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真菌论文_陈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真菌,化学成分,活性,鉴定,挥发油,结构,生物。

高等真菌论文文献综述

陈琳[1](2018)在《小刺猴头菌等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六章组成,前五章分别论述了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这四种高等真菌分别为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发酵液、猴头(Hericium erinaceus)发酵液、高山猴头(Hericium alpestre)、白心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液。第六章综述了2013年至2018年高等真菌中二萜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正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从上述四种高等真菌中共分离了52个化合物,其中31个新化合物,并借助现代波谱分析方法(NMR、MS、HR-MS、IR、UV等),通过比较比旋光值,量子化学计算,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二萜、倍半萜、混源萜、聚酮类化合物、苯环衍生物、环肽以及其他小分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猴头菌科(Hericiaceae)。从该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鸟巢烷型二萜,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据报道该菌的二萜化合物能促进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因此对分离得到的二萜新化合物进行了NGF诱导PC12分化实验,发现5个新化合物并无这方面的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活性。Hericinoids B,D和E对HL-60细胞株有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18.39,8.97和0.59μM;hericinoids D和E对MCF-7细胞株有中等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13.49,15.80μM。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属于猴头菌科(Herici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为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的近缘种。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新化合物22个,均为混源萜类化合物。Caputmedusins A–C表现出中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为39.2,36.2和40.8μM。高山猴头(Hericium alpestre)也是猴头菌科,猴头菌属的高等真菌。将该菌进行大米发酵后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有混源萜、聚酮和苯环衍生物。白心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珍贵的灵芝品种。从白心灵芝的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呋喃衍生物,涉及类型有倍半萜、环肽和苯环衍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秦浩[2](2017)在《高等真菌灵芝中CRISPR-Cas9基因中断技术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蘑菇类真菌(mushrooms)是高等真菌中的一大类,很多种类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因其含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这些物质有抗癌、抗炎、抗高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性。然而在蘑菇类真菌中的基因编辑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基因中断技术,现有报道的基因中断技术大多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的,但蘑菇类真菌中极低的同源重组比例(如在裂褶菌中只能从10~7原生质体中得到1-2个基因中断菌株)使得大部分此类真菌如灵芝、平菇、茯苓等物种都没有基因中断的报道。这对于蘑菇类真菌中重要基因的功能鉴定和代谢产物的合成产生了很大的阻碍。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基因编辑方法之一,有着效率高、操作便捷等多种优点,但在蘑菇类真菌中尚还没有研究性报道。在本文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灵芝这种重要的药用蘑菇类真菌中建立了基因中断方法,通过将灵芝密码子优化的cas9基因转入灵芝细胞使其正常表达,再通过体外gRNA转录的方式将gRNA转入含有Cas9的灵芝菌株中,使得灵芝ura3基因产生双链断裂,诱导菌株发生非同源性末端的修复(NHEJ)从而在缺口处引入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在灵芝260125和5.616两种菌株中诱导产生了ura3中断菌株;同时研究发现gRNA加入量的提高可以ura3中断的效率,可以从10~7个原生质体中得到2个基因中断的突变菌株。为了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中断其他功能基因以进一步推广这种技术的应用,本文探索了基于CRISPR技术的同源重组在灵芝中的可行性;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同源重组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的方式在灵芝中找到了可以驱动gRNA内源转录的U6 small nuclear RNA(U6 snRNA)启动子。本文中的基因中断方法是首次在蘑菇类真菌中建立的以CRISPR-Cas9系统为基础的基因中断技术,同现有应用的基因中断技术相比,具有操作便捷、适用性强等优点,可以在通过传统的同源重组方法无法实现的菌株中进行基因中断,这项研究为蘑菇类真菌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代谢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2-01)

