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15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隆湘江

(通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巴中6367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观察组采取阴道试产,对照组产妇采取剖宫产分娩。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只要在严格的监护下,仍可进行阴道分娩。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41-02

Clinicalanalysisof289casesofpregnancyaftercesareansectionLongXiangjiang.

Tongjiangcountypeople'shospitalsichuanbazhong636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thodofpregnancyaftercesareansection.MethodsVaginaltrialwasperformedintheobservationgroup,andcesareandeliverywasperformedinthecontrolgroup.ResultsThecomplicationrateandlengthofhospitalization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inbothgroups(P<0.05).ConclusionVaginaldeliverycanbeperformedunderstrictsupervisionaftercesareansection.

【Keywords】Cesareansection;Thirdpregnancy;Deliverymode;Clinicalanalysis

剖宫产手术是指剖开产妇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最早的活体剖宫产术发生在1610年,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产妇于术后25天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剖宫产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认为剖宫产手术的主要指征包括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多胞胎、产程迟滞、骨盆狭窄、胎头与骨盆不对称等,对上述情况采取剖宫产手术可降低母婴的风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剖宫产,随后数十年间剖宫产的手术率逐年提升,而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增加,临床上关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讨论也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本研究指在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9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全部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130例,产妇的年龄在24~40岁,平均年龄为(29.38±3.1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06±1.30)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0±0.55)。对照组159例,产妇的年龄在23~40岁,平均年龄为(29.96±3.1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2±1.35)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1±0.51)。两组产妇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孕周在38~42周之间;均为单胎,胎儿发育正常,胎心监测正常,单胎头位;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资料收集。(2)排除标准:孕周小于37周;多胎或畸形儿;非单胎头位;合并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或内科合并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存在既往精神疾患产妇;临床资料不完全者。

1.3方法

剖宫产手术分娩:全部患者均在手术前接受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中严格监测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术后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产妇均符合阴道分娩条件,术前准备好急救的器械及药品,做好产妇的健康教育,分娩过程中由专人进行守护,观察产程进展,严格监测产妇及胎儿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或部分产科指征,应随时做好开腹准备。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宫颈Bisshop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女率为3.085%,住院时间为(1.20±0.22)d,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女率为8.18%,住院时间为(3.21±0.62)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体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颈Bisshop评分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试产过程中转剖宫产3例,占比2.31%。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剖宫产手术再次分娩现状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安全性虽然得到广泛验证,但手术后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随着二胎政策的不断开放,国内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也使得剖宫产的局限性及并发症风险日渐暴露。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剖宫产手术再次分娩时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之一,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国内部分学者卢帆[1]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对单次剖宫产史产妇再次妊娠分娩采取阴道试产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由于经阴道分娩是自然而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径,因此产妇分娩后能迅速康复,新生儿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总之,临床上关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争论不一,对于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而言,分娩前评估2种分娩方式的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更有助于改善母婴的妊娠结局[1]。

3.2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手术指征与禁忌症分析

目前临床上关于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单次剖宫产女性再次妊娠分娩时,采取阴道试产可能存在子宫破裂风险,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类产妇主要以剖宫产手术为主。但部分学者也指出对于单次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分娩的利大于弊,并认为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低,当然阴道试产仅限于符合阴道试产指征产妇,对于存在高风险患者仍应以剖宫产手术为主。本研究通过分析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手术指征与禁忌症发现,(1)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无前次剖宫产指征;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前次剖宫产后未出现切口撕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两次妊娠时间间隔2年以上;子宫下段瘢痕愈合良好;新生儿的体重在3.5kg以下;均为单胎,且胎位正常;胎心监测与影像学检查正常;无相对头盆不称。(2)阴道分娩禁忌症分析:前次剖宫产为T型切口、子宫下段纵切口者;前次剖宫产的切口预后质量不佳;前次剖宫产术后合并切口出血、感染史;存在子宫破裂史;有过2次及以上的剖宫产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子痫及子痫前期的产妇;多胎妊娠或胎位不正产妇;两次妊娠时间间隔2年以下;不同意接受阴道试产者。

3.3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阴道试产过程中转剖宫产3例,占比2.31%,转剖宫产的原因为产程过长和疑似出现子宫破裂破征象。提示对于符合阴道试产的产妇可在严密监测下经阴道分娩,且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较高,但在阴道试产时不可忽视子宫破裂破征象,应积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另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女率为3.085%,住院时间为(1.20±0.22)d,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女率为8.18%,住院时间为(3.21±0.62)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体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颈Bisshop评分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单次剖宫产史女性再次妊娠时,且阴道分娩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国内学者严倩等[2]指出,在严格掌握剖宫产术后妊娠阴道试产指征的情况下,加强阴道试产时的产科监测并及时处理,可提升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因此对无禁忌证的孕妇倡导阴道试产,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相近[2]。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采取阴道试产可减少手术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质量,但分娩前应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无禁忌证的孕妇倡导阴道试产,另外,若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手术指征,则应立即采取剖宫产手术,以免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本研究未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长期随访,因此两种分娩方式的远期预后质量仍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卢帆.15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55-655.

[2]严倩,刘荣慧,王丽娟,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12):933-936.

标签:;  ;  ;  

15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