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包括送风机、电加热室、喷雾干燥室、高速离心雾化器,送风机与电加热室连通,电加热室远离送风机的一侧与喷雾干燥室连通,高速离心喷雾器与喷雾干燥室连通,电加热室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及异常提醒单元,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喷雾干燥室靠近送风机的一侧,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喷雾干燥室靠近喷雾干燥室的一侧,异常提醒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温度检测子单元检测的温度信息并进行判断。本实用新型检测送风机和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具有减少操作人员检修送风机和电加热器的时间,提高喷雾干燥工作的效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包括送风机(1)、电加热室(2)、喷雾干燥室(3)、高速离心雾化器(4),所述送风机(1)与所述电加热室(2)连通,所述电加热室(2)远离所述送风机(1)的一侧与所述喷雾干燥室(3)连通,所述高速离心雾化器(4)与所述喷雾干燥室(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室(2)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及异常提醒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3)靠近所述送风机(1)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3)靠近所述喷雾干燥室(3)的一侧,所述异常提醒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检测的温度信息判断送风机(1)和电加热室(2)是否正常工作并在送风机(1)或电加热室(2)出现故障时提醒操作人员。
设计方案
1.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包括送风机(1)、电加热室(2)、喷雾干燥室(3)、高速离心雾化器(4),所述送风机(1)与所述电加热室(2)连通,所述电加热室(2)远离所述送风机(1)的一侧与所述喷雾干燥室(3)连通,所述高速离心雾化器(4)与所述喷雾干燥室(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室(2)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及异常提醒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3)靠近所述送风机(1)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3)靠近所述喷雾干燥室(3)的一侧,所述异常提醒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检测的温度信息判断送风机(1)和电加热室(2)是否正常工作并在送风机(1)或电加热室(2)出现故障时提醒操作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包括放大子单元及电压比较子单元,所述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NTC热敏电阻RT、第一放大器IC1-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放大器IC1-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及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N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连接,所述N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IC1-1的反相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NTC热敏电阻RT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同相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反相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上并联有所述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同相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还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五电阻R5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子单元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电压比较器IC1-3,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反相端连接在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同相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异常提醒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输出判断信号至异常提醒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结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提醒单元包括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及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均与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还均与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或非门U1、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七电容C7、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及第一提示灯LED1,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非门U1的第一输入端A1连接,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非门U1的第二输入端A2连接,所述或非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所述第一提示灯LED1,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与门U2、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八电容C8、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及第二提示灯LED2,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U2的第一输入端B1连接,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U2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所述与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所述第二提示灯LED1,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灯LED1和第二提示灯LED2在通电时发出的灯光颜色不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是系统化技术应用于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于干燥室中将稀料经雾化后,在与热空气的接触中,水分迅速汽化,即得到干燥产品。该法能直接使溶液、乳浊液干燥成粉状或颗粒状制品,可省去蒸发、粉碎等工序。
授权公告号为CN2083660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喷雾干燥卸料自动关风装置,包括喷雾干燥室、空气过滤器、配料罐、水槽和旋风分离器,喷雾干燥室上端设置有高速离心雾化器,空气过滤器上部连通有送风机,送风机上部连通有蒸汽加热器,蒸汽加热器上部连通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上端连通有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与高速离心雾化器连通,配料罐和水槽相连接,且连接后的通过供料泵和供料管道与高速离心雾化器连通,喷雾干燥室与主旋风分离器相连通,旋风分离器底部安装有空气止回阀。物料经高速离心雾化器被喷入喷雾干燥室内,送风机将经蒸汽加热加热器和电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送入喷雾干燥室内。喷雾干燥室内雾滴状的物料与热空气混合,使得雾滴状的物料快速被烘干形成颗粒状物料,颗粒状物料再被送入旋风分离器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若送风机或电加热器出现故障,都会使喷雾干燥室内没有热空气,从而使得雾滴装的物料无法在喷雾干燥室内被烘干。上述实用新型内没有设置用于检测送风机或者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干燥工作异常。在送风机或电加热器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发现喷雾干燥室内雾滴状物料无法被干燥时,操作人员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检查送风机故障还是电加热器故障,无法及时进行修理,降低了喷雾干燥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检测送风机和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具有减少操作人员检修送风机和电加热器的时间,提高喷雾干燥工作的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包括送风机、电加热室、喷雾干燥室、高速离心雾化器,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电加热室连通,所述电加热室远离所述送风机的一侧与所述喷雾干燥室连通,所述高速离心雾化器与所述喷雾干燥室连通,所述电加热室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及异常提醒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靠近所述送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喷雾干燥室靠近所述喷雾干燥室的一侧,所述异常提醒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温度检测子单元检测的温度信息判断送风机和电加热室是否正常工作并在送风机或电加热室出现故障时提醒操作人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喷雾干燥工作的过程中,若送风机和电加热室均正常工作,则电加热室靠近送风机的一侧的温度明显低于靠近喷雾干燥室一侧的温度。异常提醒单元内预设有温度阈值,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低于该温度阈值,而第二温度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大于该温度阈值。若送风机异常工作,而电加热室正常工作时,电加热室两侧的温度接近,即第一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与第二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实时温度接近,异常提醒单元判断送风机异常并提醒操作人员。若送风机正常工作,而电加热室异常工作时,电加热室两侧的温度均低于温度阈值,异常提醒单元判断电加热室异常并提醒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放大子单元及电压比较子单元,所述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NTC热敏电阻RT、第一放大器IC1-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放大器IC1-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及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N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连接,所述N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IC1-1的反相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NTC热敏电阻RT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同相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反相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上并联有所述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同相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还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五电阻R5并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压比较子单元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电压比较器IC1-3,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反相端连接在所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连接节点上,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同相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异常提醒