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研究·
摘 要:山西作为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解放区的依托和腹心地带,整个解放战争中,处于华北战场的中心,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土改运动自然而然地在该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该地的土地改革对各解放区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地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解放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土改研究、太行区土改研究和山西新区土改研究作初步梳理,以展示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地改革
一、研究概况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对这一时期土地改革的研究在建国后就引起学界的注意,其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79年前属于土改研究的早期阶段;1979年至2000年属于土地改革研究的继续阶段;2000年至今是土地改革研究逐步展开阶段。
话一出口,手上却愈加慎重,手上的回春鬼刀轻抹细挑,深入肩骨的箭头碎片随着鬼刀缓缓移出,最终“咚”地砸在地上。听那声音,这小小的箭头碎片极是沉重,显然不是凡铁。
在土改研究的早期阶段,学界对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多从宏观着眼,所选区域范围广阔,其特点是多以中共政策演进为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或肯定土改的现实功用,或论述土改的必要性,亦或对土改中一些宝贵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呈现出宏观“政策—效果”的研究模式,故而涌现出的成果多为通史性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孟南的《中国土地改革问题》、胡伊默的《土地改革论》和《土地改革中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等等。
在土地改革研究的继续阶段,学界对土地改革的关注持续升温,土改研究的深度广度都有所拓展,涌现出大量贯穿各时段的通史研究。如张永泉,赵泉的《中国土地改革史》、郭德宏的《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杜润生的《中国的土地改革》等。 还有专门从解放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去研究土改的著作,如董志凯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张永泉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仍局限于宏观层面,停留在肯定土改积极意义,总结土改消极因素及土改经验,缺乏从微观层面对土改基层实践的研究,研究方法也较单一。
在土地改革研究逐步展开阶段,学界注重宏观研究的同时,开始逐步突破宏观 “政策—效果”的研究模式,研究逐渐趋于细化,研究视野开始下移,专题、区域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如王友明的《解放区土地改革研究:1941-1948—以山东莒南县为个案》、张学强的《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李金铮的《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 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等。此外,研究手段得到扩展,开始注重对原始档案、报刊与口述资料的运用;研究角度、方法多样化,大胆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菲律宾人的主食,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伴以蔬菜和水果等。农民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罐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而生活在菲律宾大城市的中上层人,则大多喜爱吃西餐。
(一)晋绥根据地土改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地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大后方,承担着中共西北战场的后勤保障任务,因此晋绥分局适应中央土地政策的变化适时实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土改政策。学界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改研究的形式之一是围绕晋绥土改研究来展开,各学者针对晋绥土改的研究各有其侧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错误偏向纠正的研究,罗平汉、牛崇辉都认为晋绥边区土改中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以“政治态度”、“摊派大小”、“查三代”等多重标准作为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严重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对地富采取不适当的斗争方法,甚至乱打乱杀现象严重;任意解散基层党组织等方面[11]。而牛崇辉在分析“左”倾错误主要表现的同时,对“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他认为“左”倾错误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从政治层面、组织层面和思想层面对“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2]。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土改的研究涌现出了部分史实性文章,如:赵来群记述了重病的王观澜看到晋绥边区兴县土改的极左做法时痛心疾首,当得知中央来兴县,他及时派夫人徐明清向毛泽东反映晋绥土改中的问题, 使当地土改中“左”倾问题引起中央的极度重视[1]。冯文耀以其亲身经历述说了康生在临县搞土改试点时纵容群众过左行为,康生离开后该地的土改仍依照康生的极“左”路线进行,使当地的土改达到了高潮,之后,历经中央十二月会议及三交土改整党大会叶剑英开始纠“左”努力[2]。袁小伦通过记录叶剑英等中央后委由最初亲历康生在晋绥土改中左的做法而无力反对,到全国土地会议上阐明中央土改政策历史演变及战争与土改政策关系,再到土改会议结束途径五台对当地激进土改行为的忧虑以及参加十二月会议和三交纠偏会议后为纠左付出的努力,这一系列变化讲述了叶剑英对晋绥土改所做的巨大贡献[3]。这些有关晋绥土改史实的回忆性文章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片段进行了场景重现,有助于后人客观了解当时的土改情形。
