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一、中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强梅[1](2021)在《江西省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馨[2](2021)在《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它贯穿整个人的一生,而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在识字上遇到一些问题。笔者从幼小衔接的视角研究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论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从而更好地了解研究背景。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最终确定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识字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为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为顺利调查奠定基础。第三章为研究现状,结合教师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详细论述在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现状,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六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对以上六个部分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幼小衔接视角下识字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五方面:识字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忽略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识字教学内容的选择未考虑学生学前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资源使用上忽视了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识字教学方法运用上未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针对问题并结合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记录归纳出原因。第五章为提出建议,从促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主动落实幼小衔接理念,根据新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统筹设计幼儿园与小学的语文类课程与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不足,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反思本次研究中出现的不足。

吴超[3](2020)在《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时代背景条件下积极创新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无论对于提升学校管理质量,或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整个中专学校学生管理体系中,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复杂性、挑战性。这主要是由于艺术类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兴趣特长等方面存在着复杂的个性特点,以及学校在有关艺术类学生管理的制度体系、管理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中专学校面临的现实难题,亟需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有效解决路径。本文以河北省为区域块链,以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索艺术类学生管理的特点、规律,继而形成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推动形成高效、有序的学生管理格局。全文总共分为4章,围绕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这一研究主线,按照“调查现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具体而言,第1章首先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概括。第2章重点从实际调查和理论解析两个维度详细考察并进一步分析了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现状。第3章重点分析了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探析。第4章分析了提升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成效的路径。总之,当前河北省大多数中专学校在艺术类学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学校依旧存在着管理理念缺乏适应性、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管理文化缺乏针对性等不足,这些问严重阻滞了艺术类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结合理论、依托实践,尝试探索如何从改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队伍等层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提高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水平。

栗卓婧[4](2020)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人才培养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山西的戏曲教育主要分为中专、大专及本科三个教育层级类型,省内11个地级市“文化艺术学校”承担中专戏曲教育的重任,大专层次的院校只有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一所,本科层次戏曲专业则只有运城学院开设。作为山西省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教育,共同担负着山西省戏曲教育人才培养重任。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是培养山西戏曲人才的主要基地,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培养出了大批戏曲舞台上的名角与全省各地艺术剧团的领军人物。在近六十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改革新型戏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代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本文将该校戏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发展历程,分析其教学方法、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其经验,继而找寻其发展策略。第一章建立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充分翔实的文献之上,回顾学校以及戏曲专业教学的历史。将学校的发展分为曲折求存、困难守业、改革进取、转型创新四个阶段,着眼于各个时期教学、师资的变化,阐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并以时代更迭为线索,对戏曲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窥探与总结。第二章立足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专业,从戏曲教育核心入手,分别从学校戏曲专业的优质的生源、完善的课程设置、一流的师资队伍、独特的教学方法四方面进行概括和剖析。深入探讨该校戏曲专业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第三章是总结该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改革中得到的启示。深入学校课堂与实践,围绕戏曲教学取得的经验,从学分制与分层次教学、戏曲教材编写出版与名师录播课、新型“现代师徒制”、院校联合、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六个方面充分论证戏曲教学改革与突破。尝试提炼分析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对其他院校戏曲人才培养的启示。第四章则针对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局限性,从“软件保障”“硬件保障”“必要条件保障”三方面进行分析。近些年来行业生态不佳,对内又有教学校舍简陋、教师力量不均衡、未能独揽众多地方剧种的教学任务等问题。对此,学校更应抓住内部优势,创建自身特色、完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认同感,更好地培养山西戏曲高层次人才,为山西戏曲在三晋大地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马兴才[5](2020)在《基督教在山东省S县的传播与发展(1980-2018)》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城乡地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的迅速传播,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但在“众声喧哗”中,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曲阜及其周边地区的基督教的发展状况,却一直未能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本文即以曲阜周边的S县为例,探讨1980年以来基督教在这一儒家世界的象征中心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格局和态势。S县基督教传播发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前后。彼时,美南浸信会、美以美会、耶稣家庭先后传至该县。