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IC1-3输出判断信号至异常提醒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NTC热敏电阻RT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若送风机和电加热室均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若送风机异常工作,而电加热室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若送风机正常工作,而电加热室异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至异常提醒单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常提醒单元包括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及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还均与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或非门U1、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七电容C7、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及第一提示灯LED1,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非门U1的第一输入端A1连接,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非门U1的第二输入端A2连接,所述或非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所述第一提示灯LED1,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送风机和电加热室均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或非门U1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断电状态。若送风机异常工作,而电加热室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或非门U1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断电状态。若送风机正常工作,而电加热室异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通电点亮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与门U2、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八电容C8、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及第二提示灯LED2,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U2的第一输入端B1连接,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U2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所述与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所述第二提示灯LED1,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送风机和电加热室均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与门U2输出低电平,第二提示灯LED2处于断电状态。若送风机异常工作,而电加热室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与门U2输出高电平,第二提示灯LED2处于通电发亮的状态。若送风机正常工作,而电加热室异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断电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提示灯LED1和第二提示灯LED2在通电时发出的灯光颜色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是送风机还是电加热室故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送风机和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具有减少操作人员检修送风机和电加热器的时间,提高喷雾干燥工作的效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用于提示操作人员电加热室工作异常的第一提示灯LED1和送风机工作异常的第二提示灯LED2,在通电时,第一提示灯LED1和第二提示灯LED2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使操作人员快速判断是送风机工作异常还是电加热器工作异常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放大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电压比较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送风机;2、电加热室;3、喷雾干燥室;31、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2、第二温度检测单元4、高速离心雾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验用真空喷雾干燥机,包括送风机1、电加热室2、喷雾干燥室3、高速离心雾化器4,送风机1与电加热室2连通,电加热室2远离送风机1的一侧与喷雾干燥室3连通,高速离心雾化器4与喷雾干燥室3连通。电加热室2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及异常提醒单元,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设置在喷雾干燥室3靠近送风机1的一侧,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设置在喷雾干燥室3靠近喷雾干燥室3的一侧。异常提醒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子单元检测的温度信息判断送风机1和电加热室2是否正常工作并在送风机1或电加热室2出现故障时提醒操作人员。
参照图2,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包括放大子单元及电压比较子单元,放大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NTC热敏电阻RT、第一放大器IC1-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放大器IC1-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容C2及第五电阻R5。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N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连接, N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IC1-1的反相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1和NTC热敏电阻RT的连接节点上,第一放大器IC1-1的同相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器IC1-1的反相端连接。第二电阻R2上并联有第一电容C1,第一放大器IC1-1的输出端还与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端连接,第二放大器IC1-2的同相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子单元连接,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还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IC1-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C2与第五电阻R5并联。
参照图3,电压比较子单元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电压比较器IC1-3,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压比较器IC1-3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连接节点上,电压比较器IC1-3的同相端与第二放大器IC1-2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异常提醒单元连接,电压比较器IC1-3输出判断信号至异常提醒单元。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与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结构一致。本市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第一放大器IC1-1、第二放大器IC1-2及电压比较器集成在一块LM358芯片上,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第一放大器IC1-1、第二放大器IC1-2及电压比较器集成在另一块LM358芯片上。
参照图4,异常提醒单元包括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及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均与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还均与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连接。电加热室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或非门U1、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七电容C7、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及第一提示灯LED1,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或非门U1的第一输入端A1连接,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或非门U1的第二输入端A2连接。或非门U1的输出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第一提示灯LED1,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b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提示灯LED1被点亮时,发出红色的光。
参照图5,送风机异常提醒子单元包括与门U2、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八电容C8、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及第二提示灯LED2。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器IC1-3的输出端与与门U2的第一输入端B1连接,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器IC2-3的输出端与与门U2的第二输入端B2连接。与门U2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VCC端之间还串联有第二提示灯LED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第八电容C8的一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e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b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提示灯LED2被点亮时,发出黄色的光。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若送风机1和电加热室2均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或非门U1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断电状态,与门U2输出低电平,第二提示灯LED2处于断电状态。若送风机1异常工作,而电加热室2正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高电平,或非门U1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断电状态,与门U2输出高电平,第二提示灯LED2处于通电发亮的状态。若送风机1正常工作,而电加热室2异常工作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31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二温度检测单元32的电压比较子单元的输出低电平,第一提示灯LED1处于通电点亮的状态,与门U2输出低电平,第二提示灯LED2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达到提示操作人员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593.2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48343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01D1/18
专利分类号:B01D1/18;B01D1/3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上海雅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雅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玉秀路88号86幢厂房
发明人:胡友华;邵锦华
第一发明人:胡友华
当前权利人:上海雅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