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_刘洪霞,刘曜,徐劲秋,冷培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谷胱甘肽,多态性,黄萎病,抗性,陆地棉,东北地区。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霞,刘曜,徐劲秋,冷培恩[1](2019)在《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与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生物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化学性质,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以室内连续筛选的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及淡色库蚊敏感种群为研究对象,参照Habig等(1976)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采用t检验进行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淡色库蚊GSTs的最适底物为1-氯-2,4-二硝基苯(CDNB)。CDNB为底物时,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GSTs的酶活性分别为3.626×10-4和2.737×10-4nmol/mg protein·min。淡色库蚊GSTs水解活性随底物浓度〔CDNB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性种群GSTs对这2种底物的水解活性略高于敏感种群。CD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GSTs的米氏常数(Km)与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8.01 mmol/L和4.87×102μmol/min·mg,敏感种群的Km与Vmax分别为1.11 mmol/L和3.87×102μmol/min·mg,抗性种群的Km、Vmax与敏感种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11.415,tb=6.411,均P<0.05)。DC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的Km与Vmax与敏感品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0.134,td=1.280,均P>0.05)。结论 GSTs在淡色库蚊对吡丙醚抗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一定解毒代谢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梁志乐,尚珂含,王立辉,周瑾,王广龙[2](2019)在《大蒜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AsGST的克隆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大蒜GST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析GST基因在不同组织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蒜苍山四六瓣GST基因,采用BLAST、DNAMAN、ProtParam、MEGA5、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AsGST基因在大蒜根、鳞茎和叶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大蒜AsGST基因全长663 bp,编码22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5.58 kDa,理论等电点为6.55,属于tau类GST家族。植物GST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但在结构上相对保守。在蛋白的N端含有谷胱甘肽特异结合位点(G位点),C端含有可变性较大的疏水底物结合位点(H位点),在进化关系上AsGST与茄科作物较近。空间结构分析表明,大蒜GST的叁级结构由3个β-折迭和11个α-螺旋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苍山四六瓣中GST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在鳞茎中的表达量较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盐胁迫处理4 h后,各组织内AsGST基因的表达量均升至最高,说明该基因可响应盐胁迫逆境信号。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蒜GS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庆伟[3](2019)在《马峙英教授团队发现一个棉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簇在抗黄萎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河北农业大学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峙英教授团队完成的"A newly-identified cluster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 provides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cotton",在植物学国际着名刊物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该研究通过对11个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明确了陆地棉基因组包(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王静,韩彦龙,张书捷,王春涛,邓代千[4](2019)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创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408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3例为对照组,同组对象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以盐析法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凝块残留液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及基于PCR基础上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对各基因型进行检验和区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设计,危险度计算采用非条件性逻辑斯谛回归模型(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分别对年龄、性别进行校正后计算比数比(Odds Ratios,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s,CI)。结果:研究组GSTM1缺陷型基因频率为0.61,对照组为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缺陷型与GSTM1功能型基因相比,缺陷型基因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升高2.084倍。结论:GSTM1缺陷型基因是导致东北地区汉族人群易感肺癌的主要因素,烟草致癌代谢活化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06期)

