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云:改造“坐月子”:传统、科学与市场的角力论文

戴望云:改造“坐月子”:传统、科学与市场的角力论文

[摘 要]在现代社会之中,中国传统生育习俗“坐月子”经历了科学理性逻辑的改造和被市场商业逻辑的利用,因此这项习俗的实践呈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杂糅,月嫂护理、月子中心坐月子等商业化的坐月子形式也逐渐普及。但形式的衍变与空间的转移不影响月子“隔离-过渡”的仪式意义,民众的对传统的认同也使得民俗在传衍变迁中保持本质不变,并起到指导范型的作用。而在坐月子的场域中,传统、科学、市场三者的角力使得习俗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形成张力,女性坐月子的身体之上,反映出了转型社会中家庭、性别文化的现实。

[关键词]坐月子;生育习俗;产妇;消费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坐月子”是中国传统的生育习俗,强调产妇在产后一个月内休养时需遵循一系列规范和禁忌,如要卧床休息避免劳作,穿长衣长裤保暖,门窗紧闭避风,谢绝外人来访,不能洗澡洗头刷牙,不能吃生冷食物(如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以免“招风受寒”,落下终身难愈的“月子病”。新生儿照护的规范与禁忌亦可包含在内。

慢病毒介导的三种神经元谱系相关转录因子脑内转移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 陈品,于波,罗雨,等 215

坐月子习俗在中国历史悠久,保守地推测可以追溯至宋代。[1](P9)千年前的生活方式、医疗条件、健康观念与当代差别显著,因此,那些古老的月子禁忌,现如今若全然恪守遵循,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如近几年盛夏季节,媒体就时有产妇在家坐月子、不开空调还盖棉被、继而中暑乃至身亡的新闻报道①齐鲁网.淄博一产妇坐月子中暑身亡,这些“坐月子”陋俗要不得[OL].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7/0717/3625308.shtml.2017-07-17.新浪网.坐月子竟坐出中暑[OL].http://health.sina.com.cn/d/2014-06-10/1729139587.shtml.2014-06-10.。习俗需要适应社会生活,这便促进了坐月子在习俗内容上的诸多科学化改造,尤其在中国的城市社会之中。而坐月子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家人照护,新兴的市场还为母婴提供了更专业的照护者(月嫂)和更具现代气息的产后康复场所——月子中心②或称“月子会所”“母婴护理中心”等。,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又有一定购买力的城市中产尤其青睐这些产后照护的商业化选择。

尽管站在现代医学的立场上,大众多将坐月子传统习俗中那些已不适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斥之为健康与卫生的“陋俗”或“迷信”,认为需要破除和抛弃,但同时,坐月子盛行不衰,在当代亦奉行者众多,他们一般从地方知识的特殊性来看待这一习俗并肯定其价值,认为这项传统可改造,但不能断裂。而既有的关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中坐月子习俗观念与实践的研究,也多以“传统文化惯性”和“现代科学理性”为其价值评判坐标的两轴,或是在对坐月子的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的普遍性知识这两者关系的探讨中肯定传统对于文化多元性的长远价值,[2]或是以两轴之前者透视传统的家长权威而以后者透视现代科学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力量,以论证商业化坐月子所带来的家长权威式微的结果。[3]本文之研究站在民俗学的立场,意欲从民俗传衍的连续性与变异性的视角出发,来分析和讨论当代城市社会之中科学力量与市场力量对坐月子传统的改造及几种力量间的互动角力关系,而从改造之后丰富的坐月子新形式中,本文亦欲发现其所反映出来的民俗认同的本质与社会现实的根源。

田野调查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在华东一线城市SH 市及三线城市SX 市跟踪观察了两个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均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孕产妇线上群,对32名产妇进行了访谈并与若干产妇家人做了交流。受访产妇生育次数、坐月子方式的基本分类如下:生育次数,已生育一胎者:22人;已生育二胎及以上者:10人。在受访者编码中分别用“1”和“2”来代表。坐月子方式,居家坐月子、由家人照护:12人;居家坐月子、聘请月嫂照护:6人;月子中心坐月子:11人;身居海外坐月子但由来自故土SH 市的长辈照护:3人。在受访者编码中分别用ABCD 来代表。下文编码内的产妇名字均为化名。通过受访产妇的引介,本文亦考察了两个城市的月子中心各一所:位于SH 市的月子中心为酒店公寓式、母婴分隔;位于SX 者为花园别墅式、母婴同室,并以中医药护理为其特色之一。之所以在两个城市都选择了调查对象与调研场所,亦是希望能够在研究中发现社会文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的地区,人们对于坐月子这项生育习俗在态度和实践上可能存有的差异。

