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义]探索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科学路径,推进中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法/过程]分析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一流智库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有益经验。[结果/结论]建议从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多渠道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度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探索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智库 国际化人才 人才培养
当前,中国智库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智库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已成为智库健康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我国亟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以及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国际化人才。为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这项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著名智库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智库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设中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对策。
1 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1.1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智库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智库的功能已超出了为本国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范畴,智力的研究领域、交流活动和组织结构日趋国际化,“其影响力也打破了国界的限制,直接对跨国政策制定者、他国政策制定者和国际社会的精英群体、大众舆论产生了作用”[1]。智库国际化体现为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力、在全球重大问题上提供创新性和前瞻性思想的能力、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智库成果的国际传播能力等。国际化是智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发展方向。智力资本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决定智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智库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发展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智库人才。
缺乏实践环节,使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资源昆虫学课程变成纯理论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格局,开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教学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1.2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智库实现对外传播使命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具有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中国智库需要兼具研究和传播两大功能,特别是涉外智库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承载着塑造和展现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智库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大力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思想的国际化智库人才,通过智库交流传播好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以此推动中外民心相通和全球的人文变革。
1.3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推动中国智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作为几十年来最富创新性与前瞻性的规划之一,今天不仅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联通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首倡,但它是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我国智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在积极发挥思想创新、政策推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等作用,并通过建设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国智库交往、交流、交心。为充分集中智库智慧力量,我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够在中外智库合作网络中承担宣传介绍“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和进程、引导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形成客观积极的认知、与国外智库开展务实课题合作等任务的国际化人才,发挥好国际交流、知识传播、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2 我国智库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1 我国智库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迅速,数量显著增加,智库活动日益加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2019 年1 月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对全球智库的综合排名显示,中国智库总数为507 家,居世界第3 位。在“2018全球智库百强榜单”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7 家智库再次进入全球智库百强榜。在《全球智库报告2018》公布的“2018 全球最佳外交政策及国际事务智库”“2018 全球最佳国际经济政策智库”“2018全球最佳政策影响力智库”等多个榜单中,中国智库均有突出表现[2]。可见,我国智库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其影响力正逐渐扩大,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展并组织了相关学习交流项目,定期派遣学员前往国外智库学习交流。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 项目为例,该项目每年组织学员赴海外智库进行住读学习。比如在2018 年的交流活动中,该项目组织学员进入位于华盛顿的全球顶级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习,直接与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布鲁金斯学员中国中心主任、布鲁金斯学院外交政策研究总监、原总统办公室官员、美国移民与就业组织总裁、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能源与国家安全项目研究员等国际顶级学者、官员、企业家和智库管理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就美国外交政策与商务、美国的亚洲政策、地缘政治话题、全球新兴经济体等国际前沿趋势进行探讨。短期交流访问式的学习模式需要投入的开发成本较低,有利于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重大问题的发展动向,培养优势显著。与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 项目类似的短期交流项目还有利于我国智库与海外相关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从乾隆晚期开始,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财政亏空”,即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负债经营。到了嘉庆年间,这已经成了各地的普遍现象,几乎每省每县,都出现了财政亏空……