郭卫,李辰旭,魏强[5](2018)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肿瘤易感性及化疗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是体内重要的Ⅱ相解毒及抗氧化代谢酶,其基因多态性使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一些肿瘤细胞的易感性和化疗效果发生改变。故综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易感性以及与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明确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张飞[6](2018)在《褶纹冠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软体动物门,蚌科,我国常见育珠蚌之一,易被感染引发疾病,增加养殖行业风险,因而,进行贝类分子免疫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巢氏PCR和RACE PCR克隆得到了褶纹冠蚌Mu型和Theta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cDNA全长。CpGST3基因的cDNA全长为1026 bp,其中包含了55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71 bp,3’端非编码区397 bp。预测蛋白分子量是21.7 kDa,等电点是5.38。CpGST4基因cDNA全长是1301 bp,其中包含了7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2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185 bp;3’端非编码区357 bp。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9.30 kDa,等电点为6.17。通过对CpGST3、CpGST4基因在蚌的五种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发现,CpGST3、CpGST4基因在鳃组织、肝胰腺、闭壳肌、外套膜、血淋巴中均有表达,CpGST3基因表达量最高的组织是肝胰腺,鳃中最低,CpGST4基因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也是在肝胰腺中,但外套膜最低。并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刺激褶纹冠蚌后,CpGST3和CpGST4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刺激蚌后,蚌血细胞和肝胰腺的CpGST3基因表达量开始上升,分别在24 h、12 h达到最高,随后逐步降低,CpGST4基因表达量也是逐步上升,表达量在12 h都达到了最高,随后逐步下降。将CpGST3、CpGST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和PET-32a质粒经BamH1、HindIII双酶切之后,成功构建了PET-32a-CpGST3、PET-32a-CpGST4原核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到BL21中,经IPTG,诱导8 h后,得到了融和蛋白,电泳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均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纯化柱进行纯化,分别得到浓度为0.4676 mg/mL的CpGST3融合蛋白和0.312 mg/mL的CpGST4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程杰,王春燕,林同[7](2018)在《黄野螟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igma 1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igma家族中Sigma 1基因的分子特征,从黄野螟成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了GST Sigma 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Hv GSTs1(Gen Bank:MF521977)。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使用RTq PCR对Hv GSTs1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部位及成虫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054 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v GSTs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N端结构域GST_N_Sigma_like和C端结构域GST_C_Sigma_like等2个结构域,Hv GSTs1的氨基酸序列与二化螟同源性最高,为76%。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黄野螟与二化螟处于同一分支。用RT-q PCR分析了Hv GST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Hv GSTs1在蛹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发育阶段;Hv GSTs1在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中肠表达量最低;Hv GSTs1在成虫中腹部和胸部表达量最高,足部表达量最低,各部位均有表达,且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以后深入探讨黄野螟Sigma家族GST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廖志鹏,肖希灵,钟素华,冯国飞,黄光武[8](2018)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3(GSTA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GCBI(Gene 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在线基因数据分析平台分析鼻咽癌原发肿瘤与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谱芯片数据(GSE13597、GSE64634、GSE12452),从中探寻GSTA3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验证GSTA3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差异,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GSTA3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分析提示,GSTA3转录水平在3组鼻咽癌表达谱芯片中均表达下调(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鼻咽癌组织中GSTA3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比较,5个鼻咽癌细胞系中GSTA3mRNA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1);GSTA3蛋白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01)。结论:GSTA3在鼻咽癌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瑶[9](2018)在《基于光响应超分子开关构筑智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一文中研究指出酶的催化功能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反馈回路和各种触发诱导因素的严格控制。典型的,如含有LID结构域的酶,它可通过自身变构来实现催化功能的反复调控。这种调控借助可变结构域对催化位点的“开/关”效应,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识别作用,进而可逆控制酶的催化性能。受此启发,大量含有偶氮苯、螺吡喃、二芳基乙烯等刺激响应基团的人工智能催化剂被开发出来,用以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化学、区域以及立体选择性,调节其催化反应进程,并通过研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模拟自然界酶生物功能的严格调控行为。因此,构筑具有类似天然酶可控性质的智能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近年来研究表明,基于蛋白质骨架构筑的智能酶具备极高的催化性能,并展示出比天然酶更丰富的调控方式,因而具有较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目前,智能酶的设计策略主要分为两类:(1)在天然别构蛋白中创建全新的酶催化中心,并利用蛋白骨架的别构效应使催化中心结构域发生构象重组,调控酶的催化与底物识别行为;(2)利用人工合成的刺激响应性小分子或高分子,通过定点修饰引入天然酶分子中,模拟LID的调节功能。但综合其构建难度和调控效果,两种方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本无催化功能的别构蛋白骨架中从头设计全新的催化中心需要复杂的计算机设计,整体设计难度较大;其次,在酶骨架上引入调控基团,需要对其进行精准定位,修饰位点的选取十分困难;另外,利用修饰的刺激响应型高分子链调控酶活,其尺寸较大,难以避免对酶的活性造成影响。