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物理性质论文_元泽民,赵贯甲,尹建国,马素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物理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理性质,系数,纳米,颗粒,密度,热容,陶瓷。

热物理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元泽民,赵贯甲,尹建国,马素霞[1](2019)在《棕榈酸甲酯及棕榈酸乙酯高温热物理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两种脂肪酸酯类燃料棕榈酸甲酯和棕榈酸乙酯的热物理性质,并为将其作为燃料和燃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持,利用表面光散射法、振动管法和全反射法在较宽温区下分别研究了两种棕榈酸酯类的表面张力、黏度、密度和折射率。密度和折射率数据分别关联成了温度的多项式和线性函数,棕榈酸甲酯和棕榈酸乙酯的密度试验值与方程计算值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33%和0.013%,折射率试验值与方程计算平均偏差均为0.004%;黏度数据关联成了温度倒数的多项式,棕榈酸甲酯和棕榈酸乙酯的试验值与方程计算值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76%和2.30%;表面张力数据利用了van der Waals方程进行关联,棕榈酸甲酯和棕榈酸乙酯的试验值与方程计算值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86%和1.70%。(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苏占东,孙进忠,周富彪,郑跃[2](2019)在《风积沙改性土热物理性质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积沙改性土材料的导热、储热性能是研究风积沙改性土路堤传热特性、路堤内部温度分布和裂缝成因机理的重要基础。参考相关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风积沙、黏性土、水泥叁种材料制成不同配比的风积沙改性土,对材料配比与比热容、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测试分析,展开对风积沙改性土热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配比相同的风积沙改性土比热容与导热系数相对于风积沙改性土配比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当试验温度为-50~50℃时,不同配比的风积沙改性土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由负温到正温,比热容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不断增大;在试验温度为-5℃、水泥掺入比固定为5%时,随着黏性土掺比的增加,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试验温度为-5℃、当黏性土掺入比固定为10%时,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比热容数值大致呈下降趋势,导热系数数值大致呈上升趋势;84%风积沙+6%水泥+10%黏性土的配比方案可以降低改性土温度敏感性的同时降低改性土路堤表里温差大小,是控制温度裂缝的较优配比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分析温度变化条件下风积沙改性土路基温度裂缝的成因机理以及优化材料配比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石梁宏,李双洋,王冲,尹楠[3](2018)在《冻土热物理性质的统计特征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冻土热物理性质的随机性及内在规律,以青藏高原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5种典型温度条件下冻土的热物理参数进行50组大样本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温度下,试样的热物理参数也存在明显的随机性,但又呈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冻土的热物理参数(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并利用总体分布假设的χ2检验法验证了分布规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章璇,周宇渤,珠正[4](2018)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土体热物理性质与常规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舟山岛58个天然土样物理性质和热物理性质测试数据的分析,筛选出含水量和天然密度两个参数作为土体物理性质的代表,分别讨论了其与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利用含水量和天然密度估算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区域性地温资源评价过程中,浅层地热钻孔空白区热物性参数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磊,胡亮,杨尚京,魏炳波[5](2018)在《静电悬浮条件下液态锆的热物理性质与快速枝晶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电悬浮实验技术研究Zr熔体的深过冷和枝晶生长动力学机制,并测定了液态Zr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等热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液态Zr的超过冷临界过冷度为524 K(0.25T_m),平均比热为41.03 J/(mol?K)。基于热平衡方程测定出液态Zr在1752~2315 K温度区间内的辐射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熔点处其值为0.312。液态Zr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均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同时,通过高速CCD摄像方法测得纯Zr的枝晶生长速度随过冷度以幂函数形式增大,在最大过冷度376 K(0.18T_m)处,枝晶生长速度达到48 m/s。此外对其凝固组织的研究发现,随着过冷度的增大,纯Zr的凝固组织显着细化且趋于均匀,微观硬度也随之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顾思忠,刘斌,杨兆丹[6](2018)在《胡萝卜在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热物理性质和多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波干燥试验系统,实时测量胡萝卜样品微波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质量变化,在样品相同部位选取切片,观察不同干燥时期样品细胞微观图像。分析干燥过程中不同含水率样品的密度、导热系数、比热、热扩散率等物理性质参数的变化,并从多孔介质的角度,研究孔隙率、孔隙分形维数、孔径、比表面积等多孔特性参数在不同干燥节点(100%、85%、70%、55%、40%)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微波加热功率,分析微波功率对样品热质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过程中,胡萝卜皮层细胞形成一层致密薄膜阻碍水分迁移,细胞破损首先发生在样品内部。含水率降低至30%时,样品内部出现焦糊现象,随后中心处细胞全部塌陷。但是整个干燥过程的密度变化并不大,减小量约为5 kg/m~3。导热系数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含水率为60%时达到极大值,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样品内部温度更加趋向于均匀一致。