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规范论文_张瑾,陈昱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辨证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石,泌尿系,碎石,药疗法,中医,肝气,输尿管。

辨证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张瑾,陈昱晓[1](2019)在《规范微创辨证治疗让健康不再因结石困扰》一文中研究指出泌尿系结石是草酸钙等各种晶体物质在肾脏异常聚集所致,可引起腰部钝痛或剧烈疼痛,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泌尿系结石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尿痛、血尿、肾积水,最后导致肾功能损害。夏季人出汗多,尿液浓缩,如果排泄不畅,便会引发结石疾病。治疗结石方法很多,无(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9-07-26)

龚兆会[2](2017)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及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基于关联分析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近25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医证治相关的文献,获取其主要证型分布规律及建立各主要证型特异性辨证资料备选库,总结基于文献研究的冠脉支架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辨证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结合手工查阅的方法,检索出1990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治相关的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研究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各主要证型的辨证标准,总结出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建立各主要证型辨证诊断的辨证条目备选库。结果:命中895篇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193篇,平均复合影响因子0.658。研究显示,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数超过5%的主要证型有6个,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6.68%)、气阴两虚证(15.62%)、痰浊血瘀证(13.67%)、气滞血瘀证(13.23%)、热毒血瘀证(8.46%)、阳虚血瘀证(5.21%),合计(82.87%)。对每个证型的辨证条目进行频数分析,取最小支持度1%,最小置信度20%,分别将符合的条目按频率从高至低排序:1、气虚血瘀证共12个辨证条目(神疲/少神>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涩脉>胸闷痛>舌淡白>面色晄白/苍白/淡白>语音低沉无力>细脉>肥胖>自汗>食欲差>白苔);2、气阴两虚证共15个辨证条目(神疲/少神>胸闷痛>细脉>盗汗>舌红>舌有裂痕>面色潮红>舌淡白>促脉>呼吸急促/气促/短气>头晕>结脉>代脉);3、痰浊血瘀证共20个辨证条目(滑脉>滑/腻苔>舌边有齿印/胖大>胸闷痛>白苔>肥胖>食欲差>痰液清稀/量多>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厚苔>黄苔>舌淡白>嗜睡>细脉>白痰>头晕>神疲/少神>薄苔>黄痰>痰液浓稠);4、气滞血瘀证共15个辨证条目(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胸闷痛>涩脉>弦脉>食欲差>面色晦暗>心悸>细脉>口干/口苦>失眠>黄苔>舌淡白>肌肤甲错>精神亢进/烦躁>薄苔);5、热毒血瘀证共23个辨证条目(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舌红>胸闷痛>精神亢进/烦躁>数脉>面色赤红>黄苔>语音高亢>怕热>呼吸急促/气促/短气>小便黄>大便燥结>厚苔>口气异常>滑/腻苔>实脉>痰液浓稠>黄痰>滑脉>口干/口苦>薄苔>洪脉>失眠);6、阳虚血瘀证共24个辨证条目(细脉>面色胱白/苍白/淡白>面色晦暗>畏寒>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白痰>涩脉>小便清>白苔>胸闷痛>沉脉>滑/腻苔>滑脉>肢冷>神疲/少神>大便清稀>舌淡白>呼吸急促/气促/短气>迟脉>夜尿多>薄苔>痰液浓稠>结脉>代脉)。结论:基于文献研究得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6个,并形成各个证型的辨证诊断参考条目库。第二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建立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结果,通过德尔菲法对全国专家进行咨询问卷调查,总结出全国专家对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主要证型的辨证要点重要性评价的一致性意见,最后形成主要证型的诊断模型。方法:由课题组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结合中医诊断学教材、胸痹心痛病相关诊治指南,制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运用德尔菲法对全国叁甲中医院遴选的专家进行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算术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统计专家们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对各主要证型的每个辨证条目的重要性评价的共识。最后通过百分权重赋权法对各辨证条目赋权,由课题组根据权重大小形成各个主要证候诊断模型的辨证标准。