二、坐月子传统的本质:过渡礼仪

月子中的产妇,华东吴方言区称为“舍姆娘”,意思是“在家里(不出去、坐月子)的女人”。从这个名称里可以看到坐月子的两个关键部分:一是将产妇隔离在特定空间里;二是经过此特定的时间段,产妇康复身体。“隔离”与“康复”,都体现出了坐月子的“过渡”意义。

坐月子习俗的传统事象里包含了诸多“隔离”的要素。旧时妇女在家生产,分娩的产房与产后的月子房合一,宋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中称,产房要安静、封闭,“无令贼风游气可得而入”。[4](P85~89)产房秽恶,在生产之时与产后月子期都禁止生人出入,还要在产房门楣悬挂一定告诫生人和驱辟邪物的标识,如红布,以及大蒜、红枣、栗子、花生、铜钱等。[5](P264)“挂红”是为了让外人与产房内的污秽隔开,同时又保护其中的母婴,因为外人进入会“踩断奶”,即带走产妇的奶。

海外中餐馆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配置,中华美食是我们与世界对话沟通、情感交流、文明融合的适宜介质。2017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事实上,餐饮的文化传播已经纳入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顶层设计,以期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移民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 我月子里家里每天做催奶的汤,我真不爱喝,但为了宝宝我喝了。出了月子就再也不喝了。(蛋妹1A,访问于2017年10月6日SX 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要二胎,在一段时期内的孕产妇的数量激增,不论是医疗服务还是医疗资源都为产科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现在的产科护理中,也存在着很多护理的风险和问题,这些都是现在产科亟待解决的方面。

传统月子中的时间节点仪式也跟隔离或祛除污染有关。产后三朝有给婴儿“洗三”的诞生礼仪,婴儿伴随着母亲的污血一起降临人世,因此“洗三”之水多用药物香汤,藉此洗去原生污染,以求婴儿平安健康。“满月”礼是月子的结束,母婴由此都可以结束隔离、走出产房了,而此时,婴儿多行“剃满月头”之礼,旧有的解释是这从娘胎里带出的胎发十分秽恶,“多触神灶,小儿不安”。[4](P163)

然而“污秽”并非只在“洁净”的字义层面上,它更与秩序相关。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认为“污秽”是位置不当的东西,[8](P45)那么,认为以血液来象征的妇女生产过程是污秽的、不洁的,实际上是因为生育打破了原有的家庭秩序,给家庭成员带来新的身份地位,这种转变是一个脱序的过程。依照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的“过渡礼仪”理论,产妇分娩后的“月子”可视为一个打破了秩序的非日常阶段,与原有生活情境分隔、过渡,并整合出新的秩序。经过这个仪式过程,婴儿会从胎儿过渡为家庭成员,丈夫和长辈过渡为“人父”和“祖父母”,产妇则从则“人妻”过渡到“人母”,更重要的,在传统的父权制家庭中,生育行为的完成会让妇女跨越界限,从未育时的“外人”变成“自己人”。然而,这一社会性地位的过渡期,如范热内普所称为“游动于两个世界之间”的边缘(marge)境地,[9](P15~16)产妇在其亲属制度秩序中的身份还暧昧模糊、未完全确认,为保证过渡礼仪能顺利完成,便以月子在空间上的隔离,及诸多禁忌来约束那些不稳定的因素。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是将一系列脉冲通过附加电路处理得到数字量的编码器。光电编码器的码盘一般多用玻璃材料制成,玻璃表面镀上一层不透光的金属薄膜,然后在薄膜上刻制码道,数量从几百条到几千条不等。这样整个码盘圆周被等分成n个透光的槽。

