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论文和设计-雷隆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驱动风扇便于进行安装和更换;提高散热效果;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前灯珠、后灯珠、散热箱、固定环、四组连接杆、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前灯珠和后灯珠分别安装在灯体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灯体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还包括上弹簧、上弧形板、上过渡杆、上挡板、前弹簧、前弧形板、前过渡杆、前挡板、后弹簧、后弧形板、后过渡杆和后挡板;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和多组铝散热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1)、前灯珠(2)、后灯珠(3)、散热箱(4)、固定环(5)、四组连接杆(6)、电机(7)、驱动盘(8)和三组扇叶(9),前灯珠(2)和后灯珠(3)分别安装在灯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4)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10),灯体(1)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四组连接杆(6)一端均与电机(7)外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6)另一端均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电机(7)输出端与驱动盘(8)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三组扇叶(9)均安装在驱动盘(8)外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11)、上弧形板(12)、上过渡杆(13)、上挡板(14)、前弹簧(15)、前弧形板(16)、前过渡杆(17)、前挡板(18)、后弹簧(19)、后弧形板(20)、后过渡杆(21)和后挡板(22),所述固定环(5)顶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散热腔内顶侧壁设置有上放置槽,上放置槽内顶侧壁设置有上过渡槽,散热箱(4)顶侧壁设置有上搁置槽,并且上搁置槽与上过渡槽连通,所述上挡板(14)位于上搁置槽内部,并且上挡板(14)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所述上过渡杆(13)底端穿过上过渡槽和上弹簧(11)然后与上弧形板(12)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过渡杆(13)顶端与上挡板(14)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弧形板(12)底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前侧壁设置有前放置槽,前放置槽内前侧壁设置有前过渡槽,散热箱(4)前侧壁设置有前搁置槽,并且前搁置槽与前过渡槽连通,所述前挡板(18)位于前搁置槽内部,并且前挡板(18)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所述前过渡杆(17)后端穿过前过渡槽和前弹簧(15)然后与前弧形板(16)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过渡杆(17)前端与前挡板(18)后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弧形板(16)后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后侧壁设置有后放置槽,后放置槽内后侧壁设置有后过渡槽,散热箱(4)后侧壁设置有后搁置槽,并且后搁置槽与后过渡槽连通,所述后挡板(22)位于后搁置槽内部,并且后挡板(22)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所述后过渡杆(21)前端穿过后过渡槽和后弹簧(19)然前与后弧形板(20)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过渡杆(21)后端与后挡板(22)前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弧形板(20)前端插入第三限位槽内部;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23)和多组铝散热片(24),所述灯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灯体(1)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石墨烯散热片(23)安装在安装腔内部,并且石墨烯散热片(23)右端穿过安装口插入散热腔内部,所述多组铝散热片(24)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腔,多组铝散热片(24)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口,所述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腔,散热箱(4)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导热口,并且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与多组第二导热腔连通,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密封安装在多组第一导热口处,第二导热腔和多组第一导热腔内部均设置有冷却液(25)。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1)、前灯珠(2)、后灯珠(3)、散热箱(4)、固定环(5)、四组连接杆(6)、电机(7)、驱动盘(8)和三组扇叶(9),前灯珠(2)和后灯珠(3)分别安装在灯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4)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10),灯体(1)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四组连接杆(6)一端均与电机(7)外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6)另一端均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电机(7)输出端与驱动盘(8)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三组扇叶(9)均安装在驱动盘(8)外侧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11)、上弧形板(12)、上过渡杆(13)、上挡板(14)、前弹簧(15)、前弧形板(16)、前过渡杆(17)、前挡板(18)、后弹簧(19)、后弧形板(20)、后过渡杆(21)和后挡板(22),所述固定环(5)顶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散热腔内顶侧壁设置有上放置槽,上放置槽内顶侧壁设置有上过渡槽,散热箱(4)顶侧壁设置有上搁置槽,并且上搁置槽与上过渡槽连通,所述上挡板(14)位于上搁置槽内部,并且上挡板(14)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所述上过渡杆(13)底端穿过上过渡槽和上弹簧(11)然后与上弧形板(12)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过渡杆(13)顶端与上挡板(14)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弧形板(12)底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