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邱明亮[1](2020)在《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文中认为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5-1.0%。我国大陆地区患病率约为0.42%,总患病人数约500万。目前,我国的RA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据估计有超过50%的中国RA患者,在诊断后没有经过规范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本病的长期治疗及预后不佳,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探求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特征性SOCS盒胞浆蛋白分子家族。SOCS是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经典抑制剂,由SOCS1-7和CIS等8种成分组成。其中,SOCS1在免疫细胞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SOCS1的SH2结构域可直接与激活的Janus激酶(JAKs)环结合,且通过其激酶抑制区域直接抑制JAK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且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是RA发病机制中公认的重要信号通路。因此,SOCS1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针对SOCS1参与的通路进行研究,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众所周知,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上游Micro RNA(miRNA)的调控,目前有文献证实miRNA的表达异常和RA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索靶基因相关miRNA是研究靶基因的核心环节。miRNA是真核生物内源基因编码的18-25个核苷酸长单链非编码RNAs。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中,miRNAs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报道的miRNAs,包括miR-146a、miR-155、miR-223等,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报道显示,相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来源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iR-150-5p在RA患者中高表达。另有报道,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miR-150-5p外泌体可降低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后脚掌厚度和临床关节炎评分。因而,miR-150-5p亦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既往研究显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miR-150-5p可通过作用于SOCS1,上调促纤维化蛋白,从而促进肾纤维化。说明miR-150-5p与SOCS1存在相互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否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则需进一步明确。在RA患者关节中,RA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s,RASFs)大量增加,导致滑膜增厚。同时RASFs可导致细胞外基质变性降解,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因而在RA的发病过程中,RASFs是关键细胞之一。基于JAK-STAT通路,通过miR-150-5p靶向调控SOCS1的表达,影响RASFs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改善RA的预后,值得研究。如上所述miR-150-5p/SOCS1在RA中的作用,我们提出miR-150-5p和SOCS1可能作为诊断和评估RA的病情的生物标志物;miR-150-5p通过调控SOCS1的表达,进而影响JAK-STAT通路,从而改变RASFs的凋亡、增殖等生物学效应,最终影响RA的发生发展。为验证假设,本文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第一部分,通过系统评价,探讨RA患者外周血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与RA的相关性。第二部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PBL)中SOCS1 m RNA、miR-150-5p在RA患者中的表达;二者对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第三部分,通过细胞实验,在RASFs细胞系MH7A细胞中,探讨miR-150-5p对SOCS1及JAK-STAT通路的作用,以及对MH7A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第一部分外周血SOCS1 m RNA与RA相关性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RA患者外周血SOCS1 m RNA与RA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国内外有关外周血来源的SOCS1 m RNA与RA相关性的研究,同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用STATA12.0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其中3个病例对照研究,1个队列研究。共307例样本,其中239例RA样本,68例健康对照者样本。结果显示:(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WMD=1.98,95%CI(1.14,2.83),P<0.05];RA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P<0.05);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SOCS1 m RNA无明显升高[WMD=0.47,95%CI(-0.91,1.85),P>0.50]。(2)敏感性分析发现,Ortiz,A.M(2013)队列研究为异质性来源。剔除此项研究后,所有病例对照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PBMC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WMD=1.10,95%CI(0.51,1.68),P=0.0002]。(3)Begg漏斗图(P=0.089)或Egger回归检验(P=0.018)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SOCS1与RA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结果估算的精确性,可能受样本量较小、发表偏倚等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与RA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纳入自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符合RA分类标准的患者57例,同期选择19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1)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等一般实验室资料。(2)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21的相对表达水平。