结果:遴选出23位专家共进行了 2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8;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的协调系数分别为:气虚血瘀证0.240、0.289;气阴两虚证0.557、0.404;痰浊血瘀证0.417、0.409;气滞血瘀证0.721、0.211;热毒血瘀证0.418、0.230;阳虚血瘀证0.623、0.270;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专家认为:1、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同样为6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2、术前证型分布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痰浊血瘀证(25.47%)、气滞血瘀证(20.91%)、热毒血瘀证(17.18)、阳虚血瘀证(15.32%)、气虚血瘀证(14.49%)、气阴两虚证(6.63%);3、术后1周证型分布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痰浊血疲证(21.85%)、气滞血疲证(18.43%)、气虚血瘀证(17.81%)、热毒血疲证(16.77%)、阳虚血瘀证(14.70%)、气阴两虚证(10.35%);4、术后3个月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4.22%)、气滞血瘀证(15.73%)、气阴两虚证(15.32%)、痰浊血瘀证(15.32%)、热毒血瘀证(14.70%)、阳虚血瘀证(14.70%);5、这6个主要证型均为两两相兼证,每个证型的辨证需同时符合该证型的两个兼证,每个兼证诊断的要求均为:满足主症1项+次症3项,或主症2项+次症1项,或主症的第一项+次症1项(其中只要符合一项"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即可诊断血瘀证),各证的主症次症如下(其中各证型的诊断条目权重分别标于每个条目后):①气虚血瘀证:气虚主症(神疲/少神9、舌淡白8、语音低沉无力8),次症(面色晄白/苍白/淡白8、细脉8、自汗8、肥胖7、舌边有齿印/胖大7、白苔7、食欲差7);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8、涩脉7),次症(胸闷痛7);②气阴两虚证:气虚主症(神疲/少神10、细脉9),次症(舌淡白9、头晕9、胸闷痛8);阴虚主症(面色潮红11、舌红10),次症(少苔/无苔10、盗汗10、舌有裂痕9);③痰浊血瘀证:痰浊主症(滑脉7、舌边有齿印/胖大7、厚苔6、滑/腻苔6),次症(黄苔6、头晕6、肥胖6、黄痰6、嗜睡6、食欲差5、神疲/少神5、白痰5、白苔5、痰液浓稠5、痰液清稀/量多5);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7),次症(胸闷痛6);④气滞血瘀证:气滞主症(常嗳气/善太息13、弦脉15),次症(面色晦暗14、精神亢进/烦躁12);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16、胸闷痛15),次症(涩脉15、肌肤甲错13);⑤热毒血瘀证:热毒主症(舌红6、精神亢进/烦躁5、口干/口苦5、面色赤红5、小便黄5),次症(大便燥结5、怕热5、黄痰5、痰液浓稠5、数脉5、黄苔5、厚苔5、洪脉5、实脉5、语音高亢5、口气异常4、失眠4、滑脉4);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5,次症(胸闷痛5);⑥阳虚血瘀证:阳虚主症(细脉6、畏寒6、肢冷6),次症(迟脉6、面色晄白/苍白/淡白6、小便清6、沉脉5、白苔5、夜尿多5、大便清稀5、白痰5、薄苔5、神疲/少神5、舌淡白5);血疲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6),次症(胸闷痛6、涩脉5、面色晦暗5)。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有6个,术前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痰浊血瘀>气滞血瘀>热毒血瘀>阳虚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术后1周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痰浊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热毒血瘀>阳虚血瘀>气阴两虚;术后3个月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阳虚血瘀;2、初步形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6个主要中医证型的诊断模型。第叁部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诊断试验,验证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的诊断模型,评估其临床价值,分析该诊断模型的诊断阈值并尝试建立疾病严重程度的辨证分级。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多中心的支架术后患者进行资料的采集并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建立。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临床诊断试验,运用多种综合的统计方法通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ROC曲线等验证诊断模型准确性,评估临床使用价值。同时基于尤登指数理论计算该诊断模型的诊断阈值并尝试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疾病严重程度的辨证分级。结果:1、各诊断模型的临床诊断试验结果显示:①气虚血瘀证的敏感度(71.15%)、特异度(97.12%)、阳性似然比(24.74)、阴性似然比(0.30)、准确度(92.27%);②气阴两虚证的敏感度(62.75%)、特异度(97.62%)、阳性似然比(26.41)、阴性似然比(0.38)、准确度(94.42%);③痰浊血瘀证的敏感度(76.27%)、特异度(92.47%)、阳性似然比(10.12)、阴性似然比(0.26)、准确度(89.03%);④气滞血瘀证的敏感度(67.29%)、特异度(95.10%)、阳性似然比(13.72)、阴性似然比(0.34)、准确度(89.75%);⑤热毒血瘀证的敏感度(80.00%)、特异度(95.01%)、阳性似然比(16.03)、阴性似然比(0.21)、准确度(92.45%);⑥阳虚血瘀证的敏感度(72.09%)、特异度(95.32%)、阳性似然比(15.41)、阴性似然比(0.29)、准确度(93.53%)。