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人机,高空,桨叶,螺旋桨,技术,太阳能,青藏高原。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论文文献综述
马成宇,何国毅,王琦[1](2019)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桨后掠桨叶气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螺旋桨高速性能欠佳,飞行速度在偏离设计点时气动效率下降很快,以螺旋桨为推进系统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难以满足快速爬升和快速机动的设计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将桨叶后掠设计方法应用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桨上,在无后掠桨叶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后掠角为10°、20°、30°、40°、50°五个后掠桨叶。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多重参考系方法求解叁维N-S方程,对不同后掠桨叶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无后掠螺旋桨气动性能下降的原因和后掠对桨叶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桨气动性能下降的原因是定桨距螺旋桨桨叶迎角随飞行速度提高而减小以及桨尖压缩效应的影响;后掠桨叶能提供更大的拉力但也需要更大的功率,当后掠角度处在30°和50°之间时,螺旋桨高速性能最好;后掠桨叶螺旋桨的气动性能受迎角变化、桨尖叁维效应、桨尖激波强度、激波-附面层干扰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美国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兵器知识》期刊2019年08期)
孙健,席亮亮,尹文强[3](2019)在《基于试飞数据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任务剖面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任务剖面优化问题,综合考虑无人机的飞行特点,提出了阶梯式的巡航策略。建立了基于试飞数据的无人机任务剖面数学模型,将任务剖面优化问题转化为约束条件下求极值的问题,采用了免疫粒子群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将计算结果应用到飞行试验中,并与传统任务剖面试飞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任务剖面航程明显优于传统任务剖面。(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蔡婷[4](2018)在《赶超一流 凌空无忧——“彩虹”7型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系统首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上,"彩虹"7 (CH-7)型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系统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台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彩虹"7无人机由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型高空、高速、隐身、长航时的无人侦察打击系统,可在高危环境下执行持续侦察、警戒探测、防空压制、作战支援、发射或引导其他武器对(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期刊2018年11期)
潘计辉,张盛兵,王党辉[5](2018)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控机容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对飞行控制计算机提出了高可靠性要求,使用余度容错飞控计算机是提高安全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出发,兼顾系统体积、重量、成本和余度管理方式,提出了一套结合通道自监控和比较监控双因子的飞控计算机方案,该方案规避了n模冗余结构表决器单点故障的缺陷,满足无人机高可靠、低成本、扩展性强等要求;针对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多等级余度飞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核心参数完整性的通道有效性方法,该方法中主备传感器可靠性模型由整机余度模型优化为分级余度模型。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飞控计算机的容错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传感器子系统的可靠性。运用故障注入技术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故障覆盖率和故障隔离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元元[6](2018)在《英国持续推进太阳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一个以雨天和多云夏季而闻名的国家正在推进太阳能“高空伪卫星(即高空长航空无人机)”(HAPS)的研发工作。这些无人机中的大多数目前还在研发中,将来有望改变军事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模式;还可以通过在同温层高度的长时间飞行为偏远地区提供无线(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8-07-17)
刘佩,温小青,杨帅飞[7](2018)在《高原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对太阳能长航时无人机的需求,给出了低速大展弦太阳能无人机设计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无人机的任务载荷、长时巡航、能量的可靠性等方面,完成了无人机总体布局优化设计。在青藏高原4000m海拔高度完成试飞测试,在任务载荷为2.5kg时,无人机的相对飞行高度为4500m,巡航速度为75Km/h,飞行时间10h,抗风等级6级。测试结果表明该款太阳能无人机己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可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3期)
马成宇[8](2018)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后掠桨叶气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桨气动设计,对全机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时,现有的螺旋桨设计,存在高速性能欠佳,飞行速度在偏离设计点时气动效率下降很快的问题,使得定距螺旋桨推进系统难以满足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快速爬升和快速机动的设计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桨叶后掠的设计思想应用于螺旋桨桨叶气动设计,使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既能够低速巡航,又能够以较快速度进行机动和爬升。论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了桨叶后掠螺旋桨的几何建模和参数化方法。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桨叶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分别从无后掠桨叶展长一半处将桨叶积迭线沿着叶素扭转角方向后掠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能够保证桨叶在后掠的过程中不发生弯曲,避免了桨叶表面积不同以及桨叶弯曲对结果的影响。同时,为了寻找最优后掠角度,发展了桨叶后掠的参数化研究方法。按照上述方法生成了5个不同后掠角度的桨叶,为保证桨尖压缩性相同,要求5个不同后掠角度的桨叶具有相同的桨尖马赫数,并以此为条件确定各个螺旋桨的转速。其次,发展了针对桨叶后掠螺旋桨黏性绕流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为验证后掠桨叶减弱桨尖压缩效应的有效性,必须保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精确捕捉桨尖激波。本文研究发现除网格密度外,不同湍流模型对激波的捕捉能力不尽相同,研究表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具有较好的激波捕捉能力。此外,通过对比常用旋转机械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多参考系模型定常求解桨叶后掠螺旋桨黏性绕流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以及数值计算结果和片条理论计算结果的校对,验证本文对于桨叶后掠螺旋桨黏性绕流CFD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揭示了定桨距螺旋桨在偏离设计点之后效率下降的原因,以及后掠角度对螺旋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揭示了桨叶后掠螺旋桨的流动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定桨距螺旋桨在偏离设计点之后效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来流速度增大导致桨叶攻角变小的缘故。通过不同后掠桨叶和无后掠桨叶螺旋桨计算结果的对比,发现后掠桨叶螺旋桨拉力更大,同时推迟了效率下降的发生。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后掠角度为40°。通过对桨叶表面以及流场中压力云图的对比分析,发现后掠后桨尖叁维效应使得吸力面负压核心区域向桨叶中部移动,减弱了桨尖压缩效应,且其气动性能主要受攻角变化、桨尖叁维效应、桨尖激波强度、激波-附面层干扰四种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尹志文,黄嘉华[9](2016)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装置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列举了部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主要参数及其动力装置,说明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装置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叙述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装置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最后针对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装置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9)
杨志[10](2016)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及其动力系统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战争的需求使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典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及其动力系统发展动态和趋势,对面临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9)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论文参考文献
[1].马成宇,何国毅,王琦.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桨后掠桨叶气动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9
[2]..美国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J].兵器知识.2019
[3].孙健,席亮亮,尹文强.基于试飞数据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任务剖面优化方法[J].飞行力学.2019
[4].蔡婷.赶超一流凌空无忧——“彩虹”7型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系统首亮相[J].中国航天.2018
[5].潘计辉,张盛兵,王党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控机容错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6].王元元.英国持续推进太阳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发[N].中国航空报.2018
[7].刘佩,温小青,杨帅飞.高原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的初步研究[J].甘肃科技.2018
[8].马成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后掠桨叶气动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9].尹志文,黄嘉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装置的现状与发展[C].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论文集.2016
[10].杨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及其动力系统发展研究[C].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