从象征层面上来说,月子就是秩序整合与回归的阶段,把“污秽”/“不洁”的加以隔离,通过秩序的归位慢慢削减其危险力量。对应到实践层面,则是把身体状况尚不稳定的产妇放在一个不会与外界交互影响的空间里休息与康复,使其回归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婴儿刚刚出生,也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好好保护以助存活,“三朝”“满月”等仪式的实质是扶助婴儿的成长,孩子长大一天,夭折的危险就减弱一分。月子的空间,即为隔离种种“危险”的安全空间。等到可以离开这个安全空间之时,母、婴的这一过渡仪式就完成了,家庭新秩序与成员的新身份也得以完全确认。

三、改造坐月子传统:科学力量的工具性

今日的坐月子之俗大体从传统继承而来,但妇婴医学科学的加入大大降低了生育的风险,因而象征层面上的污秽、危险等意义也大为削减,今日坐月子仍强调隔离,但已更多是出于生理层面上保护母婴的目的了。比照现代妇婴医学可以发现:民间月子的时长短则一月,长则42天,乃至双月,与现代生物医学产褥期(6~8周)大体对应,新生儿的28天也被医学证明是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个时期,[10](P3)月子里的物理隔离有助于预防病菌传染,也可保证充分的休息。旧时月子中不能开窗、不能洗澡、不能吃生冷物之类的规矩,在医疗卫生条件尚普遍浅陋之时,亦可称“科学”,可有助于室内保暖、预防伤口感染、防止食物不洁带来的疾病等。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旧时的“科学”失去了现代卫生学上的意义,已显得不合时宜了。

但是,月子传统叙事中扶助母亲康复、婴儿成长、完成身份过渡的仪式意义却仍然适用于今日的语境。生育在传统中国一直是个“延续香火”的家族事件,即便到了今日中国,也未曾蜕变为仅仅是夫妻二人创造新生命这样简单的个人行为。因此,在坐月子的仪式空间中,展演的是人的身份与情感关系;在产妇有待康复和婴儿有待成长的过渡性身体之上,坐月子用健康知识的作用形式表达了祝福健康的信念。妻子为丈夫的家族诞下子嗣,在普遍少子化的当今社会,其重要意义比之旧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家中长辈及丈夫通过悉心照料表达对其生育功劳的犒赏,并通过这种情感互动建构起围绕新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亲情伦理,所借的也正是“月子”所提供的仪式空间。“三朝”“满月”等婴儿成长的仪式仍然保留,只是祝福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污秽禁忌,甚至旧时以为秽恶的胎发,时下也流行在剃下后被做成胎发笔之类,作为宝宝成长的纪念物了。

无论如何,产褥期/新生儿时期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时间段,对于产妇康复、婴儿平安、新家庭秩序确立的积极要求,使坐月子传统仪式的“过渡”意义得到延续,在当代社会中保持住了其作为刚性需求的存在,而传统“隔离”形式在现代卫生学意义上的消减却给予了科学化改造坐月子禁忌以柔性的空间。因此,本文所调查的产妇案例,不同程度地在坐月子实践中表现出了对传统的改造,但从本质而言却又未与传统完全背离。

* 我生老大时,到20多天,子宫有炎症大出血了一回,心里一直有阴影,所以生老二时选了这个月子中心,中心的常驻医生和保健护士据说都是妇幼的退休医护,给人感觉专业上可靠。(小禾2C,访问于2018年8月30日SH 市)

* “我是一定要洗澡洗头的,不过洗澡用的水是艾草煮过的,晚上泡脚水是用老姜皮煮的,顺了我妈的意。”(小颖2A,访问于2017年9月11日SH 市)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对月嫂、月子中心等产后护理服务,受消费者青睐的首要处的确在于其富有现代感的科学之处,包括医疗技术支持、营养学支持以及在家庭内部较难实现的心理建设支持等:

两夫妻淘汰了我在店内加点的小菜,偏偏那也是儿子们很喜欢的一样食材。“抱歉,菜单来不及画掉。这种食物大热天容易坏,我们不进货了,改为冻豆腐可以吗?”老板问。

*“我妈不给我吃冷水果,最后我们决定把水果加热一下。”(小草1D,访问于2018年6月14日线上)

