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科牧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豆科,牧草,病害,青海湖,土壤,草地,葛藤。
豆科牧草论文文献综述
郭荣明,李斌奇,孙建春[1](2019)在《豆科牧草植物在西藏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矿产战略储存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采矿过程中容易引起采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的严重破坏,为此,本文分析了西藏矿区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作用,论述了豆科牧草植物在西藏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提出了开发利用西藏当地豆科牧草的观点,旨在为西藏矿区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易显菊,丘金花,庞天德,易显凤[2](2019)在《优质豆科牧草葛藤高产特征特性与栽培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葛藤是一种畜禽喜食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根、茎、叶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本文对葛藤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割、利用及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综述,可为葛藤在生产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9年04期)
侯宇,郭荫杰,张金伟,付悦,孙海明[3](2019)在《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的适应性与种植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的差异,苗期出苗情况和病虫害及种植牧草后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该6种豆科牧草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适宜在松嫩盐碱化草地种植的豆科牧草。结果表明,在萌发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细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usaroides)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5种小粒种子耐盐碱性好于大粒种子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尤其是紫花苜蓿(M. sativa L.),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在低盐浓度(≤0.4%NaCl)环境中高于对照条件;苗期小粒种子出苗较快(3—4 d),大粒种子广布野豌豆(V. cracca)出苗时间较长(9 d);细叶胡枝子(L.edusaroides)、兴安胡枝子(L. davurica)和黄花草木樨(M. officinalis)不易遭病虫害,其余3种易受蚜虫和七星瓢虫危害。种植6种豆科牧草后土壤氮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兴安胡枝子(L. davurica);土壤pH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紫花苜蓿(M. sativa L.)。综合比较发现松嫩草地6种豆科牧草以种植小粒种子紫花苜蓿(M. sativa L.)和兴安胡枝子(L. davurica)牧草为更好。(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尹卫,田海宁,杨国柱,李小安,朱星伟[4](2019)在《青海湖南岸地区几种豆科牧草天然草地补播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青海湖南岸日益严重的草地退化问题及优质豆科饲草缺乏的基本现状,笔者通过在该地区开展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叁叶草、柠条5种豆科牧草的补播试验,测定牧草产量、牧草品质等指标,选择出该地区较为理想的补播豆科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柠条补播草地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着提高(P<0. 05),同时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 05);紫花苜蓿补播翌年饲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 05)。说明紫花苜蓿是该地区较为理想的退化草地补播品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2期)
吕朝燕,黄露,涂安敏,黄箫[5](2019)在《温度对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叁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缑晶毅[6](2019)在《梭梭根际促生菌特性分析及其对叁种豆科牧草生长的生理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s)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或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不同生境的植物根际蕴含着适应宿主植物所处生境的特有细菌群落。多浆旱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我国西北荒漠区的优势建群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独特的抗逆机制。我们设想梭梭根际促生菌与其宿主植物及生境密切相关,形成了具有适应严苛荒漠生境的特性并能通过各种不同机制来影响宿主植物的生长、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因此,深入挖掘荒漠植物梭梭根际促生菌,探究其对栽培植物的促生作用以及抗逆机制尤为重要,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PGPR促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前期工作基础,也可为植物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本研究以从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根际分离到的四株细菌(WAW-10、WA30-5、WM30-21和WM13-24)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调控豆科牧草生长和耐盐性的作用,并采用叁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WM13-24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菌株WAW-10、WA30-5、WM30-21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均为耐盐碱根瘤菌,可在5~11的pH值范围内生长;可生长温度范围为20~37℃;菌株WA30-5、WAW-10可耐受最高盐浓度为4%NaCl(0.684 mol/L),菌株WM30-21可耐受最高盐浓度为5%NaCl(0.855 mol/L);叁株菌均具有良好的固氮、溶磷能力。2.叁株根瘤菌对紫花苜蓿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并提高了其耐盐性,特别是在300 mM NaCl处理下,叁株根瘤菌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K~+含量、K~+/Na~+比,降低了叶片渗透势、丙二醛含量、Na~+含量,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的伤害,以菌株WM30-21效果最优。3.菌株WM13-24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多种酶活,可利用多种碳源,能在4~11的pH值范围内生长,可耐受最高盐浓度为17%(2.91mol/L),可生长温度范围为20~45℃,是一株耐盐碱和高温的菌株;其基因组大小为4,230,925 bp,GC含量为43.88%,初步挖掘得到29个与促生相关、30个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4.