1980年S县教会“开放”后,三个教派最终实现合一,并经过1980-1983年短暂的恢复后,1984-1996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延至1997年后,则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198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S县的发展传播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信徒群体“三多”即“女性多、老人多、文化水平低者多”的结构特征有所改观,但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且城区、郊区、农村教会信徒群体结构特征的具体变化趋势存在显着差异;二是,在信徒群体结构特征改观的同时,教牧人员群像也呈现出“女性增多、中青年增多、文化水平提升、职业来源日趋多元”的演变态势;三是,在基督教信徒皈依基督教过程中,家庭影响抑或遭遇困境是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关系网络的示范和引导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神学奇迹”的发生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的程度具有深化作用,教义的濡化是逐步实现皈依者信仰理性化的关键;四是,在宗教活动方面,S县教会与世界各国正统基督教教会的节期、礼仪基本相同,其聚会模式由基督教聚会传统和时代具体环境相结合;五是,基督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先后经历了“历史模式”和国情模式,但需要说明的是,S县内基督教活动场所基本都是统一管理的;六是,教会组织主要有县基督教“两会”(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县基督教协会)和堂点组织,教会组织的运行主要通过县基督教“两会”成员分工协作、教牧区的设立及四定原则的实施,而教会组织及人员的管理则主要依靠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尽管1980年代以来S县基督教正日益走向规范化、法治化,并朝着良性化方向发展,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该县基督教传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信徒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村聚会信徒“老、弱、病、妇”的群体特征明显、教会自养能力薄弱、教会的社会参与较少、教会牧养实效有待提升等。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量化分析可知,短期内S县基督教新受洗信徒人数减少的情况基本不会改变、基督教中国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团契将是发展信徒和细化牧养的重要形式。

许睿[6](2020)在《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更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基础教育领域,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区域为视角,对安源区2014年—2018年52所小学教师队伍从生师比、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身份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新增教师城乡分配不均衡,城市新增教师人数偏多;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男教师严重不足;青年教师比重过大,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高学历教师少,学历结构优化空间大;教师身份结构不合理,代课教师数量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平衡,未定职称教师人数多;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大,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平衡,严重缺乏技能型科目的教师等。导致安源区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教育分层导致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城市资源优先配置,农村小学缺乏话语权;传统观念和职业特性造成男性从业数偏低,女性入行热情高;大量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和中老年教师的流失、退休造成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突出;教师薪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学历毕业生从教、教师职后学历提升的意愿低、教师职后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不高;开放与多元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和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非师范生入行门槛低导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教人数增加,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下降;安源区小学“产假式”缺编和代课教师劳动力低廉造成教师队伍身份结构不佳;农村和老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处于劣势、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评定职称的要求高和新入职教师比例大造成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失衡;教师招聘只注重主科教师、全科教师培养制度滞后导致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等。针对该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培养,扭转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黄瑶[7](2020)在《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教师是影响高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中教师在教学上应具备哪些胜任特征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江西省11个设区市共计1996名高中教师。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总体处于良好水平(M=4.88)。4个一级指标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学能力(M=5.04)>知识素养(M=4.88)>职业品格(M=4.81)>个人特质(M=4.80)。(2)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在地区、年龄、教龄、编制、学历、职称、周课时量以及获表彰情况方面有显着差异。不同地区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由高到低为:抚州、吉安、新余、景德镇、宜春、九江、赣州、萍乡、上饶、南昌和鹰潭;高中教师年龄越大、教龄越长、职称越高,其教学胜任力水平越高;获国家编制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未获国家编制的高中教师;本科学历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大专和硕士学历高中教师;第一学历为师范类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优于第一学历为非师范类的高中教师;获表彰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高于未获表彰的高中教师;周课时量在11-15节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最好。(3)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会受到教研组织、教师培训、文献阅读、教学借鉴和教学研究的影响。高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频率越高,对教研活动评价越高,参与教师培训频率越高,对教师培训评价越高,阅读文献、书籍、报刊越多,观摩教学频率越高,主动请教他人次数越多,发表(含出版)教学研究成果越多,其教学胜任力水平也越高。针对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笔者就如何提升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改善高中教师的培训方式;激发高中教师的学习意识;增强高中教师待遇认同感;关注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

