,关勇[2](2019)在《周期性禁食可优化CUMS抑郁模型小鼠建模过程的行为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限食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小鼠模型(CUMS)建立过程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第一至第六组:非限食组、25%限食组、50%限食组、75%限食组、周期性禁食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多种刺激因子处理前五组叁周,建立CUMS抑郁小鼠模型。每周测量各组蔗糖偏好值、旷场实验得分,评估不同限食模式对CUMS抑郁小鼠模型建模过程的影响。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五组的行为学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周期性禁食组两个指标水平均比非限食组下降的程度小(P<0.05);50%限食组蔗糖偏好值水平高于非限食组(P<0.05)。结论短期周期性禁食能够降低CUMS抑郁小鼠模型建模过程两个行为学指标的下降水平。(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9期)
刘美晨[3](2019)在《浅析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行为活动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得到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理解都是以艺术本身的特质对人体感官系统产生调动作用后得到的行为结果。但是在对装置艺术的接受过程中,我们在通过感官系统接收信息的同时还涉及到对记忆方面的思维活动的处理,这是受到装置艺术中一个重要元素—行为活动的影响,在这一奇特"场"的影响下,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也从原始的被动接受向主动的解读和探索转变。如当行为活动和特定空间之间发生关系时,行为活动的主题产品会突破传统的束缚和空间本身产生互动。经过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装置艺术和行为活动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后形成一个人为的情感氛围并将其作为整个空间中最为主要的元素,而最终形成的这一元素远在艺术本身的形象之上。(本文来源于《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期刊2019年21期)
熊哲,范蕾,段佩,蔡文翔,叶顺杰[4](2019)在《坚果改善慢性应激致抑郁症大鼠行为学表现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坚果(核桃与甜杏仁)在抑郁症中的预防作用和机制.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测应激(CMS)大鼠模型模拟抑郁症,对大鼠进行强迫游泳(FST)、糖水消耗的抑郁症行为学测试,并运用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酮(COR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部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的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FST、糖水消耗的行为学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先给予坚果各剂量(60 g·kg~(-1)、120 g·kg~(-1)、240 g·kg~(-1)),可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成绩,提示,食用坚果可延缓抑郁症症状.血浆CORT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浆CORT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坚果各剂量组对血浆CORT含量无影响(P>0.05),提示,坚果产生延缓抑郁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作用CORT途径无关联.对大鼠海马部的BDNF、PKA和PKC蛋白表达测定显示,模型组BDNF、PKA和PKC的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经预先给与坚果的各剂量坚果组,则拮抗了模型组BDNF、PKA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P<0.05).提示,坚果在预防抑郁症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KA、PKC激酶和增强BDNF蛋白水平的信号通路有关.因此,本实验结果初步明确,预先食用坚果可有助于延缓抑郁症的产生.这将为后续食用坚果类食物在预防抑郁症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曹建廷[5](2019)在《浅谈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与纠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是指经常违反道德或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不良品德行为往往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前奏"和"信号"。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旧思想意识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学生(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唐乐乐,张瓴雯,吴炉芬,潘丽丽[6](2019)在《游客不文明行为表现与产生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进入大众化和常态化。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不文明现象愈演愈烈,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观察阐述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从游客个人因素、景区情景环境、旅游社会文化叁个方面分析了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9年10期)
谭潇,温芳芳,佐斌,马书瀚,宋仕婕[7](2019)在《反刻板行为中的女性化补偿:女性化的补偿启动可以促进女性的经济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根据性别角色一致性理论,女性在反刻板行为(一般指男性化行为,比如像男性化的谈判行为以及要求涨工资这样的自我提升行为等)当中相比男性会有更低的经济表现,这是因为女性的性别角色和这些反刻板行为存在不一致性。实验:在性别角色一致性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了两种性别化的补偿启动,包括男性化补偿启动(回忆一件体现自己能动性的事情)和女性化补偿启动(想象自己是帮最亲近的朋友去做这件事)。在研究一当中,120名大学生(60名女性)参加了实验,并进行了女性化补偿的启动,想象自己帮最亲密的朋友与汽车经销商谈判买车,以及男性化补偿的启动,回忆一件体现自己能动性(体现自己强势、有自信)的事情,然后想象自己与经销商谈判买车。在研究二当中,120名大学生(60名女性)参加了实验,同样进行了女性化补偿启动和男性化补偿启动,然后想象自己与人力资源经理进行协商涨工资。研究叁当中,200名大学生(100名女性)在进行女性化补偿启动和男性化补偿启动和工资协商之前还进行了性别认同水平的测试。