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形态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形态学,形态,本土化,学派,街区,历史风貌。
城市形态学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鲍晨皓,贺方倩[1](2018)在《中国历史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方法——结合城市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形态经历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其沉淀下来的形态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地域特征,反映了不同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过程。通过研究地域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探索成因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空间句法进行定量研究,对当代历史城镇建设有重要意义。就当前城市形态学理论和空间句法进行相关综述,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总结其为中国历史城镇研究提供的启示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09期)
周颖,田银生,魏开[2](2013)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快速而剧烈的转型时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传统城市形态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历史城镇保护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起源于欧洲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有助于对城镇发展动态演变的理解,能够为历史街区及旧城保护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合理的现实依据,对当前历史城镇保护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近十几年来康泽恩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很好的启发了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城市形态的研究,并帮助他们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成果。但同时西方理论在中国背景下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也越发凸显。本文对中国背景下康泽恩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探索如何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形态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期促进这种跨文化的城市形态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期刊2013-11-16)
周颖[3](2013)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格局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O. Schlüter,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被康泽恩(M.R.G.Conzen)进一步发展,他创立并运用了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时期(morphological period)、形态区域(morphologic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Conzenian School)。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体系中,城镇平面格局分析和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对于它们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变的理解,对旧城保护实践的意义最为重要,并能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198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系的城市形态研究组(Urban MorphologyResearch Group),继承和发展了康泽恩的思想,是目前这一领域最为活跃的学术组织之一。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已逐渐由欧洲扩展到了整个西方甚至东方国家的城市研究学术领域。随着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发展,康泽恩的城市形态学理论也很好的启发了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城市形态的研究,并帮助他们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成果。但是同时西方理论在中国背景下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也越发凸显。因此,本文对中国背景下康泽恩理论的研究实践成果进行归纳和研究,总结其在中国应用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探索如何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形态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期促进这种跨文化的城市形态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高筠钧[4](2012)在《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青岛市信号山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形态学中形态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研及案例研究叁个过程,对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范围,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流程。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和基础理论选择部分,讨论了国内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发展的大体脉络,并且整理了本论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着作,说明了论文的研究逻辑。第叁章主要是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信号山历史街区进行了平面单元、建筑肌理、土地使用性质叁个市镇景观要素的形态特征调研,并对其重要特征进行了总结,为今后信号山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第四章则在第叁章的基础上对信号山历史街区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形态区域分区研究,总结了街区内各个年代的发展变化和共同特点。第五章分析了信号山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第叁章和第四章的研究结果合理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本文最终的成果是:通过对青岛市信号山历史街区的形态学研究,梳理了历史街区的发展脉络,划分出街区的各种形态区域,并且揭示了各区域的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发展方向提出了科学建议,证明研究城市形态学理论对于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2-12-01)
丛晓元[5](2010)在《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邯郸城市街区更新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形态学理论切入进行剖析,并结合相应的实践加以总结经验,对邯郸城市街区更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典型实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城市形态学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研究城市街区更新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章,进行城市形态学理论与城市更新理论的综述,总结两者的内在关系,得出城市形态学理论是指导城市街区更新的基本原则。第叁章,对我国城市的街区更新进行系统分析,进行总结经验,得出规律和原则,以此为论文的个案研究给予指导。第四章,对邯郸城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地方志及年鉴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探索了邯郸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接下来对构成邯郸城市形态演变与城市街区更新中所涵盖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的深入研究分析,为后来的街区更新建设提供动力指导依据。第五章,针对个案街区现状的调研,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的适宜策略,并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给予指导并予以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通过对邯郸城市街区现状的深入调查,得出邯郸城市街区更新应以分析城市形态的基本构成、形态的演变和发展的动因为更新工作准则。针对邯郸城市街区现状用地功能、建筑、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及市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街区整体形态的把握、进行有序的街区功能重构、由大到小的建筑类型设计、动态传承文化的景观环境设计、有机的街区尺度与空间组成内容的设计、公众市民的参与等方面提出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的适宜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0-05-01)
张剑涛[6](2004)在《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城市形态学中的城市风貌区理论在欧洲国家被应用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实践中。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演绎,完善和发展了城市风貌区理论。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上海市特定地区城市风貌特色的实证分析,研讨了它在中国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汇刊》期刊2004年06期)
邹运[7](2003)在《用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城市广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我国出现了城市广场建设的热潮。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不少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对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章),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缺乏成功的先例和设计方法与理论。接下来从城市形态学(第二章)的角度研究了广场这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形式。首先是对于我国和西方城市广场发展史的回顾和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广场形态的演变的分析(第叁章)。然后以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和天安门广场为例,对西方和我国城市广场的演变进行进一步研究(第四章)。 研究发现,虽然城市广场从最初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广场形态中的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并没有随着时间发生根本变化,它们在城市广场的演进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这些稳定元素代表了城市广场形态中具有本质性的特点,因此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与环境评价的标准。这些元素主要体现在活力,方便,美感,个性,秩序,融合,效率,通俗,内涵,和前景等十个方面(第五章),其中包含了广场与使用者的关系、广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广场的运行情况,以及广场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广场与使用者的关系,这一关系直接影响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本质特征能否充分得到体现。其次是广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它对整体城市景观有着很大作用。第六章对于以上十个标准在城市广场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城市广场的分布和规模、广场的形式、以及广场与城市历史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如何解决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使广场成为有活力、方便群众使用、富于美感和个性、充分体现城市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3-06-10)
城市形态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快速而剧烈的转型时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传统城市形态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历史城镇保护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起源于欧洲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有助于对城镇发展动态演变的理解,能够为历史街区及旧城保护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合理的现实依据,对当前历史城镇保护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近十几年来康泽恩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很好的启发了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城市形态的研究,并帮助他们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成果。但同时西方理论在中国背景下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也越发凸显。本文对中国背景下康泽恩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探索如何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形态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期促进这种跨文化的城市形态研究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形态学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鲍晨皓,贺方倩.中国历史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方法——结合城市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句法[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2].周颖,田银生,魏开.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思考[C].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3
[3].周颖.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高筠钧.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青岛信号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5].丛晓元.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
[6].张剑涛.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4
[7].邹运.用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城市广场设计[D].湖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