徐好好[8](2020)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教育信心是“对乡村教育的信心”,尤其指参与和从事乡村教育的主体对于乡村教育未来发展的信心。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是他们基于对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的综合考量之上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乡村教育现实的体认(通常表现为“乡村教育满意度”)表现出的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期。数量庞大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乡村教育发展的内源动力和精神支撑。研究首先确定了乡村教育信心的观测维度。通过学理论证,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包括内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外部的支持保障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借鉴“社会信心”实证研究的维度框架,重点参考《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的评估认定维度,吸收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的政策内容,结合“乡村教育发展”以及“乡村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相关研究文献,最终确定4个一级维度(政府保障程度、硬件条件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10个二级维度及若干观测点。依据研究维度制定了研究工具,主要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调查问卷》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访谈提纲》。研究选取甘肃省内东、中、西部的H区、A县、O区进行,除考虑地域分布外,三县(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具有较强代表性。最终,选取有效数据1032份教师问卷进行分析,对9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三县(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指数总体为69.28(满分100),仅达“及格”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乡村教育信心与满意度成显着正相关,即满意度提高,乡村教育信心也会提高。第三,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方法,验证不同地区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存在显着差异,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发展状况有关;不同教龄间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存在显着差异,其原因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关;在其他主要人口学统计变量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均不显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访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提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乡村教育信心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各方(特别是政府和学者)要共同重视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政府方面应当在政策制定、教育督导中纳入考量乡村教育信心,学术研究应当持续关注、深入研究乡村教育信心。第二,将提升满意度作为现实抓手,关键在于办好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身份吸引力,可以从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获得让人羡慕的劳动回报、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成为让人羡慕的专业人员入手。第三,因地制宜,建立体现地区特点的差异性政策,对不同特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准施策。第四,为乡村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提供外在社会支持,同时乡村教师自身应主动培育其专业信念。

底会娟[9](2020)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实质就是师资的竞争。一个国家的教师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还会间接影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也因此,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把教育改革的目光和重点从“教育质量”延伸到“教师质量”,将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突破口。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如何?能否担负起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重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研究按照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研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工具,以上海市为例,从上海市7个区81所幼儿园中抽取了1768位幼儿园教师进行质量监测,以全面了解和深度考察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质量状况和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在借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设计流程及实施程序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整体思路:核心概念界定-指标体系构建-监测工具研制-监测样本抽取-监测调查实施-监测数据分析-形成监测报告-提出对策建议等环节。研究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及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下的幼儿园教师质量从“完整的人”的视角出发,认为幼儿园教师质量是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及自我生命价值实现需要所应具备的能力、特质、品性等,集中体现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有效性。研究在明确幼儿园教师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结合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相关研究,初步凝练出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构成要素,随后邀请专家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五因素模型,即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信仰之情五个一级维度构成。研究者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遵循自编与借鉴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编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问卷》,在小范围试测后开展大范围问卷调查,经由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对问卷的框架和项目进行调整及验证,形成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正式问卷: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折半信度为0.94;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五个因子,五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64%,五个公因子所包含的项目与问卷设计之初所预想的结构基本一致。同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假设模型指数均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建议值,且大部分指数都具有较高的拟合性,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运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正式问卷对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之智维度质量明显优于其他质量维度;2)专家教师、成熟教师相较于新手教师、经验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文化品性以及对职业的坚贞信仰;3)幼儿园教师质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主城区幼儿园教师质量整体高于郊区幼儿园教师;4)公办幼儿园教师在教师质量的大部分维度优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不同园所等级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整体呈现出由二级园-一级园-示范园递增的状态;5)从教师的人口学变量来看,随着教师年龄、教龄的增长、职称晋升、职务提高、学历提升、薪资水平的增加,幼儿园教师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明显优于非学前专业幼儿园教师;优秀绩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明显高于普通绩效教师;6)幼儿园教师质量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教师的职务、年龄、工作绩效、职称、学历、所在地域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界定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涵,构建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分析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提出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升路径。这些研究和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幼儿园教师质量及教师质量监测,为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本领域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聂毓含[10](2020)在《胜任力视角下小学教师幸福感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对“幸福感”愈发的重视,在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承载者,其自身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也会影响到学生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小学教师能否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否通过自身胜任力影响自身幸福感,对教师能否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及访谈法,以天津市326名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调查其幸福感和胜任力的总体状况。