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核菌论文_刘仕飞,伊艳杰,董臣,单友田,李瑞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荞麦,活性氧,代谢物,过氧化,黑痣,苯基。

丝核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仕飞,伊艳杰,董臣,单友田,李瑞芳[1](2019)在《禾谷丝核菌拮抗细菌XZ18-3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菌株,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禾谷丝核菌拮抗效果好的菌株XZ18-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XZ18-3),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成分,研究了菌株XZ18-3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XZ18-3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2.00%、蛋白胨2.00%、MgSO_41.25%;其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48 h、转速180 r/min、接菌量1.00%、pH 7.0。通过条件优化得到XZ18-3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率为57.25%,比原发酵液活性提高了56.55%。(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林俊俊,郭怀刚,张圣也,徐晶宇,赵长江[2](2019)在《甘露糖对立枯丝核菌AG1-IA菌核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自然界中葡萄糖以D-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作为重要的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D-甘露糖作为D-葡萄糖的C2异构体,由同一种转运蛋白运输,肿瘤细胞大量摄入甘露糖后,会产生甘露糖-6-磷酸(M-6-P)干扰叁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和多糖合成,从而破坏细胞的能量供给与物质循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死体营养型寄生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 AG1-IA作为立枯丝核菌高致病性融合菌群,严重危害各类作物产量,可侵染植物32科188属。探究甘露糖在病原真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经济价值。【材料与方法】测定立枯丝核菌高致病性菌株Rhizoctonia solani AG1-IA生长过程中36 h、48 h、60 h、72 h、5 d、7 d、14 d活性氧含量,对6个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进行q-RT表达分析,并结合菌核产生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将甘露糖加到培养基中,糖溶液终浓度为0.025 mol/L、0.05 mol/L、0.1 mol/L,用终浓度相同的葡萄糖作为甘露糖的对照组。于处理第60 h检测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分析】一方面,在供试培养时间内,前60 h,立枯丝核菌处于菌核未分化的菌丝期(mycelial stage, MS),60 h后,开始出现菌核分化,菌核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a) 72 h后菌丝体交织形成松散、白色的菌丝体,该阶段为菌核初期(sclerotial initial, SI),(b) 14天后形成成熟致密的菌丝团,该阶段为菌丝成熟期(sclerotia mature, SM)。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60 h达到供试培养时间内的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72 h。q-RT结果显示,活性氧清除酶SOD, POD, CAT, GPx, GR和GST编码基因在菌核初期表达量较低。另一方面,在供试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糖,菌核开始分化时间均早于60 h,葡萄糖培养的立枯丝核菌菌核分化部位集中于培养皿边缘,而甘露糖培养的立枯丝核菌菌核分化部位集中于中央,且菌核分布面积、菌核总重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外源甘露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甘露糖培养基中AG1-IA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高于葡萄糖培养基中AG1-IA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正常培养条件下,菌核形成与活性氧稳态密切相关,其中过氧化氢含量刺激菌核分化,甘露糖作为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通过扰乱立枯丝核菌活性氧稳态引起菌核提前形成。(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郭怀刚,胡善良,王莹,姜雪,赵长江[3](2019)在《UV-B诱导高粱对立枯丝核菌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氟氯烃类等化学物质能够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球表面的UV-B增多,同时高粱纹枯病也是严重威胁高粱产量的重要因素,两者在自然界具有共存性,为揭示UV-B辐射对高粱纹枯病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试验研究了UV-B预处理高粱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植物生理机制的变化。供试高粱材料为"龙杂19",菌种选用立枯丝核菌AG-1IA。高粱叁叶一心时进行UV-B预处理,UV-B照射时间为:0.5 h、1.5 h、3 h,以不照射(0 h)高粱植株为对照,光恢复24 h,使用牙签嵌入叶鞘法进行高粱立枯丝核菌的接种,接菌处理时间为12 h、24 h、48 h、72 h,以不接菌(0 h)高粱为同期对照。观察高粱植株在各处理点株高根长、植株鲜干重、叶绿素、O2·-、H2O2、SOD、MDA、POD、CAT、APX、Pro、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可以观察到UV-B预处理高粱和对照组小于24 h均未发病,大于24 h UV-B照射0 h、1.5 h、3 h处理发病迅速,而0.5 h处理病斑较少。高粱叶鞘接种立枯丝核菌,12 h之前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无明显变化,24 h后作物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显着增加,说明菌丝生长侵加植物体中,对植物的细胞器产生了伤害,使其产生更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也会随着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升高而升高,使其转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测定过氧化氢在接菌24 h后显着增加,而且在UV-B照射1.5 h和3 h时比较明显。