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尔德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素,格尔,机制,绒毛,生物,洋橄榄,细胞。
格尔德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廖勇,杨苏腾,丛林,彭卓颖,郎德休[1](2018)在《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联合常用抗真菌药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体外药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热休克蛋白90与钙调磷酸酯酶抑制剂)抗阿萨希毛孢子菌活性,及联合常用抗真菌药物后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通过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肉汤稀释法检测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对2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棋盘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上述2种抑制剂与5种常用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的相互作用。结果格尔德霉素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有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而环孢素作用较弱。此外,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与5种常用抗真菌药联合使用,均显示具有良好的体外抗阿萨希毛孢子菌协同作用。结论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可以提高常用抗真菌药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敏感性,提示一种针对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的潜在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谷苗,巴一,崔丽军,刘百艺,安国庆[2](2018)在《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17-AAG作用24 h后,采用TUNEL细胞凋亡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yclinD1、cyclin A1和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17-AAG对JAR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依赖性。各组细胞发生G_2期阻滞及明显凋亡;5、10、20 mg/L 17-AAG作用24 h后,各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均下调,VEGF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下调,且下调程度与处理浓度成正比,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mRNA未出现明显上调,但其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17-AAG能够抑制JAR细胞增殖活力,诱导细胞凋亡,17-AAG可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产生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使细胞周期发生G_2期阻滞;且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崔丽军,梁秀军,许倩,李玉红,谢朝辉[3](2018)在《17-烯丙氨基格尔德霉素对人绒癌JAR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得霉素(17-AAG)对人绒癌JAR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方法 MTT实验:以5、10、20、40μg/m L浓度的17-AAG处理绒癌JAR细胞(实验组),设立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为与实验组相同体积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划痕治愈实验:以5、10μg/m L浓度的17-AAG及空白对照组处理绒癌JAR细胞(实验组),进行细胞划痕治愈实验,划痕后即刻及48 h后,拍照记录细胞划痕治愈情况,并计算划痕治愈率。Transwell实验:以5、10、20、40μg/m L浓度的17-AAG处理绒癌JAR细胞(实验组),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12 h后,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以5、10、20、40μg/m L浓度17-AAG处理绒癌JAR细胞(实验组),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迁移黏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P<0.05),24 h后IC50均值为11.951;划痕治愈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划痕覆盖面积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穿膜数目逐渐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同时N-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17-AAG能够抑制人绒癌JAR细胞增殖,并通过EMT信号通路上调E-cadherin蛋白,下调N-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抑制人绒癌JAR细胞的迁移和黏附。(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蒋明星[4](2017)在《TetR家族调控子GdmRⅢ在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醌安莎类抗生素格尔德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洋橄榄叶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一些链霉菌中它们往往能够共同产生。然而,关于它们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这两个生物合成途径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论文工作研究了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TetR家族调控子GdmRⅢ在自溶链霉菌(Streptomyces autolyticus)CGMCC0516格尔德霉素及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为后续通过遗传改造提高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的产量奠定基础。为了了解GdmRⅢ的调控功能,首先采用一步PCR法构建了△gdmRⅢ突变株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分析。在AgdmⅢ的突变株中,格尔德霉素的产量大幅下降,而另外3个化合物的产量大幅增加。通过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发现这3个化合物是洋橄榄叶素及其类似物,表明GdmRⅢ不仅在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中起到正调控作用,而且在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中起到负调控作用。为了寻找GdmRⅢ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反转录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了 GdmRⅢ对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发现GdmRⅢ影响了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gdmAI、gdmF、gdmM、gdmH、gdmK、gdmP、gdmRⅠ和gdmRⅡ以及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elaE、elaF、elaG、elaI和elaO的表达。