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吡啶啉论文_胡利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氧吡啶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啶,口腔,蛋白,血清,西平,骨质疏松,股骨颈。

脱氧吡啶啉论文文献综述

胡利杰[1](2019)在《种植牙炎症反应对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后牙槽骨会经历一个吸收的过程,牙槽骨在改建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脱氧吡啶啉(DPD)的变化[1]。血清CRP是反映急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尿脱氧吡啶啉能够特异性反映骨的吸收和改建[2]。相关研究显示严重骨吸收能够使血清CRP水平升高,但有关血清CRP、DPD与口腔种植修复的相关性尚不清楚[3,4]。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牙对患者血清CRP与DP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殷丽,吴剑波,耿发云,李红文[2](2018)在《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需要人工种植单颗牙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的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1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的检测,将检测的结果分别记为A组、B组、C组。结果:术后1月检测的血清CRP较术前1天有明显的提高,术后6个月检测发现血清CRP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比较3组结果发现其均数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对组间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术后1月血清CRP明显的增高,结果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检测的血清CRP虽高于术前1天测量的血清CRP值,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检测结果发现,术后1天和术后6个月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天的检测结果,其中术后1月检测值最高(P<0.05),比较3组结果发现其均数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组间进行比较发现,术前1天组的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的结果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而术后两组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在牙槽骨吸收的活跃期时会有所增高。血清CRP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可以初步的作为在人工种植牙修复时期,牙槽骨改建修复的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李钟鹏,韦惠平,陈华,韦启升[3](2017)在《种植牙修复前后脱氧吡啶啉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修复患者手术前后尿脱氧吡啶啉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广西区内种植体周围炎患者60例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健康种植体患者60例作为健康种植体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3组术前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术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体组术后1个月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种植体周围炎组患者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和健康种植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工种植牙修复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时,尿脱氧吡啶啉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人工种植牙修复术后健康种植体患者尿脱氧吡啶啉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张岩,杨丽丽,张志勇,徐杰[4](2016)在《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与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不同时期(术前1d、术后1月、术后半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规律及上述两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单颗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患者86例,并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将上述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所得数据设定为A1组、A2组、A3组。结果:术后1月血清CRP较术前1d所测得的血清CRP有明显升高,术后半年所测得血清CRP则呈现回落趋势(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后1月血清CRP数据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血清CRP数据虽高于术前1d组数据,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1d、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尿DPd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两者均高于术前1d尿DPd,其中以术后1月组数据最高(P<0.05),3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术日术前组数据与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术后两组尿DPd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时期检测到的血清CRP和尿DPd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活跃期,血清CRP与尿DPd含量会出现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清CRP与尿DPd可以初步探讨作为反映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张岩[5](2015)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CRP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做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CRP与牙周病变存在显着相关性。一些国外学者也对DPd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做了初步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在病因、致病菌、发病过程及治疗等方面与牙周炎存在诸多相似,种植体周围组织感染和牙槽骨吸收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种植体周围病变的病因及发展过程,可以初步考虑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对于该疾病存在意义。而且目前对于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血清CRP及尿DPd的变化规律及是否存在相关性,国内外尚无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种植体植入前后患者不同时间节点血清CRP和尿脱氧吡啶啉的含量,来进一步了解种植体植入后该两项指标的变化特点;进一步明确该两项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与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其做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指标的可能性。方法:1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集接受人工种植牙修复的患者86例,并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将上述患者分别于术日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进行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上述患者均按照纳入标准在临床随机编号纳入,该组为实验组。将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出现的6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确诊即刻标本采集,并按照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评分,数据单另处理。2对照组,分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将研究期间明确诊断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0例作为阳性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即刻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并按照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评分。阴性对照组为健康人群组,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成人6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血清CRP及尿DPd的检测。结果:1对于实验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RP较术日术前所测得的血清CRP有明显升高,术后半年所测得血清CRP则呈现回落趋势(P<0.05),可以认为叁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行组间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RP数据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血清CRP数据虽高于术前1天组数据,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对于术日术前、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尿DPd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后两者均高于术前1天尿DPd,其中以术后1月组数据最高(P<0.05),可以认为叁组总体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行组间比较,术日术前组数据与术后1月和术后半年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术后这两组尿DPd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同时期检测到的血清CRP和尿DPd数据(包括种植体周围炎数据组)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2将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中种植体周围炎组数据血清CRP、尿DPD含量与阳性对照组血清CRP、尿DPd含量明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者之间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非种植体周围炎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CRP与阴性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RP数据与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DPd数据与阴性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吸收改建的活跃期,血清CRP与尿DPd含量会出现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CRP与尿DPd含量会出现升高,这两项指标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是相关的。但该两项指标的诊断意义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郝玮,杨铁毅,张岩,刘粤,邵进[6](2012)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及Singh指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强度和骨量丢失情况的指标,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测定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及股骨近端Singh指数,计算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为(6.11±2.09)nmol/mmol;其中97例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已经有骨量的丢失;Singh指数4级以下91例;5级9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呈负相关(r=-0.32,P=0.007)。提示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存在线性相关性,在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方面2种方法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39期)

