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虚拟环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佰霖[1](2020)在《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检修在维持水电站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备检修质量依赖于检修工程师对检修任务的处理能力。设备检修数字化是提高检修人员设备检修综合能力的基础,为检修人员的知识学习、检修操作训练和现场检修辅助的支持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水电站设备检修是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拆解零部件和处理的一系列过程性活动,进行标准化的可视化表达难度大;同时,由于人检修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虚拟环境中构建物理设备和系统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困难;且水电站设备零部件多,增加了计算机自动计算设备检修拆解序列的复杂度,限制了对设备检修自动支持的能力。因此,研究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的关键技术、理论和方法,构建设备虚拟检修系统,对提升水电站设备维护水平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在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中,传统的二维动画或者三维过程模拟方法,缺乏人机互动,制约了用户的主动参与,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交互检修仿真环境的构建方法;同时,为了提高检修自动支持能力,进一步开展了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自动规划问题研究,探索更优的拆解序列求解方法;另外,为了全面掌握设备及其组成系统的运行过程,开展了设备系统的多工况运行过程的可视化仿真研究。最后,在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虚拟检修应用实践。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设备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方法。首先,针对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要求,提出并建立了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三维数字化框架,为水电站设备检修学习、培训、支持中的三维数字化确定了基本技术路线。其次,提出了从几何结构、约束关系、检修知识、检修任务、检修过程、检修记录等方面构建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信息化的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人员的检修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基础知识、操作熟练度和操作完成度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研究了设备虚拟检修数据管理方法,为开展设备检修的自动规划、三维可视化仿真和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基础。(2)针对检修人员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在设备检修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展了交互式检修训练仿真环境的构建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实际检修操作中人、工具、零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模型,制定了从零部件逐步组建设备环境的策略。其次,提出了交互式虚拟元件的概念和构建方法,较好解决了包含复杂作用关系和操作过程的设备检修交互仿真环境的构建。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析,提高了仿真零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应用实例可知,只需要通过对13类零部件仿真即可实现对水轮机导轴承设备全部197个零部件交互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实现水电站设备检修作业指导自动化,开展了水电站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规划问题研究。首先,根据设备的实际拆解过程,制定了分组规划的策略以降低规划计算复杂度。其次,明确目标拆解序列,在拆解序列评价的目标函数中引入空间移动代价。然后,提出了TBGA方法求解拆解序列,引入多团队竞争和更新机制到遗传算法中,提高全局寻优能力;采用优先保护交叉、多点启发变异和往返优化算子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局部寻优能力和速度,同时抑制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序列。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TBGA在拆解序列规划中,用了不到其它算法25%的时间得到了更优的拆解方案。(4)研究了典型设备系统的多运行工况的可视化仿真方法。提出了基于设备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和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驱动的水电站设备系统的多工况运行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了通用的动态仿真模型结构,实现了正常运行、任务执行、人为操作、设备故障等多种工况的综合。通过进水阀控制油系统的实例建模,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开关进水阀、人工启停设备、有泵效率下降和油路外漏等故障的可视化动态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可视化仿真方法的有效性。(5)开展了服务于水电站的设备虚拟检修应用实践。对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组织进行了设计,并通过设备检修基础知识学习、检修技能交互训练、三维可视化的检修作业指导以及人员检修知识的考核,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周明阳[2](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架一体机广泛用于高速铁路施工。这种设备由于工作载荷大,施工环境复杂,对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一旦设备运行的健康状态和施工工艺有问题,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因而及时的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不但很重要,也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制要求的。相应地,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及边缘计算分析系统对设备状态监测、报警,不但有助于提升设备安全,运行效率,也为设备阶段性的科学维护提供了数据。本文以构建DYJ900型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SCADA)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设备机械结构、传动部件、驱动部件等的不安全因素,确定设备机械和动力系统的相应部件薄弱环节及数据采集点位置。以不安全因素为依据为构建硬件平台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明确系统功能需求,构建数据采集子系统;针对不同子系统通过有限元分析,典型故障仿真,半物理仿真等手段对数据处理方法,故障诊断,虚实结合等关键模块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机械结构部分,通过对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确定监控位置。