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从教师胜任力的角度,分析教师幸福感问题,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教师幸福感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并帮助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幸福感。本研究发现:(1)天津市小学教师的教师胜任力以及各维度的得分最大值在4.8-5分之间,最小值在1-2.16分之间,得分平均值在3.567-3.708之间,说明教师胜任力的平均水平介于中上的水平;教师幸福感以及各维度得分的最大值在6.22-7分之间,最小值在1-2.16之间,得分平均值都是介于4-5之间,说明教师幸福感处以一般幸福的水平。其中教师胜任力维度中建立关系(3.708分)、人际沟通(3.679分)、理解他人(3.654分)、专业素养(3.636分)、尊重他人(3.614分)、信息搜集(3.618分)的得分较高,均为3.6分以上。教师幸福感中生命活力(4.902)、人格成长(4.894)的得分较高。教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胜任力水平以及教师幸福感。(2)天津市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和教师胜任力在性别、年龄、教龄、是否是班主任等因素显着性相关。小学男性教师的教师胜任力高于女性教师;小学女性教师的教师幸福感高于男性教师。随着年龄增长,其教师胜任力也就越高,但是年龄越高,其教师幸福感也就越低。教龄越高,其教师胜任力也就越高,但是其教师幸福感也就越低。当教师是班主任时,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胜任力的得分显着高于不是班主任的得分。(3)个人特质、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建立关系、人际沟通、信息搜集、职业偏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等教师胜任力的各个维度与教师幸福感整体是有显着关系;同时个人特质、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建立关系、人际沟通、信息搜集、职业偏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都是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专业素养、建立关系和人际沟通与负性情感的相关系数具有相关性;信息搜集、职业偏好与健康活力具有相关性;人际沟通与健康关注具有相关性。(4)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教师胜任力可解释教师幸福感的49.1%,即为教师胜任力对教师幸福感预测作用显着,教师胜任力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个人特质、专业素养、建立关系、人际沟通、信息搜集、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七个胜任特征都对教师幸福感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5)从胜任力视角来提高小学教师幸福感,要求教师培养自身优秀的个人特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发展与建立良好关系、形成信息搜集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并且理解和尊重他人。

二、中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识字教学具有育人功能
        (二)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要求
        (三)幼小衔接识字教学问题的突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现状的研究
        (二)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幼小衔接识字教学建议的研究
        (四)研究评析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小衔接
        (二)识字
        (三)识字教学
    五、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理论
        (二)幼小衔接识字教学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调查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问题
        (二)从幼小衔接角度提出能够优化一年级识字教学建议
    三、研究对象
        (一)课堂观察对象
        (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三)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三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识字教学理念的理解情况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设计识字教学目标的情况
    三、基于学生学龄前的识字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的情况
    四、基于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的情况
    五、基于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选择识字教学方法的情况
    六、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
第四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教学目标的设计忽略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
        (二)识字教学内容的选择未考虑学生入学前识字的基础
        (三)识字教学资源使用上忽视了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
        (四)识字教学方法运用上未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五)识字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能将幼小衔接理念很好落实于识字教学中
        (二)教师开展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能力不足
        (三)幼小之间在教学体系上缺乏连续的识字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五章 幼小衔接视角下改进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教师在识字教学上主动落实幼小衔接理念
        (一)以识字教学作为幼小衔接的切入点
        (二)加强一年级与学前教育阶段识字教学的联系
        (三)为一年级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学习环境
        (四)鼓励新老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合作备课
    二、根据新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一)为一年级新生进行分层设计识字目标
        (二)开发生活中丰富的识字教学资源
        (三)采用符合学生特点且贴近生活的识字教学方法
        (四)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组织形式
    三、统筹设计幼儿园与小学的语文类课程与教学体系
        (一)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语文教学体系之间的联系
        (二)制定幼儿园与小学相衔接的识字支持保障政策
        (三)强化幼小之间在识字教学方面国家政策性文件的落实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二
附录三 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语文教师识字教学课堂观察表
致谢

(3)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实施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设计
    2.2 调查数据分析
        2.2.1 艺术类学生管理制度整体较为完备,但部分仍需完善
        2.2.2 艺术类学生管理教师队伍专兼职配备较为成熟,部分有待提升
        2.2.3 艺术类学生管理手段总体趋于多样化,但部分仍存在僵化现象
        2.2.4 艺术类学生管理内容较为丰富,但针对性欠缺
第三章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艺术类学生管理理念缺乏适应性
        3.1.2 艺术类学生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
        3.1.3 艺术类学生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3.1.4 艺术类学生管理文化缺乏有效性
    3.2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学生层面: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复杂多样,增加管理工作难度
        3.2.2 教师层面: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综合素质欠缺
        3.2.3 学校层面:管理制度机制依旧僵化,改革进程缓慢
第四章 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
    4.1 提升艺术类学生管理师资的综合素养
        4.1.1 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管理教师的队伍数量
        4.1.2 转变管理理念,锻造管理教师的创新思维
        4.1.3 注重师德建设,提升管理教师的思想品德
        4.1.4 加强职业培训,锤炼管理教师的职业素养
    4.2 创新艺术类学生管理方式