随着干燥的进行,孔隙率和孔隙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孔隙变得越来越复杂。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热量传递和水分传递方向具有一致性。干燥初期,微波功率(0.6 kW、0.8 kW、1.0 kW)越大,样品温度升高至100℃的速度越快,此时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而干燥后期内外温度基本恒定,但是二者大小关系比前期复杂。(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罗银易[7](2018)在《R~(4+)/R~(5+)离子掺杂SmNb/TaO_4的热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燃气轮机向着高温高效方向的不断发展,使其燃烧系统中的工作环境更加严峻苛刻,许多金属零部件将经受更严酷的高温、热冲击、热腐蚀以及粒子冲蚀作用。因此需要采用陶瓷热障涂层材料对合金叶片提供更好的热防护,热障涂层材料要求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稳定的化学结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针对SmTa/NbO_4陶瓷材料,通过掺杂不同的离子来获得热导率更低、化学性质更稳定的热障涂层材料,并研究出潜在可适用于高温热燃机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具体内容有以下:通过分析XRD、Raman发现掺杂离子并没有改变Sm TaO_4陶瓷的晶体结构,其相结构仍然是单一的单斜相。结合SEM图发现粒子尺寸在1~10μm,大小均匀,且没有出现气孔,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和保持材料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分析SmNb_(1-X)Ta_XO_4的Raman、XRD发现掺杂Ta_2O_5的含量低于0.2%与高于0.4%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物相,从SEM图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铁弹畴。选用半径相差较小、相对原子质量差较大的Zr~(4+)、Ti~(4+)、Ce~(4+)四价离子掺杂SmTaO_4,当温度在800℃下,掺杂2%mol的ZrO_2的Sm TaO_4陶瓷材料其热导率的可达1.2W/m·K,掺杂2%mol的CeO_2的SmTaO_4陶瓷材料其热导率的低达0.9W/m·K,除了Ti~(4+)掺杂效果不佳以外,在SmTaO_4陶瓷材料中分别掺杂CeO_2、ZrO_2都能较大范围地减少其热导率。在SmNbO_4中掺杂4%的Ta_2O_5后,SmNb_(1-X)Ta_XO_4热膨胀系数在1200℃下可以达到12.2×10~-66 K~(-1),和Ni-Cr合金接近,掺杂Ta_2O_5可以极大的改善它的热膨胀性能。研究发现未掺杂的SmNbO_4陶瓷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Sm位填充的4f电子轨道层中,由于Sm壳中的内部存在4f~5电子跃迁将降低SmNb_(1-X)Ta _XO_4陶瓷的反射率,其带隙宽度为4.3到5.0ev。在SmNbO_4中掺杂Ta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热导系数通过测试其热导率发现900℃下掺杂0%的Ta_2O_5热导率值最低,最低值是1.33 W.m~(-1).K~(-1)。由此我们认为SmNb_(1-X)Ta_XO_4陶瓷由于独特的铁弹性和突出的热学性能是很有希望作为新的TBC材料使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蔺子甄[8](2018)在《纳米颗粒堆积床热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在绝热材料制备,热-电和光-电转换领域具有诸多广泛的应用。研究纳米颗粒热物理性质对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和探索新物理现象与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型结合实验测量的方法,对纳米颗粒及纳米颗粒堆积床(NPB)的比热及热导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明晰纳米颗粒及NPB微观结构与其热物理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关于纳米颗粒比热具有显着的尺寸效应已形成广泛共识。但仍存在叁个典型问题:(1)已有研究往往就纳米流体的比热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尚未对纳米颗粒的比热容进行深入的研究;(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对纳米尺度材料的比热进行测试,但鲜有理论模型对纳米材料比热进行有效的预测;(3)已有研究均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并未考虑表面吸附,压强及界面等因素对纳米颗粒比热的影响。在本文中,基于连续性介质假说和Lindemann判据建立了纳米颗粒,空心纳米颗粒及壳/核纳米颗粒的比热模型,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验证了本文中提出比热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未通保护气氛的DSC方法研究了表面吸附水,表面氧化等因素对纳米颗粒比热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压强,孔隙率和界面结构对纳米颗粒比热的影响。关于纳米颗粒堆积床(NPB)热导率的研究已经开展很多,仍有以下典型的问题存在争议尚未解决:(1)由于未考虑纳米颗粒界面受压形变等因素,已有多孔材料固相热导率模型并不能与NPB固相热导率拟合较好;(2)已有研究主要针对NPB内部气-固耦合热导率,但关于NPB热导率与其内部纳米颗粒间的构效关系并未深入研究;(3)已有研究在强磁场条件下实现电子和声子热导率的分离,操作复杂且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尚未形成简单且可靠的电子和声子热导率分离的方法。在本文中,首先,建立了大孔隙NPB(孔隙率≥90%)的有效热导率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其次,基于界面弹性模量理论,提出中小孔隙率(孔隙率≤90%)NPB的纳米颗粒间接触面面积随孔隙率变化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了适用于NPB(孔隙率≤90%)的固相热导率模型,受限气体热导率模型及辐射热导率模型,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再次,基于索末菲电子气理论建立了室温下的电子热导率和声子热导率的分离模型,并发现了Wiedemann-Franz定律失效的特例;最后,研究了孔隙率,压强,真空烧结及第二相纳米颗粒掺杂等因素对NPB热导率的影响,形成了调控NPB热导率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对其热电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了基础的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苑伟民[9](2018)在《应用状态方程预测液化天然气的热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状态方程是预测和关联流体热力学性质的主要工具。将Soave-Redlich-Kwong(SRK)、PengRobins on(PR)、Le e-Ke s le r-Plocke r(LKP)和Modifie d-Be ne dict-We bb-Rubin-Starling(MBWRS)四个适用于气相和液相的状态方程用于预测液化天然气(LNG)的密度、压缩因子、焓、熵和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HYSYS软件预测结果表明,除了比热容之外,四个状态方程预测结果都比较精确。在液化天然气热物性计算中,当流体相超出MBWRS方程适用范围时(Tr≥0.3),MBWRS状态方程的预测结果与LKP、SRK、PR方程的计算结果相比,仍然较为精确,可以用于预测液化天然气热物理性质。(本文来源于《石油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01期)