2、基于ROC曲线统计分析辨证条目积分的结果为: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疲证、热毒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疲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73、0.822、0.904、0.837、0.835、0.888;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 53.50、50.50、32.50、43.50、37.50、42.50,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 77.1%、67.3%、80.8%、80.9%、66.7%、69.8%,特异度分别为 86.5%、83.5%、86.9%、74.0%、86.3%、90.4%。3、根据百分位数法确定各证型严重程度的辨证条目积分等级和分别为:①气虚血瘀证:轻度(23≤~<34),中度(34≤~<48),重度(≥48);②气阴两虚证:轻度(18≤~<30),中度(30≤~<54),重度(≥54);③痰浊血瘀证:轻度(35≤~<55),中度(55≤~<69),重度(≥69);④气滞血瘀证:轻度(29≤~<58),中度(58≤~<69),重度(≥69);⑤ 热毒血瘀证:轻度(25≤~<45),中度(45≤~<67),重度(≥67);⑥阳虚血瘀证:轻度(27≤~<39),中度(39≤~<60),重度(≥60);经过与ROC曲线计算结果比较,提示ROC曲线算出的最佳诊断阈值大致位于第25百分位。结论:1、诊断模型各个证型的临床诊断试验评价为:①气虚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气虚血瘀证和排除非气虚血瘀证,评价较好;②气阴两虚证:能较好的排除非气阴两虚证,但发现气阴两虚证的能力一般,漏诊率稍高,评价中等偏上;③痰浊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痰浊血瘀证和排除非痰浊血瘀证,评价较好;④气滞血瘀证:能较好的排除非气滞血瘀证,但发现气滞血瘀证的能力一般,漏诊率稍高,评价中等偏上;⑤热毒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热毒血瘀证和排除非热毒血瘀证,评价较好;⑥阳虚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阳虚血瘀证和排除非阳虚血瘀证,评价较好。2、ROC曲线分析提示该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且通过尤登指数确定了各个证型等级和积分的最佳诊断阈值。3、初步根据百分位数法基于辨证条目积分等级和,分别对各个证型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划分。第四部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目的:基于上述经过验证的诊断模型,对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归纳出患者支架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的证型构成比及证型转移矩阵,并分别对ACS亚组、无中医药干预亚组进行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转移规律。方法:第一步,通过对多中心的支架术后患者建立档案数据库,在3个时间节点(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进行随访并采集临床资料;第二步,运用前期经过验证的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辨证分型;第叁步,对所有患者的证型进行分布构成分析以及证型转归分析;第四步,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描绘上述3个时间节点的构成分布图;第五步,对发生证型变化的各个证型之间进行连线并分析转移概率,形成转移概率矩阵,描绘出证型规律演变图。结果:1、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的时间节点各主要证型构成分布如下:①痰浊血瘀证:全体样本(24.48%、21.20%、16.51%);ACS亚组(21.64%、21.60%、17.95%);无中医干预亚组(27.11%、23.53%、18.18%);② 气滞血瘀证:全体样本(21.90%、19.20%、19.77%);ACS亚组(20.90%、24.80%、21.37%);无中医干预亚组(18.64%、21.57%、20.45%);③热毒血瘀证:全体样本(19.83%、17.10%、7.68%);ACS亚组(34.33%、32.00%、17.09%);无中医干预亚组(23.73%、17.65%、11.36%);④气虚血瘀证:全体样本(14.83%、18.70%、27.06%);ACS亚组(8.96%、8.80%、22.22%);无中医干预亚组(11.86%、17.65%、20.45%);⑤气阴两虚证:全体样本(7.41%、9.71%、14.78%);ACS亚组(4.48%、4.80%、7.69%);无中医干预亚组(8.47%、5.88%、11.36%);⑥阳虚血瘀证:全体样本(5.34%、7.73%、12.09%);ACS亚组(2.99%、4.00%、8.55%);无中医干预亚组(6.78%、7.84%、11.36%);⑦其他证型总和:全体样本(6.21%、6.83%、2.11%);ACS亚组(6.72%、4.00%、3.42%);无中医干预亚组(3.39%、5.88%、6.82%);⑧临床调查结果对比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结果显示:术前分布中,阳虚血瘀证概率更低,热毒血瘀证较更高;术后1周分布中,阳虚血瘀证概率更低;术后3个月分布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疲证更高,阳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更低。