前侧壁设置有前放置槽,前放置槽内前侧壁设置有前过渡槽,散热箱(4)前侧壁设置有前搁置槽,并且前搁置槽与前过渡槽连通,所述前挡板(18)位于前搁置槽内部,并且前挡板(18)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所述前过渡杆(17)后端穿过前过渡槽和前弹簧(15)然后与前弧形板(16)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过渡杆(17)前端与前挡板(18)后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弧形板(16)后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后侧壁设置有后放置槽,后放置槽内后侧壁设置有后过渡槽,散热箱(4)后侧壁设置有后搁置槽,并且后搁置槽与后过渡槽连通,所述后挡板(22)位于后搁置槽内部,并且后挡板(22)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所述后过渡杆(21)前端穿过后过渡槽和后弹簧(19)然前与后弧形板(20)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过渡杆(21)后端与后挡板(22)前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弧形板(20)前端插入第三限位槽内部;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23)和多组铝散热片(24),所述灯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灯体(1)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石墨烯散热片(23)安装在安装腔内部,并且石墨烯散热片(23)右端穿过安装口插入散热腔内部,所述多组铝散热片(24)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腔,多组铝散热片(24)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口,所述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腔,散热箱(4)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导热口,并且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与多组第二导热腔连通,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密封安装在多组第一导热口处,第二导热腔和多组第一导热腔内部均设置有冷却液(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拉动环(26)和上连接环(27),所述上拉动环(26)穿过上连接环(27),所述上连接环(27)与上挡板(14)顶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连接环(28)和前拉动环(29),所述前连接环(28)与前挡板(18)连接,所述前拉动环(29)穿过前连接环(2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连接环和后拉动环,所述后连接环与后挡板(22)连接,所述后拉动环穿过后连接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铝散热片(24)外侧壁均呈波浪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环(30),所述支撑环(30)外侧壁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支撑环(30)右侧壁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搁置槽,四组搁置槽内部分别设置有四组缓冲弹簧(31),四组缓冲弹簧(31)左端分别与四组搁置槽内左侧壁连接,四组缓冲弹簧(31)右端均与固定环(5)左侧壁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25)为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后盖(10)右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铜带(3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是一种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进行照明的装置,其在车灯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前灯珠、后灯珠、散热箱、固定环、四组连接杆、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前灯珠和后灯珠分别安装在灯体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灯体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固定环外侧壁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一端均与电机外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另一端均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电机输出端与驱动盘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三组扇叶均安装在驱动盘外侧壁上;现有的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使用时,车灯本体安装在汽车上,将前灯珠和后灯珠通电后产生光芒,前灯珠和后灯珠发光后产生的热量沿灯体传导至散热腔内部,固定环与散热箱固定连接,四组连接杆将电机固定起来,电机通电后带动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转动,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构成驱动风扇,驱动风扇带动热量传导至防尘后盖处然后脱离散热腔,防尘后盖卡装在散热口处,并且防尘后盖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现有的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使用中发现,驱动风扇属易更换件,但是更换过程较复杂,现使用者一般更换车灯本体,使用便捷性较差;散热效果价差,前灯珠和后灯珠处达到150摄氏度以上,使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风扇便于进行安装和更换,提高使用便捷性;提高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可靠性的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前灯珠、后灯珠、散热箱、固定环、四组连接杆、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前灯珠和后灯珠分别安装在灯体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灯体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四组连接杆一端均与电机外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另一端均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电机输出端与驱动盘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三组扇叶均安装在驱动盘外侧壁上;还包括上弹簧、上弧形板、上过渡杆、上挡板、前弹簧、前弧形板、前过渡杆、前挡板、后弹簧、后弧形板、后过渡杆和后挡板,所述固定环顶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散热腔内顶侧壁设置有上放置槽,上放置槽内顶侧壁设置有上过渡槽,散热箱顶侧壁设置有上搁置槽,并且上搁置