我国智库的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在国际社会发表论文的数量、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和出席的国际会议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并且拥有了稳定的对外交流资源和传播渠道。然而,目前我国智库的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代表的“软实力”与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的地位不完全相称。虽然已经有一些智库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大部分中国智库重在做本国政策研究,没有进行国际化实践,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国智库研究人员在发挥智库国际政策影响力和推动中外国际交流作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对比国外一流智库的发展状况,我国智库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举办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少;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少;智库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不多;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不多;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的传播力度不够,在国际社会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有待提高;智库人员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声不够,缺乏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言的智库专家;智库人员参与的国际合作交流往往是短平快的,缺乏长期的规划;官方网站在优化网络、开发英文和其他语种网站、扩充国际信息资源等方面有待提高;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智库人员不够,智库聘用的专职和兼职的国际专家和具有国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较少,等等。
2.2 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015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其中要求智库要“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在全球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中,中国不少智库逐渐探索吸引中外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制度。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培养机制。
与国外一流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欠缺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还有待加强,没有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比较保守、封闭,流动性也比较差,进来比较难,出去也比较难,进口小、出口小”[3],在人才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流互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建立完备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构、基地,往往依托赴国外智库访问学习的机会“取经”;智库人员的海外培养大多局限于短期访学项目等,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渠道有待开拓;人才培养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等等。
3 国外一流智库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有益经验
4.1.2 找准国际化人才基本定位 国际化人才与普通人才相比,在知识、素养和能力方面都需要有突出的国际化优势,应该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拥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具体来说,国际化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外,还需要具备信息素养,特别是适应于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判断、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具备跨文化能力,包括理解和适应多元化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能力、基本的国际交流和沟通能力、有效的表达和辩论能力等等。
3.1 背景多样的人员结构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智库十分注重人才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特别是研究人员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国际化的沟通互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以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为例,兰德公司非常强调研究人员与各方面专家合作的能力,它对那种尽管很聪明但只关心自己研究领域的学究式人员是不欢迎的。此外,兰德公司还要求研究人员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能自行设计数学模型,会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能上机操作,有较好的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4]。
一些发达国家著名的智库大多十分重视智库业务来源的国际化,在吸收人才方面,特别注重吸收国际化的智库人员,这为我们提供了吸收精英人士加入智库工作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大的智库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外籍职员人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超过本国职员人数。[5]例如,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拥有背景多样的人员结构,它在充分利用美国庞大的智库体系延揽其他智库的著名专家时,还聘任了大批国外著名学者当顾问[4]。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智库除聘请外籍人员之外,还尤其注重聘请具有国际事务方面工作背景和能力的精英人士。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为例,该委员会聘请了一半以上具有政府或政府间国际组织背景的人士加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显赫的官方背景,都是来自欧洲各国政府以及欧盟各机构高级别的现任或前任官员,其中大多是欧洲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他们的加入为对外关系委员会带来了丰富的社会和政治资源,为其提升社会影响力创造了普通国际智库无法比拟的先天条件。另外,在聘请管理人员方面,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也有其优势,它的管理人员大多曾是或仍是其他基金会或国际组织的高级成员,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委员会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基础。
3.2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项目
全球一些顶尖智库常年设置了招收海外学习人员的培训项目。比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项目之一是中国项目,该基金会招收研究地区的学者。又如,世界银行集团作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融资和技术支持资源”,设置了世界银行学院,学院围绕相关主题开发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产品与活动,为不同的国家提供了知识交流平台,并为学员们提供了实地研究项目和实习工作的机会。同时,世界银行学院开设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中等专业人士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我国智库可以适当甄选提供学习项目、招收海外学员的智库,鼓励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前往国际一流智库学习访问。
池底冲洗系统包括冲洗水池、冲洗闸门、水位传感器和控制柜.冲洗水池设置在调蓄池上部,进水口格栅下游,通过导水道进入调蓄池底部.冲洗闸门安装于冲洗池墙壁上,降雨时,冲洗闸门关闭,拦留部分雨水,在调蓄池雨水排空后,打开冲洗闸门,备留的雨水被释放出来冲向调蓄池,将调蓄池底残留的淤泥冲至集泥槽,经排泥机构流进集泥井,通过污泥泵排出.
