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跑台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瘾者,BMI,毒品成瘾,治疗方法
跑台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磊,王航平,王晓婉[1](2019)在《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成分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毒品成瘾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但这些方法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副作用及缺点,如药物的研制费用过高、产生不良反应;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具有依从性差、缺乏有效的评估等缺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毒品成瘾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苗战杰,刘群华,张荣凯[2](2019)在《肌肉力量训练联合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肉力量训练(MST)联合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LBPPST)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轻中度KOA患者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常规宣教)、MST组、LBPPST组和MST+LBPPST组,每组21例。比较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MST+LBPPST组股四头肌力矩体重比及KOO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ST组和LBPPST组(P<0.05);治疗后,MST+LBPPST组TUG短于对照组、MST组和LBPPST组(P<0.05)。结论 MST联合LBPPST治疗KOA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和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0期)
王娟,赵凯,徐梅[3](2019)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药物及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同时给予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BBS评分、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中的步态参数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4周后,下肢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步宽、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支撑时间等较治疗前降低(P<0.05),步速、患侧支撑时间、健侧摆动时间等较治疗前提高(P<0.05),各对称性参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下肢FMA、BBS评分、各项时空参数、对称性参数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裴腾勃,阮彩莲,杨彦玲[4](2019)在《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2只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假手术组(14只)、跑台训练组(14只)和手术对照组(14只)。给予叁组研究对象采用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其中跑台训练组和手术对照组分为跑3d、7d和14d 3个小组,每组各4只大鼠。第3d后跑台组开始训练,剩余两组则不训练。在跑3d、7d和14d 3个时间点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后将其处死,最后运用RT-PCR技术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的MMP-2和VEGF进行测定。结果 MMP-2、VEGF表达水平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增加显着,跑台组在第7d、14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表达水平增高明显,在术后各时间点跑台组与对照组的VEG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研究大鼠Longa神经功能在24后评分为0分,其余两组大鼠Longa神经功能在24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跑台训练组大鼠再实施灌注后的第7d和第14d跑台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跑台训练通过促进血管形成有效改善脑循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MMP-2和VEGF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增加明显,进一步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形成。(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杜晓伟[5](2019)在《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伤区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情况,探讨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2只,年龄11-12周,体重200-220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18只),模型组(B组,18只),夹脊电针组(C组,18只),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组(D组,18只)。A组仅暴露T10节段脊髓,不予横断,缝合伤口,不予治疗。其余3组大鼠于T10节段行脊髓全横断损伤造模。B组造模成功后不予任何治疗。C组、D组于造模成功后2h、4h、6h进行夹脊电针干预治疗1次,以后每天1次。D组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每日进行跑台训练1次。各组分别于3d、7d、14d随机选择6只大鼠,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随后取出大鼠损伤段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伤区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情况。结果:1.BBB评分:(1)SCI后大鼠运动功能评分与干预时间关系密切,治疗3d时,BBB评分最低,7d时评分升高,14d时评分最高。(2)SCI后大鼠运动功能评分与干预方法关系密切,A组大鼠BBB评分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与B组相比,C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1)SCI后伤区NgR的表达情况与干预时间关系密切,3d时NgR的表达最高;7d时,NgR的表达逐渐下降;14d时,NgR的表达最少。(2)SCI后伤区NgR的表达情况与干预方法关系密切,A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变化不大;与A组相比,B组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脊髓组织中NgR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能够提高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BBB评分,改善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2.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能够抑制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损伤区NgR的表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朱婧,张文娟,赵义康,武娟,张世平[6](2019)在《术前跑台训练在改善术后大鼠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术前跑台训练改善术后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健康的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只。治疗组大鼠术前2周进行电动跑台训练,30 min/d。对照组大鼠仅置于跑台机上30 min/d,不进行训练。训练结束1周后对两组大鼠均进行脾切除术。术后2周,所有大鼠均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并测定大鼠海马区ChAT和AchE的活性。