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藏族,间接经验,提线木偶,直接经验,书籍,共产党人,时代精神。
审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琬璐[1](2019)在《论“书籍之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籍从产生至今,作为大众传媒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积淀着人类的文明。书籍设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前行,书籍设计审美标准也不断地推陈出新。本文就书籍设计的发展过程和审美形成进行相关阐述,从"书籍之美"理念起源入手,研究分析"书籍之美"理念发展与演变,总结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之美"、"意境之美"、"艺术之美"叁大审美标准。(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4期)
唐倩,杜灵[2](2019)在《聚焦小班幼儿审美“叁力”发展的课程探索——以“蝴蝶飞”主题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是和谐,是个体身心的愉悦;审美,就是直觉认知或理性认知到对象的和谐关系,并获得身心美感体验的活动;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培养人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美的事物,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期刊2019年11期)
林朝斌[3](2019)在《论寿山石雕的发展及审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寿山石雕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方面的发展,涌现出众多的艺术风格。雕刻者在斑斓的色彩中,融入不同的创意、感知以及人文情怀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寿山石雕凭借着自身绚丽的色彩与工匠们丰富的技法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玩石藏家的青睐,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文化艺术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经千年,随着人们审美的演变,寿山石雕在各朝代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在当今社会寿山石仍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演变,也是文化交流的艺术桥梁。(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11期)
吴训信[4](2019)在《百衲织物的历史发展与审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百衲织物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分析总结了百衲织物的历史,指出碎片拼缝服装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晋代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百衲这一称谓开始出现在汉语中,且其代表的样式随之而传播,至唐代百衲织物在民间已有较大影响,明清时期为其发展高峰,样式更为多样,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水田衣成为流行的样式而盛行一时。百衲织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具体体现于技艺美、图案美、色彩美和寓意美等,当下可以从拓展内容题材、创新表现手法、善用色彩等方面推进百衲织物的应用与设计,传承发展好这一传统技艺。(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12期)
周云杰[5](2019)在《现代审美语境下处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娱乐方式和形式快速发展的时代,丽水传统戏曲剧种"处州提线木偶戏"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生存土壤严重缩减。文章在对处州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及生存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审美语境下处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丽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茂华[6](2019)在《多元语境中革命历史的审美表达——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河南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单本剧《周总理的一天》,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播出《中原突围》,上海电视台制作播出《孙中山与宋庆龄》,四川电视台制作播出《朱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序幕由此拉开。1987年8月,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京成立,此后,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宣部和广播影视部的领导下,开始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与中国近代革命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连的电视剧片(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20期)
王婷[7](2019)在《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藏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通常情况下,藏族舞蹈都是载歌载舞的,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具体体现。本文针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让人们对藏族舞蹈有更好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0期)
曾冠桃[8](2019)在《试论19世纪欧洲文化发展与审美观念对钢琴小品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小品的从产生到兴盛,横跨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叁个时期,前后将近两百年的时间。最终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蓬勃发展。任何一种音乐的盛衰均为社会的发展推动所致,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小品盛行与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更新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浪漫主义时期社会文化与审美观念方面试分析钢琴小品盛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王林,靖国平[9](2019)在《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审美追求及其培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方面,道德教育是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审美是人对世界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无功利的纯粹情感状态,是充实生活高扬生命的一种体验,同时道德又是"真善美"的统一,因此,道德教育应当是美的教育,道德的发展也应当是对审美的追求。学生道德的建构,应当是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激发自身的审美追求,以美启德。探讨如何在课程中创立一种实践路径,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审美追求,对促进学生道德的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C)》期刊2019年10期)
范新玉[10](2019)在《“些子景”·“微型盆景”·“多肉”——现代审美视角下微缩景观的可发展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的持续变革,不难发现中国社会已经进入Web2.0时代。无数现象均表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高效,但同时也出现了简单化、缩小化的倾向,它们构成了中国民众"现代新生活"的特点之一。文章试图从有关"些子景""微型盆景"和"多肉"之美的角度,对普通民众的文化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揭示在现代新的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中国现代社会审美意识的多样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审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是和谐,是个体身心的愉悦;审美,就是直觉认知或理性认知到对象的和谐关系,并获得身心美感体验的活动;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培养人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美的事物,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琬璐.论“书籍之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审美[J].大众文艺.2019
[2].唐倩,杜灵.聚焦小班幼儿审美“叁力”发展的课程探索——以“蝴蝶飞”主题课程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
[3].林朝斌.论寿山石雕的发展及审美演变[J].天工.2019
[4].吴训信.百衲织物的历史发展与审美传承[J].丝绸.2019
[5].周云杰.现代审美语境下处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J].丽水学院学报.2019
[6].李茂华.多元语境中革命历史的审美表达——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综述[J].电影评介.2019
[7].王婷.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J].北方音乐.2019
[8].曾冠桃.试论19世纪欧洲文化发展与审美观念对钢琴小品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
[9].王林,靖国平.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审美追求及其培养路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
[10].范新玉.“些子景”·“微型盆景”·“多肉”——现代审美视角下微缩景观的可发展性[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