(4)评估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疾病活动性评分(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 28)-ESR、DAS28-CRP、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5)统计分析R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50-5p、SOCS1 m RNA对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的miR-150-5p表达水平低,有统计学差异(4.61±0.17 vs 1.75±0.79,P<0.05);而SOCS1 m 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9.18±0.38 vs 18.12±1.57,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的IL-6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38.36±7.00 vs 57.91±32.64,P<0.05);而TNF-α、IL-21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3)通过ROC曲线比较,根据Youden指数,RA患者PBL中miR-150-5p区分RA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最佳界值为3.06(AUC=0.974,P<0.05);SOCS1m RNA无法区分RA患者(AUC=0.425,P>0.05);(4)miR-150-5p、SOCS1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ESR、CRP、TNF-α、IL-6、IL-21、DAS28-ESR、DAS28-CRP、CDAI、SDAI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PBL中miR-150-5p低表达,SOCS1 m RNA高表达。miR-150-5p可能是区分RA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miR-150-5p对RASFs生长和SOCS1表达的影响目的:miR-150-5p参与了免疫疾病的调控和发病,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部分着重探讨miR-150-5p对RASFs细胞的生长,及对SOCS1和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1)设计与合成靶向结合SOCS1基因的miR-150-5p mimics和negative control mimics;(2)培养MH7A细胞,实验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组、NC mimics组,miR-150-5p mimics组;基于上述分组,miR-150-5p模拟剂(miR-150-5p mimics)、阴性对照模拟剂(negative control mimics,NC mimics)分别转染MH7A细胞。(3)双荧光素酶法验证miR-150-5p、SOCS1的靶向结合关系;(4)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测定miR-150-5p及SOCS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蛋白测定SOCS1、JAK2、p JAK2、STAT3、p STAT3等蛋白;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降低(28.877±1.241 vs 19.963±2.264,P<0.05)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13.780±6.878 vs 26.003±1.917,P<0.05);RASFs细胞增殖率升高(103.230±11.998 vs 130.751±22.702,P<0.05);(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NC mimi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25.462±1.006 vs 21.839±0.187,P<0.05);(3)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SOCS1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1.2401±0.164 vs 0.190±0.050,P<0.05);(4)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50-5p mimics组SOC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0.629±0.052 vs 0.459±0.028,P<0.05);miR-150-5p mimics组JAK2、p JAK2、STAT3、p STAT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5)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细胞培养基中的IL-6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63.294±1.798 vs 132.570±5.886,P<0.05);对TNF-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miR-150-5p可促进MH7A细胞的生长及IL-6的分泌,抑制SOCS1 m RNA的表达。提示miR-150-5p可能是RA治疗的新靶点。总之,本文将从荟萃分析研究、临床研究、细胞研究等多层面共同探讨miR-150-5p、SOCS1 m RNA在R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和对疾病活动度、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并探索miR-150-5p靶向结合SOCS1对RAS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期为RA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范佳琳[2](2020)在《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诱导蛋白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已有研究证明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诱导蛋白2(IFIT2)在肿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肾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探索IFIIT2的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HC)来检测肾癌组织芯片中9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2的表达水平,采用H-score法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估。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对肾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χ2卡方检验分析肾癌组织中IFIT2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探索IFIT2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不同的指标与肾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基于TCGA数据库对IFIT2及其高度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发现IFIT2主要在正常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则以不表达和低表达为主,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2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未发现肾癌组织中IFIT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在肾癌中,年龄>60岁的患者总生存期(OS)较年龄≤60 岁患者缩短(HR=3.185,95%CI:1.497~6.776,P=0.003),肿瘤直径>7cm的患者OS较直径≤7cm的患者缩短(HR=2.674,95%CI:1.319~5.421,P=0.006),病理分级为Ⅲ~Ⅳ的患者OS较病理分级为Ⅰ~Ⅱ的患者缩短(HR=6.120,95%CI:2.944~12.724,P<0.001),TNM分期为Ⅲ~Ⅳ的患者OS较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缩短(HR=3.459,95%CI:2.944~12.724,P=0.001),IFIT2低表达的肾癌患者OS较高表达的患者缩短(HR=3.006,95%CI:1.051~8.597,P=0.040)。