植物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冠幅等是反映植株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15]。由表4可以看出,锦紫苏种植30 d,处理①至处理⑦株高、最大叶长、冠幅与对照组⑧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3项指标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⑧;处理⑥与对照组⑧相比,处理⑥的叶片数比对照组⑧增加了3.62片,其株高为18.63 cm,较对照组少了5.03 cm。处理⑥在叶片数、最大叶宽和节数与对照无极显著差异,处理⑥和对照组⑧各生长状况基本相当。
3.3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是培养机构实现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国外一些著名智库内设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开发了有针对性的国际化课程。以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为例,研究院下设峨山书院,书院每学期通过择优选取的方式,录取优秀的大学生,并对其进行长达15 周的高强度培训,课程涉及韩国历史、东西方哲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经济学、英语等学科内容。
4.1.4 制定分类培养计划 我国智库在践行人才培养计划时在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国际化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智库要设置专门的智库国际化研究人才选用和培养计划,将拓展和提高从事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学科等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和质量纳入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智库要建立能进行组织协调国际事务、进行日常行政和人员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智库对外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我国一些高校智库在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中,也参与了一些国外著名智库开发的课程。在2018 年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 项目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针对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情况安排了以“美中贸易关系:商业社群与双边关系的影响”为主题的课程,由美国知名智库欧亚集团战略与运营研究负责人Meridith Sumpter主讲。课程从中美双方的视角聚焦当前的贸易战,讨论了贸易战对于中美双边政治、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长远影响,以及对商业社群的影响。开发紧跟时代发展和世情变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我国智库人才提高捕捉和分析国际热点问题、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4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智库逐渐成为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交流平台。国际上一些顶尖的智库将人才培养平台延伸到国内外多个地区,在开办海外人才培养机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比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除了在多哈、新德里等多个海外城市开设分支机构以外,还将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平台搭建到了中国,与中国高校合作,建立了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通过跨国智库网络使海外的研究人员加入到本国的智库研究中。
首先,设置关于我国国情和国策方面的课程。我国智库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思想桥梁和信息桥梁,智库的国际化人才要能够向世界说明中国、解读中国和阐述中国,因此国际化人才要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和政策有正确、准确的把握。
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制定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标准和支持措施。同时,要通过政策和经费引导高校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来建设师资队伍。
3.5 高水平的国际化研究课题
国际一流智库大多坚持国际化的研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咨询方达成协议,合作完成国际化研究课题。比如,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每年接受国际方面的委托研究与咨询课题约2,000 余件,与世界65 个国家(地区)的800 多家公司保持联系;法国欧罗普咨询公司平均每年与接近600个企业签订咨询服务合同,其中一半以上是国外企业;巴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有2/3 的业务是对外的,每年要与大约30 个国家(地区)签订合同[1]。开展全球性课题研究合作不仅能在学术思想、观点、研究成果和政策主张方面提升智库对国际问题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有利于培养智库人员对国际化问题的判断和研究能力。
3.6 高效的国际化信息网络平台
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是高效开展智库研究工作的有力支持。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网络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将互联网、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学习教育中能够增强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加强信息资讯获取的实效性、降低学习交流的成本。
此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可以开设专门针对国际留学生的学位项目,培养他们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亲善中国,成为新一代的“中国通”。我国智库可以从外国留学生中选择一部分既有本国文化背景,又熟悉中国国情的精英人才,吸引他们毕业后进入我国智库工作,帮助智库填补研究盲区和认识盲点,为智库工作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国外信息资源。
4 推进中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国际一流智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中国的智库建设不能一味照搬别国模式,我们要在充分考虑我国的政治发展水平、制度规范、社会组织成熟程度等情况下,探索中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科学路径。
4.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4.1.1 塑造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塑造和强化培养国际化智库人员的理念是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队伍的第一步。智库需要重视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智库人员,使其研究水平能够与国际一流智库、国际组织研究人员在同一层次上。我国智库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国际化人才的比重,将智库研究人员的“微观实力”作为智库整体软实力的基础,把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提升智库国际化水平的保障性工作,加大力度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智库人才。同时,智库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前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自己的工作定位,加强自身处理国际事务能力、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要求的国际化人才。
伴随着中国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新发展阶段,消费和进口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提供历史性机遇。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发达国家的智库建设早、经验相对成熟,一些国际一流智库探索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路径,以下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