张成宸[3](2016)在《高等真菌鸟巢烷二萜和杂萜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第一个被发现且目前研究得最为透彻的神经营养因子。NGF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诱导神经突起定向长出,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生理活性。NGF对因神经元退化、受损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是NGF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具有不稳定、半衰期短、药代动力学差、不易跨过血脑屏障的缺点,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研究者开始寻找有NGF类似活性,或能与NGF共同作用表现出神经营养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是一个可以模拟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模型。NGF在PC-12细胞的膜上有Trk A和p75NTR两种类型的受体。NGF与Trk A受体结合,激活了细胞内的多条信号通路,活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进一步调节化合物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1.本文首次研究了鸟巢烷二萜sarcodonin G的19位羟基酰化修饰后的16个新的sarcodonin G苯甲酰衍生物G-1-16和化合物striatoids A-F(1-6)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不加入NGF时,化合物G-1-16和striatoids A-F(1-6)均未表现出促进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活性。在16个sarcodonin G苯甲酰衍生物中,加入NGF时,化合物G-5促进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最强,化合物G-15抑制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最强;氟取代的苯甲酰衍生物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影响更为显着。在NGF存在时,striatoids A-F(1-6)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神经突起生长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会影响其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加入NGF时,在1-10μM的浓度范围内,化合物G-1-16对PC-12细胞未表现出显着的细胞毒活性;在10-40μM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化合物striatoids A-F(1-6)对PC-12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2.通过Western Blot、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和Ca2+浓度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化合物G-5和G-15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的初步作用机制。G-5和G-15调节了Trk A的磷酸化水平;预孵育Trk A抑制剂K252a显着地抑制了G-5和G-15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Ca2+信号分子参与了G-5和G-15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G-5和G-15调节了PKC-βⅡ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加入GF109203X和Enzastaurin(PKC抑制剂),PD98059和U0126(MAPK/ERK抑制剂)明显减弱了G-5和G-15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G-5和G-15调节了CREB的磷酸化水平,这一过程能够被GF109203X抑制。综合以上结果发现:Trk A受体,Ca2+信号分子,PKC信号分子和ERK信号分子参与了G-5和G-15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同时CREB的活化也在这一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从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hericenone K(H-11)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ergosterol peroxide(H-1),cerevisterol(H-2),3b,5a,9a-trihydroxy-ergosta-7,22-dien-6-one(H-3),inoterpene A(H-4),astradoric acid C(H-5),betulin(H-6),oleanolic acid(H-7),ursolic acid(H-8),hemisceramide(H-9),3,4-dihydro-5-methoxy-2-methyl-2-(4’-methyl-2’-oxo-3’-pentenyl)-9(7H)-oxo-2H-furo[3,4-h]benzopyran(H-10)。化合物H-3~6,H-8和H-9是首次从猴头菇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H-10和H-11分别有一个手性碳,通过手性HPLC将H-10和H-11分别拆分成对映异构体,并运用CD谱鉴定了(-)-10和(+)-10的绝对构型。不加NGF,化合物H-1~H-10不能促进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加入NGF(20ng/ml),化合物H-1、H-2、H-3、H-10、(-)-10和(+)-10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神经突起生长活性。从猴头菇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5-acetyl-1,6-dihydro-3-pyridinecarboxylic acid(H-17),1个新天然产物3-(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H-13),6个已知化合物4-chloro-3,5-dimethoxybenzoic methyl ester(H-12)、erinacine A(H-14)、herierinⅢ(H-15)、herierinⅣ(H-16)、erinacerin G(H-18)、uridine(H-19)。加入NGF(2ng/ml),猴头菇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化合物H-12和H-14能够显着地促进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神经突起生长。化合物H-12和H-14对NGF去除诱导的已分化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化合物H-12和H-14提高了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Trk A磷酸化水平。化合物H-14能够促进大鼠皮质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生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11-01)

冯涛[4](2016)在《高等真菌中的新颖结构及生物活性分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真菌是提供天然产物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一类重要资源,也是我们长期的研究对象。近期,我们从口蘑属真菌、褐盖韧革菌、多孔菌等高等真菌的子实体或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其在细胞毒、一氧化氮生成抑制或者免疫抑制等评价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叁册)》期刊2016-09-25)

岑婉莹,余晓娜,朱峰[5](2016)在《2种野生高等真菌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精油是一类活性成分,在临床治疗上具有祛痰、健胃、驱风、解热、利尿、镇痛、驱虫、抗菌和消毒等作用,比如五色梅精油[1]具有抑菌活性。此外,精油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香料工业,比如灵芝挥发油[2]应用于卷烟行业。但迄今为止,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期刊2016-09-25)

朱峰,宋照风,王春燕,周子凡,陈忻[6](2016)在《佛山10种高等真菌化学成分预分析与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新陈代谢中氧化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比如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却是高度有害的。虽然机体内有调节ROS平衡的抗氧化机制~([1]),但该机制产生的抗氧化物远远不够~([2])。一旦ROS(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期刊2016-09-25)

胡栋宝,周北斗[7](2016)在《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苯环衍生物、两个叁萜和一个甾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五个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得到。(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6年09期)

胡栋宝,周北斗[8](2016)在《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个苯环衍生物、2个叁萜和1个甾体化合物。[结论]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壳木层孔菌中分离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4期)

郑庆伟[9](2016)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真菌由于特殊的生长方式和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多样并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天然产物为药物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先导资源,例如杀菌剂strobilurins(嗜球果伞素)、抗生素pleuromutilins(截短侧耳素)、抗肿瘤的illudins(隐杯伞素)、抑制线虫的omphalotins等。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受遗传背景复杂、遗传操作困难等因素的制约,高等真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4期)