2、各个证型转移概率如下:①整体样本: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证型转移超过15%的有:阳虚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22.58%),其余大部分均保持原诊断。在术后1周到术后3个月时,证型转移超过15%的有:痰浊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21.10%)、气滞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19.80%)、热毒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18.18%)、热毒血瘀证转到痰浊血瘀证(18.18%)、热毒血瘀证转到气滞血瘀证(26.14%),其余大部分保持原诊断(其中最低的热毒血瘀证保留原诊断为21.59%);②ACS亚组: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阳虚血瘀证转到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癌证;从术后1周到术后3月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气阴两虚证转到阳虚血瘀证。③无中医干预亚组: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阳虚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从术后1周到术后3月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气阴两虚证转到阳虚血瘀证。结论:1、临床调查时证型构成分布与文献研究及专家问卷调查大部分相符合,也存在部分出入;证明既往基于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对于推断冠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证候规律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且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存在其自身特点;2、在临床调查与文献、专家问卷研究结果比较时,术前分布中更多患者偏向于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更少;术后1周中阳虚血瘀证临床出现概率更低;术后3月患者比推导结果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瘀证,而阳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则出现更少;3、临床中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约半数保留原证候,其余多从实证为主向虚实夹杂或虚证转移;4、ACS亚组患者证型分布规律跟整体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比较有2个特点:①两组各个证型的转化趋势大致相似;②ACS亚组中热毒血瘀证比例明显更大。5、无中医干预亚组术前构成分布与整体样本基本一致,术后无中医干预亚组更多保留原辨证,其余部分呈现从实证向虚证转移趋势。其中对ACS亚组和无中医干预亚组的分析,因例数较少故数据支持力度一般。(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孙晓雨,梁茂新[3](2016)在《过敏性鼻炎辨证规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不同版本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以及10年来学术界过敏性鼻炎临床辨证的综合分析比较,揭示了本病辨证标准和临床辨证存在的根本问题,初步给出解决的基本办法。(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赖新梅,杨雪梅,陈梅妹,李灿东[4](2015)在《基于证素辨证原理的证名规范及内涵统一思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证素辨证"是一种"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新辨证方法。该方法尝试用于中医临床定量诊断,已逐步被更多的临床医生与研究者接受和运用。中医有各种辨证方法,各种辨证方法又各有特色,不同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崇尚不同的辨证方法。各种辨证方法体系中有很多不同证型,每个证型又有不同的症状,为了统一证名及其内涵,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证素辨证原理,进行证名规范及内涵统一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魏盛,李倩,王海军,乔明琦[5](2015)在《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辨证的规范研究,从而解决传统四诊合参难以采集患者主观感受为主诉的病症中所包含的全面辩证信息的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进行调查,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修订。结果:"信息采集医生用表"结构方程结果:情绪维度、躯体症状维度、机体状态维度载荷系数分别为0.715、0.574、0.904,"信息采集患者用表"情绪维度、躯体症状维度、机体状态维度载荷系数分别为0.705、0.945、0.848,各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结合中医理论,确定PMS肝气逆证辨证规范为:以烦躁易怒为主症,以头痛、乳房胀痛、小腹及胃脘胀痛为次症,亦可伴随疲乏、失眠多梦、肢体浮肿、工作理家能力降低、思想不集中等症状。结论:采用医患双方采集辨证信息的方法,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信息采集体系。首次建立了PMS肝气逆证辨证规范,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为深入开展PMS证候及其亚型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5年08期)

