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环境整体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整体性,生态环境,碎片,京津冀,流域,生态,区域环境。
生态环境整体性论文文献综述
方卫华,李瑞[1](2018)在《生态环境监管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目标。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着不同主体间难以协调、制度难成体系、信息数据不共享等碎片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以整体性、系统性取向的治理范式,对于解决当下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当前生态环境监管中出现的碎片化表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主体、监管技术方面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监管整体性治理路径。(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卢冰[2](2018)在《整体性治理视域下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污染物排放的不断增多,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旨在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本土化,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借鉴。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为京津冀跨区域进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实现共同利益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进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协调京津冀的行动,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取得一体化成果,增强京津冀区域合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示范作用。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的研究方法,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视角,阐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协同治理等相关概念,描述当前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借鉴国内外在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经验,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传统思想,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发挥智库作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发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参与协调机制;运用大数据,实施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方式。(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贾晓烨[3](2017)在《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引入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分析视野,指出整体性治理既能适应复杂的流域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又能有效实现流域政府职能部门碎片化的缝合,从而促进多元复合流域治理机制的构建。多年来,发达国家在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实践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基本经验,包括建立适合国情的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制定流域综合治理的中长规划,推动流域跨部门的协调和整合机制,以及积极推动流域生态环境公私合作治理,等等。文章指出,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紧密结合现实国情,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机制。从我国流域治理重点看,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划分为,以流域洪涝灾害防治为主的初级治理阶段、以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治理阶段、以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的全面治理阶段,然而,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总体仍属于科层治理模式,存在着流域治理观念碎片化、流域治理功能碎片化、流域治理信息碎片化以及流域治理绩效评估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造成流域生态环境绩效低下。通过DEA方法对2005~2014年长江流域11个省市流域生态环境科层治理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区域间增长率差异大、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效率的时空差异显着。基于此,提出要明晰不同层级流域治理的责任分摊机制、推进流域区政府跨部门间功能整合机制、完善流域生态环境公私信任合作机制,从而完善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机制。(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婷君[4](2017)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性治理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末,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复杂研究领域。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的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政府管理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为视角,从统一环境治理模式、建立统一执法力量、建立环境信息平台几方面入手构建一套政府间协作的整体性制度体系和策略系统。探索了我国城市生态治理的新模式,力求丰富城市生态治理的内容,推进我国良好的城市生态建设。(本文来源于《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5)
黎元生,胡熠[5](2017)在《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路径探析——基于河长制改革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科层管理碎片化体制是当前我国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和水污染加剧等水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制度根源。河长制实行流域行政分包、跨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等措施,它是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探索性实践。从当前河长制运行情况看,存在着纵向分包治理成本分摊不均衡、横向功能整合面临诸多掣肘以及公私合作程度低等内生困境。因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能力,要以深化河长制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流域分层治理的责权利,推进流域环保机构整合,拓展流域治理公私合作领域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荀志欣[6](2017)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7年05期)
蔺丰奇,吴卓然[7](2017)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是区域内的整体性问题,治理其雾霾污染需要区域内所有城市共同努力,联防联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行政约束和治理模式的"碎片化"。面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各地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彼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各方应摒弃各自的"小算盘",着眼大局,努力打破原有的组织壁垒,共同努力以彻底解决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吴卓然[8](2017)在《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繁重,难度很大。交通、生态环保(本文来源于《河北经济日报》期刊2017-04-02)
张江海[9](2016)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治理主体权责配置、治理政策执行、治理整合机制和治理信息共享机制的"碎片化"现象,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低下。"碎片化"的原因,有海洋规则与区域规则的冲突、部门利益化和治理信息不对称等。由此,需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的职权结构体系、海洋行政执法体制、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进行整体性优化,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高绩效。(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冯布泽[10](2015)在《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全省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石家庄、邯郸、邢台和衡水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来看,这一地区未来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要求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分割性相矛盾,加之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约束政府的合作行为,使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治理跨区域环境污染在客观上应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走合作之路,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机制。本文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理论,结合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指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面临一些体制性的障碍有待消除,比如在区域内城市行政地位不平等,叁方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此外,还包括在资源、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何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叁方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理念能否一致;叁方产业布局能够有效互补等障碍。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视角提出叁种主要的治理机制,整合多种地方政府写作的路径选择,比较分析出实际效用及局限性,进而对整体性治理从叁方面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治理作出四方面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12-01)
生态环境整体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污染物排放的不断增多,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旨在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本土化,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借鉴。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为京津冀跨区域进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实现共同利益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进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协调京津冀的行动,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取得一体化成果,增强京津冀区域合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示范作用。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的研究方法,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视角,阐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协同治理等相关概念,描述当前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借鉴国内外在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经验,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传统思想,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发挥智库作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发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参与协调机制;运用大数据,实施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环境整体性论文参考文献
[1].方卫华,李瑞.生态环境监管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8
[2].卢冰.整体性治理视域下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8
[3].贾晓烨.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4].王婷君.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策略[C].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2017
[5].黎元生,胡熠.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路径探析——基于河长制改革的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
[6].荀志欣.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7
[7].蔺丰奇,吴卓然.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
[8].吴卓然.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治理[N].河北经济日报.2017
[9].张江海.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优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
[10].冯布泽.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