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学郑玲玲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学校放学的铃声已经响过,我像往常一样开着电瓶车从人已稀少的校门口出去,此时“×××”一声清脆的呼唤声从背后响起。有人直呼我的名字,我情不自禁地回头,以为同事或朋友的招呼,谁知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的却是个子不高骑着自行车的我的一个学生,还有同样骑着车但一脸诧异的几个同班同学。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刚想开口说些什么,那位学生却很快地骑着车从我眼前闪过,另外的几位学生也因为场面的尴尬纷纷离去,留下我是一脸的无奈。我摇了摇头,一路上满脑子都是这位学生:“真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那是个星期一上午的第三节数学课,我是满肚子的火气,一脸的不高兴迈进了教室,心理盘算着:每次周末的作业都是一周里完成得最差的,甚至于有的学生不按时上交,再这样下去显然对学习是不利的。今天无论如何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于是上课铃声响过,学生一坐定我就先提了这一问题:“同学们,老师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大家认真好问的求学精神,可是却一直纳闷为什么每次周末上交的作业质量总是一周里最差的,并且总是会有一些同学不及时上交。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请这些同学上午留下告诉我原因并做弥补。接下来报一下名单……”此时教室里是非常安静,重点的喘气声都可以听见,但它又被一声清脆响亮的言语打断了:“×××,作业没做。”很没礼貌,直呼我的姓名,并在后面扣上了罪名。顿时教室里哗地闹开了,我心中的怒气也顿时升温,用冒火的眼光扫视了一下教室,很快大家静了下来,我不假思索地一下把坐在第一桌的那位学生拉出了位置,让他站在教室门口的地方,狠很地看着他,直到他垂下了头……。
类似于这样的出现在这位学生身上的例子有许多。于是这位学生也频频地被我叫出教室进行谈话、教育。他的母亲很忙,于是经常性电话中聊个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足为怪。渐渐地我们就像是多年的朋友般变得非常地随便。又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我行我素,不受约束;习惯了口无遮言,说话不经过大脑;也习惯了上课随随便便,经常性搞出一些出格怪异的言语来吸引大家,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课堂上我是一名老师,大家敬我畏我,课余我和不少学生是朋友。因此几个了解情况的学生劝我说:“老师,他就是这么一个脾气,从小大家都把他给宠坏了。小学六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特别是数学课他总这样,但他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很聪明,老师也挺喜欢他的,由着他,于是他也就习惯了。这么多年了,很难改的,您别跟他计较,否则会气坏的。”听了这些,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有思想和主见了,同时又好象让我知道了许多有关这位的相关情况。漫漫的,对这位学生我是知根知底的了:实际上他很自卑,有点孤僻,不合群,朋友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几乎每节课的课间,他都是坐在位置上度过的,很少与人交流。他渴望朋友,渴望被别人重视,渴望得到关心,但是他却又不愿主动迈出这一步,显示自己的个性。明确了这一些,我决心在我与他之间架起心灵之桥,叩开他的心扉,用关爱和必要的纪律来感化他,使他意识到他是被大家所重视所关心的,同时大家也希望看到他纪律习惯上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转化这个特殊学生的方法。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他
人常说:“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何况是这么一个在特殊的家庭和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呢。要转化他,我想必须端正对他的看法,并要让他意识到大家心目中的他的形象,使他清楚自己优缺点。我总认为没有一个学生他是不希望自己能留给大家一个完好的形象的,同样这个学生也具有。这位学生数学成绩上的突出在连续几次的测试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大家是有目共睹非常欣赏的,而他却也是课堂上典型的课堂纪律破坏者,接题思路的打断者,并且他的打断并不是因为他有新的、更好的方法而往往是一句“这么简单也将”、“谁比知道”、“这么麻烦,谁愿意写”等等一些不是低声嘀咕而是肆无忌惮的影响讲解和听课的言语,甚至于有时像个八十岁老婆婆一样喋喋不休。显然这样经常性搞得大家很不愉快,差不多引起公愤。为此我专门针对他的这一“嗜好”找他朋友般的谈了一次,而对我的这一谈话方式与方法,这位学生也吐露了心声:“我习惯了,有时话什么时候溜出去的也不知道。我也知道这样大家都不喜欢,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很难改变。”听他这么说,我于是和他进行了口头协议:上课尽可能管住自己,如若忘记了,我会暂停讲课来提醒他。他乐滋滋地答应了。于是课堂上我开始刻意的经常性的叫他来回答问题,回答过后总及时的给予肯定和提醒,“这一思路非常好,如若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一点,不随便打断他人的思路就更好了。”类似于这样的鼓励是经常的。另外,我又特意找了他的同桌及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让他们也随时注意对他的提醒和帮助。几个星期下来还颇有成效,为此我还特意在班中表扬了他。
