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应论文_刘益珍,姜振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生态,库区,土壤,城市,遥感,重金属。

生态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益珍,姜振辉[1](2019)在《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旱轮作是克服水稻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稻田水旱轮作对水稻增产效应、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物学特性、病虫害生态调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效应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水旱轮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水旱轮作的模式特点提出,可以通过协调土壤养分,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精准施肥;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改进农业管理措施,探索应用生物炭技术;多种农作技术综合应用,在发展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对水旱轮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物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提供科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霖超,王武全,但松柏,韩亚斌,李建修[2](2019)在《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形成并逐渐大面积推广。该种植模式采用筛选品种、配套生育期和优化田间布置等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减轻了病虫为害。经试验表明,该模式还显着提升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王夏青,孙思远,杨萍,邹小燕,易巧梅[3](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以常德市穿紫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自2015年起共确立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示范。基于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对比分析穿紫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变化。结果表明:常德市城市内涝有效缓解,但在暴雨发生时局部仍出现积水和内涝现象;穿紫河水质总体上由劣Ⅴ类转变为Ⅲ类,但在冬季周期性恶化及污染物富集;穿紫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植物种类单一、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不完整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常德市夏季的热岛效应有一定程度缓解。常德市2004-2019年的海绵城市建设显着提升了穿紫河流域的生态效应,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也为合理评价其他试点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心愿,宋肖跃,许敏,林承刚[4](2019)在《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人工牡蛎礁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牡蛎礁由牡蛎等附着生物和人工构造物组成,具备多项生态功能,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立足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通过挂板实验、潜水采样和布设地笼网研究人工牡蛎礁的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效应:人工牡蛎礁共鉴定出16种附着生物,在6m以浅海域,附着生物总生物量随水深增加呈上升趋势;在5m范围内,靠近人工牡蛎礁,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中值粒径呈下降趋势,小型底栖生物的总丰度呈上升趋势;礁区内鱼类种数相较于对照区高出50%,礁区内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显着高于对照区,祥云湾海洋牧场渔显着高于对照区。人工牡蛎礁建设有助于提升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的渔业产量。(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余景[5](2019)在《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的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评估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以环境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2011年8月)和建设后(2013年8月)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后,海域氮磷比(N/P)接近16,叶绿素a浓度由7.5-12.3 mg·m-3提高到10.4-16.2 mg·m-3。总渔获物CPUE从2.1-5.5kg·h-1提高到5.8-14.5 kg·h-1。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的种类数分别增加了25种、3种、2种和3种,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提高了0.5、0.4、0.1和1.0。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对资源养护和增殖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林中立,徐涵秋[6](2019)在《基于遥感的海岛型城市发展生态效应分析——以厦门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厦门岛为例,利用基于遥感的新型生态指数(RSEI)对海岛型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以期客观评测城市发展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的RSEI从1996年的0.470下降到2017年的0.465,虽然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较大面积的建筑用地、不透水面取代了植被,但厦门岛的生态环境总体较为稳定.分析表明,这主要得益于厦门岛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对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并大力提升城市绿色空间.然而,厦门岛的生态环境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改善区域集中于北部的高崎机场和高崎火车站附近.(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振伟,张壮[7](2019)在《叁峡库区腹地村镇道路发展和生态效应研究——评《叁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村镇道路是连接外界互通往来的重要纽带,吸引人才致力乡村建设的外在因素,促进城乡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叁峡库区生态环境复杂,人文习俗多元化,库区腹地作为叁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发展叁峡库区腹地村镇道路需关注生态效应问题,良好的生态效应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特色的叁峡库区腹地村镇经济道路,助力推动库区腹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走可持续化乡村建设发展道路,加强对叁峡库区腹地村镇道路发展和生态效应研究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加快乡村城镇化发展速度,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9期)

冯丹妮,杨虎德,马彦,焦位雄,姜万礼[8](2019)在《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从传统的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转变为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其生态效应,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见解。(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岳钧,怀燕,许剑锋[9](2019)在《“水稻+”绿色高效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不仅效益低,还导致水稻对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高度依赖和生产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因而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水稻+"生态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阐述了"水稻+"生态模式的理念和利用模式类型,讨论了"水稻+"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应。指出在未来"水稻+"模式的推广中,应稳定水稻生产、加强技术集成、加强应用创新,以推动"水稻+"生态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赵述华,张太平,陈志良,潘伟斌,罗飞[10](2019)在《稳定化处理砷污染土壤对3种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某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硫酸亚铁(Fe_2SO_4)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稳定剂,采用其不同组合对矿区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蜈蚣草、香根草、苎麻为供试植物,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土壤中As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稳定剂组合处理后,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4.4%~29.0%、23.3%~41.1%、17.8%~45.0%;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Fe_2SO_4组合处理对土壤中的As稳定化作用最佳,可交换态As和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下降最显着,降幅分别为62.3%、55.3%;添加KH_2PO_4会活化土壤中As,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KH_2PO_4组合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6.9%、101.9%.不同稳定剂的组合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植物生物量、影响As在植物中的富集、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3种植物生物量的大小表现为苎麻>蜈蚣草>香根草.粉煤灰、干化污泥和粉碎花生壳组合处理使蜈蚣草和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着;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_2SO_4和KH_2PO_4组合处理使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着.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Fe_2SO_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下降最显着,降幅分别为45.5%、29.5%和53.9%;而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KH_2PO_4的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12.8%、25.2%和62.7%.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_2SO_4和KH_2PO_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对As的累积量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倍,12.8倍和3.3倍.3种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和累积量表现为蜈蚣草>香根草>苎麻.(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生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在我国西南地区已经形成并逐渐大面积推广。该种植模式采用筛选品种、配套生育期和优化田间布置等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减轻了病虫为害。经试验表明,该模式还显着提升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益珍,姜振辉.稻田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李霖超,王武全,但松柏,韩亚斌,李建修.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科技.2019

[3].王夏青,孙思远,杨萍,邹小燕,易巧梅.海绵城市建设下的生态效应分析——以常德市穿紫河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19

[4].杨心愿,宋肖跃,许敏,林承刚.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人工牡蛎礁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效应[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5].余景.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的遥感研究[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6].林中立,徐涵秋.基于遥感的海岛型城市发展生态效应分析——以厦门岛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振伟,张壮.叁峡库区腹地村镇道路发展和生态效应研究——评《叁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人民长江.2019

[8].冯丹妮,杨虎德,马彦,焦位雄,姜万礼.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9

[9].王岳钧,怀燕,许剑锋.“水稻+”绿色高效模式的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赵述华,张太平,陈志良,潘伟斌,罗飞.稳定化处理砷污染土壤对3种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加工制作的混凝土方形鱼礁Fig.3-13M...管形钢材的塔形搭建(杨吝,2005)板形钢材的加工示意图鱼礁投放朝向示意图塑料材料的浮式鱼礁树(杨吝,2005)=0.5m/s、=45°下无盖人工鱼礁流场...

标签:;  ;  ;  ;  ;  ;  ;  

生态效应论文_刘益珍,姜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