        4.2.1 依据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具体的管理方法
        4.2.2 契合时代发展,运用新型的网络管理技术
        4.2.3 强化实践导向,重视实地教育的管理手段
    4.3 完善艺术类学生管理体制
        4.3.1 科学制定艺术类学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4.3.2 健全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4.3.3 完善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4.4 营造有利于艺术类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
        4.4.1 开展专门针对艺术类学生特点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4.4.2 注重发挥校歌、校旗、校徽等标识对艺术类学生的教育作用
        4.4.3 发挥健康的网络文化对艺术类学生的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人才培养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区域性戏曲教育调查研究
        二、戏曲教育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三、传统与当代戏曲教育的比较分析
        四、戏曲类院校多维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专业教学沿革
    第一节 教学雏形期(1958 年—1966 年)
        一、艰难中创校,曲折中发展
        二、传统剧目普遍培养,重点提高
    第二节 教学恢复期(1966 年—1978 年)
        一、困难中守业,恢复后改进
        二、从“样板戏”到恢复传统戏教学
    第三节 教学改革期(1978 年—2002 年)
        一、改革中奋进,开放中进取
        二、分段教学,名师教徒
    第四节 教学转型期(2002 年至今)
        一、转型中跨越,创新中发展
        二、现代化教学
第二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专业教学
    第一节 优质的学生资源
    第二节 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一流的师资队伍
    第四节 独特的教学方法
第三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改革
    第一节 学分制、分层次教学
    第二节 戏曲教材编写出版、名师录播课
    第三节 新型“现代师徒制”
    第四节 院校联合、院团孵化
    第五节 产教融合
    第六节 社会服务
第四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系发展前景
    第一节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专业面临问题
        一、行业生态亟待改善
        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第二节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发展策略
        一、政府大力支持提供“硬件保障”
        二、社会共同发力提供“软件保障”
        三、学校多管齐下提供“必要条件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三年制大专教学进程表
    附录二: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温江鸿老师、武学文老师采访录
    附录三: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督教在山东省S县的传播与发展(198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思路
    (六)相关概念界定
一、1980年代以前基督教在S县传播与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美南浸信会在S县的传播与发展
    (二)美以美会在S县的传播与发展
    (三)耶稣家庭在S县的传播与发展
二、教会开放以降S县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教会开放以降S县基督教传播发展历程
        1.恢复阶段(1980-1983)
        2.快速发展阶段(1984-1996)
        3.平稳发展阶段(1997-2018)
    (二)教会开放以降S县基督教传播发展实况
        1.信徒群体结构性特征的演变趋势
        2.信徒的皈依历程
        3.教牧人员的群像分析
        4.教会的宗教活动
        5.基督教活动场所的设立与管理
        6.教会组织机构的设立、运行及管理
三、教会开放以降S县基督教传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信徒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二)农村聚会信徒“老、弱、病、妇”的群体特征明显
    (三)教会自养能力薄弱
    (四)教会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参与较少
    (五)教会牧养实效有待提升
四、S县基督教发展态势
    (一)受洗人数减少的情况短期内基本不会改变
    (二)基督教中国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三)团契将是发展信徒和细化牧养的重要形式
结语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理论分析
    2.1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
        2.2.1 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2.2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界定
    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体现
        2.3.1 生师比
        2.3.2 性别结构
        2.3.3 年龄结构
        2.3.4 学历结构
        2.3.5 专业结构
        2.3.6 身份结构
        2.3.7 职称结构
        2.3.8 学科结构
    2.4 影响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因素
        2.4.1 政治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2 经济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3 人口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4 文化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5 教育自身发展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4.6 教师个体因素对教师队伍结构的影响
    2.5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的基本特征
        2.5.1 生师比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2 教师性别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3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4 教师学历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5 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6 教师身份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7 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2.5.8 教师学科结构合理化的特征
第3章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方法
        3.1.5 调查实施
    3.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2.1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总体情况
        3.2.2 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及原因
        3.2.3 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4章 优化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思考
    4.1 鼓励男性从教,改善教师性别结构
        4.1.1 提高小学教师地位和待遇
        4.1.2 加强对男性师范生的培养
        4.1.3 定向培养男性教师
        4.1.4 教师招聘对男性适当倾斜
    4.2 加快教师专业培养,弥补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4.2.1 发挥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2.2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更新中老年教师教育理念
    4.3 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4.3.1 提高教师学历准入门槛
        4.3.2 鼓励教师职后提升学历
    4.4 与高校密切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4.4.1 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4.4.2 完善非师范生培养模式
    4.5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5.1 规范在编教师要求
        4.5.2 严格代课教师管理
    4.6 调整教师评职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4.6.1 适当放宽农村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要求
        4.6.2 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主体多元化
        4.6.3 全方位考察教师的评职资格
