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遥感信息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不确定性,度量,通量,近海,粗糙,影像。
遥感信息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方磊[1](2015)在《近海碳通量遥感信息的可视化构形与时空过程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由人类活动主导的人为碳通量已达到自然碳通量相当的量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显着影响。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了解海洋吸收、转移碳的能力以及海洋碳循环机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是海洋碳通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海洋环境遥感信息在时空、专题属性表达方面的局限性,提出面向近海碳通量遥感信息的可视化构形和时空过程表达方法,从遥感碳通量数据的可视化构形方法、可视化数据管理模型以及时空过程体绘制算法叁个方面阐明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可视化构形的内涵、方法与应用。研究工作旨在建立一套近海碳通量时空数据可视化模型,协同表达近海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及碳源汇变化过程,为海洋碳循环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与信息认知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可视化构形的内涵、方法与集成框架。在分析当前海洋环境信息表达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可视化构形方法,利用可视化方法融合数据的空间、时间和专题属性。探讨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可视化构形的内涵和分类,设计可视化构形技术的GIS集成框架。2、建立近海碳通量遥感信息的时空过程可视化构形模型。结合卫星遥感大面、长时间监测的特点,建立基于粒子系统的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和陆源入海碳通量时空过程可视化构形模型,实现近海碳通量时空格局演变和碳收支时空累积过程协同的可视化构形。3、研究面向实时时空过程表达的碳通量多源监测数据管理模型。建立基于混合数据库的分布式云存储架构,构建海洋环境异构时空数据一体化组织模型,提出面向混合数据库的异构数据自适应存储方法,设计“云端-显存”逐级缓冲模型,实现支持碳通量时空过程实时可视化的海量数据云存储与渐进式传输。4、研究可构形遥感碳通量数据的时空过程实时体绘制方法。探讨当前计算机体绘制技术,提出面向可构形遥感碳通量数据的体绘制方法,设计基于异构计算的碳通量时空数据构形和更新模型,提出基于半角切片的可构形碳通量时空过程实时体绘制算法,实现碳通量及碳源汇格局时空变化过程的可交互式表达。5、构建近海碳通量信息可视化系统。基于开源项目建立集多源、海量碳通量监测数据云存储、时空过程表达、数据分析和业务应用于一体的近海碳通量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碳通量监测数据的多专题、多维度和跨尺度展示。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碳通量遥感信息进行可视化构形,能有效结合遥感数据的时间、空间和专题属性,实现时空数据的融合与转化,提高海洋碳循环时空过程模拟与认知的直观性,为海洋环境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最后,通过建立碳通量监测信息可视化系统,服务于我国的海洋碳循环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为我国政府的气候谈判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10)
李叁平,葛咏,李德玉[2](2006)在《遥感信息处理不确定性的可视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全面、准确地度量和可视化表达遥感信息处理中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方式,是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度量方法(例如误差矩阵)是将以训练样本集为基础的度量作为总分类精度的度量,而我们需要估计模型对于“样本外数据”的性能。本文首先利用信息论和粗糙集理论等度量遥感分类影像属性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像元、目标和影像的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度量指标;然后分别描述了基于不同度量指标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并对我国黄河叁角洲地区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了分类信息不确定性度量和可视化表达实验。(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06年02期)
李叁平[3](2006)在《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建模及其可视化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世界本身内在的不确定性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局限性,是导致科学对客观真实的描述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不确定性问题以其普遍性和现实性,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 遥感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实体,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中,包括与时间有关的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产品的可靠性。数据质量是数据的核心,而数据质量的关键则是对不确定性的评估。 如何全面、准确地度量和可视化表达遥感信息处理中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是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度量方法,例如误差矩阵和Kappa系数,直接在训练数据上估计分类模型的性能。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合适,不能将以训练样本集为基础的误差矩阵当作总分类精度的量测尺度,我们需要估计模型对于“样本外数据”的性能。因此我们提出将粗糙集理论作为度量遥感信息属性不确定性问题的应用框架,对样本区数据和分类影像中的像元、目标和影像整体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对象进行属性不确定性度量,并以我国黄河叁角洲地区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不确定性度量的实例分析。 由于混合像元而造成的影像不确定性属于遥感技术固有的不确定性特征,产生混合像元的原因则主要是遥感影像数据的栅格编码格式与传感器的空间分辨能力和空间尺度等因素。混合像元的存在限制了传统像元级遥感分类的精度,而这些分类方法中又都很少考虑整个影像内相邻像元或者该像元与周围像元间的关联关系,即空间数据的空间依赖或空间自相关特性。论文根据遥感影像的空间自相关特性,提出混合像元内部亚像元空间分布的模拟算法,利用像元内部基本组分的面积比信息,在亚像元尺度上模拟混合像元内部的地物空间分布,实现了进入像元内部,在亚像元级别上确定地物边界的目的。同时利用人工影像数据和合成影像数据对模拟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在不同配置的硬件平台上进行了测试。 遥感信息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如果只是仅仅对其进行不确定性程度上的数学度量,而忽略其在空间域和时间域上的分布特征,则很难完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遥感信息中的不确定性。从视觉的角度表现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确定性可视化技术能够辅助用户探查原始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的大小、分布、空间结构和趋势,使用户简单明确地意识到数据不确定性的存在,以(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6-06-01)
遥感信息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全面、准确地度量和可视化表达遥感信息处理中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方式,是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度量方法(例如误差矩阵)是将以训练样本集为基础的度量作为总分类精度的度量,而我们需要估计模型对于“样本外数据”的性能。本文首先利用信息论和粗糙集理论等度量遥感分类影像属性信息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像元、目标和影像的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度量指标;然后分别描述了基于不同度量指标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并对我国黄河叁角洲地区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了分类信息不确定性度量和可视化表达实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遥感信息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方磊.近海碳通量遥感信息的可视化构形与时空过程表达[D].浙江大学.2015
[2].李叁平,葛咏,李德玉.遥感信息处理不确定性的可视化表达[J].国土资源遥感.2006
[3].李叁平.遥感信息不确定性建模及其可视化表达研究[D].山西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