多因素Cox 比例模型显示,年龄>60(HR=3.538,95%CI:1.586~7.891,P=0.002)、病理分级 Ⅲ+Ⅳ(HR=5.217,95%CI:2.168~12.555,P<0.001)、TNM 分期 Ⅱ+Ⅲ+Ⅳ(HR=4.382,95%CI:1.560~12.311,P=0.005)、低表达 IFIT2(HR=5.646,95%CI:1.836~17.357,P=0.003)均可以作为评估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此外,基于来自TCGA的肾癌表达谱数据的富集分析显示,IFIT2及其高度相关的基因的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在对病毒的反应(GO:0009615)、T 细胞活化(GO:0042110)、调控免疫应答(GO:0045088)、细胞对干扰素-γ的应答(GO:0071346),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NOD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hsa04621)、趋化因子信号传导途径(hsa04062)、PI3K-AKT信号通路(hsa04151)、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hsa04620)等。结论IFIT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IFIT2的表达水平对肾癌的预后判断具有潜在价值,可作为肾癌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而IFIT2表达降低在肾透明细胞癌进展中的潜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仇佳俊[3](2019)在《TIP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3(TIPE3)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方法:(1)收集 HT29、LOVO、LS174T 和 SW480 CRC 细胞与 NCM460 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C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中TIPE3的表达水平;(2)扩增GFP标记的TIPE3过表达慢病毒质粒pLenti6.3/TIPE3/IRES/GFP、对照空慢病毒质粒 pLenti6.3/IRES/GFP 及辅助质粒 pLP1、pLP2、VSVG,共转染293T细胞后制备TIPE3过表达慢病毒(LV-TIPE3)和对照空病毒(LV-NC);(3)使用 50MOI 的 LV-TIPE3、LV-NC 分别感染 SW480 CRC 细胞,通过杀稻瘟菌素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TIPE3的CRC转基因细胞SW480-TIPE3及其对照细胞SW480-NC,并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Western blot、qRT-PCR检测SW480-TIPE3细胞中TIPE3的过表达情况;(4)通过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IPE3过表达对CRC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5)收集、选择107例CRC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制备CRC组织芯片(107例)和购买商品化CRC组织芯片(HCo1A180Sull)(93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上述CRC组织芯片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PE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TIPE3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6)通过随访TIPE3高表达组、低表达组CR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并通过GEPIA分析TCGA癌症公共数据库,分析TIPE3表达水平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与人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NCM460比较,CRC细胞中TIPE3的表达水平升高;(2)建立了 TIPE3稳定过表达的CRC转基因细胞株SW480-TIPE3和对照细胞SW480-NC;(3)慢病毒介导的TIPE3过表达CRC细胞SW480-TIPE3的迁移、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SW480-NC明显增强;(4)CRC癌组织中TIPE3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对照明显上调,并且癌组织中TIPE3的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5)TIPE3高表达组CR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CRC患者更短,与GEPIA分析TCGA数据库的预后数据相一致。结论:TIPE3在CRC中表达升高。TIPE3具有促进CRC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TIPE3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并且TIPE3表达高与CR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张雨晴[4](2019)在《HHLA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检测肺腺癌、肺鳞癌组织中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相关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 virus-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相应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肺腺癌、75例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HHLA2的表达,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肺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HLA2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χ2检验分析肺癌组织中HHLA2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拟合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肺腺癌中,HHLA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296.5,P<0.0001);在肺鳞癌中,HHLA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22.5,P<0.0001)。