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装置包括:采样筒,所述采样筒包括内筒和外筒组成,所述内筒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土壤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为二,所述外筒下端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托板,且所述托板可沿所述托板与所述外筒的连接处向内侧旋转θ角度,0≤θ≤90°;拉绳,所述拉绳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环形空间,且两根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对不同深度和硬度的土壤进行快速采样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筒,所述采样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土壤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为二,所述外筒下端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托板,且所述托板可沿所述托板与所述外筒的连接处向内侧旋转θ角度,0≤θ≤90°;拉绳,所述拉绳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环形空间,且两根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样筒,所述采样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土壤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
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为二,所述外筒下端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托板,且所述托板可沿所述托板与所述外筒的连接处向内侧旋转θ角度,0≤θ≤90°;
拉绳,所述拉绳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环形空间,且两根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为圆柱形容纳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环宽是所述容纳空间的半径的1\/4~1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内筒外壁的两侧还分别设有限位槽,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限位槽后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可通过辅助件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辅助件可被拆卸,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可被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根内筒连接件,所述内筒连接件呈长条状结构,所述内筒由若干内筒节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内筒节的结构完全相同,至少三根所述内筒连接件均匀地布设于每个所述内筒节的外壁处,将若干所述内筒节连接固定成一个所述内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节为圆管状结构,且每个所述内筒节的侧壁均连接有供重金属检测探头插入的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上还配置有孔盖,采样时,所述孔盖盖设于所述孔上;待采样完成后,需要对所述内筒节内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检测时,所述孔盖可从所述孔上分离。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又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元素通过污水灌溉、大气烟尘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这些重金属元素不被微生物降解,容易富集,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然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被植物的根系进行吸收,然后进入植物的果实,从而进入食物链,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危害公众健康,因此,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土壤污染治理,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
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土壤污染治理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采样,现有对土壤进行采样的技术,大多不能准确把握土壤样品所在的深度,不能准确地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以便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深度和硬度的土壤进行快速采样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包括:
采样筒,所述采样筒包括内筒和外筒组成,所述内筒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土壤样品的容纳空间,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
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为二,所述外筒下端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托板,且所述托板可沿所述托板与所述外筒的连接处向内侧旋转θ角度,0≤θ≤90°;
拉绳,所述拉绳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环形空间,且两根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
所述容纳空间为圆柱形容纳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环宽是所述容纳空间的半径的1\/4~1倍。
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所述内筒外壁的两侧还分别设有限位槽,两根所述拉绳均穿过所述限位槽后与所述托板的下端连接。
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可通过辅助件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辅助件可被拆卸,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可被分离。
还包括至少三根内筒连接件,所述内筒连接件呈长条状结构,所述内筒由若干内筒节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内筒节的结构完全相同,至少三根所述内筒连接件均匀地布设于每个所述内筒节的外壁处,将若干所述内筒节连接固定成一个所述内筒。
所述内筒节为圆管状结构,且每个所述内筒节的侧壁均连接有供重金属检测探头插入的孔。
所述孔上还配置有孔盖,采样时,所述孔盖盖设于所述孔上;待采样完成后,需要对所述内筒节内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检测时,所述孔盖可从所述孔上分离。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采样筒压入需要被检测的土壤内,此时所述容纳空间内进入的土壤即是获取到的土壤样品;
(2)竖直向上拉动所述拉绳,通过所述拉绳带动所述托板向内旋转β角,且同时带动所述采样筒向上提升,将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土壤样品带出土壤,完成采样,其中:β≤θ。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土壤重金属检测装置及方法中,包括采样筒、托板及拉绳,所述采样筒及托板可被压入需要被检测的土壤中,然后通过所述拉绳拉动所述托板旋转一个角度,最后将采样筒从土壤中提出,此时,由于所述托板托住所述采样筒的下端,因此所述采样筒内部的土壤与所述采样筒一起被提出,所述采样筒内部的土壤即是用来检测土壤重金属的土壤样品。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如图1所示的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采样内筒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包括:
采样筒1,所述采样筒1包括内筒11和外筒12组成,所述内筒11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容纳土壤样品的容纳空间13,所述内筒11与外筒12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14,当所述采样筒1被压入需要采样的土壤时,所述容纳空间13内被填充满土壤,即是土壤样品;