孟繁丽[6](2014)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辨证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已有标准、内科书籍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规范研究。材料与方法:1.比较、研究缺血性中风病已有标准及规范,形成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分类草案1。2.基于中医内科书籍文献计量分析,形成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分类草案2。3.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形成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分类草案3及各证构成比。4.综合叁类草案,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缺血性中风病证候构成、构成比及各证症状构成。结果:1.已有标准研究共搜集6项标准即规范,确定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证候分类草案1,即肝阳暴亢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火蔽窍证、痰热内闭证、痰蒙清窍证和元气败脱证。2.共检索中医内科书籍627本,纳入研究39本,遴选出12本高质量中医内科书,形成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类草案2,即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脱证、阴虚风动证、风痰入络证、痰湿蒙神证、阳闭及阴闭。3.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例963例,形成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证型分布,即风痰阻络证29.91%、痰瘀互结证15.06%、气虚血瘀证8.10%、痰浊阻滞证3.95%、肝阳上亢证3.84%、肝肾阴虚证3.74%。4.综合前两项分类草案,基于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归纳出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辨证分类草案及症状构成,即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言语謇涩、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细涩或细弱;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头晕、耳鸣、不寐、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数;肝阳暴亢证: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眼斜、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痰瘀阻络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语言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头晕、目眩、面赤、腹胀、便秘、痰多、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眼斜、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浮数。结论:1.缺血性中风病常见证候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肝阳暴亢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2.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流行病学调查基本相符,可以用于中医辨证规范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黄丽君,梁茂新[7](2013)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亟待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中药在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是,考察权威文献高血压病辨证标准和学术界临床辨证可以看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差异较大,大大降低了该病辨证论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高血压病辨证标准比较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3-09-05)