孙程亮[10](2015)在《桦剥管孔菌等四种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四种高等真菌的子实体或者发酵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这四种高等真菌分别为桦剥管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和白边火木蹄孔菌(Pyrofomes albomarginatus)和有柄灵芝(Ganoderma gibbosum(Blume&T.Nees)Pat)。通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从桦剥管孔菌(Piptoporus betulinus)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pipulinus A(1)、pipulinus B(2)、pipulinus C(3)、elaeicolasides B(4)、pipulinus D(5)、pipulinus E(6)、pipulinus F(7)、petulinus A(8)、苯乙醇鼠李糖苷(9)、cryptosphaerolide B(10)、rel-(1S,4S,5R,7R,10R)-10-desmethyl-11-euduemene(11)、10,11-epoxyguaian-13-ol(12)、(3R)-5-carbomethoxymellein(13)、对羟基苯乙醇(14)。化合物1-3,5-10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从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5)、亚油酸(1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7)、麦角甾-5,7,22-叁烯-3β-醇(18)、过氧麦角甾醇(1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叁羟基-6酮(2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羟基-6酮(2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2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2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叁醇(24)、3β-O-glucopyranosyl-5α,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25)、脑苷脂D(26)。除化合物18和19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从白边火木蹄孔菌(Pyrofomes albomarginatus)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乙醇(14)、3,4-二羟基苯乙醇(27)、2,5-二羟基苯乙酸(28)、邻羟基苯乙酸(29)、2,5-呋喃二甲醇(30)、脑苷脂C(3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从有柄灵芝(Ganoderma gibbosum(Blume&T.Nees)Pat)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spirotryprostatin A(32)、大黄素-8-甲醚(33)、环(亮-缬)二肽(34)、pseurotin A(3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7)

高等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蘑菇类真菌(mushrooms)是高等真菌中的一大类,很多种类具有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因其含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这些物质有抗癌、抗炎、抗高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性。然而在蘑菇类真菌中的基因编辑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基因中断技术,现有报道的基因中断技术大多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的,但蘑菇类真菌中极低的同源重组比例(如在裂褶菌中只能从10~7原生质体中得到1-2个基因中断菌株)使得大部分此类真菌如灵芝、平菇、茯苓等物种都没有基因中断的报道。这对于蘑菇类真菌中重要基因的功能鉴定和代谢产物的合成产生了很大的阻碍。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基因编辑方法之一,有着效率高、操作便捷等多种优点,但在蘑菇类真菌中尚还没有研究性报道。在本文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灵芝这种重要的药用蘑菇类真菌中建立了基因中断方法,通过将灵芝密码子优化的cas9基因转入灵芝细胞使其正常表达,再通过体外gRNA转录的方式将gRNA转入含有Cas9的灵芝菌株中,使得灵芝ura3基因产生双链断裂,诱导菌株发生非同源性末端的修复(NHEJ)从而在缺口处引入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在灵芝260125和5.616两种菌株中诱导产生了ura3中断菌株;同时研究发现gRNA加入量的提高可以ura3中断的效率,可以从10~7个原生质体中得到2个基因中断的突变菌株。为了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中断其他功能基因以进一步推广这种技术的应用,本文探索了基于CRISPR技术的同源重组在灵芝中的可行性;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同源重组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的方式在灵芝中找到了可以驱动gRNA内源转录的U6 small nuclear RNA(U6 snRNA)启动子。本文中的基因中断方法是首次在蘑菇类真菌中建立的以CRISPR-Cas9系统为基础的基因中断技术,同现有应用的基因中断技术相比,具有操作便捷、适用性强等优点,可以在通过传统的同源重组方法无法实现的菌株中进行基因中断,这项研究为蘑菇类真菌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代谢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真菌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琳.小刺猴头菌等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2].秦浩.高等真菌灵芝中CRISPR-Cas9基因中断技术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7

[3].张成宸.高等真菌鸟巢烷二萜和杂萜的神经突起生长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4].冯涛.高等真菌中的新颖结构及生物活性分子研究进展[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叁册).2016

[5].岑婉莹,余晓娜,朱峰.2种野生高等真菌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2016

[6].朱峰,宋照风,王春燕,周子凡,陈忻.佛山10种高等真菌化学成分预分析与抗氧化活性[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2016

[7].胡栋宝,周北斗.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6

[8].胡栋宝,周北斗.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郑庆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6

[10].孙程亮.桦剥管孔菌等四种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真菌表基结合分析示意图高等植物调节生物节律信号通路网络图海带M2DH叁维结构预测真菌疏水蛋白自组装成膜过程部分高等真菌发酵菌丝生长情况基于LSU基因序列构建的高等真菌

标签:;  ;  ;  ;  ;  ;  ;  

高等真菌论文_陈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