槽与上过渡槽连通,所述上挡板位于上搁置槽内部,并且上挡板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所述上过渡杆底端穿过上过渡槽和上弹簧然后与上弧形板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过渡杆顶端与上挡板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弧形板底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前侧壁设置有前放置槽,前放置槽内前侧壁设置有前过渡槽,散热箱前侧壁设置有前搁置槽,并且前搁置槽与前过渡槽连通,所述前挡板位于前搁置槽内部,并且前挡板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所述前过渡杆后端穿过前过渡槽和前弹簧然后与前弧形板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过渡杆前端与前挡板后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弧形板后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后侧壁设置有后放置槽,后放置槽内后侧壁设置有后过渡槽,散热箱后侧壁设置有后搁置槽,并且后搁置槽与后过渡槽连通,所述后挡板位于后搁置槽内部,并且后挡板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所述后过渡杆前端穿过后过渡槽和后弹簧然前与后弧形板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过渡杆后端与后挡板前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弧形板前端插入第三限位槽内部;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和多组铝散热片,所述灯体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灯体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安装在安装腔内部,并且石墨烯散热片右端穿过安装口插入散热腔内部,所述多组铝散热片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腔,多组铝散热片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口,所述散热箱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腔,散热箱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导热口,并且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与多组第二导热腔连通,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密封安装在多组第一导热口处,第二导热腔和多组第一导热腔内部均设置有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上拉动环和上连接环,所述上拉动环穿过上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与上挡板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前连接环和前拉动环,所述前连接环与前挡板连接,所述前拉动环穿过前连接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后连接环和后拉动环,所述后连接环与后挡板连接,所述后拉动环穿过后连接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所述多组铝散热片外侧壁均呈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外侧壁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支撑环右侧壁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搁置槽,四组搁置槽内部分别设置有四组缓冲弹簧,四组缓冲弹簧左端分别与四组搁置槽内左侧壁连接,四组缓冲弹簧右端均与固定环左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所述冷却液为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所述防尘后盖右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铜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车灯本体安装在汽车上,将前灯珠和后灯珠通电后产生光芒,前灯珠和后灯珠发光后产生的热量沿灯体传导至散热腔内部,四组连接杆将电机固定起来,电机通电后带动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转动,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构成驱动风扇,驱动风扇带动热量传导至防尘后盖处然后脱离散热腔,防尘后盖卡装在散热口处,并且防尘后盖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安装驱动风扇时,首先使固定环调整至合适角度,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可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为安装固定环时,在上弹簧弹力作用下,上挡板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在前弹簧弹力作用下,前挡板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在后弹簧弹力作用下,后挡板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并且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并且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然后向后推动固定环,由于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从而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完全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当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接触时,在上弹簧、前弹簧和后弹簧弹力作用下,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将固定环卡住,需拆卸固定环时,使上挡板、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与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在上过渡杆、前过渡杆和后过渡杆的作用下,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脱离,然后抓住四组连接杆拉出固定环即可,从而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被拉出,驱动风扇便于进行安装和更换,提高使用便捷性;石墨烯散热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其硬度大不易变形,前灯珠和后灯珠产生的热量沿石墨烯散热片传导至散热腔内部,一部分热量沿防尘后盖散发,一部分热量沿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散发,并且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对热量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提高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支撑环和缓冲弹簧的连接示意右视图;