2.晋绥土改的整体研究
近年来,围绕晋绥解放区土改的整体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杨峰以晋绥边区土地改革演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将该地区土改划分为“平稳发展”、“狂飘猛进”和“纠偏”三个阶段,重点考察各阶段晋绥分局领导如何贯彻执行中央指示来指导本区土改工作,同时通过对该地实际情况的分析,对晋绥分局主要领导的行为选择进行了解读[4]。张文娟则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到晋绥边区在天灾、战争、政策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严重饥荒,进而着手对该区的饥荒概况、成因及救治措施进行详尽研究,特别是详尽的介绍该区饥荒发生的自然、社会环境,并深入地分析了饥荒的成因,作者认为自然成因是导致饥荒的直接原因,而社会原因是加重饥荒的主要原因[5]。
3.晋绥土改的个案研究
就晋绥解放区土改的个案研究而言,马飞选择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后方的临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县土改过程的整体回顾,首先从沉重的公粮负担政策、土地政策的反复、刘少奇对晋绥干部的批评等方面对临县土改后期的“过火”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澄清了以往将晋绥土改过火的责任都推给康生的错误认识,接着对十二月会议后临县在晋绥分局指导下开始纠偏努力进行详细描述,最后揭示了该地在实际纠错操作中遗留的不少问题[6]。吕轶芳则把偏关县各个阶层人士当成一个完整主体来展开研究,重点考察了干部、农民、教师、军人等各种阶层参与土改的不同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结局。作者认为当地土改运动带来的影响是多重的,除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外,其最大限度改变了偏关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打破了他们长期以来以拼搏谋生为主的生活方式,代之以安守农耕的小农生产模式[7]。
就土改的区域研究成果而言,一直以来,学界对山东莒南、华北、河北等区域的土改给予较大关注。相比之下,山西的土改研究还较少,仅有的研究也主要以晋绥根据地和太行山区的土改为中心展开的。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方面内容来展开。
4.晋绥土改的影响及纠错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学界对晋绥土改的影响及错误偏向纠正研究的成果不斐。针对土改影响的研究,张文俊以中共土地政策对乡村变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中共在乡村实施一系列革命性政策对乡村社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同时注意到乡村的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而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8]。针对土改带来的乡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的变化,张文俊通过对比抗战前后的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发现西坪村的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前后发生显著变化,阶级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富农阶层逐渐衰弱,中、贫农阶层扩大,特别是贫农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强大力量;地权分配的变化体现在土地占有更加分散,土地经营以自种地为主,租佃走向衰亡;得出这些变化都向着利于中农的方向发展[9]。王先明则通过对田家会村和吕梁四区土改个案的分析,表明土改所导致的乡村社会变革既是剧烈的也是深刻的,由此形成的乡村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动,将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向[10]。
跑步是一项较为简单的体育运动,也是中考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技巧也较好掌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而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意志力较差。我们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1.晋绥土改史料类研究
4.太行区张庄土改研究
(二)太行区土改研究
韩李飞以太行区壶关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壶关县广大农民在中共领导下参加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全面展现了该地土改的全貌,肯定了土改给广大壶关农民带来各方面的真实变化[18]。任晓敏以太岳区沁源县的土改整党为研究对象,从该县土改整党工作计划、土改中的遗留问题解决和整党工作具体推行三方面描述了沁源县土改整党工作的开展,肯定了沁源县土改整党工作获得的成效[19]。赵淼以1942至1949年的山西襄垣县的土改为研究对象,将该县土改分为四阶段进行论述,揭示该地土改中存在的阶级划分、杀人、地富农等问题,高度评价了该地土改在农村阶级关系变化、农业生产发展、基层政权巩固方面取得的成绩[20]。
1.太行区土改的整体研究
煤矸石、洗矸、煤泥必须进行综合利用,不得长期排放堆存,临时堆存要有防止自燃措施。对已经自燃的矸石山,必须尽快采取灭火措施,确保熄灭并防止复燃。