高瑛[8](2013)在《关于西医疾病辨证规范的潜在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西医疾病的辩证规范是重要的学术向导,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我国到现在为止一共制定了四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通过对比可发现中西医疾病两种辩证规范结果间、相关西医疾病辩证规范结果间以及基于西医疾病两次大规模辩证规范间存在的逻辑矛盾。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并探讨西医疾病辩证规范所依据的症状体征来源等,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3年12期)

王德华[9](2013)在《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一个组织体系中,来自于群体的规范与压力往往会通过自我意识的内化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对群体规范和自我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统一的拓展,并以学生社团这一典型的群体自治型组织为载体,分析了在群体规范的支持、评价、推动、导向下,如何通过对学生社团的科学建设,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3年03期)

龚明杰,邹嘉平[10](2012)在《辨证分型结合鼻内镜规范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鼻内镜规范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鼻内镜规范治疗配合中药(根据中医辨证不同症型选择用药)内服;对照组60例,仅采用鼻内镜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6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能从内到外、从全身到局部综合解决了鼻窦引流、阻塞、炎症、变态反应等问题,能起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作用,疗效比单纯内镜手术要佳。(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2年11期)

辨证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基于关联分析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近25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医证治相关的文献,获取其主要证型分布规律及建立各主要证型特异性辨证资料备选库,总结基于文献研究的冠脉支架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辨证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结合手工查阅的方法,检索出1990年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治相关的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研究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各主要证型的辨证标准,总结出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建立各主要证型辨证诊断的辨证条目备选库。结果:命中895篇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193篇,平均复合影响因子0.658。研究显示,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数超过5%的主要证型有6个,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6.68%)、气阴两虚证(15.62%)、痰浊血瘀证(13.67%)、气滞血瘀证(13.23%)、热毒血瘀证(8.46%)、阳虚血瘀证(5.21%),合计(82.87%)。对每个证型的辨证条目进行频数分析,取最小支持度1%,最小置信度20%,分别将符合的条目按频率从高至低排序:1、气虚血瘀证共12个辨证条目(神疲/少神>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涩脉>胸闷痛>舌淡白>面色晄白/苍白/淡白>语音低沉无力>细脉>肥胖>自汗>食欲差>白苔);2、气阴两虚证共15个辨证条目(神疲/少神>胸闷痛>细脉>盗汗>舌红>舌有裂痕>面色潮红>舌淡白>促脉>呼吸急促/气促/短气>头晕>结脉>代脉);3、痰浊血瘀证共20个辨证条目(滑脉>滑/腻苔>舌边有齿印/胖大>胸闷痛>白苔>肥胖>食欲差>痰液清稀/量多>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厚苔>黄苔>舌淡白>嗜睡>细脉>白痰>头晕>神疲/少神>薄苔>黄痰>痰液浓稠);4、气滞血瘀证共15个辨证条目(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胸闷痛>涩脉>弦脉>食欲差>面色晦暗>心悸>细脉>口干/口苦>失眠>黄苔>舌淡白>肌肤甲错>精神亢进/烦躁>薄苔);5、热毒血瘀证共23个辨证条目(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舌红>胸闷痛>精神亢进/烦躁>数脉>面色赤红>黄苔>语音高亢>怕热>呼吸急促/气促/短气>小便黄>大便燥结>厚苔>口气异常>滑/腻苔>实脉>痰液浓稠>黄痰>滑脉>口干/口苦>薄苔>洪脉>失眠);6、阳虚血瘀证共24个辨证条目(细脉>面色胱白/苍白/淡白>面色晦暗>畏寒>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白痰>涩脉>小便清>白苔>胸闷痛>沉脉>滑/腻苔>滑脉>肢冷>神疲/少神>大便清稀>舌淡白>呼吸急促/气促/短气>迟脉>夜尿多>薄苔>痰液浓稠>结脉>代脉)。结论:基于文献研究得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6个,并形成各个证型的辨证诊断参考条目库。第二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建立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结果,通过德尔菲法对全国专家进行咨询问卷调查,总结出全国专家对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主要证型的辨证要点重要性评价的一致性意见,最后形成主要证型的诊断模型。方法:由课题组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结合中医诊断学教材、胸痹心痛病相关诊治指南,制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运用德尔菲法对全国叁甲中医院遴选的专家进行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算术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统计专家们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对各主要证型的每个辨证条目的重要性评价的共识。最后通过百分权重赋权法对各辨证条目赋权,由课题组根据权重大小形成各个主要证候诊断模型的辨证标准。