程超,于文刚,贾婉婷,林海宇,李莲庆[10](2017)在《岩石热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基础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岩石圈热结构、沉积盆地热演化史、岩土工程、地热等领域,近年来在油气领域的科学问题上备受关注。在归纳总结岩石热物理性质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热导率是表征岩石热物理性质最重要的参数,其获取方法以室内实验室测量为主,测量方法有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大类。此外还发展了一些基于圆柱形热源探管、圆盘形热源探管、球形热源探管的原位点测方法和基于数理统计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学者们通过大量实验探讨了岩石热导率参数与其他物理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等常见岩石实验结果验证其存在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岩石的热导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岩石学特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孔隙度、含流体性质、声学特性也与之密切相关,同时会受到温度、压力、各向异性的影响。纵观岩石热物理性质的研究现状,认为在油气领域有以下发展趋势:首先,页岩气作为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其形成机理和成藏过程受页岩热物理性质的控制,但页岩热导率与有机孔、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可压裂特征间的关系还未可知,因此探索含气页岩的热物理性质是一大研究方向。其次,大数据研究是大势所趋,尽管岩石热学参数的数据库在不断扩大,但要想得到准确的岩石原位热导率大数据库,在井中完成热导率原位连续测量则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发展基于岩石热物理性质的测井方法原理和仪器研究是另一大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0期)

热物理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积沙改性土材料的导热、储热性能是研究风积沙改性土路堤传热特性、路堤内部温度分布和裂缝成因机理的重要基础。参考相关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风积沙、黏性土、水泥叁种材料制成不同配比的风积沙改性土,对材料配比与比热容、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测试分析,展开对风积沙改性土热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配比相同的风积沙改性土比热容与导热系数相对于风积沙改性土配比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当试验温度为-50~50℃时,不同配比的风积沙改性土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由负温到正温,比热容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不断增大;在试验温度为-5℃、水泥掺入比固定为5%时,随着黏性土掺比的增加,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试验温度为-5℃、当黏性土掺入比固定为10%时,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比热容数值大致呈下降趋势,导热系数数值大致呈上升趋势;84%风积沙+6%水泥+10%黏性土的配比方案可以降低改性土温度敏感性的同时降低改性土路堤表里温差大小,是控制温度裂缝的较优配比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分析温度变化条件下风积沙改性土路基温度裂缝的成因机理以及优化材料配比提供试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物理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元泽民,赵贯甲,尹建国,马素霞.棕榈酸甲酯及棕榈酸乙酯高温热物理性质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

[2].苏占东,孙进忠,周富彪,郑跃.风积沙改性土热物理性质的测试与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9

[3].石梁宏,李双洋,王冲,尹楠.冻土热物理性质的统计特征及分布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章璇,周宇渤,珠正.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土体热物理性质与常规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分析[J].科技通报.2018

[5].王磊,胡亮,杨尚京,魏炳波.静电悬浮条件下液态锆的热物理性质与快速枝晶生长[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6].顾思忠,刘斌,杨兆丹.胡萝卜在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热物理性质和多孔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8

[7].罗银易.R~(4+)/R~(5+)离子掺杂SmNb/TaO_4的热物理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8].蔺子甄.纳米颗粒堆积床热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9].苑伟民.应用状态方程预测液化天然气的热物理性质[J].石油工程建设.2018

[10].程超,于文刚,贾婉婷,林海宇,李莲庆.岩石热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17

论文知识图

十四面体结构:a泡沫组成;b单个泡孔...燃烧室模型的叁维实体图燃烧室网格划分的剖面图两束激光旋转烧结的温度云图沸腾实验数据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一2浅黄色液态物质的HPLC图谱

标签:;  ;  ;  ;  ;  ;  ;  

热物理性质论文_元泽民,赵贯甲,尹建国,马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