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窦炎症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幽门,螺杆,炎症,胃炎,毒素,程度,溃疡。
胃窦炎症程度论文文献综述
赵有英,詹雅珍[1](2017)在《幽门螺杆菌根治术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炎症程度及炎症介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治术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患者胃窦炎症程度及炎症介质影响.方法选取2014-09/2016-09间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和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DU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100例,患者均使用H.pylori根治四联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胃窦的炎症程度、炎症介质的含量和H.pylori感染程度联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胃窦患者慢、急性的炎症和其H.pylori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67,P<0.05);H.pylori阳性患者其胃部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炎症程度变高,其炎症介质MDA、IL-8、SOD和TNF-α含量也逐渐升高,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941,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根治术可明显改善DU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胃窦的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水平(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7年31期)
胡伟国,徐彰,陶洪群,朱欢,黄开宇[2](2005)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H.pylori进行血清学菌株分型,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91.04%(122/134),检出H.pyloriⅠ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差异有显着性(H=20.048,P=0.000);110例胃窦黏膜检有H.pylori,其中H.pylori定植密度“+”63例(57.27%),“++”32例(29.09%),“+++”15例(13.64%),H.pylori各型菌株患儿胃窦黏膜H.pylori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1.366,P=0.505)。结论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ylori定植密度无关,Ⅰ型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的炎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05年06期)
胡伟国,朱欢,陈桧平,徐彰,黄开宇[3](2005)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窦黏膜炎症程度、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Hp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对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CagA抗体,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 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定植密度。结果7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性67例(84.81%),其中胃窦黏膜轻度炎症9例(13.43%),中重度炎症58例(86.57%),而12例血清CagA抗体阴性患儿胃窦黏膜轻度炎症7例(58 33%),中重度炎症5例(41 67%),两者差异有显着性(x2=10.076 P=0.002),而两组胃窦黏膜Hp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0.246 P-0 884)。结论CagA与慢性胃炎患儿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在胃窦部的定植密度无关,CagA 阳性Hp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炎症。(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沈鸣,苗芸,乔蓉,胡志红,王锐萍[4](2003)在《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患儿胃窦部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或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黏膜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通过胃镜确诊 ,并进行胃窦部黏膜病理检查和Hp检测 ,同时取胃液进行白细胞介素 (IL 8)、过氧化物酶 (MPO)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Hp抗体。对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根据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胃窦炎症均重于Hp阴性者。Hp感染能够增加胃液内IL 8、MPO含量。胃液内IL 8、MPO含量随着胃窦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IL 8与MPO之间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患儿中 ,IL 8表达能较确切地反映胃黏膜的病变程度。炎症因子在Hp引起的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3年11期)
陈毅鹏[5](2001)在《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根治前后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 的 虽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被认为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阐明。相关学说较多,有胃上皮化生学说、胃泌素-胃酸学说、免疫损伤学说等,但都不能圆满解释。近年来,介质冲洗学说日益受到重视,该学说认为,H. pylori通过产生的炎症因子或其他炎症介质在胃排空时倾倒入十二指肠而导致溃疡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H.pylori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及根治该菌前后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的分析,以验证介质冲洗学说的科学性,并进一步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及清除H.pylori的必要性。对象与方法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排除心、肺、肝、脑、肾等严重疾病,排除胃溃疡、胃的良恶性肿瘤等疾病。H. pylori根治(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二种抗生素)前作一次胃镜检查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将胃镜下钳取的粘膜组织分别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胃窦炎症程度分级)、H.pylori W-S染色分级和炎症介质(IL-8、TNFα、SOD和MDA)测定。IL-8和TNFα的测定采用 硕士学位论文ELISA法,SOD和MDA的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其中25例十j二指肠溃疡伴Hde感染患者四联方案治疗后再次作上述检查。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矿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检验,相关分析采用 Kendall和 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应用 SPe 0统计软件检验。结 果 H pylon阳性者的胃窦炎症程度比阴性者严重;且胃窦急、慢性炎症程度与H win感染分级呈正相关。H rri阳性与H pylon阴性患者相比较,胃窦粘膜内 IL-8、TNF a、SOD和 MDA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胃窦粘膜内炎症介质 IL-8、TNF Q、SOD和 MDA的含量随着 H pylon感染程度和胃窦急、慢性炎症程度的加深而升高。治疗后胃窦急、慢性炎症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胃窦粘膜内 IL-8、TNF a、SOD和 MDA的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结 论 炎症介质在 H pylort相关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的纽带作用;清除H pylon可显着减轻胃窦粘膜的炎症反应,井进一步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清除 H pylon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1-05-01)
马应杰,曾建生,付真烈,方立峰[6](2001)在《胃窦粘膜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炎症程度及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之一,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及特异的血清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粘膜 Hp定植密度与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血清抗 Hp抗体( Hp-IgG)水平是否存在着量级关系。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期刊2001年02期)
刘正新,纪保安,陈宝雯,贾博琦[7](1999)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 ,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IL 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p感染的强度呈正相关 ,IL 8、TNFα、MPO、MDA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IL 6与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 ,炎症因子可能为联系Hp相关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9期)
姚汉武,郭文栋,滕书玲[8](1994)在《胃窦粘膜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幽门螺旋菌及炎症程度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随机抽取的1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与炎症程度有关,而与幽门螺旋菌(HP)的感染及数量无关。未发现HP直接侵蚀、破坏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直接证据,但发现少数区域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游离缘出现与HP表面密切接触的台基状结构,这一现象是否是HP对粘膜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认为胃粘膜表面微环境的改变是HP继发感染的条件而非结果。此外在胃粘膜上皮细胞内发现一种不明种类的链杆菌存在,并分别对该杆菌和HP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胃窦炎症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H.pylori进行血清学菌株分型,并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经HE及改良Giemsa染色后观察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H.pylori定植密度。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91.04%(122/134),检出H.pyloriⅠ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差异有显着性(H=20.048,P=0.000);110例胃窦黏膜检有H.pylori,其中H.pylori定植密度“+”63例(57.27%),“++”32例(29.09%),“+++”15例(13.64%),H.pylori各型菌株患儿胃窦黏膜H.pylori定植密度无明显差异(H=1.366,P=0.505)。结论H.pylori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有关,而与H.pylori定植密度无关,Ⅰ型菌株能引起胃窦黏膜较重的炎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窦炎症程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有英,詹雅珍.幽门螺杆菌根治术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窦炎症程度及炎症介质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
[2].胡伟国,徐彰,陶洪群,朱欢,黄开宇.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窦黏膜炎症程度及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5
[3].胡伟国,朱欢,陈桧平,徐彰,黄开宇.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与胃窦黏膜炎症程度、细菌定植密度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
[4].沈鸣,苗芸,乔蓉,胡志红,王锐萍.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患儿胃窦部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
[5].陈毅鹏.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根治前后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介质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1
[6].马应杰,曾建生,付真烈,方立峰.胃窦粘膜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炎症程度及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
[7].刘正新,纪保安,陈宝雯,贾博琦.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9
[8].姚汉武,郭文栋,滕书玲.胃窦粘膜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幽门螺旋菌及炎症程度关系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