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玉露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杨酸,生理,胚囊,优良品种,乙酰,成熟度,良种。
玉露桃论文文献综述
金微微,徐昌杰,李鲜,王平,张波[1](2009)在《采后玉露桃果实冷害发生与ROP基因的表达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软溶质玉露桃果实为材料,于8℃、5℃、0℃和LTC(8℃锻炼3d再转到0℃贮藏)下贮藏30d后转至货架(20℃)2d,对各个处理果实的腐烂和冷害程度、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以及ROP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探讨ROP基因与低温胁迫的关系。结果表明,经5℃和0℃贮藏30d的玉露桃果实在货架期间褐变加重,经5℃处理的果实褐变最重,经0℃处理果实表现后熟障碍;经8℃贮藏30d以及后续2d货架期的果实不出现冷害症状,但果实腐烂严重;LTC处理果实经冷藏后在货架期后熟正常,且果实冷害和腐烂均被明显抑制。各处理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总可溶性糖和总有机酸质量分数均趋下降,其中5℃处理果实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下降幅度最大。结合应用EST检索和RT-PCR克隆扩增,分离出桃ROP基因(PpROP)。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pROP在5℃下表达迅速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其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LTC处理使PpROP表达维持较低水平。(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蔡冲,陈昆松,贾惠娟,张玉,胡亚东[2](2004)在《乙酰水杨酸对采后玉露桃果实成熟衰老进程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下用1.0mmol/L(pH3.5)的乙酰水杨酸(ASA)处理玉露桃Prunuspersica(L.)Batsch果实,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衰老,LOX活性、超氧自由基()生成速率、ACC合成酶、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组织电导率持续上升;ASA处理显着抑制了峰前相应的LOX、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乙烯释放,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金勇丰,张耀洲,张上隆[3](1998)在《中国“玉露”桃ACC氧化酶基因组DNA的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玉露”桃ACC氧化酶基因组DNA的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金勇丰@张耀洲@张上隆¥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浙江农业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玉露”桃ACC氧化酶基因组DNA的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①金勇丰1张耀洲2张上隆1(1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陈昆松,张上隆,吕均良,沈淦卿,林意珠[4](1994)在《“玉露”桃的采后生理及其贮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七八成熟的“玉露”桃果实为试材,研究其采后生理的变化及与之适应的贮运技术.试验结果表明:①“玉露”桃果实采后常温下后熟衰老进程很快,果实组织中的SOD活性急剧下降,果实迅速软化,采后第3天出现乙烯释放高峰,随之果实即达完熟;②3℃贮藏果实,可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减缓果实软化,减少乙烯释放量并推迟其峰值的出现;③经3℃预冷1-3天后的果实,置于常温下仍能正常后熟并不影响其品质,且后熟进程得以推迟,从而为“玉露”桃的短期低温集结与批量外运提供了技术依据;④采用内有隔板瓦楞纸箱加聚乙烯发泡网套果包装,与传统的竹箩包装相比较,可明显减少运输过程的振动损伤,使果实商品率增加,腐烂率减少,货架寿命延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陈昆松,张上隆,吕均良,沈淦卿,林意珠[5](1993)在《“玉露”桃不同采收成熟度的贮运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果实适宜的采收成熟度采摘,是保证采后贮运性及其食用品质的关键。迄今有关桃果实,尤其是软溶质桃果实的最适采收成熟度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以“玉露”桃为试材,研究果实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采后的贮运性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采收期,为“玉露”桃的外运销售,扩大市场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的来源与处置供试品种为“玉露”桃(Prunus persica L.),采自浙江省奉化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王白坡,钱银才,朱永法[6](1991)在《玉露桃胚囊形成发育和受精过程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玉露桃胚珠弯生,具单层珠被,胚囊为8核,受精前两个极核合并为次生核。珠孔受精。花粉管经由一个助细胞进入胚囊,并在助细胞中释放两个精子。晴天授粉后4h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20h经珠孔进入珠心。授粉后5~6d到达胚囊,7d左右完成受精过程,16d后出现幼胚。(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区振棠[7](1984)在《玉露桃硬核期生理落果原因分析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玉露水蜜桃是桃树中的着名品种。该品种在上海郊区表现生长势、抗病力、适应性均较强,但硬核期间很易产生生理落果。一般生理落果率为30%左右,严重的年份要脱落60~70%,个别年份甚至可达90%左右。如75年南汇县果园公社一工区644亩玉露桃原估产为亩产3000斤,后因硬核期严重落果,平均亩产仅378斤,造成严重减产。因而极大地影响了果农发展玉露桃生产的积极性。(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1984年01期)