田春梅,张林,蔡文仙,胡燕,栾顺莲[7](2011)在《卡马西平和托吡酯对癫痫患儿脱氧吡啶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和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2例癫痫患儿,年龄6~10岁,其中男22例,女20例,均为局灶性发作。其中15例予TMP单药治疗,14例予CBZ单药治疗,13例予CBZ及TPM联合治疗6个月。1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的质量浓度。为去除尿浓缩稀释对尿DPD的影响,将尿DPD的质量浓度通过尿肌酐(Cr)的质量浓度校正,以尿DPD和尿Cr比值表示,即DPD/Cr。结果各组间DPD/CR水平相比较差别无显着性(TPM组(27.88±6.35)nmol/mmol,CBZ组(28.07±6.48)nmol/mmol,CBZ-plus-TPM组(29.69±5.74)nmol/mmol,对照组(25.23±6.32)nmol/mmol)。结论 CBZ、TPM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6个月对癫痫患儿DPD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1年19期)

李智勇,李兴华,张敬川,侯先存,任少阳[8](2011)在《尿脱氧吡啶啉(DPD)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骨转移是一些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对骨转移早期诊断而进行的早期治疗不仅有利于防止骨痛、骨折等病理性改变,而且能够明显延长病人的寿命,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非常重要。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诊断和随访骨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骨扫描对早期骨转移不敏感,而且,骨扫描价格昂贵、费时,不能及时反映骨骼的变化状况。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是近年发现的能反映骨骼病变的骨代谢标志物,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恶性肿瘤骨转移阳性及骨转移阴性患者的尿DPD进行了比较,并对尿DPD增高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以探讨尿DPD在诊断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蒋耀平,肖敬,尹智功[9](2009)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尿脱氧吡啶啉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同时分别检测尿液DPD/尿肌酐(Cr)比值。结果50例RA患者血浆BAP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差异有显着性(P<0.05),50例RA患者尿液DPD/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血浆BAP和尿液DPD/Cr水平是检测RA患者骨质疏松的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09年10期)

王丽华,石玉霞,付莹,马万成,贾奇[10](2009)在《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和脱氧吡啶啉在实验性大鼠关节软骨损伤中的生物标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时血清中II型胶原降解产物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II)和脱氧吡啶啉(DPD)水平,探讨其在软骨损伤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通过透明软骨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来确定软骨的损伤程度,用ELISA夹心法检测大鼠不同阶段血清CTX-II和DPD含量。结果T-2毒素可致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面积无细胞区,胶原染色可见明显的"胶原显现";扫描电镜显示,关节面起伏不平,表面粗糙,胶原纤维断裂、剥脱,关节表面布满裂片状凸起,呈典型的关节"干燥"现象;ELISA检测结果表明,T-2毒素组大鼠血清CTX-II水平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至6个月时,CTX-II含量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D检测结果正好相反,3个月时两组无差异,6个月时T-2毒素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TX-II和DPD可作为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标志,但两指标反映的病理阶段不同,CTX-II在关节软骨损伤早期反应敏感,可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而DPD在软骨损伤后期更敏感,可作为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09年16期)

脱氧吡啶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需要人工种植单颗牙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的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1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的检测,将检测的结果分别记为A组、B组、C组。结果:术后1月检测的血清CRP较术前1天有明显的提高,术后6个月检测发现血清CRP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比较3组结果发现其均数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对组间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术后1月血清CRP明显的增高,结果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检测的血清CRP虽高于术前1天测量的血清CRP值,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尿脱氧吡啶啉含量检测结果发现,术后1天和术后6个月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天的检测结果,其中术后1月检测值最高(P<0.05),比较3组结果发现其均数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组间进行比较发现,术前1天组的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的结果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而术后两组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在牙槽骨吸收的活跃期时会有所增高。血清CRP和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可以初步的作为在人工种植牙修复时期,牙槽骨改建修复的检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氧吡啶啉论文参考文献

[1].胡利杰.种植牙炎症反应对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2].殷丽,吴剑波,耿发云,李红文.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8

[3].李钟鹏,韦惠平,陈华,韦启升.种植牙修复前后脱氧吡啶啉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4].张岩,杨丽丽,张志勇,徐杰.不同时期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与相关性[J].口腔医学研究.2016

[5].张岩.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血清CRP与尿脱氧吡啶啉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6].郝玮,杨铁毅,张岩,刘粤,邵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及Singh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7].田春梅,张林,蔡文仙,胡燕,栾顺莲.卡马西平和托吡酯对癫痫患儿脱氧吡啶啉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

[8].李智勇,李兴华,张敬川,侯先存,任少阳.尿脱氧吡啶啉(DPD)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

[9].蒋耀平,肖敬,尹智功.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尿脱氧吡啶啉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J].广东医学.2009

[10].王丽华,石玉霞,付莹,马万成,贾奇.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和脱氧吡啶啉在实验性大鼠关节软骨损伤中的生物标志作用[J].当代医学.2009

论文知识图

不同亚组中尿标记物尿脱氧吡啶啉脊柱结核、肺结核、正常人的尿脱氧吡甲羟戊酸旁路-他汀类降脂药、双磷酸...针刺组,骨小梁连接成网,排列整齐。1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胶原纤维超微结构( ...

标签:;  ;  ;  ;  ;  ;  ;  

脱氧吡啶啉论文_胡利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