    4.7 改进教师招聘和培养,平衡教师学科结构
        4.7.1 增加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招聘比例
        4.7.2 开展全科教师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胜任力
        1.2.2 教学胜任力
        1.2.3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工具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结果
        2.3.1 指标得分
        2.3.2 分类得分
第3章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3.1 教研组织
        3.1.1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1.2 教研活动参与情况
        3.1.3 对教研活动的评价
    3.2 教师培训
        3.2.1 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3.2.2 教师培训参与情况
        3.2.3 对教师培训的评价
    3.3 文献阅读
        3.3.1 教育教学类书刊阅读情况
        3.3.2 自然科学类书刊阅读情况
        3.3.3 人文社科类书刊阅读情况
        3.3.4 藏书量
        3.3.5 报刊订阅情况
    3.4 教学借鉴
        3.4.1 教学观摩
        3.4.2 教学请教
    3.5 教学研究
        3.5.1 课题级别
        3.5.2 研究成果
    3.6 教学压力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基本结论
        4.1.1 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有不足
        4.1.2 不同的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之间有差异
        4.1.3 多种因素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4.2 主要建议
        4.2.1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4.2.2 改善高中教师的培训方式
        4.2.3 激发高中教师的学习意识
        4.2.4 增强高中教师待遇认同感
        4.2.5 关注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教育系统中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
        2.大众传媒中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默默坚守
        3.国家政策语境中的乡村教育:需支持倾斜
        4.个人层面:不期而遇,辗转反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
        2.乡村教育信心
    (四)文献综述
        1.社会信心研究文献综述
        2.乡村教育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3.教育自信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质量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维度
    (三)乡村教育信心指数计算公式
    (四)研究工具与研究假设
        1.研究工具
        2.研究假设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调查概况
    (一)调研地区概况及教育发展简况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三)研究工具的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1.项目分析
        2.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3.信度检验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现状与分析
    (一)乡村教育信心指数
        1.满意度指数较低
        2.乡村教育信心指数仅为及格水平
        3.满意度和乡村教育信心指数呈正相关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的差异分析
        1.不同地区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显着
        2.不同性别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3.不同学历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4.不同入职来源方式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5.不同职称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6.不同教龄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显着
        7.不同任教年级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差异不显着
        8.是否从事管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影响不显着
    (三)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的因素
    (四)结果和讨论
        1.结果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指数不高
        2.结果二:满意度和信心呈显着相关
        3.结果三:人口学变量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影响不同
        4.讨论
五、提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乡村教育信心的对策建议
    (一)各方共同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
        1.政府层面:完善体制,动用督导手段
        2.研究领域:增加乡村教育信心的学术研究
    (二)将提升满意度作为现实抓手,办好乡村教育
        1.让乡村教师教师获得让人羡慕的劳动回报
        2.让乡村教师教师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
        3.让乡村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专业人员
    (三)因地制宜,差异化对待,精准施策
        1.建立体现地区差异的差异性政策
        2.关注乡村教育信心的不同维度
        3.对不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精准施策
    (四)为乡村教师专业信念的形成提供社会支持
结语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时代性:质量监测的时代背景及国家对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视
        二、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质量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必要性:对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监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可能性: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为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概念探析及维度划分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及评价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关研究
        五、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反思与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核心概念辨析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与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新视角: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第一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及理论阐释
        一、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源起:达沃斯之辨
        二、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理论奠基:存在主义哲学
        三、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理论借鉴:众多哲学流派的精华
    第二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在寻绎
        一、生命存在:关注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存与发展
        二、文化养成:关注文化对教师内在心灵的滋养和陶冶
        三、关系营造: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要重视关系的营造
        四、自由精神:让教师心灵成长与精神解放有迹可循
        五、信念使命:教师自主、内生性的成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应然转向
        一、监测目的:指向幼儿园教师质量的诊断、指导与改进
        二、监测标准:基于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总体性”把握
        三、监测过程:彰显幼儿园教师在监测与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四、监测结果:重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构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GOAL ORIENTED)