在肺腺癌中,年龄≥60岁的患者HHLA2高表达比例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χ2=5.2051,P=0.022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HLA2高表达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χ2=9.2751,P=0.0023),未发现HHLA2染色强度与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鳞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HLA2高表达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1,P=0.0463),未见HHLA2染色强度与肺鳞癌患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在肺腺癌中,HHLA2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较HHLA2低表达患者显着缩短(HR=1.875,95%CI:1.099~3.196,P=0.02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1.766,95%CI:1.018~3.064,P=0.043)和 HHLA2 高表达(HR=1.827,95%CI:1.061~3.146,P=0.030)均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肺鳞癌中,HHLA2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较HHLA2低表达患者显着缩短(HR=5.568,95%CI:2.024~15.32,P=0.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年龄≥60岁(HR=3.344,95%CI:1.123~9.963,P=0.030)和 HHLA2 高表达(HR=3.617,95%CI:1.340~9.761,P=0.011)均可作为肺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HHLA2在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其分子机制亟待深入探讨。

朱正才[5](2018)在《AQP3和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QP3和AQP5的表达情况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TNBC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获取泰州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1年至2012年期间TNBC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32例,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TNB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QP3及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QP3在TNB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AQP5在TNB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2、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AQP3在TNBC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另外,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AQP5在TNBC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AQP3和AQP5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由此我们推断AQP3和AQP5的表达升高可能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第二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QP3和AQP5表达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目的:检测AQP3和AQP5在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与分布情况,分析AQP3和AQP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其在TNBC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AQP3和AQP5在TNB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2、观察TNBC组织中AQP3和AQP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3、应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TNBC中AQP3和AQP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1、在TNBC组织中AQP3和AQP5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阳性细胞被染色呈棕黄色或棕黑色。2、在TNBC组织中AQP3和AQP5表达量比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1);特别是在肿瘤组织的浸润部位AQP5表达增高尤为明显,而在靠近中央坏死区域的部位AQP5表达则显着降低。3、TNBC组织中AQP3和AQP5的表达增高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和远处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停经状态、外科手术方式、病理分级无关(P>0.05);在Ki-67高表达组患者中,AQP5的表达量比低表达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且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提示AQP5的表达量与Ki-67呈正相关(r=0.255,P<0.05);而在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中AQP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NBC患者中,AQP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DFS及OS比低表达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在四组TNBC患者中,AQP3高/AQP5高表达组患者DFS和OS缩短最为明显(P<0.05)。5、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提示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结转移状态、有无远处转移及AQP3/AQP5联合高表达是TNBC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我们首次报告了AQP3和AQP5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发现AQP3和AQP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显着的相关性。2、在各组TNBC患者中,发现AQP3/AQP5联合高表达组有最短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3、AQP3/AQP5联合表达是TNB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AQP3和AQP5的检测可作为评估TNBC患者预后的理想指标,提示其可能成为TNBC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靶点。第三部分 AQP5通过wnt/β-catenin途径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目的:探讨AQP5与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潜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靶点。方法:1、采用siRNA-AQP5和AQP5过表达载体转染到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中,成功建立AQP5差异表达的系统;2、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方法研究AQP5的差异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3、流式细胞仪检测AQP5的差异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4、采用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方法研究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5、采用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方法研究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过程中的作用;6、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AQP5表达变化后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的表达影响;7、研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对AQP5过表达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下游分子的影响。