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井间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叁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
井间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任来义,贺永红,马芳侠,孟旺才[1](2015)在《叁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模式与井间预测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密集井网、露头剖面等资料总结了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叁角洲前缘砂体的基本特征和组合样式,揭示了河口区不同类型微相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叁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模式,并提出了井间预测的方法,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1依据测井曲线所反应的旋回特征,将叁角洲前缘砂体组合样式分为3种类型和6种亚类型;2明确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砂体组合的平面分布规律,指出在砂岩厚度中、低值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而在砂岩厚度高值区主要发育河口坝和坝上河砂体;3建立了叁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模式,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扮演砂体运输通道的角色,因此砂体聚集少;而河口坝及其周边的坝上河砂体厚度较大,才是更为重要的优势储层;并且指出水下分流河道主要沿着河口坝侧翼的地形低洼区域发育,部分河道砂体可迭加在河口坝之上,进而形成的"坝上河";4提出了适合该区的井间砂体预测方法,在密集井网砂体形态识别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泥质隔夹层形态来判断砂体发育的大致部位,进而对河口坝砂体的规模进行数学统计,结果表明,河口坝砂体倾向于在顺物源方向伸长,而在切物源方向上加宽的趋势不明显。(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袁新涛,吴向红,张新征,晋剑利[2](2013)在《苏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夹层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复杂结构特征,依据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河道、坝间泥、心滩落淤层、越岸沉积是构成辫状河夹层的主要沉积类型,泥质沉积物的保存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速度有着密切联系;在沉积成因分析基础上,可根据单井测井解释和连井对比来描述各类夹层的空间形态,建立夹层的沉积模式;在辫状河相储层中,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井间泥质夹层分布,可以更有效地体现夹层的几何形态和分布规律,其更加符合辫状河夹层的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严耀祖,段天向[3](2008)在《厚油层中隔夹层识别及井间预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田开发初期,隔夹层的描述仅是通过隔夹层密度和隔夹层频率来表征,但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调整阶段,隔夹层的定量描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井间精确预测技术尤为关键。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B油田厚层砂岩研究为例,通过岩电关系分析和测井识别模式,并应用随机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了叁维精细隔夹层分布模型,在指导油田内部挖潜调整、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08年02期)
陈克勇,张哨楠,邓礼正,胡永章[4](2005)在《分形在储层参数井间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地震资料难以实现储层薄层的预测,分形理论的引入,可弥补这一不足.以具有连续性和等间距采样点的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分形分析理论为手段,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形地质统计学中对储层参数的研究,得出其分形理论模型,并通过VisualBasic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某地区4口井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的井间预测,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将分形理论用于储层参数井间预测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05年04期)
陈烨菲,彭仕宓,宋桂茹[5](2003)在《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北区沙叁中油藏为例 ,应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流动单元划分中选取了孔隙度、渗透率、粒度均值、泥质含量及流动层指数 5个参数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将储层划分为A、B、C 3类流动单元 ,优选出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对流动单元进行了井间预测。研究表明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正韵律储层中、上部的B、C类流动单元区 ;平面上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物性相对差的B、C类流动单元区及以A、B类流动单元为主的断层附近的无井控制区域。用此方法预测的剩余油富集区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应用效果分析表明 ,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是可行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井间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复杂结构特征,依据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河道、坝间泥、心滩落淤层、越岸沉积是构成辫状河夹层的主要沉积类型,泥质沉积物的保存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速度有着密切联系;在沉积成因分析基础上,可根据单井测井解释和连井对比来描述各类夹层的空间形态,建立夹层的沉积模式;在辫状河相储层中,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井间泥质夹层分布,可以更有效地体现夹层的几何形态和分布规律,其更加符合辫状河夹层的沉积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井间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锐,任来义,贺永红,马芳侠,孟旺才.叁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模式与井间预测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2].袁新涛,吴向红,张新征,晋剑利.苏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夹层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严耀祖,段天向.厚油层中隔夹层识别及井间预测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8
[4].陈克勇,张哨楠,邓礼正,胡永章.分形在储层参数井间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5
[5].陈烨菲,彭仕宓,宋桂茹.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