图8是灯体和后灯珠的连接示意后视图;

附图中标记:1、灯体;2、前灯珠;3、后灯珠;4、散热箱;5、固定环;6、连接杆;7、电机;8、驱动盘;9、扇叶;10、防尘后盖;11、上弹簧;12、上弧形板;13、上过渡杆;14、上挡板;15、前弹簧;16、前弧形板;17、前过渡杆;18、前挡板;19、后弹簧;20、后弧形板;21、后过渡杆;22、后挡板;23、石墨烯散热片;24、铝散热片;25、冷却液;26、上拉动环;27、上连接环;28、前连接环;29、前拉动环;30、支撑环;31、缓冲弹簧;32、铜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包括车灯本体,车灯本体包括灯体1、前灯珠2、后灯珠3、散热箱4、固定环5、四组连接杆6、电机7、驱动盘8和三组扇叶9,前灯珠2和后灯珠3分别安装在灯体1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半区域上,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箱4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通设置有过渡口和散热口,并且散热口处设置有防尘后盖10,灯体1外侧壁右端安装在过渡口处,四组连接杆6一端均与电机7外侧壁连接,四组连接杆6另一端均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电机7输出端与驱动盘8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三组扇叶9均安装在驱动盘8外侧壁上;还包括上弹簧11、上弧形板12、上过渡杆13、上挡板14、前弹簧15、前弧形板16、前过渡杆17、前挡板18、后弹簧19、后弧形板20、后过渡杆21和后挡板22,固定环5顶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散热腔内顶侧壁设置有上放置槽,上放置槽内顶侧壁设置有上过渡槽,散热箱4顶侧壁设置有上搁置槽,并且上搁置槽与上过渡槽连通,上挡板14位于上搁置槽内部,并且上挡板14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上过渡杆13底端穿过上过渡槽和上弹簧11然后与上弧形板12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过渡杆13顶端与上挡板14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上弧形板12底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前侧壁设置有前放置槽,前放置槽内前侧壁设置有前过渡槽,散热箱4前侧壁设置有前搁置槽,并且前搁置槽与前过渡槽连通,前挡板18位于前搁置槽内部,并且前挡板18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前过渡杆17后端穿过前过渡槽和前弹簧15然后与前弧形板16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过渡杆17前端与前挡板18后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前弧形板16后端插入第二限位槽内部,散热腔内后侧壁设置有后放置槽,后放置槽内后侧壁设置有后过渡槽,散热箱4后侧壁设置有后搁置槽,并且后搁置槽与后过渡槽连通,后挡板22位于后搁置槽内部,并且后挡板22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后过渡杆21前端穿过后过渡槽和后弹簧19然前与后弧形板20顶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过渡杆21后端与后挡板22前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后弧形板20前端插入第三限位槽内部;还包括石墨烯散热片23和多组铝散热片24,灯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灯体1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安装口,石墨烯散热片23安装在安装腔内部,并且石墨烯散热片23右端穿过安装口插入散热腔内部,多组铝散热片24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腔,多组铝散热片24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第一导热口,散热箱4内部设置有第二导热腔,散热箱4外侧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导热口,并且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与多组第二导热腔连通,多组第二导热口分别密封安装在多组第一导热口处,第二导热腔和多组第一导热腔内部均设置有冷却液25;车灯本体安装在汽车上,将前灯珠和后灯珠通电后产生光芒,前灯珠和后灯珠发光后产生的热量沿灯体传导至散热腔内部,四组连接杆将电机固定起来,电机通电后带动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转动,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构成驱动风扇,驱动风扇带动热量传导至防尘后盖处然后脱离散热腔,防尘后盖卡装在散热口处,并且防尘后盖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安装驱动风扇时,首先使固定环调整至合适角度,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可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为安装固定环时,在上弹簧弹力作用下,上挡板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在前弹簧弹力作用下,前挡板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在后弹簧弹力作用下,后挡板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并且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并且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然后向后推动固定环,由于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从而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完全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当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接触时,在上弹簧、前弹簧和后弹簧弹力作用下,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将固定环卡住,需拆卸固定环时,使上挡板、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与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在上过渡杆、前过渡杆和后过渡杆的作用下,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脱离,然后抓住四组连接杆拉出固定环即可,从而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被拉出,驱动风扇便于进行安装和更换,提高使用便捷性;石墨烯散热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其硬度大不易变形,前灯珠和后灯珠产生的热量沿石墨烯散热片传导至散热腔内部,一部分热量沿防尘后盖散发,一部分热量沿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散发,并且