结果:1、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2、上调AQP5的表达能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AQP5基因敲降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显着上升,细胞中的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升高,同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减弱。3、AQP5过表达导致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分子发生显着变化,促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更易于迁移和侵袭。4、AQP5过表达能够上调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量,并且能够增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能够降低AQP5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 AQP5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AQP5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EMT相关分子发生显着改变,增强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

谢瑞莲[6](2014)在《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危害世界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趋于西化,生活节奏加速,社会压力增加,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预计,未来在2030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将高达23.4万例,发病数较2008年增加31.15%,而乳腺癌死亡人数将达7.0万例,死亡数则升高47.94%[1]。因此乳腺癌在我国发展形式口趋严峻。随着乳腺癌诊治水平不断地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和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存期显着延长。一般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以及目前按照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的ER、PR、Her-2和Ki-67表达情况,常分为四种亚型:Lunminal 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更加增强了对乳腺癌生存预后的预测和细化临床治疗选择,并且在临床上以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临床上仍有许多患者病情相似,治疗方法相同,但是最后的转归和预后却相差甚远。所以仅凭借上述传统的指标做出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全面,因此积极寻找新的、更多有效的预后因子或治疗靶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细胞周期研究深入,发现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或者本身就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当它们发生突变、缺失、异位、扩增等变化,可引起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周期的调控失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出现肿瘤发生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p27Kipl(简称p27)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G1期特异性cyclin-CDK复合物,阻止细胞周期由G1期(DNA合成前期)进入S期(DNA合成期),故p27在细胞周期进程中起到的负向调控作用,其作用结果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在静止期时,细胞内p27高表达,而进入S期后表达明显下降。因此认为p27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与肿瘤的形成及预后有关。研究发现在乳腺癌变过程,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95%至非典型增生的85%,至导管原位癌的40%,最后浸润性乳腺癌的34%,细胞核p2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2]。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核内p27表达下降,患者生存预后不良,并且认为p27表达下调是肿瘤复发或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3]。也有少数研究发现p27胞浆表达上调和预后不良相关,故明确细胞核p27和细胞质p27错位分布定量表达与预后关系,有助进一步理解p27的功能,但目前尚无该方面报道。细胞内p27表达是在转录后水平上进行调控,包括多种激酶磷酸化、泛素蛋白酶体介导降解、胞核转运机制等[4]。磷酸化可以直接调节p27的稳定性,而Ser10是p27主要磷酸化位点,占所有磷酸化位点的70%左右,p27Ser10磷酸化后,导致p27滞留在细胞浆,使得细胞周期进入S期,引起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发生发展。在G0期至G1期时,磷酸化p27Ser10与出核因子CRM1结合后,p27由细胞核转运至细胞浆,导致p27的降解,引起p27功能的改变。P27的出核转运通过 KPC1/2(Kip1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KPC,泛素化启动复合物)诱导的泛素依赖降解方式调控。p27Ser10磷酸化在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由不同的蛋白激酶调控,在G0期,活性最强的Mirk/DYRKIB使得p27在静止细胞磷酸化和稳定;有丝分裂原作用下激酶相互作用去稳微管蛋白(kinase-interacting stathmin,KIS)结合 p27 的 C 端功能域,在 GO 期至 G1 期过渡时,使p27Ser10发生磷酸化,促进胞核向胞浆转运。所以在GO期,p27Ser10磷酸化起到稳定p27的作用,而在G1期早期和晚期阶段,p27Ser10磷酸化介导了 p27出核转运的降解过程。p27的其他磷酸化位点,如Thr157、Thr198、Thr187等,也影响着p27的稳定和细胞定位。研究人员通过外源性过氧化氢调节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黑色素细胞p27表达状态,当黑色素瘤细胞去除过氧化氢作用时,细胞核p27表达明显,而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下降;黑色素细胞核p27表达明显时,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显着低于黑色素瘤细胞,而此时黑色瘤细胞胞浆p27表达升高;加入外源性过氧化氢酶后,黑色素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且磷酸化p27Ser10和磷酸化p27T198表达增加,导致p27分布在细胞浆;所以p27亚细胞定位与细胞恶性程度有关,以及 p27Ser10 和 p27T198 磷酸化调控 p27 亚细胞定位[5]。