相应系统模块的研究包括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历史数据分析,实时显示设备故障状态等。2.动力传输单元部分主要介绍了滚动轴承,齿轮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包括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通过BP神经网络对故障样本进行训练,采用西储大学轴承故障数据进行系统功能验证;采用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齿轮故障实验提供的齿轮故障数据验证齿轮故障诊断功能;系统验证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故障诊断功能。3.驱动部件(主要为液压系统)部分,通过AMESim软件仿真典型故障,构建故障样本库,采样数据分析后与故障样本库的特征值进行对比,判断液压系统故障状态。4.虚拟仿真部分,通过虚拟仿真方案设计,半物理仿真等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在系统虚拟原型中实时显示;通过虚拟映射手段将设备结构变形等状态直观显示在三维模型中,提高了安全状态的可视化程度。本研究采用Lab VIEW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通过半物理仿真平台、导入典型故障信号、虚拟数据采集卡等手段验证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构建和开发的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评估设备安全状况,运行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姚玥[3](2010)在《基于VRML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远程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被工业领域所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在人机交互和沉浸感方面特有的优势,使故障现象描述更加直观,有利于利用人类专家宝贵经验与知识,为远程人工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以数控机床为例,通过对基于虚拟现实的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分析,根据数控机床软、硬件两方面的故障状态特点,建立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其目的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去仿真设备故障,给用户创造一个反映故障状态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环境,并可直接参与和探索故障设备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实现技术支持中心(服务方)与数控机床使用方(需求方)通过虚拟诊断系统进行网络对话,使服务方可以在异地通过诊断系统了解用户方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的表现特征,进而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进行判断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故障状态特征是故障诊断的依据,本论文以静态故障特征和数控程序状态的远程描述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VRML、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构建一个B/S结构的虚拟环境应用平台。论文对故障特征的人机交互式和描述方式进行了研究,采用在3DSMAX中将模型的面进行拆分的预处理方法,实现了纹理在VRML造型上的任意位置映射以描述局部故障特征,以及采用将毛坯抽象分片并逐片切削的方法实现数控程序驱动下的车削过程仿真,使数控程序的状态可视化。该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构建虚拟远程服务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程立志[4](2009)在《基于WEB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械产品的维护与维修是一项既非常重要又十分繁琐的工作,企业在这方面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仍常常疲于应对。研建基于网络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可通过互联网采集产品故障特征,为远程用户迅捷提供产品维修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动态可视产品维修过程,从而大幅度节约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论文对产品虚拟维修系统体系结构、B/S模式和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产品三维几何、特征实体建模技术、图形变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产品拆装序列、拆装路径和故障树分析决策等理论进行研究。采用软件模块化思想,对基于网络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数据流分析,建立了基于三层构架的系统结构模型。采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和IDEF1方法,对系统的主要构件及数据库模型进行了设计。针对基于网络的产品虚拟拆卸与装配,深入开展了产品VRML文件前置处理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研究,建立了优先级的知识拆装路径序列生成算法实现零件的拆装路径定义和存储。采用脚本编程接口SAI技术对虚拟拆卸与装配场景的出入事件进行监听,结合脚本进行路径的开关控制,实现了虚拟拆装交互场景的动态生成。在基于网络的产品故障分析与处理研究方面,将产品故障树以动态数据库形式进行定义和存储,在获取必要的故障特征后,在基于网络的故障推理机和解释机的支持下,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决策,并给出可视化维修解决方案,以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从虚拟维修到真实维修的转换。以C#、VS2005、SQL2000和网络虚拟现实语言VRML为开发工具,开发完成基于WEB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原型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撑下,进行了产品交互虚拟维修实例研究。实例表明该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能较为真实地模拟机械产品虚拟装配、拆卸等维修过程,以图文、视频、PPT等多媒体形式给出产品可视化维修方案,证实了论文所采用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刘庆伟[5](2007)在《基于VRML的虚拟校园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人们浏览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三维虚拟场景时,会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因此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建设数字城市、数字景区及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的项目背景是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虚拟校园,并作为洛阳市旅游向导系统项目的预研,主要研究了基于VRML的虚拟校园中建模技术与场景信息的交互技术,实现了大范围虚拟场景的快速显示。所做的研究工作有:1.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校园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分析了虚拟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确定了研究的努力方向。2.分析了基于多边形的虚拟场景建模技术和基于图像绘制的虚拟场景构建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ISB、Cosmo worlds、Vrmlpad等多种建模工具,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复杂静态模型的创建。3.针对虚拟场景建模时普遍存在逼真度和显示绘制实时性的矛盾,给出了模型设计时的一些原则。结合LOD层次化的建模技术和多面柱体全景图技术对虚拟校园场景进行优化设计,深入研究了模型的纹理贴图及LOD模型的应用。4.在加快漫游时场景的显示速度方面,进行了场景分割调度方案的研究,在VRML中实现了大范围场景调度与多种方式下自主浏览。5.运用嵌入式脚本语言实现了对虚拟形体的运动控制与场景信息交互。应用了VRML文件的优化方法,实现了虚拟场景中信息的初步查询,介绍了虚拟现实场景通过互联网的发布方法。最后经校园网平台测试,预期的流畅效果基本实现,达到了对学校的宣传目的。