4.1.3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政策 我国智库要基于对我国国情、我国智库国际化发展形势和我国智库目前发展状况方面的正确认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政策。我国政府要出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智库人才队伍的监管工作,从顶层设计上为宣传大国思想提供人才保障,为大国政策外交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我国政府还要充分发挥西方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聚各方面的优势力量,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推进完善社会公共决策,发挥智库引导公众舆论的作用,努力筑牢舆论阵地。
我个人不喜欢汽车厂商通过高调的设计来吸引眼球,那些只顾及性能而忽视设计的做法我也不赞成,此外,符合日常使用习惯的操作方式同样不可或缺。那些颠簸得过分的悬架设定?绝不会得到我的支持。声浪过于高调的发动机?同样令我难以接受。因此,奥迪R8 RWS才是我的最佳之选,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始终希望与这辆奥迪为伴。
4.2 集结各方面优势力量,多渠道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
4.2.1 在我国一流智库中内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机构,设置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框架 平台建设是智库建设的重要渠道,智库通过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机构的形式创建人才培养平台,有利于聚集各方面优势资源,从而形成专业、长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我国智库可以内设专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构,通过定期组织课程学习项目、聘请国家知名专家学者或国际顶尖智库中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担任教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式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
在当前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监管工作中,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不同地段的建设施工中,需要关注不同的注意事项。比如有的地段需要注重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从而及时采取超前防护措施;有的地段需要强化地下水的检测工作,以避免地下水因素影响公路建设质量与安全。因此,监管工作涉及到许多领域的内容,要求监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满足复杂条件下的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监管需要。此外,有些监管人员的安全隐患敏感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影响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2]。
“贪婪”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潜藏在人性中的一个巨大黑洞,一旦失控,人们就会身不由己地坠入这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我国智库要根据我国国情、国际化人才的定位要求和自身任务等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必须掌握的通识类课程为例,至少需要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国际一流智库通常就外交政策问题举办各类大型公开会议,邀请专家讨论。比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查塔姆研究所、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每年都要举办一定数量的大型国际会议。国际一流智库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除了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媒体外,也向社会各界的公众开放,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现场的视频和文字记录。开放性的传播方式提升了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使来自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能够参与国际问题的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冬小麦冬前及越冬期需水量占一生需水量的25%,约100-150mm;返青至抽穗占30%,约120-180mm;抽穗至灌浆占20%,约80-120mm;灌浆至成熟占25%,约100-150mm。据研究,冬小麦350 mm左右的耗水量已能获得相当高的产量,拔节期和灌浆期为需水关键期,拔节—孕穗期作物需水量132mm,抽穗—乳熟期作物需水量118mm,拔节—乳熟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0%。
其次,设置国际事务和关系、国际政治、经济、新闻传播等方面的课程。智库的国际人才通常需要在国际交往中开展工作,因此作为特定人才,除了具备一定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外,要把掌握国际规则,熟悉国际交往中的常识作为必备技能。
第三,设置外语类课程。外语能力已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技能,智库在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方面要尤其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智库要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主流语言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当前稀缺的小语种专业人才。根据智库研究对象和对外交往国家独特的语言文化,开设特定的语言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对提出中国方案和传播中国声音能起到战略性关键作用的小语种人才。
4.2.2 依托我国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 在西方国家,西方智库通常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影响政府决策,智库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人才交换通道——“旋转门”,官员与学者间可以通过“旋转门”实现身份的转换,由此使政界与学界实现交流渗透,增强智库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与西方智库相比,我国智库与政府的距离更近。我国智库主要分为官办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等,智库蓝皮书《中国智库发展报告2012 年:智库产业的体系构建》指出,目前中国智库发展迅速、数量众多,95%是官方智库。近年来,我国高校智库、民间智库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呈现从官方智库“一枝独秀”到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及研究机构智库“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智库仍然拥有明显的官方特色。我国智库独特的官方特色更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整合,容易实现实践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协作、智库人才和党政行政单位人才的交流和流动。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优化智库凝聚优秀人才的功能。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灵活的互动优势,开发人才培养基地。
高校智库能够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和智库建设有机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智库要大力依托高校建立培养基地,建设“有学生的大学智库”,适应高校人才特点,突出高校领域专长,整合高校研究优势,打造智库所依托的“高校品牌”[7]。我国高校可以针对智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培养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类智库,比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这些智库大多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智库,能为智库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充分的知识资源和师资力量。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智库要进一步在合理运用已有优势的前提下,推动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生培养,设置完善的智库国际化人才课程体系,组织成立课题组开展全球问题的课题研究,搭建开放性的智库研讨交流平台。
对3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的枸杞子原料的外观、粉碎后粉末流动性、作业难度、设备损耗、工作效率等进行比较,为选择合理的干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经过预处理后的枸杞子颗粒,粉碎后仅少量粉末黏附在粉碎设备内部,样品损失较少,具体情况见表2。