近年来,围绕太行区土改的整体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朱伟光分四阶段论述太行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对太行区土改运动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土改瓦解了旧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使农村生产力、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3]。刘晓杰选择太行解放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太行区土改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该区老区、半老区、新区等不同地区的土改实践,作者认为该区的土改运动遵循了亦步亦趋的推行模式与知错就改的纠偏努力的原则,最终使土改任务在不同区域皆顺利完成,堪称“比较成功的一场革命”是实至名归[14]。琚明超以太行解放区为研究对象,从土改中的错误偏向及纠正入手,总结太行区土改中出现对地主扫地出门、损害中农利益和侵犯工商业三种错误现象发生的原因,肯定太行区党委及时做出纠偏努力,确保土改运动的顺利完成[15]。
此外,王帅以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为研究对象,以增产立功运动中的具体活动切入,详细介绍增产立功运动中的具体活动内容,分析增产立功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这次运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从中得到相关启示[16]。段少君以太行区为考察对象,从舆论话语入手,深入分析土改运动中农民、地主、基层干部等农村社会主要阶层对于中共所推动土改运动的心理反映与行为应对,并试图通过各阶层所言所语来展示其土改运动中的生动面相[17]。
2.太行区土改的个案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辖区,既是国民党集团进攻的主要目标,也是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重要战略基地。因此,该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学界对该地的土改予以特别关注,围绕该区土改研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改研究的又一形式,展现出较为丰硕的成果。
3.太行区土改的影响研究
学术界对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土改的影响较为关注,涌现出较多成果。郝平以太行解放区为考察中心,从经济方面生产的恢复、政治层面基层民主政权的巩固、社会方面新社会风气的树立,论述了老区土改引发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1]。闫钟选取山西省壶关县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中贱民之一的乐户为研究主体,通过阐述土改中乐户贱民身份的瓦解与重构、实现从贱民到农民转变的这一史实,从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与探讨了土改的社会历史意义[22]。程艳芳以太行区妇女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伴随土改而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分析该地在妇女运动中遇到的问题,揭露妇女运动中存在的不足,肯定其取得的巨大成效[23]。
Model Builder在建设用地报批线状地物面积自动扣除中的应用 张海龙,赵耀龙,叶 璐(3-8)
学界在美国学者韩丁对太行区张庄土改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新的研究。席生琴,杨乐乐都以《翻身》这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前者通过对《翻身》中山西长治潞城张庄土改过程做了详尽描述,再现了张庄土改政策的两次变动,总结运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肯定该区土改取得的成效[24]。而后者以“翻身”为切入点,基于政治动员和乡村社会秩序重塑的视角,在美国学者韩丁研究基础上再现了张庄农民翻身的历程,作者认为张庄农民在共产党运用利益诱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动员方式下参与土改运动,逐渐实现了从被动翻身走向主动翻身,从物质翻身升华为精神翻身,也正是“翻身”带领农民进入一个全新世界[25]。
(三)山西新区土改研究
李晔借助山西档案馆保存的解放战争时期晋中二分区新区土改的未刊档案,以当时二分区“发动群众”的典型材料《清源仁义村土改经验介绍》作“引子”,展开对晋中新区土改中“群众动员”的研究[26]。郝正春先以新区土改的地方干部群体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中共在新区土改期间面临土改的干部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既保证有限干部资源配置于土改实践,又要克服干部因自身局限可能对土改实践造成的消极影响。虽各项举措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但对中共在土改中及土改后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极大帮助[27]。之后,郝正春又以新区土改时期农民协会为研究对象,对新区农民协会组建缘由、组建历程、固有组织特征及存在缺陷进行详尽分析,其认为土改时期的农民协会虽最终退出乡村政治舞台,但通过对其研究可为当前农村基层群众组织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28]。
从图7算法复杂度对比图可以看出,传统HOG+SVM检测动物时,每帧视频的处理时间在570 ms左右,本文的处理时间在60 ms左右,速度提高了8.5倍,传统HOG+SVM检测越界人,每帧视频的检测时间在3 360 ms左右,相比之下我们的算法检测时间仅在60 ms左右,检测速度提高了大约55倍。检测速度的提高得益于混合高斯背景建模提取运动目标,减少了计算背景的时间。
1.晋中新区土改研究
山西新区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后,人民解放军在山西战场对国民党阎锡山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后新解放的地区。山西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下开展的。近年来,学界开始利用一些新区土改档案资料开展新区土改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2.河津新区土改研究