图片拼接 由于通过单反相机+鱼眼镜头拍摄的照片为单独照片,需要进一步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拼接,在图像拼接处理上采用图像拼接软件,常用的拼接软件有PTGui、Pano2VR等[4]。目前部分全景制作者采用Pano2VR软件进行图片拼接处理,此款软件支持输出HTML5/CSS3格式的全景,操作简单,只需导入单张全景图片即可一键生成全景图片,但是此款软件不能对图片进行进一步调整,如果图片色彩、曝光度等关键因素不一致,将不能生成完整全景图片。

“挂红”很容易联想到“血”的意象,妇人的生育过程与血紧密相连,少女有了月经初潮,才有了生育能力,若怀孕则会停经,到生产时,胎儿伴随着大量血液一起出生,而月子期间,产妇还要排出恶露。所以,有民间观念认为女子怀孕时没有来的月经之血化作了胎儿的血肉,而这个创造过程中的剩余之血则在生产和月子时排出。[6]甚至产妇哺乳婴儿的乳汁,也有民间观点认为是从暂停的经血变来的。①此说法从田野调查中获得。此外,田野调查中也获得了对“恶露是积攒了十个月的月经”之说法的确认。女性的生理之血有着如此创造和滋养生命的魔力,因而被认为神圣之至,而又不洁之至。这种认为女子生理机能中含有不净、亵慢、毒害、危险的观念,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7](P187,190)人因对其无法把握而畏惧,因畏惧而有了隔离和禁忌,妇女月子期间的严格隔离便是。

* 老家亲戚送来的客家月子酒,我们那边的习俗,说补的。我喝了一点。补不补不知道,喝个心意吧。(璐璐1A,访问于2017年10月6日SX 市)

同时,调查中也发现,“科学坐月子”的改造,与“坐月子有必要”这一前提和基础并不互斥,产妇们会从传统的思维出发对这一必要性加以体认。其中代表性的叙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人种体质差异说,如产妇桃子2A(访问于2017年7月23日SH 市)称自己“生完孩子后一动就出汗,说明体质差、产后确实很虚,需要安心坐个月子,补一补”,她认为中国人跟欧美人体质不同,所以欧美人可以不坐月子,中国人还是要坐,只不过要“讲科学、讲卫生”,不能禁止洗头洗澡等;产妇瓜妈2D(访问于2018年6月15日线上)在美国生产,她接受了冰敷下阴的止痛措施,但拒绝了护士送上的饮用冰水,她说“中国人的身体不习惯这种,会受不了”。另一种是防治“月子病”有效说,如产妇兔姐1A(访问于2017年9月12日SH 市)讲述了自己产后腰酸背疼的“月子病”,她认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坐月子没经验、家人照护亦不得法所致,所以“如果还有下次,我要找专业指导,要科学坐月子,以免月子病。”兔姐1A 还以其一位熟人月子里感冒处理不当引发了难愈的哮喘一事为“月子病说”做了佐证。

上述几位产妇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坐月子的必要性,但有趣的是,她们口中的所要求的“科学”却似乎与普遍意义上的科学话语并不完全吻合。桃子2A 对体质之人种差异的看法,是在“欧美人人高马大”这一表象上的主观推测,而兔姐1A 想得到科学的产后康复指导的出发点在一个并不属于普遍性科学范畴的概念“月子病”之上,此外,在她们的表述中,体质问题或月子病,实际上与坐月子功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够科学、明晰。不过,若非以科学思维去评判,她们的表述实际上凸显了“坐月子”实践的地方性和日常性。她们从文化传统中承袭了对“坐月子”这个仪式框架的认同,从熟悉的传统医学的话语中直觉性地习得了对身体感的描述和定义,如“虚/补”和“月子病”,但又从自己同样熟悉的现代科学中引入话语来应对身体的问题,来试图重述和重塑传统——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解决问题之实际性和有效性是根本标准,因此,除去产妇们认定的那些过时或有害的“月子迷信”,凡于产后康复有用的知识与方法,无论传统抑或科学,都被一并纳入日常生活“常识”的范畴之中。