国际一流智库大多有自己的图书馆和情报信息网络,政府也十分重视给予智库信息资源上的支持。比如,美国的简氏情报集团目前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集团公司,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广泛的信息网络获取资源[1]。又如,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建立了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馆内存放大量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学术图书、统计资料、政府公报、报纸、杂志、国际组织的报告等,藏书量达60 万册,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6]。再如,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运营了一个日文、中文、英文3 种语言的网站,不仅刊载研究成果,还将研究工作中使用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数据库开放在网上,比如分析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数据库、中国产业生产率数据库等[6]。
除高校智库以外,其余智库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力量,与它们结成知识联盟。我国智库可以建立智库与高校或研究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机制,在大学设置培养基地,定期输送智库的管理人才、研究人才等到高校参加开设的课程,智库邀请大学学者进行联合课题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配合高校的课程体系开发专门为智库培养人才的培训项目,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教育平台和实践环境。
在借助高校、研究机构等力量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智库要结合自身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方向,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比如,为培养复合型国际文化交流人才,智库可以依托高校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建立培养基地,培养其丰富的国际社会知识和中外文化底蕴,使之具有世界观念和国际视野,能独立从事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文化、宣传、教育、新闻等方面的智库工作;为培养经济领域的国际人才,智库可以依托高校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建立培养基地,从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使其成为能在涉及经济领域的智库从事管理、研究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并于9月正式开学。闻一多被聘为该校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臧克家正是在此受业于闻一多。在青岛大学,闻一多发表了专攻中国文学的第一篇考证论文,并制订了长远的唐诗研究计划。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4.2.3 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智库,为国内智库人员创造国际化工作环境 我国智库在创设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机构的过程中要鼓励国内外精英加入,为国内智库人员创造国际化、多元化的工作环境。我国智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的各大经济、金融、政府部门及各类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企业人士中,寻找有思想、有影响力的行业精英,最大化地集聚在对外政策研究领域等国际关系方面的智库研究专家和具有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的一流人才。智库人才培养机构要通过招聘专职和非专职人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担任教师,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秀师资团队。
我国智库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用人标准,雇佣对其母国的政治环境、文化特点和人文风俗等有充分了解,能够帮助我国智库了解国际情况、提高国际事务处理能力、提升国际沟通合作能力的海外精英,充实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库。海外精英在与我国本土智库成员共同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够帮助智库成员提高国际化思维、提升国际化工作能力。我们要注意根据智库不同的工作领域引进不同的人才,比如:聘请外国专家学者加入中国智库的工作,为中国关于国际问题的研究出谋划策;聘请国外智库领域的行政管理人员加入到我国智库管理人才队伍中,将国外智库工作的有益经验与我国智库的本土化特色融合,为我国智库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奠定科学的组织基础和管理机制,等等。
此外,我国智库要吸引优秀的归国人才参与工作。目前,一些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到国外留学进修之后,留在国外工作,其中一些优秀留学生进入了国外智库工作,比如在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兰德公司等美国一流智库中有大量优秀的华人雇员。我国智库要通过提高自身水平,吸引和鼓励有海外智库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回到国内智库工作,向国内智库人员传递有益经验,与国内智库人员一同开拓智库国际化研究和交流领域。
4.2.4 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拓展学习资源来源
我国智库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型技术运用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智库要通过加强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拓展教育资源的来源,使智库研究人员能够从方便快捷的渠道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最新的资讯,帮助他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国际舆情。同时,智库人员还能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开展跨国界、跨地区的学习交流,通过召开跨国在线研讨会、创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等方式使传统的单向传递式学习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4.3 推进国际交流互鉴,深度开展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重视从实践中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智库可以通过与海外一流高校和相关机构联合办学、建立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国际会议和鼓励研究人员参与国际课题等形式为国际化人才创造实践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使研究人员在参与全球公共问题的研讨和国际交流互鉴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研究国际问题的能力。
4.3.1 开展派遣留学、合作办学等项目,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海外优秀教育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世界教育市场的开放,我国智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海外教育资源愈加丰富。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市场越来越面向世界开放。我国智库要在充分考察国内外教育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国外智库的教育资源,探索国内外合作培养模式,加强人才的互学互鉴。我国智库可以通过派遣留学的方式,使研究人员直接进入发达国家智库学习访问,参与国外智库培训项目。我国智库要增加海外分支培养机构的数量,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结合当地政治经济形势开发有针对性的培养课程。同时,智库要在生源方面实行国内派遣和国外招收学生同步进行的模式,吸引海外精英加入,有效运用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养海外人才,吸引他们学成后进入我国智库工作。
