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深入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对科学了解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压力,防范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和土壤质量退化,保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桉树低代次(第1~2代)、中代次(第3~4代)和高代次(第5~6代)连栽林分为对象,比较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下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低代次林分林下以乡土木本植物红背山麻杆、木姜子和白背桐为优势种,乡土木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67.46%;在中代次林分中,以乡土草本植物小花露籽草和蔓生莠竹占绝对优势,乡土草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78.69%;进入高连栽代数,则以入侵植物鬼针草、飞机草和阔叶丰花草占优势,入侵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86.25%。研究发现,中、高代次连栽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8种肥力指标及土壤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等6种酶活性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8个土壤肥力指标和5种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除外)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除土壤酸性磷酸酶外,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和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均与土壤肥力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桉树高代次连栽导致林下乡土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的显著改变,引起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降低,导致严重的外来植物入侵。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朝婷,周晓果,温远光,朱宏光,覃志伟,李晓琼,尤业明,黄雪蔓
关键词: 桉树,高代次连栽,植物功能群,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
来源: 广西科学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71,31560201),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AB4000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GXNSFBA380222,2017GXNSFAA198114),广西高等学校重大科研项目(201201ZD001),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QZKFKT2017-01),广西林业厅科研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八号)资助
分类号: S718.5;S714
DOI: 10.13656/j.cnki.gxkx.20190419.013
页码: 176-187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292K
下载量: 137
相关论文文献
- [1].杉木连栽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2)
- [2].连栽杉木林地土壤对其无性系幼苗土壤酶活性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1)
- [3].连栽杉木林生物的分配特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6)
- [4].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物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J]. 广西林业科学 2018(01)
- [5].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积累及其分布格局[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01)
- [6].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J]. 湖北林业科技 2009(06)
- [7].红心杉连栽对土壤酶活性及林木生长量影响的研究[J]. 农学学报 2018(11)
- [8].连栽马尾松林单株不同器官含水率及生物量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0)
- [9].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05)
- [10].桉树连栽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2)
- [11].木麻黄连栽林地根际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动态[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02)
- [12].杉木人工林更新研究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9)
- [13].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对连栽地的生理响应[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01)
- [14].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9)
- [15].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3)
- [16].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杉木连栽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
- [17].林木自毒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18].连栽14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结构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 [19].连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07)
- [20].杉木连栽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比较[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3)
- [21].不同代次木麻黄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03)
- [22].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J]. 生态学报 2011(10)
- [23].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硅酸盐细菌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5)
- [24].杉木连栽速生丰产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10)
- [25].广西杉木主产区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1)
- [26].连栽对巨尾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05)
- [27].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4)
- [28].桂北土壤肥力质量对尾叶桉人工林连栽连作的响应[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1)
- [29].广西杉木连栽幼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特性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7(02)
- [30].连栽第1代和第2代杉木近熟林水文过程养分动态比较[J]. 生态学报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