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都与过氧化氢有相同的趋势,在接菌24 h后显着增加。相对电导率随接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同时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还原糖、叶绿素与上述指标相一致,这也与高粱叶鞘生成病斑时间相一致。【结论】UV-B照射使高粱植株叶绿素减少,出现褐斑,高粱纹枯病侵染后,植株出现病斑,并随接菌时间的延长病斑增大,而UV-B照射时间为0.5 h时,高粱纹枯病发病程度均小于其他处理,说明UV-B照射0.5 h可以增强高粱纹枯病的抗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肖茜,曹博坤,闫翠梅,齐永志,甄文超[4](2019)在《玉米秸秆腐解物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又称立枯病、尖眼斑病,该病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土传真菌病害之一。目前,在河北省秸秆还田麦区纹枯病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提升微生物活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是玉米秸秆腐解物中的主要化学物质,目前还未有该类物质对禾谷丝核菌的化感作用的相关报道。【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及干鲜重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对禾谷丝核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分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禾谷丝核菌干鲜重亦表现抑制作用,抑制率在2.4%~67.2%之间。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0.05 mmol·L~(-1) 3-苯基-2-丙烯酸的抑菌率为9.3%,抑菌效果最强。0.05 mmol·L~(-1) 3-苯基-2-丙烯酸处理的菌丝干鲜重最重。0.05、0.01、0.5 m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0.005 mmol·L~(-1) 3-苯基-2-丙烯酸均提高了禾谷丝核菌纤维素酶活性;1 mmol·L~(-1)、4 mmol·L~(-1)和0.05 mmol·L~(-1) 3-苯基-2-丙烯酸抑制了禾谷丝核菌纤维素酶活性。50 m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0.005 mmol·L~(-1)、0.01 mmol·L~(-1)和0.5 mmol·L~(-1) 3-苯基-2-丙烯酸均提高了禾谷丝核菌果胶酶活性,0.5 mmol·L~(-1)、1 mmol·L~(-1)、5 mmol·L~(-1)和10m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均降低了果胶酶活性。各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均未影响木聚糖酶活性。【结论】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和干鲜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和干鲜重表现低促高抑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果胶酶活性各表现为高促低抑和低促高抑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刘列,张世梅,王明环,张杰,杨敏[5](2019)在《水稻与弱毒丝核菌互作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ǜhn)。用10株弱毒丝核菌提前接种水稻后,再接种纹枯病病原菌,观察其发病症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接种不同处理后的水稻9个抗性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参与水稻纹枯病抗病过程的基因和能使水稻提前获得系统抗性的弱毒丝核菌菌株。结果显示,参与水稻诱导抗性的抗性基因主要为PR10a、ORK10、NAC4、WRKY53、WRKY71。大部分弱毒双核丝核菌能诱导水稻抗性基因表达,诱导效果最好的弱毒丝核菌菌株是②BS-J-06-8-1、④chd-YT-3-5和⑨DL-YT-06-4-9。(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尹沙亮,钟珊,刘奇志,张国珍[6](2019)在《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7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细胞核荧光染色、菌丝融合群测定以及rDNA-ITS的序列分析,对北京和河北承德地区的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丝核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北京地区的丝核菌为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BNR),属于融合群AG-A;河北的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4。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戊唑醇、咯菌腈、氟硅唑对2种丝核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值为0.063 9~2.485 7μg/mL,抑霉唑的抑制作用较差,EC_(50)值为9.966 8~11.236 8μg/mL。同一种杀菌剂对不同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噻呋酰胺、戊唑醇、氟硅唑、咯菌腈和抑霉唑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双核丝核菌。试验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草莓丝核菌根腐病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7](2019)在《立枯丝核菌Rs-1代谢物对苦荞萌发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Buckwheat)是一种着名的食药同源小宗杂粮作物,其营养保健功能强、经济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及连作障碍增多,荞麦病害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flani)引起的荞麦立枯病害较为突出,可导致荞麦的年产量损失高达15%~20%,严重影响了我国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植物病原真菌在生长过程会产生对寄主有明显致病或致毒作用的活性物质。为探明荞麦立枯病菌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采用胚根生长抑制法检测了立枯丝核菌Rs-1菌丝菌液有机溶剂提取物、菌丝菌液多糖和菌液蛋白对苦荞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Rs-1菌丝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苦荞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性作用,其中菌丝正丁醇层提取物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当菌丝正丁醇层提取物浓度为4.0 mg/m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1.66 cm,与空白对照6.88 cm相比,其抑制率达到75.9%。