JNK(c-jun N-terminal kinase,c-Jun氨基端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是MAPK通路的一重要分支,在C6胶质瘤细胞研究证实,野生型JNK3过表达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抑制JNK激酶使p27Ser10磷酸化,通过阻断JNK信号转导通路,降低了细胞p27的稳定性,所以p27Ser10磷酸化受JNK通路的调控,JNK激酶影响C6胶质瘤细胞的p27蛋白表达,导致细胞生长抑制[6]。现在研究证实p27蛋白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预后因子和治疗预测靶点。细胞核p27表达与磷酸化p27表达呈负向关系,两者生物学行为相反,所以磷酸化p27表达水平也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有效的评价指标、预后因子和治疗靶点。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微小非编码RNA分子,长约22nt,miRNAs对许多基因的表达发挥转录后修饰,如肿瘤抑癌基因通过结合它们的靶mRNA上特异序列,抑制多肽的合成。而且miRNAs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过程,如凋亡、造血干细胞分化、代谢、中枢神经发育以及转移[7]。已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结果已证实了 miRNAs对这些过程调控的重要性。在小鼠敲除负责miRNAs成熟的Dicer酶,导致鼠胚胎死亡[8]。因为人类一半miRNAs位于脆性染色体区域,该区域容易DNA扩增、缺失、易位,所以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s常常表达异常,这种异常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进展[9]。miRNAs产生需要多个多步骤的完成,首先转录产生一段长的初始miRNA(primiRNA),在RNA酶Ⅲ复合物Drosha-Pasha/DGCR8的切割下,产生一个长约80ntRNA发夹结构,即miRNA前体(pre-miRNA),之后miRNA前体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浆,在第2个RNA酶Ⅲ Dicer作用下,释放出一个微小RNA双链,其中一条链就是成熟miRNA。成熟miRNA结合至RISC复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NA诱导沉默复合物)后,与目标mRNA的3’-UTR互补配对,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Let-7最早发现于秀丽隐杆线虫的miRNAs,执行时序调控作用,其中miRNAs let-7和lin-4表达决定了线虫从幼虫至成虫的发育过程。除在秀丽隐杆线虫,动植物和人类也存在数百种miRNAs,参与了生长、发育、癌变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人类成熟let-7家族由12个成员组成,已证实let-7 miRNAs调控多个癌基因,如HMG2、c-Myc、RAS和cyclinD[9-11],在肺癌体内实验证明了let-7负向调控RAS,结果抑制肺癌生长[1.2]。Lin28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胞浆RNA结合蛋白,最近研究表明let-7家族表达受到Lin28转录后的调控,抑制let-7前体的成熟过程。Lin28B是Lin28的同源体,两者功能相似。Lin28/Lin28B蛋白有两个RNA结合域:一个冷休克蛋白域(CSD)和一个逆转录病毒锌指结构域(ZFD),两者都能影响它们与let-7前体的结合力。Lin28/Lin28B直接结合起始let-7和发夹前体let-7,从而抑制Drosha切割形成起始let-7或Dicer切割形成let-7前体的过程,即抑制let-7成熟过程,该过程由Lin28蛋白和let-7前体直接作用介导调控。哺乳动物中Lin28/Lin28B一般表达于胚胎干细胞和发育组织,一般随着细胞分化成熟而表达逐渐下降,在肿瘤组织异常升高[14]。多种恶性肿瘤中已证实Lin28和Lin28B对于let-7抑制调控涉及三个反馈环路,包括两条双向负反馈环路:Myc-Lin28B-let-7-Myc和Lin28-let-7-Lin28,一条正反馈环路:NF-KB-Lin28-let-7-IL-6-NF-κB。由于Lin28mRNA和Lin28BmRNA本身就是let-7的目的mRNA,Lin28/let-7轴形成了双向负反馈环路,也是let-7与Lin28/Lin28B相互调控的主要环路,通过这个反馈环路,let-7高表达时,促细胞分化,Lin28/Lin28B高表达时,促进胚胎发育[131。大约15%肿瘤的Lin28蛋白被癌基因激活,主要通过抑制let-7成熟而实现。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肺癌、肠癌、肝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干细胞肿瘤,Lin28或Lin28B表达异常升高,并且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而且在卵巢癌、肠癌和肝癌中Lin28或Lin28B表达上调,出现不良临床结局和生存预后。所以Lin28或Lin28B有希望成为肿瘤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目前关于p27、磷酸化p27Ser10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Lin28B与p27的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均未见相关报道;并且Lin28B的在乳腺癌中临床研究极少,仅2篇相关研究报道,尚未明确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明确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癌的表达情况,p27和磷酸化p27Ser10、Lin28B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为乳腺癌寻找新的、有效的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方法1.实验对象:筛选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在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病例190例,均为女性,术前未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或抗肿瘤中成药治疗等。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全身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自赣州市肿瘤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记录,存档病理蜡块从赣州市肿瘤医院获取。所有肿瘤标本均先经两位以上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确认,取含有肿瘤细胞最多的部分组织做切片。2.实验方法和统计学处理: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27、p-p27Ser10和Lin28B表达,分析它们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乳腺癌各亚型的表达差别,同时分析p27和p-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导管癌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p-p27Ser1 0、Lin28B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类资料采用Kappa检验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χ2或Fish精确检验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因素表达差异。分析各检测指标与Ki67相关的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采用χ2或Fish精确检验。以上统计学方法均采用双尾检验,检验水准仅取0.05,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19.0版本。