尽管当代的坐月子在民间实践中多少都会经历科学化,但章梅芳认为,坐月子本身不属于也不必完全被改造为现代产科科学的内容,因为当坐月子还作为一项传统存在之时,它所包含的便不仅是医学的知识和技术,还有文化和家庭伦理关系。[11]因此,我们若将坐月子的整体框架视为一套产后的健康信念,其中对身体感的体察与处理看作人类学意义上从文化情境中培养学习出来的知识与技术,[12](P85~106)(11~52)再把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视为工具或道具,那便更易理解科学化改造坐月子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弹性空间,得以让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并置、习俗与科学的话语杂糅了。赫尔曼·鲍辛格(Hermann Bausinger)在其论著《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中援引利奥波德·施密特的观点称不同文化阶段的童话中乐器和其他道具会被更替为贴近当时时代的种类,鲍辛格称之为“道具替换的规律”。[13](P165~166)这一规律实际上可以延伸到其他民俗现象,包括坐月子。我们发现坐月子作为生命特殊阶段过渡仪式的框架是既定的,其文化传承的价值原点正在于此;产妇选择对传统的哪些内容认同、对科学的何种方法采用,是为身体健康的目的服务,但这也与身体感的文化习得相关,所以反映到现实中,月子期间洗头洗澡的要求普遍存在,但却少有人能认同如西方产妇那样产后喝冰水,这种“身体的不习惯”与诸如“喝热水”的文化养成有关系。而在这延续性的文化框架以及框架内有选择、有适应的身体知识再生产之中,科学扮演了一个工具性的角色,它表现为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技术、理念与方法,或者凝聚到代表生育新科学的人或物之上,如专业月嫂与月子中心。这些具体的工具手段可按需求、依情境为人所灵活利用或替换,它给予了当代城市社会中坐月子以不同程度的科学化面貌,但不改变其生育过渡仪式的文化核心,这也正是当下的母婴护理师和母婴护理中心仍采用“月嫂”“月子中心”等传统型名称来面向市场的重要原因,它们的确是现代的产物,但依然需要呼应民众在身体的文化与文化的身体之上的集体惯性。

四、月子市场:对科学的利用和商业化

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与成员关系已不同于传统社会,在城市中核心家庭取代传统大家庭而成为了主要的家庭类型,两代人之间在生活上的依赖性减弱了;而性别平等的提高淡化了妻子在夫家从“外人”到“自己人”界限,生育和坐月子的仪式对跨越家庭等级秩序的意义已非那么重大,因而以前作为家庭繁殖体系中一环而被管理的产妇,想要脱离传统的束缚与长辈的权威,对自己的身体拥有更大的掌控力。产妇们希望树立起“科学”的话语并由自己掌握,正是为此目的。

坐月子的科学化改造,其背后的原动力是当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内部话语权力和知识权威的争夺。旧时产妇生育与育儿的知识多从长辈女性(婆婆、妈妈)处口耳相传而得,而这种知识传承流动的顺序里也包含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秩序,所谓“媳妇熬成婆”,在以代际传递身体知识与经验的年代,长者是这条秩序链上的权威。

获取生育和育儿的知识在当下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再只有长辈这一单一渠道,通过在母婴市场上的购买专业的服务,产妇们就能获得“生育新科学”,而本文调研的产妇们也十分热衷于此。月子市场的购买模式,尤其是聘请月嫂、或入住月子中心,作为一股外部力量,迎合了当下的需求,有经济能力为此买单的产妇们,希望借助此力,使母婴照护走出家庭私领域、脱离女性家庭成员之间照护的亲情模式,在生育实践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性,让产育生活更为“科学”和“现代”。而月子市场的商业资本也必然以这般消费者青睐的面貌来包装和营销自己。但笔者经过实际调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市场是否真正依循科学的原则来改造坐月子传统,抑或有其自身商业化的思维逻辑? 市场与传统的关系又如何?