杨敏华[6](2006)在《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被引入自动控制领域,引发了控制技术的深刻变革,使设备的监控模式由最初的单机直接监控系统,发展为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远程监控,技术人员无须亲临现场就可以对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这是制造、电力、通信等行业所一直期望实现的。当前远程监控系统显示现场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采用文字、图表、二维图形的形式显示现场信息。(2)视频监控系统。这两种监控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二维的用户界面与实际工业场景有较大的差距,它们对现场的显示方式比较单调,不够形象和直观,这些都给用户操作带来了不便,容易误操作,而且人机有较大的距离感;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数据传输量大,对客户端的网络带宽的要求非常高,且对人的依赖性较大,无法实现一些机器智能、机器判断与操作等。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传统的远程监控方案,并考虑到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作为典型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其结构和实现技术是十分复杂的,提出采用一种新的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体系结构。该体系采用开放式网络、CORBA与Java技术集成以及结合B/S计算模式来实现;其次,提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使用现场数据驱动的客户端仿真模型动作,实现对现场的监控;提出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和Pro/E相结合的方法建模,把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设计一个直观、形象的三维虚拟监控环境;同时,着重分析了系统中数据动态交互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VRML的外部编程接口EAI实现数据的动态交互,这样,用户可以在与工业现场相似的三维监控环境中漫游并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这在确保实时性的同时,不仅丰富了监控的交互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用户操作的透明度与操作效率及监控的机器智能;最后,以江苏大学机电总厂的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这一具体设备为例,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合理可行性。本研究将三维虚拟场景引入到监控过程中,使其具有人机实时交互性,从而为远程监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彭耿,张立民,艾祖亮[7](2005)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雷达故障远程诊断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雷达故障诊断远程系统的结构、数据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雷达的各项测试数据在现场作初步故障诊断和分析后,通过Internet传输到远程诊断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诊断中心的状态监视工作站实时地显示雷达的运行信息,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雷达现场状态作三维动画模拟,使远程专家真实地了解雷达的运行状况,作出正确的故障判断.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能自动地对雷达信息进行智能化的推理和诊断,实现信息的交互传递.
郭天太[8](2005)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紧紧围绕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这一概念,重点在于从宏观角度对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求建立其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实现方法等,具体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实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项目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讨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给出了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具体内容包括: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在VM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理论模型、基本思想、工作原理、理论框架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分类、主要功能、实施步骤、功能及局限性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哲学意义;对几种含义迥异的虚拟测试技术名称的概念辨析。最后对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第三章研究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相似性原理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面向对象思想及其在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VR技术的工作原理;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原理;以及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本章说明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方法论基础和多学科理论来源和基础。 第四章的研究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虚拟测试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内容,最后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集成化模型。 第五章是一个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建立在沉浸式VR系统基础上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技术介绍、WTK的工作原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和VI技术、以及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最后给出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部分结果。 