因此,GdmRⅢ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影响格尔德霉素与洋橄榄叶素的合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 GdmRⅢ蛋白,通过EMSA分析了 GdmRⅢ在表达受其影响的基因中可能作用的启动子区域,结果发现GdmRⅢ能够结合到gdmN和elaF的启动子区域,因而GdmRⅢ很可能直接调控了gdmN和elaF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DNase I foot-printing实验分析了 GdmRⅢ的结合位点,发现在GdmRⅢ的结合位点中存在一段保守序列“5'-ATNGAGGNC-3'”,但是没有在此保守序列中发现此类调控蛋白结合位点中常见的回文结构。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和Pacbio RSII平台测序分析获得了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完整的基因组,其由10,029,028 bp的线性染色体和7个环状质粒组成,其中格尔德霉素,自溶霉素和雷布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位于染色体的左片段(2.06-2.15 Mb),洋橄榄叶素基因簇位于右片段(9.45-9.53 Mb)。在整个基因组中共预测到五十七个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12个基因簇与重要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高度相似性,9个有一定的相似性,26个相似性较低,而10个与任何已知的基因簇都不相似。这些隐性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存在暗示了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具有潜在的产生新抗生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了解GdmRⅢ在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中的全局性调控作用,我们对△gdmRⅢ突变株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gdmRⅢ突变株相对于野生型菌株变化较大的基因富集到新陈代谢(Metabolism)通路占到了 73%之多,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途径。这与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发酵时的主产物是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相一致。通过分析前100个变化较大的基因,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7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分别是echosides、hygrocin、meridamycin、galbonolides、bafilomycin、merochlorin 和 lankacidin。这些结果表明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中还有另外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存在转录表达,有可能产生这些抗生素及其衍生物。并且,GdmRⅢ有可能影响了这些抗生素的合成。综上所述,GdmRⅢ能够同时调控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其在这两个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相反,分别起正调控作用和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不仅让我们对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复杂的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通过遗传手段提高格尔德霉素或洋橄榄叶素及其衍生物产量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发现自溶链霉菌CGMCC 0516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也为后续挖掘更多的天然产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9-01)
吴姣姣[5](2017)在《自溶链霉菌orf17基因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所产生的天然产物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的角色,其生物活性多样性以及化学结构的丰富性为开发新药提供了可能。链霉菌(Streptomycetes)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随着DNA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链霉菌基因组中丰富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资源被挖掘出来,这为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M)是由自溶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极强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格尔德霉素是以Hsp90为靶向分子而起抗肿瘤作用的,它能够结合Hsp90 N末端ATP/ADP结构域,特异性地抑制Hsp90的ATP酶活性,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生长信号通路。但是,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一些细节及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自溶链霉菌中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本论文工作对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MarR家族调控蛋白Orf17的功能及其调控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野生型和orf17突变株进行发酵产物的分析,结果显示,在orf17突变株中的格尔德霉素的产量降低了,表明orf17基因对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可能起到了正调控作用;同时,对突变株进行了互补分析,来进一步证明orf17在格尔德霉素合成中的调控作用;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研究了与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orf17突变株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lmAI、almF、almM、almH、almRⅠ、almRⅡ和almRⅢ这七个基因在orf17突变株中的表达量都有所下降,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orf17的调控;最后,表达与纯化了 Orf17蛋白,并使用EMSA来寻找orf17作用的靶基因。以上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溶链霉菌中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为提高格尔德霉素及其类似物产量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智瑞[6](2017)在《非苯醌结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触发乳腺癌细胞发生不同的死亡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新型非苯醌类格尔德霉素衍生物DHQ3和17-DR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死亡的影响。2.探寻DHQ3和17-DR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死亡形式及其关键性蛋白表达的影响。3.探寻DHQ3和17-DR对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客户蛋白表达的影响。4.