吴光林,章克伟[8](1980)在《玉露桃四种整形十年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以来,我国桃树整形普遍采用自然开心形,但不少地区如江苏无锡,浙江奉化、宁波,福建福州等地桃园还有沿用杯状形的,有些地区如山东肥城、益都,河北深县则采用我国群众所创造的丛状形(无干自然形),江苏镇江黄山果园(1973)于59~63年对110亩成年杯状形桃园改造成为多主枝(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1980年02期)
沈德绪,赵安祥,华英,胡桂珍[9](1963)在《玉露桃实生后代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动态和选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1961年基础上,1962年继续研究了年生树产量、成熟期和品貭的遗传性形成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群体产量1962 年比1961年增产42.2%。1962年单株最低产量为3.3斤,最高产量为133.82斤,相差达40.55倍。二年此较,有66.2496单株增产,有33.76%单株减产。这表明产量性状的高度不稳定性,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性上的着果率和果重以及栽培技术的差异所引起。着果率1962年此1961年有提高趋势。1962年单株着果率最低为5%,最高为96.5%,相差19倍之多;而1961年相应为11.0%和96.9%。这说明个体间在遗传性上有一定差异,并且与树龄、树势和合理留果有关。产果数与果重直接影响着产量。1962年的产果数,单株最少为10个,最多为676个,相差67.6倍,群体平均198.7±113.5个,变异系数57.31%。由于控制留果数,1962年平均产果数比1961年减少16.7个。而1962年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着果率和单果有所增加。1962年单株间平均果重,最轻为82克,最重为166.5克,总平均为116.02克,而1961年相应为43.8克和122.2克,平均为78.06克,平均增加48.696。果重的增加不但可增加了产量,而且还可提高商品果实等级率和增加可食部分。果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的差异以及在形成过程中栽培性状的发展和栽培条件的影响。果实成熟期有很大变异幅度,从7月12日一直可到8月28日,相差47天。多数单株相似子母本,但亦有比亲本提早或推迟的变异类型。总的看来,1962年成熟期较1961年有提早的趋向,而单株间成熟期的顺序性表现相对稳定。果实品貭在群体中属于优级和良级的单株占82.5%,其中多数单株接近母本,一般有偏劣的趋向。相同单株1962年与1961年相比,有下降的趋向,认为这主要由于不同年分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个体间的不同主要是遗传性上的差异。外观品貭基本上相似母本,或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一些差异,而个体间的这种差异,有时也会受培育条件影响而引起。(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1963年06期)
沈德绪,盛炳成,龚享礼,赵安祥,华英[10](1962)在《玉露桃实生后代的变异和选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根据玉露桃实生后代的产量、成熟期和果实性状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出遗传动态规律,为桃的实生繁殖和实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玉露桃是个优良品种,实生后代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母本遗传性,但也出现变异类型,其中有一些具有超过亲本的优良特性,通过选择和鉴定,提供出选种应遵循的方向,并从而可以进一步选育出优良新品种。(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1962年02期)
玉露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下用1.0mmol/L(pH3.5)的乙酰水杨酸(ASA)处理玉露桃Prunuspersica(L.)Batsch果实,分析其对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衰老,LOX活性、超氧自由基()生成速率、ACC合成酶、ACC氧化酶活性和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组织电导率持续上升;ASA处理显着抑制了峰前相应的LOX、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乙烯释放,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露桃论文参考文献
[1].金微微,徐昌杰,李鲜,王平,张波.采后玉露桃果实冷害发生与ROP基因的表达调控[J].果树学报.2009
[2].蔡冲,陈昆松,贾惠娟,张玉,胡亚东.乙酰水杨酸对采后玉露桃果实成熟衰老进程和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4
[3].金勇丰,张耀洲,张上隆.中国“玉露”桃ACC氧化酶基因组DNA的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
[4].陈昆松,张上隆,吕均良,沈淦卿,林意珠.“玉露”桃的采后生理及其贮运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
[5].陈昆松,张上隆,吕均良,沈淦卿,林意珠.“玉露”桃不同采收成熟度的贮运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3
[6].王白坡,钱银才,朱永法.玉露桃胚囊形成发育和受精过程的观察[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
[7].区振棠.玉露桃硬核期生理落果原因分析及预防[J].山西果树.1984
[8].吴光林,章克伟.玉露桃四种整形十年比较[J].山西果树.1980
[9].沈德绪,赵安祥,华英,胡桂珍.玉露桃实生后代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动态和选种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63
[10].沈德绪,盛炳成,龚享礼,赵安祥,华英.玉露桃实生后代的变异和选种研究[J].园艺学报.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