结果:遴选出23位专家共进行了 2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8;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的协调系数分别为:气虚血瘀证0.240、0.289;气阴两虚证0.557、0.404;痰浊血瘀证0.417、0.409;气滞血瘀证0.721、0.211;热毒血瘀证0.418、0.230;阳虚血瘀证0.623、0.270;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专家认为:1、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同样为6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2、术前证型分布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痰浊血瘀证(25.47%)、气滞血瘀证(20.91%)、热毒血瘀证(17.18)、阳虚血瘀证(15.32%)、气虚血瘀证(14.49%)、气阴两虚证(6.63%);3、术后1周证型分布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痰浊血疲证(21.85%)、气滞血疲证(18.43%)、气虚血瘀证(17.81%)、热毒血疲证(16.77%)、阳虚血瘀证(14.70%)、气阴两虚证(10.35%);4、术后3个月按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4.22%)、气滞血瘀证(15.73%)、气阴两虚证(15.32%)、痰浊血瘀证(15.32%)、热毒血瘀证(14.70%)、阳虚血瘀证(14.70%);5、这6个主要证型均为两两相兼证,每个证型的辨证需同时符合该证型的两个兼证,每个兼证诊断的要求均为:满足主症1项+次症3项,或主症2项+次症1项,或主症的第一项+次症1项(其中只要符合一项"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即可诊断血瘀证),各证的主症次症如下(其中各证型的诊断条目权重分别标于每个条目后):①气虚血瘀证:气虚主症(神疲/少神9、舌淡白8、语音低沉无力8),次症(面色晄白/苍白/淡白8、细脉8、自汗8、肥胖7、舌边有齿印/胖大7、白苔7、食欲差7);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8、涩脉7),次症(胸闷痛7);②气阴两虚证:气虚主症(神疲/少神10、细脉9),次症(舌淡白9、头晕9、胸闷痛8);阴虚主症(面色潮红11、舌红10),次症(少苔/无苔10、盗汗10、舌有裂痕9);③痰浊血瘀证:痰浊主症(滑脉7、舌边有齿印/胖大7、厚苔6、滑/腻苔6),次症(黄苔6、头晕6、肥胖6、黄痰6、嗜睡6、食欲差5、神疲/少神5、白痰5、白苔5、痰液浓稠5、痰液清稀/量多5);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7),次症(胸闷痛6);④气滞血瘀证:气滞主症(常嗳气/善太息13、弦脉15),次症(面色晦暗14、精神亢进/烦躁12);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16、胸闷痛15),次症(涩脉15、肌肤甲错13);⑤热毒血瘀证:热毒主症(舌红6、精神亢进/烦躁5、口干/口苦5、面色赤红5、小便黄5),次症(大便燥结5、怕热5、黄痰5、痰液浓稠5、数脉5、黄苔5、厚苔5、洪脉5、实脉5、语音高亢5、口气异常4、失眠4、滑脉4);血瘀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5,次症(胸闷痛5);⑥阳虚血瘀证:阳虚主症(细脉6、畏寒6、肢冷6),次症(迟脉6、面色晄白/苍白/淡白6、小便清6、沉脉5、白苔5、夜尿多5、大便清稀5、白痰5、薄苔5、神疲/少神5、舌淡白5);血疲主症(舌下脉络曲张、紫黑/口唇紫黑6),次症(胸闷痛6、涩脉5、面色晦暗5)。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有6个,术前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痰浊血瘀>气滞血瘀>热毒血瘀>阳虚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术后1周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痰浊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热毒血瘀>阳虚血瘀>气阴两虚;术后3个月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阳虚血瘀;2、初步形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6个主要中医证型的诊断模型。第叁部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诊断试验,验证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的诊断模型,评估其临床价值,分析该诊断模型的诊断阈值并尝试建立疾病严重程度的辨证分级。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多中心的支架术后患者进行资料的采集并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建立。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临床诊断试验,运用多种综合的统计方法通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ROC曲线等验证诊断模型准确性,评估临床使用价值。同时基于尤登指数理论计算该诊断模型的诊断阈值并尝试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疾病严重程度的辨证分级。结果:1、各诊断模型的临床诊断试验结果显示:①气虚血瘀证的敏感度(71.15%)、特异度(97.12%)、阳性似然比(24.74)、阴性似然比(0.30)、准确度(92.27%);②气阴两虚证的敏感度(62.75%)、特异度(97.62%)、阳性似然比(26.41)、阴性似然比(0.38)、准确度(94.42%);③痰浊血瘀证的敏感度(76.27%)、特异度(92.47%)、阳性似然比(10.12)、阴性似然比(0.26)、准确度(89.03%);④气滞血瘀证的敏感度(67.29%)、特异度(95.10%)、阳性似然比(13.72)、阴性似然比(0.34)、准确度(89.75%);⑤热毒血瘀证的敏感度(80.00%)、特异度(95.01%)、阳性似然比(16.03)、阴性似然比(0.21)、准确度(92.45%);⑥阳虚血瘀证的敏感度(72.09%)、特异度(95.32%)、阳性似然比(15.41)、阴性似然比(0.29)、准确度(93.53%)。2、基于ROC曲线统计分析辨证条目积分的结果为: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疲证、热毒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疲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73、0.822、0.904、0.837、0.835、0.888;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 53.50、50.50、32.50、43.50、37.50、42.50,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 77.1%、67.3%、80.8%、80.9%、66.7%、69.8%,特异度分别为 86.5%、83.5%、86.9%、74.0%、86.3%、90.4%。3、根据百分位数法确定各证型严重程度的辨证条目积分等级和分别为:①气虚血瘀证:轻度(23≤~<34),中度(34≤~<48),重度(≥48);②气阴两虚证:轻度(18≤~<30),中度(30≤~<54),重度(≥54);③痰浊血瘀证:轻度(35≤~<55),中度(55≤~<69),重度(≥69);④气滞血瘀证:轻度(29≤~<58),中度(58≤~<69),重度(≥69);⑤ 热毒血瘀证:轻度(25≤~<45),中度(45≤~<67),重度(≥67);⑥阳虚血瘀证:轻度(27≤~<39),中度(39≤~<60),重度(≥60);经过与ROC曲线计算结果比较,提示ROC曲线算出的最佳诊断阈值大致位于第25百分位。结论:1、诊断模型各个证型的临床诊断试验评价为:①气虚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气虚血瘀证和排除非气虚血瘀证,评价较好;②气阴两虚证:能较好的排除非气阴两虚证,但发现气阴两虚证的能力一般,漏诊率稍高,评价中等偏上;③痰浊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痰浊血瘀证和排除非痰浊血瘀证,评价较好;④气滞血瘀证:能较好的排除非气滞血瘀证,但发现气滞血瘀证的能力一般,漏诊率稍高,评价中等偏上;⑤热毒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热毒血瘀证和排除非热毒血瘀证,评价较好;⑥阳虚血瘀证:能够较好的发现阳虚血瘀证和排除非阳虚血瘀证,评价较好。2、ROC曲线分析提示该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且通过尤登指数确定了各个证型等级和积分的最佳诊断阈值。3、初步根据百分位数法基于辨证条目积分等级和,分别对各个证型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划分。