* “我老公坚信月子病的存在,而我要开空调,最后妥协条件是我穿上长衣长裤。”(小九1A,盛夏季节生产,访问于2017年9月11日SH 市)

产妇们代表性的改造叙事为“要反对迷信”并“科学坐月子”。所谓“迷信”,即有违于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科学的传统月子禁忌,如“夏天不能(开空调)吹风受凉”“不能洗头洗澡刷牙”“不能吃(生冷)蔬菜水果”等,产妇们认为要首先抗拒和抵制,因为这些做法已经“过时”,有身体也有害无益。不过抗拒的方法却未必都是强硬的,尤其是由家人照护、居家坐月子的产妇,她们往往擅于找一些变通之法,既达到对“迷信”旧俗的拒绝,又留有与传统的文化惯性调和的余地,如下文前三例,或者在妥协中兼顾到了传统人情关系,如下文后二例:

* 月子中心供应一天三顿正餐,外加两到三顿副餐,有蔬菜有水果,没有大鱼大肉特别油的,也没有长辈在身边盯着你硬要你吃那些补的。(胖胖2C,访问于2017年9月4日SX 市)

* 月嫂很懂产妇心理的。我剖腹产完,在医院病房,婆婆妈妈老公三个人哈哈笑,我自己捂着伤口忍着,那时候真想破口大骂:“你们都给我出去!”后来照顾我的月嫂来了,给我催乳,跟我聊天,讲产后的情绪变化什么的,反正句句能聊到我心里,我就感觉好多了。(产妇青青1B,访问于2017年9月12日SH 市)

但“花钱买了科学/现代感”的内容尚不止于此,产妇们聘请月嫂,或入住月子中心,更是购买一个实现心中理想家庭文化与育儿方式的空间或契机。本文调查了月子中心家属陪护人选问题,发现受访产妇偏好于丈夫陪护,因为希望丈夫参与自己孕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费孝通称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主轴在纵向的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14](P41)而当今的城市社会已将这纵横轴的主次进行反转。月子中心隔离了长辈的存在,连同他们的教化规训,维护了一个核心家庭的三角形结构,这样的结构更简单,成员关系更平等,符合现代女性对于家庭形式与文化的期待。

由月嫂取代长辈来作为育儿知识传授者也受到产妇们的欢迎。比如传统月子护理十分强调母婴的保暖,这与过去居家条件简陋有关,没有室内恒温设备,月子里身体脆弱的母婴确实有着凉得病的风险。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怕着凉”毋宁说只是文化惯性造成的身体感了,而长辈们依循惯性,仍倾向于给婴儿过度保暖,有不少家庭会在这一问题上产生矛盾。产妇小鹅1C 坐了双月子,在月子中心一个月后又聘请了月薪14 000元的金牌月嫂居家照护,她的目的之一便是让月嫂树立婴儿护理的话语权:“我们月嫂在的时候,四月份,宝宝出去穿的就是一层单衣,还光脚不穿袜子。我妈其实恨不得给宝宝穿两双袜子,但月嫂在,她也很难反对。”(2018年8月29日SH 市)