图3为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主要器件包括功分器、衰减器和移相器。首先利用一分四威尔金森功分器将发射信号平均分为四路,其中一路信号与50 Ω匹配负载相连,其余三路再一次等分成四路,最终实现对十二路阵元的馈电。图4为十二单元馈电电路的实物。每个平面单极子天线单元用50 Ω同轴电缆馈电,每根同轴电缆连接到四路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此外,在射频电路设计过程中采用自举电路降低电路中的电流,保证电路的电压稳定。通过调整射频电路板上的滑动变阻器,调节衰减器和移相器的控制电压,使四边形天线阵得到最佳的幅值和相位。
崔秀峰、王霞以河津县土改为研究对象,前者作为河津县土改见证者,以自身所见所闻回顾了河津县解放后的土改全过程,他将该地土改划分为四阶段,即举步维艰的土改试点工作、土改运动的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结束土改,并总结土改对该地工农联盟的巩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29]。后者则深入河津县的大量村庄,对1947年至1950年该地土改进行实证研究,再现了中共土改动员工作、河津各阶层对土改的反映及要求、土改中阶级划分及土地分配状况、土改的复查及纠偏工作等土改运动全过程,总结该地土改的特点,客观评价该地土改的成效[30]。
3.新区土改特定对象研究
开始时语言学家们把错误分析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错误收集、错误描述以及对的错误解释。后来Susan Gass和Larry Selinker将错误分析的过程细分为六个,即收集资料、识别错误、错误分类、错误量化、错误原因分析和错误修改[6]。依据这种研究方法,笔者批改、分析了本院2015级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作业,收集他们的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错误,将译文中的错误进行整理、归类。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李茂盛从土地立法切入研究山西新区土改,立足山西新区土改的政治背景,将新老区土改进行充分对比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区土改的立法要求,论述新区土改对立法精神贯穿的全过程,肯定土地立法对山西新区土改的重大影响和意义[31]。徐冠华立足于土改前后的乡村变动,以乡村社会婚姻圈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山西省7个村庄《阶级成分登记表》档案开展研究,通过对土改前后农村等级婚姻圈的数据对比,综合分析农村传统文化、社会关系等,提出“门当户对”原则在土改前后虽有不同意蕴和内涵,但仍是主导农民婚姻行为的重要原则,土改运动虽影响了婚姻圈的变迁,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婚姻圈始终体现出的鲜明阶层性[32]。
三、研究现状总结
就区域土改研究成果而言,近年来,学界更加关注山西新区土改的研究,加之以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为主体,辅之山西籍研究生越来越关注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地区的土改,他们注重对史料的发掘、整合与利用,借助文献档案来聚焦于某一特定区域土改研究,更加关注土改的个案研究,以求再现该区域土改的历史实践过程,并将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形式展现。
总而言之,近年来,学界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改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研究成果正逐年增加,但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第一,就上述对于山西土改史的研究而言,仍局限于围绕晋绥根据地和太行山区的土改的研究而展开,亦或是散见于一些整体性土改研究著作中,注重片段化研究,多以山西某一特定县域展开,造成重视对某一县域局部特性的呈现,而忽视对其整体特征的把握。
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困局,郝哲选择将“日光温室的引进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作为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个课题。但因日光温室在当时的榆林还是新生事物,尚无经验可供借鉴,加之自己是中专学历,又缺乏实践经验,郝哲对于即将面对的困难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现在我完全不像第一次看见自己时的感觉;而是像初次见到别的什么人。碧翠丝是我偷偷从镜子里瞥见的那个女孩,是在晚餐桌上一句话不说的女孩。现在,这个有着我的眼睛却没有流露出我眼神的人,是翠丝。
第二,就山西土改的过程而言,既有老区土改,又有新区土改,两者并存导致山西土改运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并非对某一个村庄的土改经历与历史记忆的个案研究就能完全代替。为此,分阶段分地区对各个阶段山西土改的具体情况加以详细阐释,认真总结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改的特点和其取得的历史作用是十分必要。
第三,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亦或是改革开放新时代,土地问题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当今城乡建设用地大规模使用,土地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借助于大量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新老区土改的档案资料,通过对这批资料的发掘、整合与利用,对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总体土改运动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整体把握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土改的特点和经验教训,以期达到拾遗补缺之功效。
参考文献:
[1]赵来群.王观澜与晋绥土改[J].党史文汇,2001(5).
