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芦苇格姬小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芦苇,美洲,寄生蜂,积温,选择性,生物学,温度。
芦苇格姬小蜂论文文献综述
刘晨曦,陈红印,王树英,陈长风[1](2005)在《芦苇格姬小蜂的生活习性及寄生行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芦苇格姬小蜂(PnigaliophragmitisErd¨os)是美洲斑潜蝇(LiromyzasativaeBlamchard)幼虫的外寄生蜂,目前对该寄生蜂只作过有效积温的研究[1],其寄生行为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其生活习性及寄生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5年02期)
刘晨曦[2](2004)在《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决定因素分析及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调查了美洲斑潜蝇在矮生菜豆上的种群垂直分布,利用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程度的差异性,测量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差异性,测定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性,并通过不同品种菜豆与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关系的试验分析它们与美洲斑潜蝇取食选择的关系。 初步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 结果表明: 1.美洲斑潜蝇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成虫和幼虫集中在矮生菜豆的下部取食产卵。 2.美洲斑潜蝇对矮生菜豆上、下部叶片的次生物质的趋性没有显着差异。 3.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有显着的差异性,下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都显着小于上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 4.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着的差异性,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着多于上部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 5.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总糖含量有显着的差异性,上部叶片的总糖含量明显多于下部叶片总糖的含量。 6.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7.品种间试验表明叶片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影响最大,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值越大,美洲斑潜蝇越不趋向于取食。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在叶片的颜色上,寄主植物的叶片越浓绿,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越大,这个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有一定的影响,寄主植物叶片的总糖含量高时,它不十分愿意取食,但这个因素影响不是很大。寄主植物的叶片蛋白质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有较大影响,其含量越高,美洲斑潜蝇越趋向于取食。 8.芦苇格姬小蜂为美洲斑潜蝇的幼虫寄生蜂,比较喜欢在美洲斑潜蝇的叁龄幼虫上寄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徐世新,陈长风,王树英,陈红印[3](2002)在《芦苇格姬小蜂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世界上最严重和危险的多食性斑潜蝇之一[1] ,自 1 993年传入我国后 ,已成为瓜、菜等作物的毁灭性害虫。目前我国已有 2 1个省 (市 )发生 ,为害面积达 80多万hm2 [2 ,(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2年04期)
徐世新[4](2000)在《美洲斑潜蝇寄生蜂芦苇格姬小蜂Pnigalio Phragmitis的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洲斑潜蝇是世界上最为严重和危险的多食性斑潜蝇之一。芦苇格姬小蜂作为美洲斑潜蝇的天敌目前在世界上尚没有相关的报道,对其生物学的研究也是一个空白。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新的天敌资源,控制斑潜蝇的为害,本实验对该蜂的生物学作了详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人工气候箱设定不同的温湿度、光照条件,记录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各虫态发育历期的最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光照时间的影响不大。在15℃~30℃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在5℃低温下贮存成蜂和蜂蛹7天,其存活率和羽化率都在98%以上。随着贮存天数的增加,存活率和羽化率会急剧下降。 2.利用罩笼的方法,记录每对蜂一生中的取食致死数和产卵量以及仔蜂的雌雄个体数。结果表明:雌蜂的寿命最长为17天,比雄蜂长约6天。雌雄蜂性比为0.9:1。蜂在6:00-14:00的取食致死数和产卵量占全天的66%。在22:00-6:00该蜂不取食和产卵。蜂的日产卵量在交尾后的第4第9天形成两个寄生高峰。取食致死的变化趋势与寄生的相同,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利用饲喂不同食物的方法记录蜂的寿命和雌蜂怀卵量。结果表明:5%蜜水+花粉溶液可以显着地延长蜂的寿命和雌蜂怀卵量。 4.利用设定雌雄蜂交配性比与控制交配时间的方法考察其对蜂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性比对每雌繁蜂数的影响较大,而交配时间的作用较小。在交配性比相同时,延长交配时间有利增加繁蜂数量。该蜂为产雄孤雌生殖的蜂种。 5.通过供给不同龄期的寄主幼虫的方法研究蜂对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蜂可以取食1、2、3龄寄主幼虫,但是只能在2龄末和3龄寄主上产卵。其最适寄主为3龄斑潜蝇幼虫。 6.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尾。交尾后的雌蜂会沿着潜道搜寻寄主并选择在2龄末或3龄寄主上产卵。蜂一般在上午比较活跃,16:00至次日6:00基本上不食也不动。 以上关于芦苇格姬小蜂发育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的结果,为以后的大量繁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0-05-01)
芦苇格姬小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调查了美洲斑潜蝇在矮生菜豆上的种群垂直分布,利用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程度的差异性,测量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差异性,测定了矮生菜豆上、下部分叶片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性,并通过不同品种菜豆与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关系的试验分析它们与美洲斑潜蝇取食选择的关系。 初步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寄生蜂——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 结果表明: 1.美洲斑潜蝇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主要呈聚集分布,成虫和幼虫集中在矮生菜豆的下部取食产卵。 2.美洲斑潜蝇对矮生菜豆上、下部叶片的次生物质的趋性没有显着差异。 3.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有显着的差异性,下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都显着小于上部叶片表面的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 4.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着的差异性,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着多于上部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 5.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总糖含量有显着的差异性,上部叶片的总糖含量明显多于下部叶片总糖的含量。 6.矮生菜豆的上、下部分的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7.品种间试验表明叶片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影响最大,表皮毛的长度和密度值越大,美洲斑潜蝇越不趋向于取食。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在叶片的颜色上,寄主植物的叶片越浓绿,对美洲斑潜蝇的吸引越大,这个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有一定的影响,寄主植物叶片的总糖含量高时,它不十分愿意取食,但这个因素影响不是很大。寄主植物的叶片蛋白质含量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选择有较大影响,其含量越高,美洲斑潜蝇越趋向于取食。 8.芦苇格姬小蜂为美洲斑潜蝇的幼虫寄生蜂,比较喜欢在美洲斑潜蝇的叁龄幼虫上寄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芦苇格姬小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晨曦,陈红印,王树英,陈长风.芦苇格姬小蜂的生活习性及寄生行为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2005
[2].刘晨曦.美洲斑潜蝇垂直分布决定因素分析及芦苇格姬小蜂的寄生行为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3].徐世新,陈长风,王树英,陈红印.芦苇格姬小蜂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J].中国生物防治.2002
[4].徐世新.美洲斑潜蝇寄生蜂芦苇格姬小蜂PnigalioPhragmitis的生物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