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包括加氢釜、接收瓶、脱色瓶和回收瓶,所述加氢釜上分别设置有原料进口、配料进口和氢气管,所述加氢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着接收瓶,所述接收瓶上设置有接收进料口,所述接收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一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脱色瓶内,所述脱色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二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回收瓶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氢化反应、甲醇脱色结晶等工艺设备的组合代替了原先的铁粉还原、酸水脱色等工艺设备,大幅减少了5‑氨基邻甲酚的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三废量,从而使得三废的处理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大幅提升了利润空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釜、接收瓶、脱色瓶和回收瓶,所述加氢釜上分别设置有原料进口、配料进口和氢气管,所述加氢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着接收瓶,所述接收瓶上设置有接收进料口,所述接收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一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脱色瓶内,所述脱色瓶上分别设置有脱色进料口和氮气管,所述脱色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二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回收瓶内,所述回收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滤液通入蒸馏回收系统的回收管。
设计方案
1.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釜、接收瓶、脱色瓶和回收瓶,所述加氢釜上分别设置有原料进口、配料进口和氢气管,所述加氢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着接收瓶,所述接收瓶上设置有接收进料口,所述接收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一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脱色瓶内,所述脱色瓶上分别设置有脱色进料口和氮气管,所述脱色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二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回收瓶内,所述回收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滤液通入蒸馏回收系统的回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釜的顶端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和叶轮位于加氢釜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加氢釜上设置有氢气压力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抽料泵,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出料管和加氢釜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管和第一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瓶上设置有氮气压力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管和第二压力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5-氨基邻甲酚(PAOC)生产工艺是通过大量的铁粉进行还原,然后再用酸水进行进行脱色,然后利用碱中和析料得到粗品,粗品再用乙醇水溶液脱色精制得到成品,这种工艺的缺陷在于会产生大量的铁泥固废及废水,三废处理成本非常高,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大的压缩了利润空间。
故,需要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氢化反应代替原先的铁粉还原的方式,能够大幅减少工艺中产生的固废和废水的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包括加氢釜、接收瓶、脱色瓶和回收瓶,所述加氢釜上分别设置有原料进口、配料进口和氢气管,所述加氢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通着接收瓶,所述接收瓶上设置有接收进料口,所述接收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一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脱色瓶内,所述脱色瓶上分别设置有脱色进料口和氮气管,所述脱色瓶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二正压过滤器,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的出液通入回收瓶内,所述回收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滤液通入蒸馏回收系统的回收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氢釜的顶端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和叶轮位于加氢釜内,在搅拌电机的叶轮搅拌作用下,能够提高反应效率,提升反应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氢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加氢釜上设置有氢气压力表,这样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氢气压力表上的压力值,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保证加氢釜内的压力值符合工艺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抽料泵,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出料管和加氢釜的连接处,