菌液多糖(EPS)对苦荞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菌丝水提多糖(W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无显着影响。菌丝酸提多糖(A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丝碱提多糖(SPS)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当SPS浓度为2.0 g/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1.49 cm,较空白对照相比,其抑制率为79.8%。立枯丝核菌Rs-1菌液蛋白对苦荞种子的萌发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蛋白质溶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当立枯丝核菌Rs-1菌液蛋白浓度为72.0 mg/L时,苦荞芽根长仅为0.53 cm,与对照相比而言,其抑制率高达93.4%。该研究结果为荞麦立枯丝核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梁莉,代探,孙铭优,程星凯,王治文[8](2019)在《双苯菌胺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双苯菌胺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离体下对立枯丝核菌显示出高抑菌活性。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该药剂作用于辣椒疫霉呼吸过程,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双苯菌胺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机制,可为其他二芳胺类药剂的作用机制解析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双苯菌胺和其他6类不同作用机制能量合成抑制剂对立枯丝核菌野生型菌株的EC_(50),这些抑制剂包括NADH氧化还原酶抑制剂、QoIs、QiIs、SDHIs、ATP合酶抑制剂和解偶联剂。然后以此为依据,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了基于药剂作用下立枯丝核菌代谢指纹的GC-MS分析,对双苯菌胺和其他6类共13种呼吸作用抑制剂进行了层次聚类。结果显示,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物Ⅰ、Ⅱ和Ⅲ抑制剂分别聚类且整体聚为一个分支,在呼吸作用中主要影响氧化过程;而ATP合酶抑制剂和解偶联剂聚为另一个分支,在呼吸作用中主要影响磷酸化过程。双苯菌胺与磷酸化过程抑制剂聚为一类,推测其具有ATP合酶抑制或解偶联活性。进一步研究了双苯菌胺对立枯丝核菌ATP含量、呼吸速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苯菌胺和氟啶胺分别在0.01~0.5μg/mL和0.2~5μg/mL浓度范围内,显着抑制立枯丝核菌体ATP合成,促进呼吸速率,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且这些影响均随着浓度提高而增强,表现出了典型的解偶联剂的特征。研究可为其他创制性杀菌剂的作用机制解析提供参考,为双苯菌胺的市场开发和田间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杨柳[9](2019)在《侵染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毒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黑痣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极难防控。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 Kühn),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广泛分布,研究发现该真菌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资源,部分弱毒病毒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寄主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马铃薯黑痣病生防材料的潜力。本课题组从内蒙古马铃薯产区采集了一批田间致病力衰退的立枯丝核菌菌株,对其所携带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相关研究,为马铃薯黑痣病真菌生防奠定基础。本研究内容及取得结果如下:1.纯化及保存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菌株田间分离株。已记录的菌株共23株,优势菌群为AG3融合群,菌株互相之间无法融合。2.立枯丝核菌携带病毒的筛选及鉴定。23株菌株提取dsRNA进行初步筛选后获得10株可能携带病毒的菌株,且带毒菌株均可能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提取带毒菌株的d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了四种病毒,经过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这四种病毒分别是植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内源RNA病毒科Betaendornavirus和Alphaendornavirus属的两种未知病毒、一种已知线粒体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Rs真菌分离物及新鉴定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NCBI序列收录号分别为MG025947.1、MG025948.1、MG025949.1、NC_040563.1。3.检测了两种病毒在实验室现有立枯丝核菌中携带病毒的检测群中的分布。根据dsRNA图谱发现复合侵染病毒数量最少的菌株为Rs25,对其可能携带的两种已知序列的病毒RsbEV-3740及RsMV-328设计特异引物在10株菌株中进行检测,RT-PCR扩增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已检测的10株菌株中有8株存在内源RNA病毒RsbEV-3740,7株存在线粒体病毒RsMV-328。4.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对cDNA两端序列进行RACE扩增后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末端5’及3序列,拼接得到全长2855 bp的序列。5.初步分析了内源RNA病毒RsbEV-3740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利用菌丝切尖端脱毒等方法获得了菌株Rs25及Rs80的脱RsbEV-3740菌株,通过对比有毒与脱RsbEV-3740病毒菌株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发现RsbEV-3740能够促进立枯丝核菌Rs25及Rs80的生长及致病,携带病毒的菌株生长速度明显更快,且接种烟草和马铃薯后产生病斑的面积更大。经实验验证该病毒能够通过菌丝融合进入脱毒菌株并复制,且携带该病毒的立枯丝核菌的菌核也能够携带大量的病毒。