        二、科学客观性(SCIENTIFIC OBJECTIVE)
        三、具体可测性(SPECIFIC TESTABILITY)
        四、文化适宜性(CULTURAL SUITABILITY)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构与修订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建构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专家修订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编制及模型验证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编制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编制原则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初步编制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评估与试测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修订
        一、研究对象及抽样设计
        二、数据收集及质量控制
        三、项目分析
        四、探索性因素分析
        五、验证性因素分析
        六、问卷信效度检验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调查与差异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的调查设计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目的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对象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总体特征分析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的类型差异分析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区域差异分析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园所差异分析
        五、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六、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讨论与结论
        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之智质量维度优于其他质量维度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中心城区教师质量略显优势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个人自然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个人社会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五、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的单位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六、不同维度教师质量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也有特定性
第六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经由“情感与关怀”,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生命自觉和生存质量
    第二节 经由“反思与实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能和实践智慧
    第三节 经由“陶冶与唤醒”,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品性和文化底蕴
    第四节 经由“自由与解放”,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利与意识
    第五节 经由“熏陶与化育”,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坚贞信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明确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涵
        二、构建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三、研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
        四、分析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五、探索了建设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模型
        二、进一步探究幼儿园教师质量影响因素
        三、进一步深入应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模型
        四、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A 普通图书类
    B 期刊杂志类
    C 学位论文类
    D 电子文献类
    E 其他类
附录
    附录A 研究工具
    附录B 专家咨询工具
    附录C 数据收集工具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胜任力视角下小学教师幸福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教师幸福感的积极关注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挑战
        (三)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教育素养的要求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二)教师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师胜任力
        (二)教师幸福感
        (三)小学教育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一)教师胜任力问卷
        (二)教师幸福感问卷
    四、数据处理
    五、统计分析
        (一)小学教师群体基本情况分析
        (二)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三)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比较分析
        (四)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五)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第三章 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的访谈调查
    一、访谈对象与方法
    二、访谈内容与分析
        (一)小学教师对教师胜任力的态度与认知
        (二)小学教师对教师幸福感的态度与认知
第四章 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研究的讨论与分析
    一、小学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现状及讨论
        (一)小学教师胜任力现状及讨论
        (二)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及讨论
    二、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讨论
        (一)小学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讨论
        (二)小学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在年龄和教龄上的差异分析讨论
        (三)小学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在是否是班主任上的差异分析讨论
    三、小学教师胜任力与教师幸福感相关及回归分析讨论
第五章 小学教师胜任力与幸福感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培养优秀的个人特质
        (二)深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形成信息搜集的习惯
        (五)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胡强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D]. 何馨.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河北省中专学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研究[D]. 吴超. 河北大学, 2020(03)
  • [4]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人才培养调查与研究[D]. 栗卓婧.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督教在山东省S县的传播与发展(1980-2018)[D]. 马兴才.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安源区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D]. 许睿.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江西省高中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D]. 黄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乡村教育信心研究 ——基于甘肃省三县(区)的实证分析[D]. 徐好好.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D]. 底会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胜任力视角下小学教师幸福感研究[D]. 聂毓含.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