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家思想史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家,思想史,自然观,思想,神学,董仲舒,道教。
道家思想史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爱敏[1](2018)在《从《汉书·艺文志》看姜太公在道家思想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七略》中被分割到道家和兵家两类的《太公》书,在《汉书·艺文志》中被班固统归到道家类,且姜太公被誉为"本有道者",即本来就是有"道"之人。太公之"道"涵义广泛,经后人阐发,成为诸子百家的源头,它兼综道家的卑弱自持,儒家的德、敬、仁、义,兵家的兵权奇计以及阴阳五行家的生克转化思想。太公之"道"上源自东夷文化,下奠定了齐文化的道家基调,又与南方道家在思想精髓上前后贯通,因此在中国道家思想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马腾[2](2017)在《儒法之间:道家哲学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于传统法律思想史视阈之研究,道家哲学常被阐释为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然而,其发轫之时于先秦法思想之意义主要在于对传统德礼的解构,及对法家法术的启示。道家抱持超越人文、批判现实的姿态,阐发一套揭露人欲、质疑圣智、否弃仁礼的学说,构成儒家祖述圣王、从周复礼抱负的反动,是法家颠覆传统、变法改革立场的助力。进而,道家的本体道论为法家的"势"论铺垫了哲学基础;道家的无为之治隐含"道生法"的思想路径,为法家的"法"论蓄积了话语资源;道家的辩证柔术为法家的"术"论确立了基本思维。将先秦道家哲学置于"儒法之间"进行审思与诠释,方能洞明道家哲学在先秦法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17年02期)
经纶[3](2016)在《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以《老子》《庄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本土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主要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尚未进入专门研究视野。由于道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而且往往是由一系列相关概念范畴支持展开的,因此构建道家心理学范畴体系也要突出这一特色。可以《老子》、《庄子》为中心,构建以"道"、"德"为根源,以"和"为核心的"生"、"技"、"情"、"故"、"顺"、"性"、"美"、"乐"等范畴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和"与各范畴之间并非相互隔阂和冲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王鹏飞[4](2013)在《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对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我们有必要援引中国传统学术中所欠缺的现象学—神学作为新型方法论重新思考其根本问题。比较宗教学的方法是对它的必要补充。一般说来,此二方法分别具有纵向与横向的思想维度。就前者的逻辑性而言,这种研究可以被表述为关于“中国根柢”的历史哲学。首先要重识的一大问题就是老子思想的主旨。受庄学与《易传》传统的儒学影响,《老子》的第一义长久以来被解读为形而上学。这与今通行本的流行有历史性的联系。但从帛书《老子》的版本价值和篇次结构看,老子思想的真义在于政治哲学。在《汉书·艺文志》的提示下,通过追溯老子跟其身前的汤武辅相(伊尹、姜尚)、管仲与其身后的稷下诸先生(含荀子,不含孟子)的道统联系,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学统被扭曲的史实及其深刻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据此可以申辩中国思想义的两大问题:一、老压其实貌台神离,是异非一.老学正传只有稷下一脉,没有庄子别支;二、儒家所追溯的“先王”道统其实属于管老政治系,不属于思孟道德系。紧接着的问题就是,韩非的注老、学荀其实是假象,他最后与老学所批判的道德主义儒学勾结为“阳儒阴法”系统,建立了主宰中国历史二千年的秦制。老学正宗在秦汉以后,尤其是在汉武帝㈧董仲舒以后就断绝了。至此,先秦诸子的争鸣局面彻底定型。此后,“老子”便只能作为一个外在符号被区别于道家的道教所利用。没有老学正义的失传,就没有道教的诞生。黄老道的神仙思想化与儒学谶纬化乃是从道家到道教的历史中介。其次,“道教”从杂而多端、涵义不明到教义、组织的规范化,是在佛教于汉末(正式)传入后的刺激下才逐渐形成的。此时的儒道已经没有了先秦时的对立,而是统一为将佛教中国化的手段。《太平经》和太平道实际上都秉承了汉代经学家的“太平”思想,是儒教内部的反对形式,其作用只是改朝换代,而儒家礼制政体不变。与此同时,符篆派道教被要求向一开始就认同礼教的政治形式的丹鼎派看齐,由此便开启了道教改革。道教改革的完成也就是其礼教化的完成。在此期间,儒生作为玄学家完成了老庄一体化、佛学的玄学化等文化改制,道教则帮助儒家完成了“老子化胡”的历史任务。道教的宗教化运动最终没能超越礼教的限定,故而作为托名老子的宗教在精神本质上像老子的哲学一样丧失了自我。再次,在唐宋“叁教合一”的时代思潮中,道教理论家积极汲取玄学和佛学资源,创立了重玄学和内丹学,最终为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意义重大的学理要素。在佛学方面,“华严禅”的理事圆融说对理学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理学家们也比较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对于道教之学对理学的更重要的作用,理学家们则百般遮蔽,以提出“北宋五子”道统为主要依据。陈景元是揭蔽此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关键人物。他对理学比张伯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不但传续钟吕、陈抟的内丹学,而且还继承了唐玄宗的老学Ⅷ重玄学,最终可以证明玄学对理学的深刻价值。最后,理学的完成同时就是礼教的完成。金元以来,各种“新道教”涌现,以全真道和净明道为主。这一方面说明了原有形式的道教在本质上的结束,一方面暗示了道教的新形式不再是旧式的宗教管理,而是秉承着礼乐之乐的文艺精神的艺术创作。张正常、张宇初父子与明初统治者的合作,王常月与清初统治者的合作,都只是对道门内部的管理,不再是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的主流。其真正的主流是庄学或庄禅之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大行其道,其本质是以乐文化的形式巩固礼文化的要求。《红楼梦》作为庄禅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成就,以文哲统一的方式将哲学上要思考的对象表达在文学中。从现代性的角度对道家与道教思想史的古典形式作一总结,在于审视和反思中国文艺的酒神精神的本质,而不是看道门组织中的道士们最后在干什么。综上所述,道家与道教思想史顺次经历了哲学、宗教、艺术叁大历史阶段。基于这种思想史考察,我们要从神学的高度作价值判断:第一阶段是老学政治道统及其德性正义逐步丧失的过程,是儒法合谋的历史之恶;第二阶段是道教助儒家礼教将佛法正义不断扭曲而中国化的过程,道教自身最后也被礼教所同化,而不具备真正的宗教精神;第叁阶段是礼教因臻于成熟而转化为乐教的过程,庄学本质此时作为文艺美学的流行印证了庄儒貌离神合的历史真相。庄学作为心性自由主义思想与礼制僭政是一种阴阳合一的关系。通过以老反庄的形式反思道家的真正道统.进而指出儒家道统与汤武等“先王”的虚假关系以及秦朝秦制的夷族异端特征,我们可以获得批判和改善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学”资源,证明道家的未来价值在于发掘管老之学的有益政治思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9-01)