波爱修模仿古希腊哲人,以对话的形式开展“哲学的慰藉”。首先,表明自己面对厄运一蹶不振的根源在于贪图往日的好运,而无常才是命运的本性,贪恋过去的好运,是没能看清命运的真面目。另一方面,波爱修又借命运之口道出人欲的不可餍足,因为财富,荣誉,都受命运支配,本不属于人,当命运将其带走时,人没有理由抱怨命运本身。第三步,波爱修具体谈论这些世人趋之若鹜的事物。财富,权力和荣誉作为“命运的婢女”,它们的不足恃和虚幻性就已被注定。这里,波爱修对命运和它的“婢女”作了否定性的初步判定,自由和宁静都不存于其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的话语中,现代的产育理念、方法或技术,不仅以“现代科学”的面貌示人,还会进而被塑造成产育业的“时尚”或“品味”以吸引消费,尤其是在产后体型恢复这一方面。市场通过大众传媒将社会中的“怀孕/生育偶像”推送到产妇们的视野里,如产后复出瘦到仿佛未怀过孕的昆凌、杨幂、Angelababy(杨颖)等女明星。而如何造就这一个个“迷人的凝视客体”[15](P246)? 市场给出的宣介是去月子中心坐月子:昆凌的月子费至少要44万元,“被宠成了公主”,辣妈小S(徐熙娣)生育三胎,但“依然活力如少女,令人羡慕不已”。①妈妈帮.五个坐月子最“烧钱”的女星[OL].https://www.mmbang.com/bang/609/29767839_1.2018-11-03.以相近关键词搜索大众媒体,类似话语颇多。本文所调查的大城市SH 市的产妇多心仪并追求以“科学”来实现这样的时尚,而小城市SX 市的产妇在言谈之中则流露出与大城市风尚的比较并希望效仿之。“科学”本无诱导性,但被消费主义包装为“时尚”或“品味”而异化了的“科学”,却易使产妇陷入不自知的被动和盲从。不管是被凝视的身体还是由丈夫“宠成公主”,都是男权的视角和话语,女性并不自主,她们也由此对自己产后的虚弱或胖产生了焦虑,并探究如何才能获得像明星一样理想的身体状况,以使自己生育之后仍能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中不输性别魅力。有相关文化评论对女性们轻易投降于消费话语与传统性别话语的合谋提出了批评②阿莫.坐月子只是封建糟粕? 为何不少中产仍然趋之若鹜[OL].“界面新闻”客户端.2017-07-26.,但在现有社会结构之中,既要完成性别传统所予以的生育之任,又要迎合社会对女性身体美的苛刻标准,产妇们发现市场所提供的“生育新科学”,无论呈现怎样一种杂糅,比如既有西式运动塑形又有中医理疗康复,都尚且是伸手可够到的一根稻草,虽然这根“稻草”同时也推动她们更深陷于市场的诱导之中。我们认为,当市场力量介入对坐月子传统习俗的改造,它沿用现代母婴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但却用偶像、品位等手段来包装之,使得这种市场所制造的生育科学被商业化逻辑深深浸透,而且其中的性别话语也仍然远未达到现代性的完成时。

市场的生育科学并非纯粹的科学逻辑,那么市场有无抛弃传统逻辑?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被认为“现代”之如月子中心,其建构出来的科学性也未完全脱离传统的底色,比如月子中心仍会照顾到中国人的保暖理念,给产妇提供包脚后跟的月子鞋,给新生儿提供小毯子,本文所考察的两个月子中心均是,这对于产妇不讲究保暖和婴儿只用睡袋的纯西式护理是一种折中。不少月子中心都提供传统医学的康复理疗(艾灸、熏蒸等),本文所调研的SX 市的月子中心因以中医药为特色,便还在月子餐中加入了滋补药膳。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这般杂糅虽似是而非,却迎合了对中国传统医学仍有认同的那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而SX 市的这家月子中心表示,正因为三线城市比之一线城市在文化上略为保守,所以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服务形式更受欢迎,不仅是中医药护理,还包括母婴同室,“大城市SH 市的那种母婴隔离,我们小地方接受程度低”,月子中心的W 经理称(访问于2017年9月4日SX 市)。以及,最重要的是传统月子习俗的仪式感得以充分保留,比如出月子的满月礼移植到月子中心的现代空间里就成了满月派对,甚至产妇的熏蒸理疗也被冠以“发满月汗”的名义,成为了一项用传统元素发明出来的月子新习俗。商业话语向传统话语的种种迎合与示好,以及对科学话语的利用和再造,正说明,在坐月子的场域中,传统、科学、市场这三方面的力量,存在着角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代城市社会中被改造了的坐月子传统,糅合了科学理性的思维和市场逐利的逻辑。

五、结语

本文梳理了坐月子的传统礼俗内容与形式,指出了其作为生命特殊阶段“过渡礼仪”的本质意义,这一文化上的本质,在民俗的变异之中保持延续,贯穿在被科学和市场的力量改造过的坐月子实践之中,是其习俗文化传承的原点和形式变迁的生发点。无论是由传统的月子旧民俗演变为吸收了现代科学的月子新民俗,还是从原来的在家坐月子发展到在家庭外的月子中心坐月子,都不过是换一种形态或换一个空间来实现生育“隔离-过渡”的意义。因此,面对科学与商业的介入与挑战,传统的知识与理念不会消亡——景军在对甘肃大川村里的食物与营养的研究中曾有这样的结论,他认为做出策略选择的理据依然是对传统的认可与接受,因此传统仍有足够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空间。[16](P152)坐月子的情况亦如是,人们改造坐月子的习俗而非彻底抛弃之,恰恰说明其对传统的认同与认可。而商业化的月子服务,也是将民众以坐月子为一套健康信念与人生礼仪的文化心理作为资源加以了利用。在长期历史传承中形成的认同性是“月子经济”这项民俗经济的核心,[17]有关月子的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无论是坐月子是被科学化了还是市场化了,民俗认同的本质都使得“坐月子”作为一项传统,而对现实发生着“指导范型”[18](P42~44)的作用。