菌株WM13-24接种蒺藜苜蓿和白叁叶均表现出显着的促生效果,显着提高了蒺藜苜蓿和白叁叶的株高、根长、分枝数、生物量、根体积、根系活力、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综上所述,梭梭根际叁株根瘤菌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及提高其耐盐性方面效果显着;梭梭根际促生菌WM13-24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类鉴定,丰富了我国芽孢杆菌属全基因组数据库,补充了植物根际促生菌功能基因方面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荒漠植物根际促生菌-植物互作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豆科植物新型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对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闫智臣,古丽君,李应德,段廷玉[7](2019)在《植物病害对中国豆科牧草及家畜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植物是重要的饲用及绿肥作物,植物病害是豆科牧草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豆科牧草病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豆科牧草病害田间发病率可达1.1%~100.0%,牧草降低产量3.0%~70.0%;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下降18.3%~37.5%和19.9%~38.2%,氨基酸含量降低17.4%~50.0%,粗纤维增加13.0%~44.3%;病害亦可影响牧草生理生化,如显着降低抗坏血酸、赤霉素(GA)、水杨酸(SA)、脱落酸(ABA)等含量,增加丙二醛(MDA)、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30.0%以上;一些病害可产生毒素或雌性激素类物质,引致家畜中毒,降低家畜生产性能。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钟佃,黄秀声,冯德庆,钟珍梅,张丽梅[8](2019)在《适合番石榴园套种的豆科牧草及其栽培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3年在番石榴果园内进行豆科牧草套种,从中选出了田菁、柱花草、猪屎豆、闽引羽叶决明、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印尼大绿豆等7种适合盐碱地番石榴园套种的豆科牧草,对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方法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9年01期)
丁婷婷,王晓瑜,段廷玉[9](2019)在《病害对豆科牧草光合作用、营养成分及根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害是牧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可降低牧草产量、影响牧草品质,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引致草地早衰和退化,甚至导致家畜中毒,降低家畜生产性能。为此,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霜霉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对豆科(Leguminosae)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等光合作用、营养成分及其根瘤影响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病原菌侵染会破坏叶片和根瘤的正常结构,降低牧草的光合和固氮能力,植株代谢功能失调和病原菌毒力物质的合成、释放也会改变植株营养成分,同时分析了病害对豆科牧草生理生长、营养成分、根瘤形成和固氮作用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今后豆科牧草病害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史晓巍,齐广平,汪精海,康燕霞,马彦麟[10](2018)在《甘肃引黄灌区枸杞间作豆科牧草对土壤温度及枸杞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枸杞间作豆科牧草的水热效应,构建适宜于甘肃引黄灌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枸杞豆科牧草间作模式.【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分析了土壤温度、枸杞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枸杞/苜蓿(LA)、枸杞/红豆草(LS)、枸杞/毛苕子(LV)、枸杞/箭筈豌豆(LB)、枸杞/黄豆(LG)5种模式的响应关系,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5种间作模式都能够降低高温时段5~25cm土层土壤温度,尤其在枸杞盛花期降温效果最为明显,LG间作模式更有利于降低夏季高温胁迫;除LG模式外,LA、LS、LV和LB都有利于提高枸杞新梢生长量和粗度,且增幅在盛花期最为明显,LA与LS模式较LV、LB模式促进枸杞新梢生长量效果更为明显;在营养生长期至盛果期,枸杞新梢生长量、粗度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温度与枸杞新梢生长量、产量间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粗度呈显着负相关;LA与LS模式下,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 348.37、2 321.28kg/hm~2和1.98、1.97kg/(mm·hm~2).【结论】枸杞/苜蓿、枸杞/红豆草能够提高共生期植被覆盖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是适宜当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枸杞豆科牧草间作模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豆科牧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葛藤是一种畜禽喜食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根、茎、叶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本文对葛藤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割、利用及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综述,可为葛藤在生产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科牧草论文参考文献
[1].郭荣明,李斌奇,孙建春.豆科牧草植物在西藏矿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9
[2].易显菊,丘金花,庞天德,易显凤.优质豆科牧草葛藤高产特征特性与栽培利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
[3].侯宇,郭荫杰,张金伟,付悦,孙海明.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的适应性与种植利用研究[J].生态科学.2019
[4].尹卫,田海宁,杨国柱,李小安,朱星伟.青海湖南岸地区几种豆科牧草天然草地补播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5].吕朝燕,黄露,涂安敏,黄箫.温度对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缑晶毅.梭梭根际促生菌特性分析及其对叁种豆科牧草生长的生理调控作用[D].兰州大学.2019
[7].闫智臣,古丽君,李应德,段廷玉.植物病害对中国豆科牧草及家畜生产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9
[8].陈钟佃,黄秀声,冯德庆,钟珍梅,张丽梅.适合番石榴园套种的豆科牧草及其栽培方法[J].东南园艺.2019
[9].丁婷婷,王晓瑜,段廷玉.病害对豆科牧草光合作用、营养成分及根瘤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10].史晓巍,齐广平,汪精海,康燕霞,马彦麟.甘肃引黄灌区枸杞间作豆科牧草对土壤温度及枸杞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