第六章介绍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在桌面型VR系统上实现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VRML语言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概论、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实现,最后给出了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部分仿真实例。 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包括对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由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相当繁多,应用范围也相当广阔,加上受本人的水平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内容只是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难免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这既有待于以后的完善和发展,也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仝兆景[9](2005)在《基于VRML油田固井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虚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可创建供人们观察、交互、控制并可沉浸其中的动态三维虚拟世界,允许人们在三维虚拟世界中进行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交互动作。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将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对产品最终设计成果不但能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还能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操作、培训、演示。与其他虚拟现实实现方法相比,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因其简单、经济、功能强大而倍受研究者的青睐。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VRML的油田固井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的虚拟设计及实现。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及VRML用于该系统虚拟设计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讨了运用VRML对该系统进行虚拟设计的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设备在虚拟场景中的建模和动态交互功能的实现,通过虚拟场景建模,探讨了三维建模方法,实现了系统的造型、布局、工作场景设计,并建立了音频、材质库,使虚拟场景更加逼真生动;在动态交互功能的实现上,研究了利用VRML的Script节点和外部编程接口EAI两种机制来扩展VRML的动态交互功能的数据传送机理,进一步讨论了结合VrmlScript、JavaScript和Java完成数据的传输、运算,控制虚拟场景设备,完成复杂、丰富的动态交互功能的实现方法;探讨了虚拟场景与外部世界的链接方法,建立了适于虚拟场景的操作面板及滚动字幕,方便了使用者的交互与学习,完善了该系统的培训功能。 运用VRML实现对系统的虚拟设计,建立的虚拟环境及设备逼真,所实现的对设备拆装、装配、控制等交互动作自然丰富,最终成果能够作为培训和展示工具,可通过网络对操作人员进行远程培训和功能展示。论文最后对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VRML今后的应用发展。
程军,郝丽娜[10](2004)在《基于VRML的远程设备维护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远程设备维护系统的需求,以及目前的CAD软件只能生成静态的VRML文件的问题,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VRML的远程设备维护系统的开发框架,通过具体应用实例研究了基于VRML的远程设备维护技术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其结果是能使虚拟场景在网络环境下动态传送,使异地专家能很好的“融入”到虚拟现实设备运行环境中。
二、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虚拟环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虚拟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设备虚拟检修研究现状 |
1.4 设备拆解序列规划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面向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方法 |
2.1 引言 |
2.2 面向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框架 |
2.3 设备结构数字化 |
2.4 设备检修数字化 |
2.5 检修能力评价方法 |
2.6 设备虚拟检修数据管理 |
2.7 本章小结 |
3 水电站设备检修交互式训练仿真方法 |
3.1 引言 |
3.2 水电站设备检修交互操作仿真要求 |
3.3 交互式元件建模与仿真方法 |
3.4 交互式设备建模与仿真方法 |
3.5 水电站设备交互训练环境构建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4 水电站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规划问题及群智能优化求解 |
4.1 引言 |
4.2 水电站设备拆解序列规划问题 |
4.3 团队遗传算法 |
4.4 基于TBGA的拆解序列求解 |
4.5 实例应用与算法性能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5 水电站典型系统多工况运行可视化仿真 |
5.1 引言 |
5.2 设备系统运行仿真建模方法 |
5.3 进水阀控制油系统建模实例 |
5.4 多工况虚拟运行联合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6 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实践 |
6.1 引言 |
6.2 系统结构 |
6.3 系统功能设计 |
6.4 实例应用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
附录3 论文附图 |
附录4 论文附表 |
附录5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 |
(2)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DYJ900运架一体机不安全因素分析 |
2.1 DYJ900运架一体机主要结构分析 |
2.2 机械结构不安全因素分析 |
2.3 传动部件不安全因素分析 |
2.4 驱动部件不安全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总体框架 |
3.1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需求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传感器选型 |
3.2.2 数据采集卡选型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数据采集分析子系统设计 |
4.1 机械结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
4.1.1 数据采集点确定 |
4.1.2 数据处理方法 |
4.1.3 系统功能实现 |
4.2 传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
4.2.1 滚动轴承故障机理 |
4.2.2 齿轮故障机理 |
4.2.3 轴承、齿轮故障诊断方法 |
4.2.4 信号分析方法 |
4.2.5 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
4.2.6 基于BP神经网络轴承故障诊断 |
4.2.7 基于BP神经网络齿轮故障诊断 |
4.2.8 系统功能实现 |
4.3 驱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
4.3.1 数据采集点确定 |
4.3.2 典型故障仿真 |
4.3.3 数据处理方法 |
4.3.4 系统功能实现 |