道真乌天麻野生分布在海拔120~1 800米的林下,阴湿、腐殖质深厚,土壤肥沃的生态区域。道真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适合乌天麻栽培。

民俗在传衍过程中的变迁通常有多方力量的作用,本文也着重描写了传统、科学、市场三者在坐月子习俗改造中的角力互动。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科学正在日益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而购买健康照护服务,本身也是家庭功能社会化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坐月子习俗的改造过程表现出了顺应这些时代需求的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就坐月子而言,传统的文化惯性之下科学的工具性意味很强,市场也无法放弃其因逐利而利用传统与科学的逻辑,所以,习俗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当下的女性购买以科学和时尚为面貌的月子服务,以期提高自主和平等,但却又可能陷入商业利用性别不平等的话语、焦虑感等设置的消费主义陷阱。坐月子习俗的改造,呈现为一个传统、现代、商业力量持续博弈的场域,也反映出身处转型中国的女性所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困境。而从习俗表象之中透视社会文化根源,在人的身体之上揭示批判意义,也是本文通过“坐月子”这一身体、医学的问题来探讨社会本质所做的一点尝试。

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促进着我国有机农业的诞生与发展,而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客观上也为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的市场提供了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廖育群.医者意也:认识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章梅芳,刘兵.“坐月子”传统及现代意义——以北京某高校女教师群体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3]赵芮.新老博弈:商业化坐月子与家长权威的式微[J].思想战线.2016(4).

[4]朱瑞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Ahern,Emily M..The Power and Pollution of Chinese Woman[A].In Arthur P.Wolf,(eds.),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C].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7]江绍原.血与天癸:关于它们的迷信言行[A].王文宝,江小蕙,编.江绍原民俗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8][英]玛丽·道格拉斯,著,黄剑波,卢忱,柳博赟,译.洁净与危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9][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过渡礼仪[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毛卫平,编.儿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1]章梅芳,刘兵,卢卫红.“坐月子”的性别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12][法]马赛尔·莫斯,著,林宗锦,译.人类学与社会学五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德]赫尔曼·鲍辛格,著,户晓辉,译.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英]克莱尔·汉森,著,章梅芳,译.怀孕文化史:怀孕、医学和文化(1750-200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6]景军.一个甘肃村庄里的食物、营养与文化权威[A].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C].景军,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7]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18][美]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Reforming“Zuoyuezi”:Wrestling among Tradition,Science and Market

DAI Wang-yu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In modern China,the traditional childbearing custom of"zuoyuezi"(sitting the month)has undergone the reformation b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ogic and has been taken advantage of by commercial logic,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practice of the custom shows a mixture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ith the gradual popularization of commercial forms of"zuoyuezi"such as postpartum nursing and postpartum nursing center,etc..However,the change of form and space doesn’t affect its ritual significance of"isolationtransition".The public's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 keeps the essence of folk customs unchanged and plays the role of guiding paradigm during custom evolution.The wrestling of the three forces,namely tradition,science and market,in the field of“zuoyuezi”custom creates tens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with the reality of family and gender culture in today’s transitional society being reflected upon the postpartum women.

Key Words:“zuoyuezi”;childbearing custom;postpartum woman;consumerism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179(2019)05-0093-08

*收稿日期2019-05-04

[责任编辑 秦红增][专业编辑 何 明][责任校对 袁诗筌]

[作者简介]戴望云(1981~),女,浙江湖州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高校讲师职称。研究方向:医疗民俗、民俗与身体。

标签:;  ;  ;  ;  ;  ;  ;  ;  ;  ;  

戴望云:改造“坐月子”:传统、科学与市场的角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