探寻DHQ3和17-DR在体内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方法:1.MTT法检测DHQ3和17-DR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存活率的影响。2.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Q3和17-DR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3.PI单染法检测DHQ3和17-DR对MDA-MB-231细胞死亡率的影响。4.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DHQ3和17-DR作用MDA-MB-231细胞24 h后对细胞死亡率的影响。5.DAPI染色法观察DHQ3和17-DR作用在MDA-MB-231细胞后细胞核的改变。6.ATP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DHQ3和17-DR处理MDA-MB-231细胞后细胞内ATP水平。7.电镜实验观察药物处理细胞后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8.免疫印迹法检测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Hsp90相关客户蛋白表达的变化。9.免疫荧光法检测DHQ3/17-DR处理MDA-MB-231细胞后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的定位变化。10.使用si RNA下调MDA-MB-231细胞中RIP1、RIP3的表达后,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11.使用Malachite green法检测DHQ3和17-DR的Hsp90 ATPase活性。12.通过肿瘤动物模型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1.DHQ3和17-DR降低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显示:MDA-MB-231的细胞存活率和DHQ3和17-DR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即DHQ3和17-DR对MDA-MB-231的增殖抑制逐渐增强。与此同时,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且渐趋于变圆。选用低于细胞IC50的药物浓度作用于细胞时,集落形成明显减少。2.DHQ3和17-DR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不同的死亡形式结果显示: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提高,细胞死亡率增加;细胞核逐渐浓染,伴随着核碎裂的发生;细胞内ATP生成逐渐被抑制。电镜下观察到,DHQ3作用后的细胞呈现了细胞核凝聚、线粒体肿胀、细胞内容物外泄等坏死性凋亡的特征;17-DR作用后的细胞呈现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边聚等凋亡的特征。3.17-DR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伴随caspase激活的凋亡17-DR作用于细胞后,Mcl-1、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显着升高;caspase-8、caspase-3、PARP均发生了明显的剪切。与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联用后,17-DR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保护。4.DHQ3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DHQ3作用细胞后,结果显示:DHQ3不能诱发caspase-3和caspase-8发生剪切,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1、RIP3、MLKL表达显着升高。坏死性凋亡特异性抑制剂Nec-1与其联用时,DHQ3对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被保护。5.si RNA特异性地下调RIP1和RIP3实验进一步证明DHQ3诱导发生坏死性凋亡使用有效序列下调RIP1和RIP3后,DHQ3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部分保护,Nec-1对其的保护作用消失。6.DHQ3和17-DR降低细胞内Hsp90客户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DHQ3和17-DR的ATPase活性优于格尔德霉素;MDA-MB-231细胞内Hsp90客户蛋白的表达在DHQ3和17-DR作用后逐渐降低。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与其联用后,DHQ3和17-DR对于客户蛋白的影响减弱。7.DHQ3和17-DR在体内实验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后,将其分为4组,DMSO组、DHQ3组、17-DR组、顺铂(DDP)组。实验结果显示:DHQ3和17-DR能够显着降低裸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增长,且对肝肾的损伤较小。8.DHQ3和17-DR诱导细胞发生不同死亡形式在其他肿瘤细胞中并未出现将DHQ3与17-DR分别与Nec-1联合作用在多种肿瘤细胞上,同样的情况在乳腺癌细胞上出现,而在其他肿瘤细胞上并未发现,具体机制将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DHQ3和17-DR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2.DHQ3和17-DR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不同的死亡形式。3.DHQ3和17-DR可以下调Hsp90客户蛋白的表达。4.DHQ3和17-DR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7-05-01)
王闪,郑禹轩,刘冬杪,张彩云,张飞雄[7](2016)在《格尔德霉素(GDA)能导致小麦基因组DNA多态性和甲基化修饰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刚露白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用150μmol/L格尔德霉素溶液处理后,小麦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和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随机扩增法检测显示,小麦根端分生细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和甲基化比例均增加。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水平探讨了格尔德霉素抑制小麦生长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6年05期)
杨玲[8](2016)在《自溶链霉菌中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热激蛋白90(Hsp90)作为抗癌药物的一个分子靶标,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备受关注。苯醌安莎类抗生素格尔德霉素(Geldenamycin, GM)被认为是第一个天然的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通过特异性地竞争抑制Hsp90氨基端的ATP酶活性,致使依赖于Hsp90的多种肿瘤相关蛋白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诱导其死亡。我们在前期工作中从一株放线菌新种自溶链霉菌(Streptomyces autolyticus)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了格尔德霉素和自溶霉素。但是目前对于它们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我们通过遗传改造提高这些化合物的产量或发现新的结构类似物。为此,我们研究了叁个调控基因almRI、almRII和orf17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首先,我们对野生型和almRl及almRII突变株在不同发酵时间胞内和胞外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敲除了almRl和almRII之后,突变株均不产格尔德霉素,由此说明almRl和almRII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对比野生型和突变株的发酵产物发现有叁个化合物产量有较大波动,经过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得知此叁个化合物为洋橄榄叶素及其类似物。