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女性被试在控制组的经济表现显着低于男性,但启动了女性化补偿之后女性的经济表现提高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同时,男性化补偿对女性的经济表现没有影响;第二,性别认同对女性化补偿影响女性经济表现的作用有调节作用,只有性别认同低的个体可以通过补偿启动来促进自己的经济表现。意义:我们的研究结果有着极其广泛的实用价值,这意味着女性在某些反刻板行为中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促进自己的经济表现,消除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梦,魏萍[8](2019)在《不同来源社会奖赏影响行为表现的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奖赏是指个体可以感受到奖赏或愉悦的社会刺激或社会关系。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奖赏具有与金钱奖赏类似的作用,都可以促进个体的行为表现。虽然近年来对于社会奖赏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将与自身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人的愉快面孔作为社会奖赏反馈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利用社会奖赏延迟(social incentive delay)范式,使用与被试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人(母亲、朋友、陌生人)和不同奖赏等级(高奖赏、低奖赏、无奖赏)作为线索提示,要求被试对随后出现的目标进行认知任务,并采用与线索相对应的愉快面孔图片作为反馈,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来探究不同来源和不同等级的社会奖赏在线索提示和奖赏反馈阶段的差异性神经机制。本实验共20名有效被试。行为结果显示,奖赏等级主效应显着,高奖赏与低奖赏条件下的错误率显着低于无奖赏下的错误率。ERP结果显示,在线索阶段,奖赏等级主效应显着,相对于无奖赏条件,高奖赏与低奖赏线索诱发了更大的P1(170-210ms)、N2(275-350ms)和P3(350-450ms),体现了奖赏条件的激励功能。在结果反馈阶段,奖赏正波成分(Reward Positivity,260-320ms)显示了奖赏来源与奖赏等级的显着交互作用,在低奖赏条件下(相比于比高奖赏和无奖赏条件),陌生人比母亲和朋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奖赏正波。此外在fd-P3成分上(270-430ms),相对于陌生人反馈,母亲和朋友的反馈诱发了更大的fd-P3波。这些结果表明,陌生人的奖赏反馈可能具有更大的动机激励作用,而母亲与朋友的面孔反馈可能对被试注意力整合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何娜[9](2019)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表现与分析——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政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公共政策在执行中会存在很多困境,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与矛盾。本文以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政府、公众)为视角,分析两者在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政策的执行中,政府的偏差行为主要体现在暴力恐吓、隐瞒诱骗、比赛运动、选择扭曲等方式,这些偏差方式在执行中的运用使政府产生了身份合法性危机。公众的偏差行为主要体现在极端、抗争、老赖等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加剧了政策执行的困境。(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邢靖媛[10](2019)在《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所有的评估方法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从而促进英语学习。同时评价作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和知识的局限,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外语教学一直面临着"重教轻育"的问题,把成绩衡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最终标准。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英语教学,可以不断培养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9期)
行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限食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小鼠模型(CUMS)建立过程行为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第一至第六组:非限食组、25%限食组、50%限食组、75%限食组、周期性禁食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多种刺激因子处理前五组叁周,建立CUMS抑郁小鼠模型。每周测量各组蔗糖偏好值、旷场实验得分,评估不同限食模式对CUMS抑郁小鼠模型建模过程的影响。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五组的行为学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周期性禁食组两个指标水平均比非限食组下降的程度小(P<0.05);50%限食组蔗糖偏好值水平高于非限食组(P<0.05)。结论短期周期性禁食能够降低CUMS抑郁小鼠模型建模过程两个行为学指标的下降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叶依丛,顾建辛.“微观探析”与“证据推理”在有机合成教学中的关联性研究——以“CO_2和NH_3在有机合成中的行为表现”为例[J].化学教学.2019
[2].潘铭昊,康随芳,李政霖,孙礼峰,关勇.周期性禁食可优化CUMS抑郁模型小鼠建模过程的行为学表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刘美晨.浅析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行为活动表现[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
[4].熊哲,范蕾,段佩,蔡文翔,叶顺杰.坚果改善慢性应激致抑郁症大鼠行为学表现及其机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曹建廷.浅谈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与纠正策略[J].甘肃教育.2019
[6].唐乐乐,张瓴雯,吴炉芬,潘丽丽.游客不文明行为表现与产生原因分析[J].江苏商论.2019
[7].谭潇,温芳芳,佐斌,马书瀚,宋仕婕.反刻板行为中的女性化补偿:女性化的补偿启动可以促进女性的经济表现[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8].王梦,魏萍.不同来源社会奖赏影响行为表现的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何娜.公共政策执行中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表现与分析——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政策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10].邢靖媛.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估[J].海外英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