通过抽料泵能够高效的将反应料打入接收瓶进行后续工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压过滤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管和第一压力表,第一气管用于向第一正压过滤器提供压缩气体,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压力表能够将第一正压过滤器的压力调节至所需标准,从而保证第一正压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脱色瓶上设置有氮气压力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到脱色瓶内的实时氮气压力值,从而控制氮气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正压过滤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管和第二压力表,第二气管用于向第二正压过滤器提供压缩气体,工作人员通过第二压力表能够将第二正压过滤器的压力调节至所需标准,从而保证第二正压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氢化反应、甲醇脱色结晶等工艺设备的组合代替了原先的铁粉还原、酸水脱色等工艺设备,解决了原先工艺中会产生大量铁泥固废及废水的问题,大幅减少了5-氨基邻甲酚的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三废量,从而使得三废的处理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不但节约了处理三废的时间,而且减少了大量成本投入,大幅提升了利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5-氨基邻甲酚制备设备,包括加氢釜1、接收瓶4、脱色瓶6和回收瓶8,加氢釜1上分别设置有原料进口14、配料进口15和氢气管16,加氢釜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8,出料管18连通着接收瓶4,接收瓶4上设置有接收进料口41,接收瓶4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一正压过滤器5的顶部接口,第一正压过滤器5底部的出液端通入到脱色瓶6顶部的脱色进液口65内,脱色瓶6上分别设置有脱色进料口61和氮气管62,脱色瓶6的底部出口连接着第二正压过滤器7的顶部接口,第二正压过滤器7底部的出液端通入到回收瓶8顶部的回收进液口83内,回收瓶8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滤液通入蒸馏回收系统的回收管81,加氢釜1的顶端设置搅拌电机11,搅拌电机11的转轴12和叶轮13位于加氢釜1内,氢气管16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7,加氢釜1上设置有氢气压力表2,出料管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9和抽料泵3,第二电磁阀19位于出料管18和加氢釜1的连接处,第一正压过滤器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管51和第一压力表52,脱色瓶6上设置有氮气压力表63,第二正压过滤器7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气管71和第二压力表72,接收瓶4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第三电磁阀42,脱色瓶6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第四电磁阀64,回收管81与回收瓶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电磁阀82。
本实用新型中5-氨基邻甲酚的制备流程为:
1、首先通过配料进口15向加氢釜1内投入称量好的水解中和料、钯炭和甲醇,然后打开第一电磁阀17通入氢气,观察氢气压力表2,当加氢釜1内压力值符合本次工艺标准时,关闭第一电磁阀17,并且控制加氢釜1内的温度至指定范围;
2、将PAOC水解原料从原料进口14投入到加氢釜1内,启动搅拌电机11,在叶轮13的搅拌作用下进行吸氢反应;
3、待反应时间到后,工作人员先将称量好的水合肼(氧化剂)从接收进料口41投入接收瓶4,然后打开第二电磁阀19,启动抽料泵3将反应混合液通过出料管18打入接收瓶4,因为PAOC在空气中非常容易被氧化,这一步骤的作用在于防止氧化;
4、控制接收瓶4内的温度,反应混合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控制第一正压过滤器5的压力值,打开第三电磁阀42,反应混合液经过第一正压过滤器5的过滤后滤液从脱色进液口65进入到脱色瓶6内;
5、工作人员再将称量好的活性炭、甲醇和自来水通过脱色进料口61投入脱色瓶6内,并且通过氮气管62向脱色瓶6内通氮气,观察氮气压力表63的压力值,一旦达到工艺标准,停止通氮气,滤液在脱色瓶6内进行脱色反应;
6、待脱色反应时间到了后,将脱色瓶6内的温度降至0℃左右,控制第二正压过滤器7的压力值,然后打开第四电磁阀64,由于在低温氮气的保护下,脱色后的PAOC会滞留在脱色瓶6内,其他液体会通过第二正压过滤器7从回收进液口83进入回收瓶8;
7、通过脱色进料口61注入甲醇水溶液对脱色进料口61内的PAOC滤饼进行漂洗,漂洗后的液体会继续流入回收瓶8内;
8、待漂洗结束后,对漂洗后的PAOC滤饼进行干燥处理便得到PAOC成品;
9、打开第五电磁阀82,回收瓶8进入到蒸馏系统进行甲醇的蒸馏回收。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工艺设备和传统的铁粉还原工艺设备分别生产1吨PAOC成品,利用传统的铁粉还原工艺设备共产生中性废水:25.4吨,固废:8吨;利用本发明的工艺设备,共产生中性废水:4吨,废活性炭:约405公斤,而且废活性炭也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可以看出,本发明工艺设备和传统的铁粉还原工艺设备相比,产生的三废量有了大幅降低。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3342.6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564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C07C215/76
专利分类号:C07C215/76;C07C213/02;C07C213/10
范畴分类:申请人:江苏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226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大浦双庙村
发明人:袁顺福;范洪振;袁郡;范琳;许薇
第一发明人:袁顺福
当前权利人:江苏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向文
代理机构:32204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磁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