(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江兰,赵江林,汤焘,李兴,钟灵允[10](2019)在《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柑橘皮的综合利用及荞麦立枯病新型防治药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柑橘(蜜柚、脐橙、椪柑、柠檬、不知火和沙糖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柑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大小与提取物种类和供试浓度相关;醇提物的抑制活性均较相应水提物高。其中,浓度为6.0mg/mL时,沙糖橘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5.2%;其次为蜜柚、柠檬和椪柑的果皮醇提物,抑制率分别为66.0%、60.1%和57.3%;不知火和脐橙果皮提取物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沙糖橘、蜜柚、柠檬和椪柑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1.29mg/mL、2.07mg/mL、2.57mg/mL和3.80mg/mL。(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丝核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自然界中葡萄糖以D-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作为重要的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D-甘露糖作为D-葡萄糖的C2异构体,由同一种转运蛋白运输,肿瘤细胞大量摄入甘露糖后,会产生甘露糖-6-磷酸(M-6-P)干扰叁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和多糖合成,从而破坏细胞的能量供给与物质循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死体营养型寄生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 AG1-IA作为立枯丝核菌高致病性融合菌群,严重危害各类作物产量,可侵染植物32科188属。探究甘露糖在病原真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经济价值。【材料与方法】测定立枯丝核菌高致病性菌株Rhizoctonia solani AG1-IA生长过程中36 h、48 h、60 h、72 h、5 d、7 d、14 d活性氧含量,对6个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进行q-RT表达分析,并结合菌核产生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将甘露糖加到培养基中,糖溶液终浓度为0.025 mol/L、0.05 mol/L、0.1 mol/L,用终浓度相同的葡萄糖作为甘露糖的对照组。于处理第60 h检测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分析】一方面,在供试培养时间内,前60 h,立枯丝核菌处于菌核未分化的菌丝期(mycelial stage, MS),60 h后,开始出现菌核分化,菌核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a) 72 h后菌丝体交织形成松散、白色的菌丝体,该阶段为菌核初期(sclerotial initial, SI),(b) 14天后形成成熟致密的菌丝团,该阶段为菌丝成熟期(sclerotia mature, SM)。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60 h达到供试培养时间内的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72 h。q-RT结果显示,活性氧清除酶SOD, POD, CAT, GPx, GR和GST编码基因在菌核初期表达量较低。另一方面,在供试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糖,菌核开始分化时间均早于60 h,葡萄糖培养的立枯丝核菌菌核分化部位集中于培养皿边缘,而甘露糖培养的立枯丝核菌菌核分化部位集中于中央,且菌核分布面积、菌核总重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外源甘露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甘露糖培养基中AG1-IA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高于葡萄糖培养基中AG1-IA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正常培养条件下,菌核形成与活性氧稳态密切相关,其中过氧化氢含量刺激菌核分化,甘露糖作为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通过扰乱立枯丝核菌活性氧稳态引起菌核提前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丝核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仕飞,伊艳杰,董臣,单友田,李瑞芳.禾谷丝核菌拮抗细菌XZ18-3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植保导刊.2019

[2].林俊俊,郭怀刚,张圣也,徐晶宇,赵长江.甘露糖对立枯丝核菌AG1-IA菌核形成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郭怀刚,胡善良,王莹,姜雪,赵长江.UV-B诱导高粱对立枯丝核菌抗性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肖茜,曹博坤,闫翠梅,齐永志,甄文超.玉米秸秆腐解物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苯基-2-丙烯酸对禾谷丝核菌的化感作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刘列,张世梅,王明环,张杰,杨敏.水稻与弱毒丝核菌互作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9

[6].尹沙亮,钟珊,刘奇志,张国珍.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7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测定[J].植物保护.2019

[7].赵江林,唐晓慧,吴志伟,钟灵允,赵钢.立枯丝核菌Rs-1代谢物对苦荞萌发生长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梁莉,代探,孙铭优,程星凯,王治文.双苯菌胺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机制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杨柳.侵染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毒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江兰,赵江林,汤焘,李兴,钟灵允.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l芽袍杆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情况(1S,6S,8aS)-1-乙酰基-6-氨基八氢吲哚...不同处理的沼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立枯丝核菌经不同浓度氟醚菌酰胺...4株MHB与土传病原丝核菌的对峙...平板上不同浓度H2O2对立枯丝核菌

标签:;  ;  ;  ;  ;  ;  ;  

丝核菌论文_刘仕飞,伊艳杰,董臣,单友田,李瑞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