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对热量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提高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上拉动环26和上连接环27,上拉动环26穿过上连接环27,上连接环27与上挡板14顶端连接;上连接环将上拉动环和上挡板连接起来,通过上拉动环来移动上挡板,上挡板有更好的受力点,便于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前连接环28和前拉动环29,前连接环28与前挡板18连接,前拉动环29穿过前连接环28;前连接环将前拉动环和前挡板连接起来,通过前拉动环来移动前挡板,前挡板有更好的受力点,便于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后连接环和后拉动环,后连接环与后挡板22连接,后拉动环穿过后连接环;后连接环将后拉动环和后挡板连接起来,通过后拉动环来移动后挡板,后挡板有更好的受力点,便于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多组铝散热片24外侧壁均呈波浪状;多组铝散热片外侧壁均呈波浪状,增加多组铝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还包括支撑环30,支撑环30外侧壁与散热腔内侧壁连接,支撑环30右侧壁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搁置槽,四组搁置槽内部分别设置有四组缓冲弹簧31,四组缓冲弹簧31左端分别与四组搁置槽内左侧壁连接,四组缓冲弹簧31右端均与固定环5左侧壁接触;四组缓冲弹簧未压缩时右端均凸出于支撑环右侧壁,当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时,四组缓冲弹簧分别完全插入四组搁置槽内部,并且支撑环与固定环接触,阻碍固定环向左移动,在四组缓冲弹簧弹力作用下,固定环有向右移动的趋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将固定环卡住,阻碍其向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冷却液25为水;水比热容大,传热系数高,作为导热的良好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防尘后盖10右侧壁上设置有多组铜带32;每组铜带均由若干组细铜丝编织而成,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车灯本体安装在汽车上,将前灯珠和后灯珠通电后产生光芒,前灯珠和后灯珠发光后产生的热量沿灯体传导至散热腔内部,四组连接杆将电机固定起来,电机通电后带动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转动,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构成驱动风扇,驱动风扇带动热量传导至防尘后盖处然后脱离散热腔,防尘后盖卡装在散热口处,并且防尘后盖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安装驱动风扇时,首先使固定环调整至合适角度,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可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为安装固定环时,在上弹簧弹力作用下,上挡板外侧壁和底侧壁分别与上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底侧壁接触,在前弹簧弹力作用下,前挡板外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在后弹簧弹力作用下,后挡板外侧壁和前侧壁分别与后搁置槽内侧壁和内前侧壁接触,并且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并且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然后向后推动固定环,由于上弧形板纵向截面形状由左往右逐渐减小,前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减小,后弧形板纵向截面积由前往后逐渐增大,从而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完全插入上放置槽、前放置槽和后放置槽内部,当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接触时,在上弹簧、前弹簧和后弹簧弹力作用下,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部分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将固定环卡住,需拆卸固定环时,使上挡板、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与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在上过渡杆、前过渡杆和后过渡杆的作用下,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脱离,然后抓住四组连接杆拉出固定环即可,从而电机、驱动盘和三组扇叶被拉出,四组缓冲弹簧未压缩时右端均凸出于支撑环右侧壁,当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内部时,四组缓冲弹簧分别完全插入四组搁置槽内部,并且支撑环与固定环接触,阻碍固定环向左移动,在四组缓冲弹簧弹力作用下,固定环有向右移动的趋势,上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将固定环卡住,阻碍其向右移动,石墨烯散热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其硬度大不易变形,前灯珠和后灯珠产生的热量沿石墨烯散热片传导至散热腔内部,一部分热量沿防尘后盖散发,每组铜带均由若干组细铜丝编织而成,一部分热量沿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散发,多组铝散热片外侧壁均呈波浪状,增加多组铝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散热箱和多组铝散热片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对热量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水比热容大,传热系数高,作为导热的良好介质。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表述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4172.1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180860U

授权时间:20190730

主分类号:F21S 45/43

专利分类号:F21S45/43;F21S45/48;F21V17/10;F21S45/46;F21W107/1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湖南小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南小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南岭大道龙泽福城国际2218号

发明人:雷隆伟

第一发明人:雷隆伟

当前权利人:湖南小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邢江峰

代理机构:115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车灯散热组件及车灯论文和设计-雷隆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