4.4 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
4.4.1 虚拟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4.4.2 虚拟仿真方案设计 |
4.4.3 半物理仿真模块系统验证 |
4.4.4 传感器映射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
5.1 机械结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
5.2 传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
5.3 驱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系统界面 |
附录B 系统关键程序框图 |
附录C 轴承、齿轮故障诊断程序框图 |
附件D 驱动部件故障样本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VRML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概况 |
1.2.1 发展概述 |
1.2.2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3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虚拟现实在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系统设计 |
2.3 数据库设计 |
2.4 开发环境 |
第三章 模型库的建立 |
3.1 虚拟现实三维建模 |
3.1.1 几何建模 |
3.1.2 图像建模 |
3.1.3 图形与图像混合建模 |
3.2 零件建模 |
3.2.1 VRML建模规则 |
3.2.2 VRML几何建模 |
3.2.3 VRML与3DS MAX混合建模 |
3.3 VRML模型的数据库存储与访问 |
3.3.1 VRML模型的存储 |
3.3.2 VRML模型的访问 |
第四章 故障状态的远程描述与交互 |
4.1 故障静态特征的描述 |
4.1.1 VRML的真实感表现 |
4.1.2 VRML对纹理的控制 |
4.1.3 模型外观总体描述 |
4.1.4 局部故障特征的表现 |
4.2 数控程序状态的描述 |
4.2.1 数控程序仿真方法讨论 |
4.2.2 NC程序解析 |
4.2.3 NC程序仿真 |
4.3 故障状态的远程交互诊断 |
4.3.1 VRML工作原理 |
4.3.2 VRML交互机理 |
4.3.3 EAI方式 |
4.3.4 SAI方式 |
4.3.5 故障状态的远程交互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WEB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
1.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
1.2.2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
1.2.3 虚拟现实的结构和分类 |
1.3 虚拟现实与维修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1.5 B/S模式的优势 |
1.6 基于WEB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的特点 |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7.1 虚拟维修研究的意义 |
1.7.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网络化虚拟维修支撑理论与技术 |
2.1 基于WEB的虚拟维修系统结构 |
2.2 产品三维建模技术方法 |
2.2.1 几何建模 |
2.2.2 特征建模 |
2.2.3 三维建模支撑软件 |
2.2.4 虚拟环境建模技术的评价指标 |
2.2.5 网络环境下建模技术的优化 |
2.3 三维图形变换 |
2.4 虚拟环境下的虚拟拆装 |
2.4.1 虚拟环境中的装配模型表达 |
2.4.2 虚拟环境中的装配关系表达 |
2.5 维修拆装工艺规划技术 |
2.6 基于故障树的故障分析决策研究 |
2.6.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
2.6.2 故障树的数学表示 |
2.6.3 故障树分析 |
2.7 EVMS关键技术分析 |
2.7.1 VRML虚拟现实语言技术 |
2.7.2 C#网络语言开发技术 |
2.7.3 SQL2000数据库技术 |
第三章 网络虚拟维修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虚拟维修的涵义 |
3.2 虚拟维修系统分析 |
3.2.1 EVMS工作基本模型 |
3.2.2 EVMS功能分析 |
3.2.3 EVMS数据流分析 |
3.3 虚拟维修系统总体设计 |
3.3.1 EVMS总体结构分析设计 |
3.3.2 EVMS系统三层构架模型体系分析设计 |
3.3.3 EVMS数据库模型分析设计 |
第四章 WEB环境中产品虚拟拆装研究 |
4.1 基于WEB的产品虚拟拆装原理 |
4.2 产品VRML模型及其预处理 |
4.2.1 产品VRML模型获取 |
4.2.2 产品VRML模型预处理 |
4.3 基于产品VRML模型的装配信息提取处理 |
4.3.1 基于正则表达式算法的VRML模型数据提取 |
4.3.2 VRML虚拟模型参数预置 |
4.4 产品维修拆装路径规划 |
4.4.1 产品拆装序列规划算法 |
4.4.2 拆装路径数据库描述 |
4.5 基于VRML的虚拟装拆实现方法 |
4.5.1 基于VRML的虚拟拆装前台实现流程 |
4.5.2 基于数据库的动态调用生成VRML产品虚拟模型 |
4.5.3 基于脚本编程接口SAI的虚拟拆装交互原理 |
第五章 基于FT的故障分析决策与维修方案可视化 |
5.1 产品故障树表达及分析决策实现模型 |
5.1.1 产品故障树及其表达 |
5.1.2 基于故障树的分析决策实现模型 |
5.2 产品故障树建立与规则转化 |
5.2.1 产品故障树的计算机存储与表达 |
5.2.2 故障树转化为规则 |
5.3 基于FTA的故障分析决策实现 |
5.3.1 决策系统的知识获取 |
5.3.2 基于故障树定量分析的决策系统推理机制 |
5.3.3 故障分析决策的前台实现 |
5.4 产品维修方案可视化 |
5.4.1 产品维修解决方案库的建立 |
5.4.2 产品维修解决方案可视化 |
第六章 EVMS系统模块交互及实例研究 |
6.1 EVMS系统运行环境配置要求 |
6.2 EVMS系统登录 |
6.3 系统交互实现实例 |
6.3.1 EVMS后台管理 |
6.3.2 EVMS前台实现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
(5)基于VRML的虚拟校园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虚拟现实技术概况 |
1.3 虚拟校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虚拟场景建设的相关技术 |
2.1 基于几何模型的虚拟场景建模技术 |
2.1.1 几何建模 |
2.1.2 纹理技术 |
2.1.3 明暗处理 |
2.1.4 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2.2 基于图像绘制的虚拟场景构建技术 |
2.2.1 基于图像绘制的虚拟场景构建技术发展 |
2.2.2 IBR的分类 |
2.2.3 IBR的特性 |
2.2.4 IBR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2.3 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技术 |
2.3.1 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技术的必要性 |
2.3.2 基于图形与图像建模技术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2.3.3 虚拟场景建模方法的比较 |
2.3.4 采用 VRML语言构建虚拟校园的的优势 |
3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介绍 |
3.1 VRML的发展历程 |
3.2 VRML的基本概念 |
3.3 VRML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
3.4 VRML中重要的节点 |
3.4.1 基本造型节点 |
3.4.2 外观纹理节点 |
3.4.3 空间造型组合与变换节点 |
3.4.3 场景信息节点 |
3.4.4 传感器节点 |
3.4.5 内插节点 |
3.4.6 脚本节点 |
4 虚拟校园的建模与实现 |
4.1 建模工具介绍 |
4.1.1 Vrmlpad |
4.1.2 Internet Space Builder |
4.1.3 Cosmo Worlds |
4.1.4 RenderSoft VRML Edit |
4.1.5 3DS MAX |
4.1.6 结合多种平台创作虚拟场景 |
4.2 虚拟静态模型的设计 |