托板2,所述托板2的数量为二,所述外筒12下端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托板2,且所述托板2可沿所述托板2与所述外筒12的连接处3向内侧旋转θ角度,0≤θ≤90°;
拉绳4,所述拉绳4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拉绳4均穿过所述环形空间14,且两根所述拉绳4的下端与所述托板2的下端连接。所述拉绳4采用钢绳材质,有一定的柔韧性,而且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断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板2在自然状态下是垂直向下的,所述采样筒1被压入土壤时,所述托板2率先插入土壤,因此,所述托板2的下端可以制作成尖刀状,能够容易被插入土壤。另外,所述托板2只能向内侧旋转,而不能向外侧翻转。
更具体地,所述托板2的下端设有U型夹缝,所述拉绳4的末端连接一金属卡片,所述金属卡片卡合于所述U型夹缝处,通过所述金属卡片与所述U型夹缝配合,能够实现所述拉绳4与所述托板2之间的连接。而且,所述金属卡片与所述U型夹缝能够快速地装配或者拆卸。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13为圆柱形容纳空间,所述环形空间14的环宽是所述容纳空间13的半径的1\/4~1倍。所述环宽与所述容纳空间13的半径的比是根据需要检测的土壤的松散度来选择的,当所述采样筒1被压入土壤中时,所述容纳空间13内被进入的土壤填充满,而这部分土壤正是被采样的土壤样品,需要对其进行重金属检测,而如何能够带走这部分土壤,则正是需要所述托板2和所述拉绳4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环宽较大时,所述拉绳4将所述托板2的下端拉动进行旋转的角度就较大,反之则反。如图2所示为所述托板2在被所述拉绳4拉动作用下,旋转一个角度的示意图,此时,所述托板2由于旋转一个角度,因而能够有效地将所述容纳空间13内的土壤托住,防止所述容纳空间13内的土壤在所述采样筒1提升的过程中,从所述容纳空间13滑落。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环形空间14内,所述内筒11外壁的两侧还分别设有限位槽15,两根所述拉绳4均穿过所述限位槽15后与所述托板2的下端连接。首先,设置所述限位槽15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在所述采样筒1被压入土壤或者从所述土壤提出时,所述拉绳4与土壤之间产生的阻力;其次所述限位槽15能够有效地将所述拉绳4的位置尽可能地限制在靠近所述内筒11的外壁处活动,使得所述托板2获得更大的向内侧旋转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清楚,所述限位槽15在图1和图2中均是画有填充线的部分。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11与所述外筒12可通过辅助件(图上未示)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辅助件可被拆卸,所述内筒11与所述外筒12可被分离,所述辅助件的数量可以是2~4根,所述辅助件可设置在所述内筒11与所述外筒12的上端,即是所述辅助件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内筒11的上端,而另一端同样通过螺丝连接在所述外筒12的上端,如此,能够将所述内筒11和外筒12快速连接固定为一体,方便将两者拆卸下来清洗、运输及存放。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至少三根内筒连接件5,所述内筒连接件5呈长条状结构,较佳选择的是,所述内筒连接件5呈长条扁平状,所述内筒11由若干内筒节111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内筒节111的结构完全相同,至少三根所述内筒连接件5均匀地布设于每个所述内筒节111的外壁处,将若干所述内筒节111连接固定成一个所述内筒11,较佳选择的是,所述内筒连接件5呈长条扁平状,在每个所述内筒节111的外壁处开设有对应的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内筒连接件5,当所述内筒连接件5放置于所述凹槽内时,由所述内筒节111组成的所述内筒11的外壁整体上是平整的,如此能极大地减少所述内筒11在压入或提出土壤时的阻力。通过设置所述内筒节111与所述内筒节连接件5,能够快速组装成一个所述内筒11,当所述内筒节连接件5从所述内筒节111外壁处拆除后,可通过薄刀片将相邻两个的所述内筒节111连接处切开,每个所述内筒节111内部容纳的土壤均代表土壤表面以下某一个深度范围的土壤样品,方便对土壤样品的重金属检测时,土壤深度与土壤样品一一对应,能够对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并方便地记录。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筒节111需要通过刚度大、形变小、耐腐蚀、耐氧化的金属材质制成,如此能够防止其在压入土壤时产生变形,或者受到过酸、过碱的土壤腐蚀的现象。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内筒节111为圆管状结构,且每个所述内筒节111的侧壁均连接有供重金属检测探头插入的孔112。如果需要对所述内筒节111内的土壤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时,只需将重金属检测探头插入所述孔112内即可,方便快捷。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孔112上还配置有孔盖(图上未示),采样时,所述孔盖盖设于所述孔112上;待采样完成后,需要对所述内筒节111内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检测时,所述孔盖可从所述孔112上分离。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立所述孔盖,能够防止所述内筒11在压入或者抽出土壤时,所述内筒11外壁附近的土壤从所述孔112进入至所述内筒节111,如此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干扰,而设立所述孔盖则能够很好地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能够有效地提高测试的准确率。
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方法:包括:
(1)将所述采样筒压入需要被检测的土壤内,此时所述容纳空间内进入的土壤即是获取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被采样的土壤是比较稀松或柔软的土壤,则可以通过人工平稳地压入,如果被采样的土壤是比较坚硬的土壤,则需要借助电力,将所述采样筒压入。
(2)竖直向上拉动所述拉绳,通过所述拉绳带动所述托板向内旋转β角,且同时带动所述采样筒向上提升,将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土壤样品带出土壤,完成采样,其中:β≤θ。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板向内旋转的β角的大小,是与土壤的坚硬程度有关的,最终能达到托住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土壤样品不往下掉落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同时带动所述采样筒向上提升,将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土壤样品带出土壤以完成采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采样筒在提出土壤时,如果阻力较大,则需要借助电力,将所述采样筒提出。
图1所示,所述拉绳4则处于放松状态,所述托板2处于自然垂直状态,此时,所述拉绳4并未开始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拉绳4被拉紧,所述托板2向内旋转一个角度,此时整个装置处于被提升的状态,所述托板起到托住所述容纳空间13内的土壤样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土壤为固体结构,同样带有一定的水分而具有一定的粘性。正常情况下,只需所述托板2向内旋转β角,其中:β≤θ,而0≤θ≤90°,即可将所述土壤样品托住,而不会从所述容纳空间13掉落。
结合图1~4,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土壤重金属检测采样装置中,包括采样筒1、托板2及拉绳4,所述采样筒1及托板2可被压入需要被检测的土壤中,然后通过所述拉绳4拉动所述托板2旋转一个角度,最后将采样筒1从土壤中提出,此时,由于所述托板2托住所述采样筒1的下端,因此所述采样筒1内部的土壤与所述采样筒1一起被提出,所述采样筒1内部的土壤即是用来检测土壤重金属的土壤样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9023.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16757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G01N 1/08
专利分类号:G01N1/08;G01N33/24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3286号
发明人:甘佳俊;陈砚;陈益思
第一发明人:甘佳俊
当前权利人: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