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随着训练次数增加,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有所缩短;定位航行训练第1~5天,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治疗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区内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60 s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ChAT活性高于对照组大鼠,而AchE活性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术前跑台训练可改善术后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大鼠海马区ChAT活性并下调AchE活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杨等,刘文辉,樊志娇,王欢,彭彦平[7](2019)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肌肉骨骼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GU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平衡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苏浩[8](2019)在《早期跑台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早期跑台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4周的BBB评分、损伤部位水通道蛋白-4(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探讨二者单纯及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SCI(spinal cord injury)模型,造模成功(造模成功40只)后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硬脊膜,不给予打击造成脊髓休克;对照组,只给予Allen’s打击,不接受任何治疗;超短波组,先进行常规Allen’s打击,打击造成SCI后24小时开始行小剂量超短波(11 W)治疗,6min/次,1次/d,5次/w,直至取材前;跑台组,给予Allen’s打击,并在SCI后72小时开始给予跑台训练,1次/d,5次/w,训练时间不超过20min,直至取材前;超短波+跑台组(联合组),给予Allen’s打击,并在SCI后24小时开始给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在SCI后72小时开始给予跑台训练,直至取材前。术后第1d、1w、2w、3w、4w用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4周取材,脊髓损伤部位行GFAP和AQP-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蛋白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BBB评分术后2~4周,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跑台组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高于超短波组(P<0.01),术后4周跑台组高于超短波组(P<0.05)。2.免疫组化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及治疗组的AQP-4和GFAP表达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同时叁个治疗组的AQP-4和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联合组的AQP-4和GFAP表达较超短波组减少(P<0.01),联合组GFAP表达相较跑台组减少(P<0.01),超短波组GFAP表达较跑台组减少(P<0.05)。结论:跑台训练、超短波治疗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损伤部位的AQP-4和GFAP表达有关,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娟[9](2019)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药物及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跑台训练,同时给予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增加的治疗20min/次,每周5次,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BBS评分、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中的步态参数差异无显着性;治疗4周后,下肢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步宽、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支撑时间等较治疗前降低(P<0.05),步速、患侧支撑时间、健侧摆动时间等较治疗前提高(P<0.05),各对称性参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下肢FMA、BBS评分、各项步态时间及空间参数、对称性参数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王艳,徐若男,赵玖玫,裴飞,范红石[10](2019)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小腿叁头肌萎缩调控及Murf 1蛋白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小腿叁头肌萎缩,以及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 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大鼠84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分别6只,模型组、跑台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每组24只,并且每组分为7d、14d、21d、28d四个亚组。采用钳夹法造模,假手术组要充分暴露坐骨神经但不钳夹。造模3天后进行干预,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头穴丛刺+跑台训练,跑台组:跑台训练,其余3组除定时抓取外不做任何干预。各组相应时间点需要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小腿叁头肌湿重、Western Blotting检测泛素蛋白连接酶Murf 1蛋白的表达。结果:(1)小腿叁头肌湿重比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和跑台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高于跑台组(P<0.05);(2)Murf 1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跑台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头穴丛刺结合跑台组低于跑台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以及跑台训练均能够提高SFI,下调Murf 1蛋白水平,减少小腿叁头肌湿重比下降,延缓肌肉萎缩,提高坐骨神经功能,并且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优于单纯跑台训练。(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跑台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肌肉力量训练(MST)联合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LBPPST)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轻中度KOA患者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常规宣教)、MST组、LBPPST组和MST+LBPPST组,每组21例。比较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MST+LBPPST组股四头肌力矩体重比及KOO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ST组和LBPPST组(P<0.05);治疗后,MST+LBPPST组TUG短于对照组、MST组和LBPPST组(P<0.05)。结论 MST联合LBPPST治疗KOA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和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跑台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磊,王航平,王晓婉.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成分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苗战杰,刘群华,张荣凯.肌肉力量训练联合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王娟,赵凯,徐梅.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4].裴腾勃,阮彩莲,杨彦玲.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缺血脑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杜晓伟.夹脊电针配合跑台训练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6].朱婧,张文娟,赵义康,武娟,张世平.术前跑台训练在改善术后大鼠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杨等,刘文辉,樊志娇,王欢,彭彦平.下肢正压支撑跑台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肌肉骨骼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8].苏浩.早期跑台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
[9].王娟.功能性电刺激同步数字化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
[10].王艳,徐若男,赵玖玫,裴飞,范红石.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小腿叁头肌萎缩调控及Murf1蛋白表达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