在敲除了almRl和almRII之后,它们的产量均有大幅提升,且大部分在胞内。由此可知,almRl和almRII不仅参与了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可能对洋橄榄叶素的生物合成也有调控作用。我们运用Real-time PCR对almRl和almRII在不同发酵阶段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发酵中前期almRl的表达量与格尔德霉素的产量呈正相关性;almRII在格尔德霉素大量积累前的发酵第5天表达量达到了最大值。为了寻找AlmRl和AlmRII调控的靶基因,我们采用了PT-PCR的方法对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一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野生型、almRl和almRII突变株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综合对比两个结果,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almAI、almAII、almAIII、almN、almK、almP和almF在突变株中的表达量下降,故这七个基因可能是AlmRl和AlmRII调控的靶基因。此外,我们采用Red/ET一步PCR敲除法成功构建了orf17的基因敲除突变株。对orf17突变株的发酵产物分析显示,在敲除了orf17后格尔德霉素的产量降低,说明orf17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中起正调控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调控基因almRI、almRII和orf17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该研究有助于阐明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对产生菌进行遗传工程改良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顾觉奋[9](2016)在《微生物来源的Hsp90抑制剂——抗癌格尔德霉素衍生物17-AAG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微生物来源的Hsp90抑制剂研发情况以及格尔德霉素的衍生物17-AAG(17-丙烯胺-17-去甲氧基,tanespimycin)的分子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毒性和治疗范围等全方位的重点介绍。并对17-AAG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6年02期)
李艳萍,陈金晶,崔靖,武临专,王真[10](2015)在《格尔德霉素类似物的合成和抗增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类型GA类似物的抗肿瘤潜力。方法:以GA和19-硫甲基-格尔德霉素(19-S-methyl-GA)为原料,合成17-烷氨基-17-脱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和17-烷氨基-19-硫甲基-17-脱甲氧基格尔德霉素类似物,并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细胞系(MCF7、Hela、HCT116和HepG2)中的抗增殖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考察活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及其类似物对肿瘤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7-烷氨基-17-脱甲氧基格尔德霉素类化合物1b在MCF7、Hela和HCT116细胞中显示出了与GA相当甚至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17-烷氨基-19-硫甲基-17-脱甲氧基格尔德霉素类化合物则在四个受试肿瘤细胞系中均显示出明显降低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b在多株肿瘤细胞中均显示出比GA和17-AAG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其可以引起PARP的裂解诱导细胞凋亡,并且对Hsp90客体蛋白Akt和Her2的降解具有诱导作用。当1b以每日15mg/kg剂量经静脉给药的方式连续叁天给予小鼠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相比空白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9位硫醚取代不利于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保持,化合物1b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强于GA和17-AAG的抗增殖活性,且体内毒性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抗体药物研发高峰论坛会议手册》期刊2015-10-17)
格尔德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17-AAG作用24 h后,采用TUNEL细胞凋亡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yclinD1、cyclin A1和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17-AAG对JAR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依赖性。各组细胞发生G_2期阻滞及明显凋亡;5、10、20 mg/L 17-AAG作用24 h后,各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均下调,VEGF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0 mg/L 17-AAG处理组(对照组)下调,且下调程度与处理浓度成正比,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mRNA未出现明显上调,但其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17-AAG能够抑制JAR细胞增殖活力,诱导细胞凋亡,17-AAG可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产生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使细胞周期发生G_2期阻滞;且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尔德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廖勇,杨苏腾,丛林,彭卓颖,郎德休.格尔德霉素和环孢素联合常用抗真菌药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体外药敏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
[2].谷苗,巴一,崔丽军,刘百艺,安国庆.17-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J].解剖学报.2018
[3].崔丽军,梁秀军,许倩,李玉红,谢朝辉.17-烯丙氨基格尔德霉素对人绒癌JAR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
[4].蒋明星.TetR家族调控子GdmRⅢ在格尔德霉素和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7
[5].吴姣姣.自溶链霉菌orf17基因在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D].云南大学.2017
[6].张智瑞.非苯醌结构格尔德霉素衍生物触发乳腺癌细胞发生不同的死亡形式[D].蚌埠医学院.2017
[7].王闪,郑禹轩,刘冬杪,张彩云,张飞雄.格尔德霉素(GDA)能导致小麦基因组DNA多态性和甲基化修饰增加[J].种子.2016
[8].杨玲.自溶链霉菌中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6
[9].顾觉奋.微生物来源的Hsp90抑制剂——抗癌格尔德霉素衍生物17-AAG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6
[10].李艳萍,陈金晶,崔靖,武临专,王真.格尔德霉素类似物的合成和抗增殖活性研究[C].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抗体药物研发高峰论坛会议手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