卢伟[5](2013)在《道家哲学与西方神学观之契合及差异——以史怀哲的《中国思想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人史怀哲(1875—1965)以音乐家、基督教神学家、医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身份而闻名于世。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后远赴非洲行医,竭尽所能为非洲黑人服务了50年。1953年,史怀哲以78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人道精神的划时代伟人、非洲圣人史怀哲博士",他提出的"对生命的敬畏"的概念至今在哲学以及伦理学领域内仍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其着作《中国思想史》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基督宗教在全球化过程中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这也为我们当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3年04期)
李进[6](2007)在《环境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诠释——以探寻传统山水画中蕴涵的道家自然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思想史是跨学科的环境史研究与形而上的思想史研究在史学理论领域中的一种综合。环境思想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不同文化中的自然观进行考察与研究,从前人那里寻找到某些对于环境保护有价值的思想与观念,来滋补当前环境史理论研究的体质。环境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传统史学中的史料很不同,史料必须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道家美学影响下的山水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记录了画家本人的自然观,山水画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图画版的思想史。道家自然观中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山水画美学思想中,可以具体体现为"外见于山水,内合于人心"。(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08期)
李瑶[7](2000)在《从中古科学史看道家自然观的发展轨迹——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此书对道家自然观的阐述 ,从中古科学史上探索其发展的轨迹(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樊星[8](1996)在《当代新道家──“当代思想史”片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新道家──“当代思想史”片断樊星关心的不是伦理、政治问题,而个体存在的身(生命)心(精神)问题,这才是庄子思想的实质。──李泽厚:《漫述庄禅》当代有没有“新道家”?世纪末文化的一大奇观是“新儒家”成为显学。一百年的革命风暴(从“五四”“打倒孔家店...(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1996年02期)
张国华[9](1993)在《试论道家在汉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传统的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历来都认为汉代是“经学时代”,认为儒家思想是汉代学术思想的中心,认为儒家由“子学”发展为“经学”并最后堕落为“神学”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史的主线,而对于在整个汉代自始至终存在着的众多的其他学术派别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思想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摆脱这种以经学概括汉代学术思想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对于儒家之外的学术派别尤其是道家学派在汉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作一系统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别祖云[10](1993)在《一部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史的拓荒着作——读《道家思想史纲》》一文中研究指出源远流长的道家(涵道教)思想,以其玄思宇宙的哲学思辩、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清虚自守的处世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君人南面之术等独居一格的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无比重要的影响。与儒家文化一起,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脉。武汉大学黄钊先生主编的《道家思想史纲》(以下简称《史纲》,湖南师范大学(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1993年01期)
道家思想史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传统法律思想史视阈之研究,道家哲学常被阐释为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然而,其发轫之时于先秦法思想之意义主要在于对传统德礼的解构,及对法家法术的启示。道家抱持超越人文、批判现实的姿态,阐发一套揭露人欲、质疑圣智、否弃仁礼的学说,构成儒家祖述圣王、从周复礼抱负的反动,是法家颠覆传统、变法改革立场的助力。进而,道家的本体道论为法家的"势"论铺垫了哲学基础;道家的无为之治隐含"道生法"的思想路径,为法家的"法"论蓄积了话语资源;道家的辩证柔术为法家的"术"论确立了基本思维。将先秦道家哲学置于"儒法之间"进行审思与诠释,方能洞明道家哲学在先秦法思想史中的特殊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家思想史纲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爱敏.从《汉书·艺文志》看姜太公在道家思想史上的地位[J].管子学刊.2018
[2].马腾.儒法之间:道家哲学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J].现代法学.2017
[3].经纶.构建道家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之尝试——以《老子》《庄子》为中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王鹏飞.道家与道教思想史批判[D].浙江大学.2013
[5].卢伟.道家哲学与西方神学观之契合及差异——以史怀哲的《中国思想史》为例[J].学习月刊.2013
[6].李进.环境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诠释——以探寻传统山水画中蕴涵的道家自然观为例[J].学术研究.2007
[7].李瑶.从中古科学史看道家自然观的发展轨迹——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札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樊星.当代新道家──“当代思想史”片断[J].文艺评论.1996
[9].张国华.试论道家在汉代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
[10].别祖云.一部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史的拓荒着作——读《道家思想史纲》[J].管子学刊.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