4.2.1 虚拟校园的结构分析 |
4.2.2 虚拟校园的模型建筑布局与地表道路的设计 |
4.2.3 建筑楼宇部分设计 |
4.2.5 树木绿化部分设计 |
4.2.6 运动场地建模的实现 |
4.2.7 人物雕塑汉字的设计 |
4.2.8 背景、光源、视点的设计 |
4.3 造型建模的原则 |
5 虚拟校园的场景调度与交互 |
5.1 虚拟场景分割调度技术 |
5.1.1 场景分割方法 |
5.1.2 场景调度策略 |
5.1.3 基于 VRML的实现方法 |
5.2 利用脚本语言实现交互与动态场景 |
5.2.1 虚拟场景与化身的交互设计 |
5.2.2 虚拟场景中动态场景的设计 |
5.3 通过 Java实现对 VRML场景的控制 |
5.3.1 通过 Script节点和路由实现 Java程序与 VRML的通信 |
5.3.2 通过外部编程接口EAI来直接控制 VRML世界 |
5.4 虚拟校园中各种浏览方式实现 |
5.4.1 定点浏览 |
5.5.2 导航浏览 |
5.4.3 自定义浏览 |
5.5 虚拟校园的网络发布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 |
(6)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监控技术的发展 |
1.2.2 远程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远程监控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2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
1.4.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体系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
2.1 基于B/S模式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 |
2.1.1 系统构架的功能 |
2.1.2 系统构架的优点 |
2.2 传统的基于Web的远程监控方案 |
2.3 CORBA/Java技术在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体系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
2.3.1 CORBA简介 |
2.3.2 CORBA的体系结构 |
2.3.3 CORBA和Java的集成 |
2.3.4 基于CORBA/Java技术的Web监控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3.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
3.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
3.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 |
3.1.3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
3.1.4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
3.1.5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介绍 |
3.2 虚拟数控设备建模技术的探讨 |
3.2.1 建模工具的探讨 |
3.2.2 大型数控设备的CAD建模方法 |
3.3 系统VRML模型的优化 |
3.3.1 系统VRML模型的再处理 |
3.3.2 系统VRML模型的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4.1 系统三维模型交互控制功能的分析与实现 |
4.1.1 内部Script节点与Java的结合实现控制交互功能 |
4.1.2 外部编程接口EAI实现控制交互功能 |
4.1.3 动态交互的实现 |
4.2 基于Web的虚拟数控设备发布方法的研究 |
4.2.1 MINE TYPE |
4.2.2 VRML与html的结合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5.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5.2 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 |
5.2.1 现场设备端 |
5.2.2 远程监控客户端 |
5.2.3 远程监控服务器 |
5.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5.3.1 服务器端 |
5.3.2 客户端 |
5.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4.1 客户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2 服务器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 系统的应用实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雷达故障远程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系统优越性与系统结构 |
2.1 系统优越性 |
(1) 智能诊断功能[2] |
(2) 多功能的诊断服务 |
(3) 方便灵活 |
2.2 系统框架结构 |
3 数据管理模式 |
3.1 C/S和B/S混合计算模式 |
3.1.1 C/S和B/S比较 |
3.1.2 计算模式选择 |
3.2 基于ADO/ASP的Web开发技术 |
3.3 系统安全技术 |
4 虚拟现实技术 |
4.1 VRML语言 |
4.2 VRML节点 |
5 结束语 |
(8)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
1.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性 |
1.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
1.2.4 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问题 |
1.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项目背景 |
1.3.1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背景 |
1.3.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工程背景 |
1.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1.8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 |
2.1 引言 |
2.2 虚拟测试技术在虚拟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
2.2.1 虚拟制造技术概述 |
2.2.2 与虚拟测试相结合的虚拟制造模型 |
2.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 |
2.3.1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 |
2.3.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模型 |
2.3.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基本思想 |
2.3.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 |
2.3.5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框架 |
2.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
2.4.1 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 |
2.4.2 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 |
2.5 虚拟测试系统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
2.5.1 虚拟测试系统的分类 |
2.5.2 虚拟测试系统的主要功能 |
2.6 虚拟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实施步骤 |
2.6.1 虚拟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 |
2.6.2 虚拟测试系统的实施步骤 |
2.7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
2.7.1 虚拟测试技术的优势 |
2.7.2 虚拟测试技术的局限性 |