二、用尊重、信任和真诚的爱来转化他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的心理品质。”老师的爱和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连接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能使学生在爱和被重视、被尊重、被信任中变得振作,变得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起来。对于这么一位特殊的学生,我每天与他进行着目光的交流,有提醒、有督促、有鼓励、有赞许;时不时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谈谈他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表现,鼓励他走出有点自闭的心理,学会与周围的同学交流,逐渐拉进他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让他对自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每次他上交的作业总是字迹潦草,书写格式总是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我气恼也是白搭,就经常性的在他的作业本中进行批注:老师同样期待你作业质量的提高,同时如能规范书写格式就更好了,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肯定会越来越棒。加油!经常的这样的言语的鼓励,有一次,他在我的批语旁边居然端端正正地回了一句话:“老师,我会努力的,你等着看好了。”看到这些,我无比欣慰。
三、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促进他
初中生不同于成人,往往意志力较为薄弱,思想情绪不稳定,对于家庭环境较特殊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在进步的征途中,时不时会出现反复,情绪良好的时候,一切正常;稍受外界的影响,就重蹈覆辙,甚至于变本加厉。曾有一段时间,这位学生又开始变得上课不听使唤,喋喋不休。于是频频遭遇同学们的白眼,一些厌恶反感的话语。面对这种情形,我自然也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他,可是这样非但没能使他有所收敛,反而让我更多的领略一个学生他不听劝告,故意作出的叛逆的行为和恼人的表情。这确实让我懊恼并思考了很长时间:难道是我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还是无意之间造成了其自尊心的伤害,或是他对我有成见和不满……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笼罩着我,可是我却固执地认为:思想情绪上的反复无常并不代表一个学生他就不思上进了,今天的退步并不代表他不曾进步过,并不代表他不会再进步。为此,我决定以持之以恒的行动促进他不断进步。今天的重蹈覆辙变本加厉肯定是事出有因,于是我先拨通了他母亲电话了解了有关情况。原来最近他迷上了游戏,非常沉迷,母亲为此很生气,剪断了网线故意不理睬他。了解到这些我明白了;这孩子这段时间是既叛逆又有点彷徨,对母亲的狠心是恨恨的,但又担心母亲真的不理他不爱他了,他想用这种方式让母亲妥协。一个任性固执自以为是的孩子,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拗执,他该明白自己是错误的。上课时,当他再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不再是生气斥责而是心平气和地说:“老师相信你绝不是这样的学生,你一定会想明白的。”这样反倒使得他变得沉默、安静了。每天我总不忘在他的作业本中写上几句发自内心的开导他,鼓励他,使他振作的话。也许先前的这些教育叩开了他的心扉,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使得彼此都能理解,等我感到时机成熟,选了一个适宜的时间把他叫进办公室的时候,不等我开口说话,他已流泪了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你们都是为了我好这段时间我的表现太差了,让你们失望了,妈妈对我也是非常失望伤心,我不能这样了。请您相信我一定不会再这样下去了。”接下来的日子,他说到做到改变了许多,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课堂思维活跃,成绩也很快回升。相信他已走出心中的阴影,绽放自己的光彩。
我们的学生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更是千奇百怪,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使其沉迷,停滞不前,误入歧途。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鼓励学生,在情感上爱护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