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网状细胞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脑肿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论文文献综述
薛生琦,王磊,赵素亚,李延锋,荆彦平[1](2019)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叁门峡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27例患者中,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14例,囊腔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实质型血管网状细胞瘤7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大部分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以囊结节型为多见。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长T1和长T2囊状信号,12例肿瘤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等T1、稍长T2结节影,增强扫描结节可见强化,囊不强化,弥散加权成像(DWI)病变扩散不受限。囊腔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囊状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DWI扩散不受限,周围未见水肿,增强扫描囊壁可见轻微线状强化。实质型囊结节型血管网状细胞瘤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较明显强化,3例病灶周围可见水肿。结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各型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郐国虎,周游,金胜昔,刘磊,陈勇[2](2018)在《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等临床资料,通过查阅及复习近5年相关文献,结合已有经验探讨该疾病。结果本病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术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术前予以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后显微镜下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系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血供丰富的病例,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有利于提高手术全切率。对于不能手术或复发的病例,可考虑行伽马刀治疗。(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林凯,董飞[3](2018)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5例MRI诊断与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网状细胞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归属脑膜肿瘤项下组织来源不明确的肿瘤,组织学上肿瘤为良性大囊小结节是典型表现,但有约30%表现为实质性,不易诊断。笔者回顾性分析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5例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79岁,(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丁磊林[4](2017)在《分析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式。方法:收治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3例,均实施MRI诊断与临床检查。结果:肿瘤处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位置2例,额叶2例,颞叶1例,肿瘤处于小脑且累及脊髓2例。囊性伴瘤壁结节肿瘤16例,单纯囊性肿瘤5例,实质性肿瘤2例。单发性患者20例,多发性患者3例。结论:血管网状瘤患者具有清晰的MRI影像学特点,可以通过MRI检查,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7年28期)
丁正斌,康忠炽,周向阳[5](2016)在《CT血管造影在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对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的帮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术中注意事项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全部位于幕下)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通过血管成像,明确供瘤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以利于术中针对性切断供瘤动脉,减少术中大出血风险,以及帮助了解结节大小及方向,更助于完整切除结节,必要时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3例供血丰富的血管网状细胞瘤行术前栓塞后再次行开颅切除。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且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情况,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血管成像有助于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节,同时减少术中大出血几率,降低手术风险,如必要时可行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郑伟明,涂明,鲁祥和,苏志鹏,张宇[6](2015)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网状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好发于后颅窝,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2%,后颅窝肿瘤的10%。血管网状细胞瘤多为囊性,伴有瘤结节,应用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其诊断和治疗均较容易,预后良好。但是,少数血管网状细胞瘤为实质性,血供极其丰富,又位于重要神经功能区,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囊性肿瘤者困难。目的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男25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37岁。病程从2周至10年。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部位,可表现小脑半球或中线、桥小脑角或脑干肿瘤的症状和体征,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上述症状和体征出现隐蔽,但呈持续进展性。后期常有高颅压征。35例术前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DSA检查4例,CTA检查5例。肿瘤最大直径1~2cm6例,2~3cm23例,3~4cm 6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5例,蚓部5例,第四脑室底2例,脑干(延髓背侧)6例,桥小脑角2例,多发4例。CT表现为等低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缘锐利的圆型或类圆型病灶,周边无明显水肿;MRI表现为T1W等信号,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内可有迂曲流空信号。DSA可显示供血动脉并可见浓密肿瘤染色。3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1例为胶母细胞瘤。35例病人均在全麻插管下手术治疗,术前未做肿瘤栓塞治疗。采用后颅窝正中直切口,如肿瘤偏于一侧可用倒钩形切口,桥小脑角2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输血0~2000m L,平均800m L。结果肿瘤全切34例,开颅后肿瘤未能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术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显微手术技巧,术中注意剪开硬脑膜时不要损伤肿瘤表面的血管,特别当肿瘤位于小脑蚓部、颅颈交界处等,应遵循脑AVM手术的原则,由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常来自肿瘤深面和两侧,粗大的回流静脉又常位于瘤表面,术时要特别注意识别,操作要细心。术后除开颅术后常规处理外,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正常氧气交换,必要时应用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术前应用超选择插管做肿瘤栓塞治疗,可减少术时出血,均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肿瘤切除。结论 MRI和DSA是术前诊断PFSHs的主要方法,PFSHs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术中应用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提高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本文来源于《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9-03)
牛建星,杜长生,王贵怀,吴建梁,胡俊峰[7](2014)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与疗效。方法分析25例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根据术前MRI及DSA影像学确诊,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1例加重(1w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重要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能帮助明确诊断,同时确定肿瘤供血动脉;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以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中出血及防止脊髓肿胀,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王仲月,连亚军[8](2014)在《脑干结核瘤误诊为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1岁,以头晕、行走不稳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为胃内容物,量不大,无咖啡色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行走不稳、醉酒样步态,无视物不清、视物旋转、发热、头痛,无言语不清、四肢麻木,与体位改变关系不明显,持续数小时可缓解,每天均有发作,发作频率不等。在当地医院查胸部X线片、腹部彩超、泌尿系彩色超声、头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平(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牛建星,李学真,杜长生,唐红,胡俊峰[9](2014)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肿瘤后再次进行荧光造影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观察脊髓正常血管。结果:25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均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肿瘤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处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减少手术出血及对脊髓损伤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4年06期)
刘志春,张真,关鑫江[10](2014)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脊髓者相对少见,约占脊髓肿瘤的1.6%~6.4%[1],肿瘤组织来源不明,在WHO分类中,属来源未定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小脑原发肿瘤,发生于脊髓的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探讨其特征性MRI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男9例,(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血管网状细胞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等临床资料,通过查阅及复习近5年相关文献,结合已有经验探讨该疾病。结果本病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术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术前予以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后显微镜下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论血管网状细胞瘤系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血供丰富的病例,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有利于提高手术全切率。对于不能手术或复发的病例,可考虑行伽马刀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网状细胞瘤论文参考文献
[1].薛生琦,王磊,赵素亚,李延锋,荆彦平.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2].郐国虎,周游,金胜昔,刘磊,陈勇.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
[3].林凯,董飞.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5例MRI诊断与鉴别[J].中国乡村医药.2018
[4].丁磊林.分析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7
[5].丁正斌,康忠炽,周向阳.CT血管造影在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
[6].郑伟明,涂明,鲁祥和,苏志鹏,张宇.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C].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5
[7].牛建星,杜长生,王贵怀,吴建梁,胡俊峰.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
[8].王仲月,连亚军.脑干结核瘤误诊为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J].疑难病杂志.2014
[9].牛建星,李学真,杜长生,唐红,胡俊峰.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
[10].刘志春,张真,关鑫江.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表现[J].实用医药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