随着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兴起,由于其尺寸合适,以及动态可逆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构建刺激响应型智能酶,且具有调控性能优异和操作简便的优势。这些智能超分子催化剂为天然酶与超分子开关的组合提供了研究基础,尤其是利用刺激响应型的主-客体大环超分子调控天然酶的催化活性,模仿天然LID结构域对酶的调节作用,可有效地结合天然酶的高效催化与超分子的调控优势,发展新的高性能酶学调控方法。在众多刺激响应超分子调控方式中,光响应调控可远程控制且响应迅速,清洁无残留,无疑是设计智能酶的最佳方式。因此,本论文借助环糊精(CD)和马来酰亚胺修饰的偶氮苯分子(Azo-MAM)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光响应超分子开关,并通过将其选择性修饰于天然酶骨架中,测试了α-CD和β-CD在紫外光/可见光互变环境下对酶催化活性的开关效应。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CD分子的尺寸、修饰位点、及其与偶氮苯修饰酶的结合热力学参数对酶活性调控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1.光响应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构筑与开关效应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是一种解毒酶,晶体结构显示其含有一个明显的底物结合疏水空腔,催化位点位于空腔底部,且周围有多种氨基酸通过非共价作用稳定底物谷胱甘肽(GSH)。基于GST的结构特点,首先对GST酶空腔附近的117和124位点分别进行定点突变,引入Cys残基作为拟修饰位点。同时,合成马来酰亚胺修饰的偶氮苯衍生物Azo-MAM作为客体分子,α-CD和β-CD分别作为主体分子,通过Cys与MAM之间的“Click”反应将两种主-客体复合超分子开关嵌入GST酶中:(1)仅在124位修饰trans-Azo-MAM-CD超分子开关;(2)同时在117和124位修饰trans-Azo-MAM-CD超分子开关。由于α-CD和β-CD对顺反两种构型的偶氮苯具有选择性,即可利用紫外/可见光触发GST表面Azo分子的顺反异构,调控CD与Azo解离和复合,进而控制GST底物结合空腔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对GST酶催化活性的可逆调节。2.光响应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开关性质的研究酶学测试α-CD和β-CD调控GST酶活性的性能。研究5个紫外/可见光循环后,单双位点修饰的GST酶Azo-MAM-GST/K124C和Azo-MAMGST/L117C/K124C的活性变化,计算两种超分子开关的对酶的关闭效率,研究其调控效果、响应时间和控制的稳定性。结合α-CD、β-CD和GST相对尺寸和对酶催化活性的可逆控制效果,详细分析超分子开关的空间大小对于调控效果的影响。此外,通过测定光控GST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α-/β-CD与之结合的热力学常数、底物GSH与光控GST结合的热力学常数,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角度验证该超分子开关控制酶催化反应速率的调控机理,该工作为单分子层面控制酶活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思路,并且实现了对于生化反应的有效调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静,王涛,宋洁,韩彦龙,代海兵[10](2018)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多态性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M1多态性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1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血标本中GSTM1基因型及宫颈刮片细胞标本中HPV16阳性率,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GSTM1 null型占比为59.48%,高于对照组的41.38%(P<0.05);病例组HPV16阳性率为65.52%,高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 null型联合HPV16阳性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显着高于仅GSTM1 null型者或仅HPV16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M1纯合缺失型与HPV16感染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大蒜GST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析GST基因在不同组织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蒜苍山四六瓣GST基因,采用BLAST、DNAMAN、ProtParam、MEGA5、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AsGST基因在大蒜根、鳞茎和叶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大蒜AsGST基因全长663 bp,编码22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5.58 kDa,理论等电点为6.55,属于tau类GST家族。植物GST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但在结构上相对保守。在蛋白的N端含有谷胱甘肽特异结合位点(G位点),C端含有可变性较大的疏水底物结合位点(H位点),在进化关系上AsGST与茄科作物较近。空间结构分析表明,大蒜GST的叁级结构由3个β-折迭和11个α-螺旋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苍山四六瓣中GST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在鳞茎中的表达量较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盐胁迫处理4 h后,各组织内AsGST基因的表达量均升至最高,说明该基因可响应盐胁迫逆境信号。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蒜GS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洪霞,刘曜,徐劲秋,冷培恩.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与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生物化学性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2].梁志乐,尚珂含,王立辉,周瑾,王广龙.大蒜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AsGST的克隆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J].核农学报.2019

[3].郑庆伟.马峙英教授团队发现一个棉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簇在抗黄萎病中具有重要作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9

[4].王静,韩彦龙,张书捷,王春涛,邓代千.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创新[J].中国医学创新.2019

[5].郭卫,李辰旭,魏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肿瘤易感性及化疗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8

[6].张飞.褶纹冠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昌大学.2018

[7].程杰,王春燕,林同.黄野螟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igma1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J].华北农学报.2018

[8].廖志鹏,肖希灵,钟素华,冯国飞,黄光武.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9].刘瑶.基于光响应超分子开关构筑智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D].吉林大学.2018

[10].王静,王涛,宋洁,韩彦龙,代海兵.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多态性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长丝鲈5种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抑制剂利尿酸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结构域分析结...磷化氢熏蒸对米象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标签:;  ;  ;  ;  ;  ;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论文_刘洪霞,刘曜,徐劲秋,冷培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