2.8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哲学意义初探 |
2.9 虚拟测试技术概念辨析 |
2.9.1 基于虚拟仪器的虚拟测试技术 |
2.9.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 |
2.9.3 基于器件功能软件仿真的虚拟测试技术 |
2.10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 |
2.11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
3.1 引言 |
3.2 相似性原理及其在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
3.2.1 相似性的概念 |
3.2.2 相似性原理 |
3.2.3 相似性原理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
3.3 面向对象技术及其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3.3.1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
3.3.2 对象的基本表达 |
3.3.3 面向对象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3.4 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作原理 |
3.4.1 人机交互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3.4.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
3.4.3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流程 |
3.4.4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
3.4.5 虚拟现实软件工具集 |
3.4.6 虚拟现实技术在VRVT中的作用 |
3.5 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原理 |
3.5.1 仿真技术概论 |
3.5.2 VR仿真技术 |
3.5.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动画仿真技术 |
3.5.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模型 |
3.6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 |
3.6.1 测试技术概述 |
3.6.2 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
3.6.3 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 |
3.6.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 |
3.6.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模型 |
3.7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关键实现技术 |
4.1 引言 |
4.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
4.2.1 虚拟测试环境建模的特点 |
4.2.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几何建模技术 |
4.2.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行为建模技术 |
4.2.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物理建模技术 |
4.2.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LOD技术 |
4.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虚拟仪器技术 |
4.3.1 虚拟仪器技术概论 |
4.3.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
4.3.3 虚拟仪器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4.3.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虚拟仪器软件结构模型 |
4.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可视化技术 |
4.4.1 可视化技术概述 |
4.4.2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4.4.3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处理过程 |
4.4.4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4.4.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可视化模型 |
4.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 |
4.5.1 数据管理技术概述 |
4.5.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 |
4.5.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技术 |
4.5.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库技术 |
4.5.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 |
4.5.6 多库技术及其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4.6 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初探 |
4.6.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
4.6.2 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4.6.3 专家系统在VRVT中的应用 |
4.6.4 机器学习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4.7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系统集成技术 |
4.8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集成化模型 |
4.9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 |
5.1 引言 |
5.2 系统配置 |
5.2.1 硬件部分 |
5.2.2 软件部分 |
5.3 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技术 |
5.3.1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及评价方法 |
5.3.2 VR技术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现状 |
5.4 WTK的工作原理 |
5.5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
5.5.1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几何建模技术 |
5.5.2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运动建模技术 |
5.5.3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物理建模技术 |
5.5.4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LOD技术 |
5.6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VI技术 |
5.7 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 |
5.7.1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 |
5.7.2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结构 |
5.7.3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优点 |
5.7.4 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