第四部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目的:基于上述经过验证的诊断模型,对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析,归纳出患者支架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的证型构成比及证型转移矩阵,并分别对ACS亚组、无中医药干预亚组进行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转移规律。方法:第一步,通过对多中心的支架术后患者建立档案数据库,在3个时间节点(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进行随访并采集临床资料;第二步,运用前期经过验证的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辨证分型;第叁步,对所有患者的证型进行分布构成分析以及证型转归分析;第四步,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描绘上述3个时间节点的构成分布图;第五步,对发生证型变化的各个证型之间进行连线并分析转移概率,形成转移概率矩阵,描绘出证型规律演变图。结果:1、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的时间节点各主要证型构成分布如下:①痰浊血瘀证:全体样本(24.48%、21.20%、16.51%);ACS亚组(21.64%、21.60%、17.95%);无中医干预亚组(27.11%、23.53%、18.18%);② 气滞血瘀证:全体样本(21.90%、19.20%、19.77%);ACS亚组(20.90%、24.80%、21.37%);无中医干预亚组(18.64%、21.57%、20.45%);③热毒血瘀证:全体样本(19.83%、17.10%、7.68%);ACS亚组(34.33%、32.00%、17.09%);无中医干预亚组(23.73%、17.65%、11.36%);④气虚血瘀证:全体样本(14.83%、18.70%、27.06%);ACS亚组(8.96%、8.80%、22.22%);无中医干预亚组(11.86%、17.65%、20.45%);⑤气阴两虚证:全体样本(7.41%、9.71%、14.78%);ACS亚组(4.48%、4.80%、7.69%);无中医干预亚组(8.47%、5.88%、11.36%);⑥阳虚血瘀证:全体样本(5.34%、7.73%、12.09%);ACS亚组(2.99%、4.00%、8.55%);无中医干预亚组(6.78%、7.84%、11.36%);⑦其他证型总和:全体样本(6.21%、6.83%、2.11%);ACS亚组(6.72%、4.00%、3.42%);无中医干预亚组(3.39%、5.88%、6.82%);⑧临床调查结果对比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结果显示:术前分布中,阳虚血瘀证概率更低,热毒血瘀证较更高;术后1周分布中,阳虚血瘀证概率更低;术后3个月分布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疲证更高,阳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更低。2、各个证型转移概率如下:①整体样本: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证型转移超过15%的有:阳虚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22.58%),其余大部分均保持原诊断。在术后1周到术后3个月时,证型转移超过15%的有:痰浊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21.10%)、气滞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19.80%)、热毒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18.18%)、热毒血瘀证转到痰浊血瘀证(18.18%)、热毒血瘀证转到气滞血瘀证(26.14%),其余大部分保持原诊断(其中最低的热毒血瘀证保留原诊断为21.59%);②ACS亚组: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阳虚血瘀证转到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癌证;从术后1周到术后3月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气阴两虚证转到阳虚血瘀证。③无中医干预亚组:从术前到术后1周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阳虚血瘀证转到气虚血瘀证;从术后1周到术后3月时,转移概率最高的为气阴两虚证转到阳虚血瘀证。结论:1、临床调查时证型构成分布与文献研究及专家问卷调查大部分相符合,也存在部分出入;证明既往基于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对于推断冠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证候规律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且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存在其自身特点;2、在临床调查与文献、专家问卷研究结果比较时,术前分布中更多患者偏向于热毒血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更少;术后1周中阳虚血瘀证临床出现概率更低;术后3月患者比推导结果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浊血瘀证,而阳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则出现更少;3、临床中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约半数保留原证候,其余多从实证为主向虚实夹杂或虚证转移;4、ACS亚组患者证型分布规律跟整体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比较有2个特点:①两组各个证型的转化趋势大致相似;②ACS亚组中热毒血瘀证比例明显更大。5、无中医干预亚组术前构成分布与整体样本基本一致,术后无中医干预亚组更多保留原辨证,其余部分呈现从实证向虚证转移趋势。其中对ACS亚组和无中医干预亚组的分析,因例数较少故数据支持力度一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辨证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瑾,陈昱晓.规范微创辨证治疗让健康不再因结石困扰[N].徐州日报.2019

[2].龚兆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及分布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孙晓雨,梁茂新.过敏性鼻炎辨证规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4].赖新梅,杨雪梅,陈梅妹,李灿东.基于证素辨证原理的证名规范及内涵统一思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5].魏盛,李倩,王海军,乔明琦.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

[6].孟繁丽.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辨证规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7].黄丽君,梁茂新.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亟待规范[N].中国医药报.2013

[8].高瑛.关于西医疾病辨证规范的潜在问题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9].王德华.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J].高教探索.2013

[10].龚明杰,邹嘉平.辨证分型结合鼻内镜规范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0例[J].陕西中医.2012

论文知识图

4 中医辨证规范的理论框架1 研究路线2 访谈计划流程3 过程分析附录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5)附录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6)

标签:;  ;  ;  ;  ;  ;  ;  

辨证规范论文_张瑾,陈昱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