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稳定性论文_陶春生,孙培锋,胡健,赵金柱,刘建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柱,稳定性,腰椎,椎管,磁共振,固定器,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陶春生,孙培锋,胡健,赵金柱,刘建东[1](2019)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2诊治的52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一期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进行椎管探查减压、硬膜囊缝合修补。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8~32)个月。随访期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44例。术后即刻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高度丢失比值、椎管骨块占位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向俊才[2](2019)在《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后脊柱稳定性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组成并借周围韧带、关节及椎间盘等连接而成,起支柱身体及维持身体稳定性的作用,并有负重、减震、保护以及运动等多种功能;脊柱骨为人体的中轴骨骼,由前面的椎体以及后方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并(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7期)

丁青华,高宏斌,胡祥怀,张运峰,吕作刚[3](2019)在《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而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在治疗前后及修复矫正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在末次随访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优于观察组(P<0.05);组内比较中,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治疗后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研究对象中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结论经伤椎固定在维持脊柱高度和曲度方面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能有效控制修复后腰背痛。(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厉玉杰,张在恒,张元豫,罗鹏[4](2019)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和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现状。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YESS组和TESSYS组,每组40例。YESS组采取YESS手术治疗, TESSYS组采取TESSYS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腰椎间盘稳定性及随访期间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25±10.50)min略短于YESS组的(33.45±2.20)min,术中出血量(84.40±4.30)ml略少于YESS组的(86.45±6.50)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远期总有效率、术后瘫痪发生率及腰椎间盘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6、9、12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现代微创内窥镜系统进行椎间盘切除,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作为手术患者的首选方法 ,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余斌[5](2019)在《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60例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A组,给予DSA引导下SNBR治疗,另选取60例作为B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B组(P<0.05);A组LL、SS、SVA治疗前、治疗后与B组基本相同,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也基本相同,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行DSA引导下SNBR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群涛,赵晓生,杨恬甜,桂志勇[6](2019)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3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行椎板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01至2017-03-01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改善率为87.5%(14/16),高于对照组的56.2%(9/16)(χ~2=18.876,P<0.05)。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部疼痛、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行X线检查,对照组各出现1例患者脊柱失稳现象,研究组的脊柱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行半椎板切除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维护脊柱稳定性,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S1期)

郑春华,罗正,黄振杰[7](2019)在《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社会活动功能、脊柱稳定情况、腰痛缓解情况及直腿抬高角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 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及直腿抬高角度(ASLR)显着升高,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可显着缓解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腰痛症状,提高其社会活动功能、直抬腿高度及脊柱稳定性,疗效显着优于单独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蔡阳雄,吕浪,曹孝光,王颖博[8](2019)在《原发性化脓性胸腰椎感染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方式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化脓性胸腰椎感染手术治疗中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46例化脓性胸腰椎感染且经后路脊柱病灶清除、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给予卧床、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采用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其中单纯椎管内脓肿者11例,椎体及椎间盘感染者35例。对单纯椎管内脓肿,术中保留棘上韧带及两侧关节突关节,超声骨刀切除内侧椎板及棘突根部,清除脓肿后采用棘突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固定术,其余累及椎体及椎间盘者采用彻底的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手术时间105~190 min,平均155 min。失血量55~620 m L,平均280 m L。术后随访12~18个月,1例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患者术后3年再次出现手术部位脓肿形成,其余病例术后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切口感染,无医源性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及继发椎管狭窄。术后X射线片显示棘突椎板回植术后脊柱完整性基本得以保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脊柱可获得牢固的稳定。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及时有效的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基础,对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且全身情况不佳时,是否在病灶清除术后一期植入内固定仍需谨慎选择,当出现脊柱结构破坏、畸形、病变范围扩大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内固定的方式要考虑化脓位置及椎间关节稳定性,以保留其灵活性完整性或重建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宇,刘跃洪,刘树平,陈曦,覃炜[9](2019)在《经伤椎椎弓根5钉或6钉强化内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传统跨伤椎固定治疗后易出现骨折复位再丢失、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中长期效果还需要大量临床资料证实。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5钉或6钉加强内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将56例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是否行伤椎置钉分为经伤椎组29例和跨伤椎组27例。经伤椎组患者给予经皮伤椎椎弓根5钉或6钉加强内固定方案,跨伤椎组患者给予跨伤椎4钉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后凸矫正程度、疼痛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2)经伤椎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组(P <0.05);(3)治疗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程度均优于跨伤椎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痛症状、日常生活功能均得到明显缓解,在随访结束时经伤椎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跨伤椎组(P <0.05);(5)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钉棒松动、断裂及脱落现象。跨伤椎组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经伤椎组未出现临近椎体骨折;(6)结果显示,经伤椎椎弓根加强内固定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均能较好地恢复胸腰椎骨折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但是前者可更加有效的重建脊柱生理序列并恢复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华,姚新苗,周国庆[10](2018)在《顶罐走康复机制与脊柱稳定性训练原理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顶罐走作为一种体育或游戏形式,可强化身体的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脊柱疾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并运用脊柱运动学原理,分析顶罐走康复机制与脊柱稳定性训练原理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顶罐走可以有效地调动并维持脊柱姿势的相关肌群,对颈椎深层肌群、胸部和腰部肌群产生影响,激发脊柱局部稳定肌群的活性;脊柱康复训练时运用顶罐或顶罐走方法,要以患者肌肉收缩的疲劳度为依据,循序渐进,同时注重特异性与个性化原则。顶罐走可以作为脊柱康复训练的个性化运动处方之一,在临床加以尝试。(本文来源于《康复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脊柱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组成并借周围韧带、关节及椎间盘等连接而成,起支柱身体及维持身体稳定性的作用,并有负重、减震、保护以及运动等多种功能;脊柱骨为人体的中轴骨骼,由前面的椎体以及后方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陶春生,孙培锋,胡健,赵金柱,刘建东.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向俊才.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后脊柱稳定性的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丁青华,高宏斌,胡祥怀,张运峰,吕作刚.经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及修复后腰背痛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

[4].厉玉杰,张在恒,张元豫,罗鹏.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余斌.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6].王群涛,赵晓生,杨恬甜,桂志勇.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7].郑春华,罗正,黄振杰.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

[8].蔡阳雄,吕浪,曹孝光,王颖博.原发性化脓性胸腰椎感染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方式的选择[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9].周宇,刘跃洪,刘树平,陈曦,覃炜.经伤椎椎弓根5钉或6钉强化内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10].李华,姚新苗,周国庆.顶罐走康复机制与脊柱稳定性训练原理的关联分析[J].康复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实验用脊柱椎弓根螺钉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完成全脊椎病变切除...腰1、2全脊椎切除和脊柱稳定性...一16A.B山羊胸椎标本在生理运动范围内进...间接复位术后4年冠、矢状位CT重建,示...脊柱稳定性控制叁系统理论模型

标签:;  ;  ;  ;  ;  ;  ;  

脊柱稳定性论文_陶春生,孙培锋,胡健,赵金柱,刘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