研究结果1.p27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38.3%(41/107)和86.7%(13/15),而p-p27Ser10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64.5%(69/107)和26.7%(4/15),p27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比较有差异,P=0.004,故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在癌旁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比较有差异,P=0.037,故有统计学意义(P<0.05)。2.p2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在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亚组中表达存在差异,p27在组织分化G1级、Ⅰ-Ⅱ期、淋巴结阴性组表达较高,χ2分别为16.612、14.755、23.017,P值均<0.0001,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在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无差异,χ2分别是0.587、1.765、5.750,P 值分别 0.444、0.184、0.058。与 ER、Her-2、Ki67 表达有相关性,Kappa值依次是0.222、-0.281、-0.300,即p27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Her-2、Ki67则呈负相关,P值依次0.020、0.002、0.001,故这些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表达呈正相关性,Kappa值是0.152,P值是0.154,但是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亚组表达有差异,p-p27Ser10在组织分化G2级、Ⅲ-Ⅳ期、淋巴结阳性组表达水平较高,χ2值依次是7.688、4.408、10.591,P值依次是0.021、0.044、0.001,所以,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上无差异,χ2值分别是1.964、0.826、3.647,P值则是0.161、0.363、0.150。p-p27Ser10 与 ER、PR 表达呈表达负相关,Kappa 值分别是-0.046、-0.047,P值0.615和0.594,这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p27Ser10与Ki67、Her-2表达正相关,Kappa值分别是0.171、0.126,P值是0.067和0.641,故这些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p27在乳腺癌四种分子亚型存在表达差异,χ2=14.635,P=0.002,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27在Her-2过表达型表达阳性率较低。p-p27Ser10在乳腺癌四种分子亚型存在表达差异,χ2=6.442,P=0.090,这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浸润性导管p27和p-p27Ser10表达负相关性,Kappa值为-0.611,p<0.0001,这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5.Lin28B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是43.7%(83/190)和20%(4/20),Lin28B在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Lin28B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亚组表达存在差异,χ2值分别是呈13.790、9.213、30.966,P值分别为0.001、0.002、<0.0001,这种表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亚组分布无差异性,χ2值分别是呈0.021、0.229、4.600,P值分别为0.884、0.632、0.103。Lin28B 与ER、PR、Her-2表达负相关,Kappa值为-0.009、-0.109、-0.028,P值依次为0.899、0.129、0.723,它们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in28B与Ki67表达正相关,Kappa值0.251,P值<0.0001,这种相关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7.Lin28B在乳腺癌亚型表达有差别,χ2=13.469,P=0.004,在LuminalB型的表达最高,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和Lin28B表达负相关,Kappa值为-0.202,P=0.032,,这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2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低表达,癌旁组织细胞核高表达;p-p27Ser10在乳腺癌细胞质高表达,癌旁组织细胞质低表达;两者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故p27和p-p27Ser10均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以及复发、转移的潜在指标。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7与ER、PR表达相关,提示p27与内分泌治疗有关。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p27和细胞质p-p27Ser10表达呈负相关,故p-p27Ser10介导的细胞核p27降解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机制。4.Lin28B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以及转移复发的指标及LuminalB型的潜在治疗靶点。5.Lin28B可能参与调控p27表达,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外周血SOCS1 mRNA与 RA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2.1 前言
    2.2 资料
        2.2.1 文献检索
        2.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3 结局指标
    2.3 方法
        2.3.1 文献筛选
        2.3.2 质量评价
        2.3.3 资料提取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
        2.4.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及文献评价
        2.4.3 Meta分析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3章 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3.3.1 纳入受试者
        3.3.2 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一般资料
        3.3.3 RT-PCR法测定miR-150-5p的表达水平
        3.3.4 RT-PCR法测定SOCS1mRNA的表达水平
        3.3.5 ELISA法测定RA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3.3.6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
        3.4.1 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3.4.2 RA患者PBL中 miR-150-5p表达水平的变化
        3.4.3 RA患者PBL中 SOCS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4.4 RA患者外周血TNF-α、IL-6及IL-21 表达水平的变化
        3.4.5 miR-150-5p、SOCS1 mRNA对 RA诊断的预测分析
        3.4.6 miR-150-5p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7 SOCS1 mRNA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miR-150-5p对 RASFs细胞生长和SOCS1 表达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细胞株