5.7.5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部分结果 |
5.8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 |
6.1 引言 |
6.2 系统配置 |
6.3 VRML语言及其在VRVT中的应用 |
6.3.1 VRML语言概况 |
6.3.2 VRML浏览器 |
6.3.3 VRML的核心概念 |
6.3.4 VRML的执行模式 |
6.3.5 VRML中人机交互的实现方式 |
6.3.6 VRML中的动画技术 |
6.3.7 VRML的不足之处 |
6.3.8 VRML在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6.4 Java语言及其在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6.4.1 Java语言介绍 |
6.4.2 VRML与Java结合实现对分布式虚拟环境的支持 |
6.4.3 结合HTML、Java和VRML实现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 |
6.5 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
6.6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
6.6.1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VR子系统的基本组成 |
6.6.2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 |
6.6.3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功能组成 |
6.7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实现 |
6.7.1 客户/服务器结构 |
6.7.2 客户端实现 |
6.7.3 服务器端实现 |
6.7.4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方式 |
6.7.5 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6.8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仿真实例 |
6.9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对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
7.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7.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基于VRML油田固井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虚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 虚拟现实技术定义及特征 |
1.2.1 虚拟现实技术定义 |
1.2.2 虚拟现实技术特征 |
1.2.3 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 |
1.3 虚拟现实的类型 |
1.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1.5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状况 |
1.5.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二章 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
2.1 VRML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
2.1.1 VRML的发展历史 |
2.1.2 VRML的特点 |
2.2 VRML文件的结构 |
2.3 VRML文件的内容 |
2.3.1 节点和域及其相互关系 |
2.3.2 VRML程序中的注释 |
2.4 VRML空间变换基本概念 |
2.4.1 VRML文件单位 |
2.4.2 VRML虚拟环境中的坐标变换 |
2.4.3 应用VRML技术实现实体建模 |
2.5 VRML编辑器及其使用 |
2.6 VRML浏览器Cortona |
2.7 其他的虚拟现实实现方法简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田固井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的整体设计 |
3.1 设计概述 |
3.1.1 LADS系统特点 |
3.1.2 系统构成 |
3.2 系统工作原理 |
3.3 LADS总体结构虚拟设计 |
3.3.1 VRML对LADS虚拟设计的优点 |
3.3.2 设计思想原则 |
3.3.3 LADS造型设计的意义、特点 |
3.4 LADS系统虚拟设计 |
3.4.1 LADS工作场景设计 |
3.4.2 对LADS设备建模 |
3.4.3 对LADS设备交互操作 |
3.4.4 培训操作注意事项 |
3.4.5 操作引导界面设计及滚动字幕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ADS动态交互功能的实现 |
4.1 基于VRML的LADS动态交互功能实现方式 |
4.1.1 传感器与插补器实现虚拟场景的动态交互 |
4.1.2 VrmlScript、JavaScript实现虚拟场景的动态交互 |
4.1.3 Java与VRML的结合实现虚拟场景的动态交互 |
4.2 LADS虚拟场景的构建 |
4.2.1 视点变换及虚拟场景导航 |
4.2.2 虚拟现场声音设定 |
4.3 LADS虚拟场景交互操作的实现 |
4.3.1 控制箱在虚拟场景中的开关逻辑控制 |
4.3.2 针阀的开度调节 |
4.3.3 电机外壳的透明化及操作状态报警 |
4.3.4 JavaApplet和VRML交互 |
4.3.5 HUD控制板的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ADS虚拟装配设计 |
5.1 虚拟装配 |
5.1.1 虚拟装配定义 |
5.1.2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装配 |
5.1.3 装配信息的分类与表达 |
5.1.4 对LADS系统进行虚拟装配的作用 |
5.2 虚拟装配的实现 |
5.2.1 虚拟模型的建立 |
5.2.2 基于VRML虚拟装配实现 |
5.3 交互过程中的碰撞检测 |
5.3.1 虚拟场景中人与物的碰撞 |
5.3.2 虚拟场景中物与物的碰撞 |
5.4 虚拟装配实例 |
5.4.1 底座支架紧固件的虚拟装配 |
5.4.2 对螺杆泵螺杆的虚拟装配 |
5.4.3 用Java控制VRML场景拆卸动作 |
5.4.4 虚拟装配信息的获取 |
5.4.5 装配方法的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基于VRML的远程故障诊断虚拟环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D]. 李佰霖.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D]. 周明阳. 郑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VRML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 姚玥. 沈阳工业大学, 2010(08)
- [4]基于WEB的机械产品虚拟维修系统研究[D]. 程立志. 中南大学, 2009(04)
- [5]基于VRML的虚拟校园研究与实现[D]. 刘庆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6]基于Web的数控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 杨敏华. 江苏大学, 2006(05)
- [7]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雷达故障远程诊断系统[J]. 彭耿,张立民,艾祖亮. 战术导弹技术, 2005(04)
- [8]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郭天太. 浙江大学, 2005(01)
- [9]基于VRML油田固井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虚拟设计与实现[D]. 仝兆景.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 [10]基于VRML的远程设备维护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A]. 程军,郝丽娜. ’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