[2]冯文耀.康生与山西临县土改试点[J].百年潮,2003(11).
[3]袁小伦.可有神工能扫雾——叶剑英与晋绥土改[J].党史博览,2012(11).
[4]杨峰.晋绥解放区土改的考察(1946-1948)[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张文娟.晋绥边区1948年饥荒初探[D].太原:山西大学,2008.
[6]马飞.山西临县1946-1948年的土地改革运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吕轶芳.一个县域的土改经历——以偏关县为个案之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0.
[8]张文俊.中国共产党与乡村革命——以晋绥边区为考察对象[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9(1).
[9]张文俊.革命乡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之擅变——以晋绥边区西坪村为例[J].兰州学刊,2009(10).
[10]王先明.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史,2003(2).
[11]罗平汉.晋绥土改的左倾偏向及其纠正[J].文史精华,2004(10).
[12]牛崇辉.略论晋绥土改运动中的“左”的偏向[J].中共党史研究,1994(5).
[13]朱光伟.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J].才智,2010(2).
[14]刘晓杰.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土地改革初探[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15]琚明超.太行解放区土改中错误偏向及其纠正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2.
[16]王帅.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增产立功运动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
[17]段少君.太行区土改中各阶层舆论问题研究(1942-1949)[D].太原:山西大学,2017.
[18]韩李飞.壶关县土地改革研究(1945-1949)[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0.
[19]任晓敏.太岳区沁源县土改整党工作研究(1946-1949)[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6.
[20]赵淼.襄垣县土地改革研究(1942-1949)[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
[21]郝平.解放战争时期老区土改与乡村社会变化——以太行解放区为中心的考察[J].军事历史研究,2016(4).
[22]闫钟.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对乐户身份的瓦解与重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3]程艳芳.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的土地改革与妇女解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5(2).
[24]席生琴.从《翻身》看张庄的土改变革及其局限性[J].新西部,2016(21).
[25]杨乐乐.翻身:土改中的乡村秩序重塑——对张庄的再阐释[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2.
[26]李晔.在地方档案中发现历史——晋中新区土改运动中的群众动员[J].山西档案,2008(3).
[27]郝正春.新区土改时期的地方干部群体——以晋中新区为例[J].安徽史学, 2013(1).
[28]郝正春.新区土改时期农民协会的组建及其特征——以晋中新区为中心的考察[J].山西档案,2013,(6).
[29]崔秀峰.河津县的土地改革运动[J].山西文史资料,1996(1).
[30]王霞.河津县土改实证研究(1947-1950)[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31]李茂盛,王里鹏.土地立法与山西新区土地改革[J].中共党史研究,2008(3).
[32]徐冠华,孙国良.土改前后山西农村“门当户对”的等级婚姻圈[J].山西档案,2015(6).
ASummaryoftheResearchontheLandReforminShanxi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
WU Li-na,ZHAO Hai-xia
(CollegeofMarxism,Northwest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Abstract:As the support of the three Liberated Areas of Jinsui,Shanxi-Chahar-Hebei, and Shanxi-Hebei-Shandong-Henan,Shanxi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during the whole liberation war.Its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has made the land reform movement to be carried out naturally in the area. Land reform in the area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liberated areas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som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land reform in Shanxi during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land reforms in the base area of Shanxi,in the Taihang area and in the New Area of Shanxi,this paper is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n the land refo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a’s liberation war to represent the new progress and new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in the academic field.
Keywords:reform and opening-up;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land reform in Shanxi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19)01-0047-05
收稿日期:2018-11-14
第一作者简介:吴丽娜(1993-),女,汉,山西柳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晋绥论文; 解放战争论文; 山西论文; 太行论文; 土地改革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吕梁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