        4.2.2 购置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4.3 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miR-150-5p mimic及miR-150-5p NC的设计及合成
        4.3.3 克隆载体的构建
        4.3.4 双荧光素酶试验
        4.3.5 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4.3.6 CCK8 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
        4.3.7 RT-PCR测定miR-150-5p的表达水平
        4.3.8 RT-PCR测定SOCS1 m RNA的表达
        4.3.9 Western Blot蛋白测定
        4.3.10 ELISA测定TNF-α、IL-6 的表达水平
        4.3.11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miR-150-5p促进MH7A细胞生长
        4.4.2 miR-150-5p靶向结合于SOCS1 基因
        4.4.3 miR-150-5p抑制SOCS1m RNA的表达
        4.4.4 miR-150-5p对SOCS1 蛋白及JAK2/ STAT3 蛋白的影响
        4.4.5 miR-150-5p对MH7A细胞IL-6 及TNF-α 的影响
    4.5 讨论
    4.6 结论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诱导蛋白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与方法
    1.主要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主 方法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IFIT2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 IFIT2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3.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IFIT2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4. IFIT2及其高度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检査点抑制剂在肾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汇表
本研究所获的资金资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TIP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材料
    2. 试剂配制
    3. 引物
    4. 仪器设备
实验方法
    1. 实验相关CRC细胞的STR结果
    2. 细胞的复苏及培养
    3. 细胞冻存
    4. Western blot检测CRC细胞中TIPE3的表达
    5. TIPE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空病毒的制备
    6. 构建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TIPE3的SW480 CRC细胞
    7. 划痕实验检测TIPE3对SW480 CR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8.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IPE3对SW480 CR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9. CRC标本及临床资料的收集
    10. CRC组织芯片的制作
    11. 购置的CRC组织芯片(HColA180Sull)对应的93例CR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
    12. CRC组织芯片HE染色
    13. 免疫组化检测CRC组织芯片中TIPE3的表达
    14. 分析TIPE3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5. 分析CRC组织TIPE3表达水平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
    16. 统计学检验
实验结果
    1. TIPE3在CRC细胞中表达上调
    2. 建立了慢病毒介导的TIPE3稳定过表达的CRC转基因细胞株
    3. 慢病毒介导的TIPE3过表达增强了CR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4. TIPE3在CRC临床标本组织中表达也升高
    5. TIPE3表达水平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6. TIPE3表达高与CR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IPE3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4)HHLA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主要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HHLA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2 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HHLA2表达水平的比较
    3 HHLA2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4 肺癌患者HHLA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HHLA2的表达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本研究所获的基金资助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汇表
致谢

(5)AQP3和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QP3和AQP5的表达情况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QP3和AQP5表达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QP5通过WNT/B-CATENIN途径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27、磷酸化p27Ser10在乳腺癌表达和临床意义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乳腺癌Lin28B表达与p2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统计学审稿证明

四、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D]. 邱明亮. 南昌大学, 2020(08)
  • [2]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诱导蛋白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范佳琳. 苏州大学, 2020
  • [3]TIP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仇佳俊. 苏州大学, 2019(04)
  • [4]HHLA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张雨晴. 苏州大学, 2019(04)
  • [5]AQP3和AQP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朱正才. 苏州大学, 2018(04)
  • [6]p27、磷酸化p27Ser10、Lin28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以及临床意义[D]. 谢瑞莲.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5)

标签:;  ;  ;  ;  

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