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彩色夜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彩色,图像,夜视,波段,颜色,双通道,像素。
彩色夜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栩,杨金宝,秦军峰[1](2019)在《穿透黑夜 看清“真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在2018年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颁奖会上,来自中国航天科工的项目——星光级宽光谱全彩色成像器获得二等奖,引起了现场领导和专家的关注。据了解,该产品是由二院207所自主研发的一款彩色夜视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夜间黑暗环境下还原彩色(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7-09)
李郁峰,蒋勇,陈念年,巫玲,范勇[2](2018)在《oRGB颜色空间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夜视图像增强提出了基于oRGB颜色空间的彩色融合算法。选择亮度与颜色分离的对立色颜色空间,应用多尺度Top-hat变换方法将红外与可见光增强融合图像作为伪彩色图像的亮度分量,根据双波段图像的差异性并结合参考图像色调构造颜色分量;为避免线性变换的颜色传递方法容易造成灰度级压缩或过饱和情况,在分析颜色传递机理的基础上,使用非线性的直方图匹配方法实现颜色传递。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颜色分布更自然,纹理细节、整体亮度和对比度等视觉特征表现更优。(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李佳豪,孙韶媛,吴雪平,李大威[3](2018)在《基于双通道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无人车夜视红外视频彩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人车夜视红外视频彩色化问题中,考虑到可同时利用单帧图像的信息和视频的帧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循环生成对抗网络(DcCCAN)对夜视红外视频进行彩色化。DcCCAN是在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CAN)的基础上提出的双通道生成网络。双通道生成网络具有良好的图像特征提取能力,能够自动提取视频中待处理图像的特征,同时提取先前模型所生成图像的特征,然后将特征信息整合后生成一幅目标图像。通过在生成对抗性训练中引入循环一致性训练机制,可无监督地学习得到红外域图像到彩色域图像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红外视频的彩色化。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视频中的红外图像赋予自然的色彩信息和纹理信息,且满足实时性要求。(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朱进,李力,金伟其,李硕,王霞[4](2018)在《低照度夜视成像的自然感彩色化及增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照度成像系统输出一般都是黑白视频,为了获得更好的夜视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YUV空间色彩传递的低照度视频图像彩色化及增强的亮度拉伸色彩传递方法.该方法借鉴了双波段色彩传递自然感彩色融合方法,由灰度图像及其负片图像构成初始彩色图像,并对亮度通道进行自适应亮度拉伸,在UV通道进行参考图像的色彩传递,实现灰度图像的自然感彩色化和增强.通过与其他基于色彩传递的彩色化方法比较,亮度拉伸色彩传递方法对参考图像和源图像的相似程度要求较低;选取几幅适当的典型场景彩色参考图像,可对绝大多数场景取得较好的彩色化效果,具有很好的场景环境普适性.同时可以看出,该方法高效,对比度高,颜色协调性好,色彩自然,更有利于人眼的观察感知,对于低照度夜视成像效果提升效果明显.该方法已在硬件平台上实时应用,可在无需增加硬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应用于低照度夜视成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鲁佳颖,谷小婧,顾幸生[5](2017)在《面向微光/红外融合彩色夜视的场景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夜视技术可以将微光/红外双谱图像融合成一幅适于人眼观察的彩色图像,而恰当的场景解析方法能够对彩色夜视图像的内容做出自动化分析,进一步减轻人眼的观测负担。针对彩色夜视场景丰富多变、对算法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在线扩展的场景解析方法。该方法基于非参数模型,预测景物类别时不需要训练过程,只需要使用数据库中具有语义标记的样本图像,通过将待解析图像与样本图像进行全局及局部匹配来实现语义标签的传递。而且,数据库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随时进行动态扩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包含城市、乡野等多种场景的夜视图像上,以及由统计色彩映射、TNO、NRL等多种融合方法得到的、具有不同色彩表征的彩色夜视图像上都具有令人满意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吴海兵,陶声祥,顾国华,王书宇[6](2017)在《基于四波段图像融合的彩色夜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低照度条件下获取目标的彩色图像,提高夜间对目标的识别能力,提出了基于四波段图像融合的彩色夜视方法.采用F-P滤光片设计出了透射中心在叁基色光中心波长及近红外波段的四波段滤光片,在各个透射区域的平均透射率均达90%以上;将四波段滤光片设计成圆形滤色轮结构,用分光计测得了各波段滤光片的光谱透射性;对加入滤光片后的系统信噪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滤光片不会引入噪声,计算结果表明加入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波段滤光片的成像系统的信噪比分别是原来单色微光夜视系统信噪比的19.59%、38.45%、47.28%和46.70%.借助国产超二代像增强器在微光实验室进行了四波段图像采集及彩色图像融合实验,实验时光照度分别为1×10~(-3)lx和1×10~(-1)lx,对获取的图像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照度为1×10~(-3)lx时,融合的彩色图像在均值、方差和熵这叁项指标上均优于过滤后的蓝色和绿色的单色图像,且由于彩色图像中利用了近红外图像进行增强,使得彩色图像亮度更高,颜色分辨性更好;在照度为1×10~(-1)lx时,融合后的彩色图像的信息熵比红、绿、蓝叁种基色图像的大,彩色图像携带的信息量更大.