4.3.2 举办国际研讨会议,搭建国际化人才的合作交流平台 近年来,我国智库主动在国际主流媒体和论坛上发声,与国际权威智库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同时也积极举办大型国际会议,邀请学界、商界、政界国际知名人士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人才的交流和培养。比如,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球智库峰会”,邀请各国政要、学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国际主要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就全球热点的经济问题展开讨论,在解析和预测全球经济政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定期举办“中国与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中美经济对话”等高端研讨,以研讨对话的形式为智库人才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等等。此外,近年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智库和学术交流也日益增多,世界各地的学者因此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我国智库要进一步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的方式让智库人员有机会与各国智库优秀人才开展深度对话,就一些国际问题展开互动讨论,为处理国际社会重大问题出谋划策,使智库人员能够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事务处理能力。
4.3.3 继续推进中外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建设,为培养国际化人才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近年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的建议,我国智库积极与国外智库广泛开展合作,不断扩大智库“朋友圈”。特别是从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我国智库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智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分支网络,成立专家委员会,比如,2015 年4 月,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发起“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2019 年4 月,新华社联合15 家中外智库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等。智库联盟围绕“一带一路”发展议题开展论坛会议、系列调研等务实合作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要继续推动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建设,继续鼓励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政务研讨班、硕士生项目、国际暑期学校、留学生研究会等,鼓励智库人员参与到具体的研修类课程中,同时支持他们积极走出去开展课题调研、思想宣介、政策沟通、主题访学等活动,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化工作水平。
4.3.4 参与全球化课题合作研究,开拓实践培养渠道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智库正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范围,加快提高全球化问题的咨询服务能力,努力为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和全球平衡发展做出贡献。智库研究者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国际性的课题,从实践学习中培养国际化的思维和能力。目前全球约有6 万多个国际组织,我国智库可以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设计和参与相关课题,以此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G20 峰会、APEC 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盟10+3 领导人峰会等国际性峰会日益增多,国际组织正在影响全球新格局的变迁。这些国际组织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冲突协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政策议程的参与者为许多智库提供了分析对象和研究课题。我国智库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选择与一些国际组织展开合作,设计相关课题,为国际组织提供运作方案和政策支持,实现两者间的协作互动和功能互补,从而提高智库研究人员参与研究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我国智库要通过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等方式建立健全我国智库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的“中国代言人”,从而不断强化其作为“中国风向标”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宝贵的智慧力量。
(一)想要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就必须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产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管理,就能够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运转,这就是在在帮助改革事业的顺利推行。严格的资产管理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包含了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有效性,这对于深化改革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改革提供了健康的资金池和高水平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赖先进. 国际智库发展模式[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279, 285.
[2] 常红. 2018 年中国拥有507 家智库位居世界第三[EB/OL]. [2019-01-31]. http://usa.people.com.cn/n1/2019/0226/c241376-30903634.html.
[3] 王辉耀, 苗绿. 大国智库[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318.
[4] 王继承, 冯巍. 合格的政策分析家是怎样练成的: 兰德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发展观察, 2012(9): 23-24.
[5] 何五星. 政府智库[M].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163.
[6] 王佩亨, 李国强, 等. 海外智库: 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181-182.
[7] 胡鞍钢.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7.
A Probe into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of Chinese Think Tanks
Liu Sijin
Central 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CPC, Beijing 100032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path of the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es its process in Chinese think tanks. [Method/process] It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faced by the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of Chinese think tanks, and draws on the useful experience of the f irst-class foreign think tanks in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Result/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in Chinese think tanks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ormulat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plan,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carrying out an in-depth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分类号:C961
DOI: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9.03.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刘思妗(ORCID:0000-0001-5951-510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助理研究员,博士,E-mail:liusijin0505@163.com。
收稿日期:2019-04-02 修回日期:2019-05-28
标签:人才培养论文; 中国论文; 我国论文; 人才论文; 国际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咨询学论文;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期论文;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