本文的研究对彩色夜视成像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瞿哲,肖刚,徐宁文,刁卓然[7](2018)在《基于场景识别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红外与微光图像进行彩色融合可以使目标检测和识别更精确。针对现有的使用固定参考图像的彩色传递融合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场景分类、融合质量评价以及彩色传递的融合方法。首先提取输入图像的GIST特征并利用SVM分类器进行场景的分类,随后利用彩色融合质量评价方法在相应类别的图像库中匹配最佳的参考图像,最终使用彩色传递的方法将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为彩色图像。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彩色融合方法,该方法在无须观测环境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在线性以及非线性彩色空间使融合图像接近自然真实的色彩感觉,更易于分辨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提高机器视觉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陈一超,胡文刚,武东生,何永强,张冬晓[8](2017)在《单通道叁波段彩色夜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微观夜视仪器产生单色图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单通道叁波段的彩色夜视方案。简要介绍了单通道叁波段彩色夜视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滤光片的光谱透过率、色轮的窗口数量、荧光屏与CCD光电阴极的耦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单通道叁波段彩色夜视系统装置研制基础上,开展了彩色夜视实验,成功得到色彩较为真实的夜视图像。(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高文,朱明,郝志成[9](2016)在《彩色夜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述了人眼视觉的特点及感知彩色的原理,进而引出了彩色夜视技术,并且对彩色夜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彩色夜视技术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彩色夜视技术进行分类,并对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彩色夜视技术及彩色夜视设备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各类别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彩色夜视技术的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彩色夜视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6年12期)
吴燕燕,王亚杰,石祥滨,王琳霖[10](2016)在《结合NSST和颜色对比度增强的彩色夜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夜视图像彩色融合通常存在细节信息不够丰富、颜色对比度低的问题,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彩色融合效果,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和颜色对比度增强的彩色融合方法。首先,分别设计基于S函数和局部方向对比度的低频与高频融合规则,完成源可见光与红外图像在NSST域的融合;其次,将灰度融合图像赋给Y分量,源图像的差值信号赋给U和V色差分量,形成YUV空间的伪彩色融合图像。最后,选择一幅与待上色图像具有相似颜色分布的自然日光图像作为彩色参考图像,在YUV空间对伪彩色融合图像进行颜色对比度增强的非线性色彩传递。与近年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得彩色融合效果细节信息丰富、热目标突出。将该方法运用于彩色夜视领域,可有效增强场景深度感知和目标的可探测性。(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6年11期)
彩色夜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夜视图像增强提出了基于oRGB颜色空间的彩色融合算法。选择亮度与颜色分离的对立色颜色空间,应用多尺度Top-hat变换方法将红外与可见光增强融合图像作为伪彩色图像的亮度分量,根据双波段图像的差异性并结合参考图像色调构造颜色分量;为避免线性变换的颜色传递方法容易造成灰度级压缩或过饱和情况,在分析颜色传递机理的基础上,使用非线性的直方图匹配方法实现颜色传递。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颜色分布更自然,纹理细节、整体亮度和对比度等视觉特征表现更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彩色夜视论文参考文献
[1].刘栩,杨金宝,秦军峰.穿透黑夜看清“真相”[N].中国航天报.2019
[2].李郁峰,蒋勇,陈念年,巫玲,范勇.oRGB颜色空间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J].光学精密工程.2018
[3].李佳豪,孙韶媛,吴雪平,李大威.基于双通道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无人车夜视红外视频彩色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4].朱进,李力,金伟其,李硕,王霞.低照度夜视成像的自然感彩色化及增强方法[J].光子学报.2018
[5].鲁佳颖,谷小婧,顾幸生.面向微光/红外融合彩色夜视的场景解析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6].吴海兵,陶声祥,顾国华,王书宇.基于四波段图像融合的彩色夜视方法研究[J].光子学报.2017
[7].瞿哲,肖刚,徐宁文,刁卓然.基于场景识别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
[8].陈一超,胡文刚,武东生,何永强,张冬晓.单通道叁波段彩色夜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J].红外技术.2017
[9].高文,朱明,郝志成.彩色夜视技术的研究进展[J].液晶与显示.2016
[10].吴燕燕,王亚杰,石祥滨,王琳霖.结合NSST和颜色对比度增强的彩色夜视方法[J].光电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