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刚石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刚石磨粒,二维切割,切削速度,硅材料
金刚石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文,苏宇飞[1](2019)在《线速度对金刚石线锯及硅片表面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金刚石线切割单晶硅的二维模型,并进行了二维切割仿真。通过改变金刚石单颗磨粒的切削速度,分析了单晶硅材料在不连续切割过程的应力场、切削力及不同切削速度对硅材料损伤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周佳,帅锦涛,左潇,郭鹏,柯培玲[2](2019)在《过渡层对铝合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结合失效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沉积了无过渡层,含Ti和Si过渡层的类金刚石薄膜(N-DLC,Ti/DLC,Si/DLC),考察了过渡层对薄膜的微结构、机械性能与结合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重点剖析了不同DLC薄膜与铝合金基底之间的结合失效行为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添加过渡层能够提高DLC薄膜与铝合金之间的结合强度,其中,Si/DLC薄膜具有最高的临界载荷(10.7±1.2N)。划痕实验的失效分析表明,在连续增大的载荷产生的压力作用下,N-DLC因薄膜与基体塑性变形能力不同,薄膜因内聚力失效和基体塑性形变而剥落。Ti/DLC薄膜裂纹萌生于Ti过渡层与DLC界面处,并向表层DLC薄膜中逐渐扩展,导致发生脆性剥落,降低薄膜失效的临界载荷;Si/DLC薄膜中,Si过渡层与DLC薄膜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变形能力,裂纹首先萌生于基底与过渡层界面,随后发生横向扩展,并在基底与薄膜内部传播,应力得到释放,后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基底与薄膜之间塑形形变差异增大,最终薄膜发生剥落;研究表明,具有与顶端DLC薄膜相近力学性能,界面结合强度高,承载能力高Si过渡层更适合用于改善提高薄膜在铝合金上的结合强度,提高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邓福铭,张黎燕,邓雯丽,刘嘉霖,杨雪峰[3](2019)在《聚晶金刚石表面加工质量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表面加工成型和抛光难题,提高PCD加工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电火花粗、精放电加工工艺及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工艺对PCD表面进行加工,并采用SEM、EDS、XRD和Raman等观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及结构,对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对PCD表层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后PCD表面会发生金刚石石墨化,而机械磨削加工后则不会;电火花精加工后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是5 613 HV 10和Q 5.8×10~4,机械磨削加工后则分别是5 727 HV 10和Q 5.4×10~4,二者相比变化不大,而电火花粗加工后的则是4 604 HV 10和Q 4.7×10~4,性能降低明显。同时提出放电加工后PCD表面变质层的概念,并讨论其变质层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文龙,楼立人,祝巍,王冠中[4](2019)在《表面氧化钛涂层增强金刚石中浅层NV色心的荧光强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了一层氧化钛涂层,该方法使得金刚石中的浅层(深度小于10 nm)NV~-色心的电荷态变得稳定,同时其荧光强度增强至大约原本的2倍.这种表面涂层技术能够为固态量子体系提供厚度可控的保护层或钝化层,同时又不损伤或腐蚀体系表面,有望成为一种固态量子体系钝化或封装的方法.(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5期)
庞继伟,高玉飞,李升[5](2019)在《电镀金刚石线锯切割光伏多晶硅的表面特性与锯丝磨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金刚石线锯切割的光伏多晶硅切片表面特性,影响其断裂强度和后续的制绒工艺;为探究线锯锯切工艺参数对多晶硅切片表面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电镀金刚石锯丝的磨损机理,开展了光伏多晶硅的电镀金刚石线锯切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锯切的多晶硅表面存在由金刚石磨粒的塑性剪切、微切削去除形成的塑性浅划痕与较深的沟槽,及材料脆性去除留下的表面破碎微凹坑;切片表面材料的塑性去除和脆性去除相对比例随工艺参数组合变化而变化,增大晶片进给速度,降低走丝速度,切片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形貌逐渐由塑性沟槽为主转变为以破碎微凹坑为主;使用表面镀镍(金属化)的金刚石颗粒制备的电镀金刚石锯丝的磨损形态在稳定阶段主要是磨粒磨平,使用后期主要是磨粒脱落和镀层磨损。(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自勇,李振宇,蔡玉乐,陈志民,丁义良[6](2019)在《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新型催化剂、优化触媒配方、调整还原工艺以及优化合成温度和压力,开发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实现对其颜色及表面形貌的调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金刚石晶体表面具有规则的波纹状纹路;拉曼光谱证明金刚石晶体表面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冲击韧性和热冲击韧性结果显示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的热稳定性优于常规金刚石的;此外,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磁化率低,晶体内部杂质少。锯切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类金刚石制成的小径锯片具有良好的锋利度和耐磨性。(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白华,吕继磊,蒋鼎,蒋芳,杭常东[7](2019)在《金刚石颗粒表面硼-金属复合涂层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温处理工艺对金刚石粉体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首先在金刚石粉体表面生长硼及碳化硼涂层,然后在上述涂层表面涂覆铜、镍等金属涂层。将纯金刚石粉体、表面涂覆有硼及碳化硼涂层、铜、镍等金属涂层的金刚石粉体与金属Cu-Fe-Co复合粉体,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金刚石/Cu-Fe-Co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较低烧结温度情况下,金刚石粉体表面涂层后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其中在烧结温度为650℃时,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在该温度下烧结的镀硼、镀硼-镍、镀硼-铜的金刚石/Cu-Fe-Co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分别为392、478、565 MPa,与纯金刚石增强Cu-Fe-Co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263 MPa)相比分别提高50%、82%、115%。(本文来源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5期)
徐岩,周金海,荣春玲,李亚选[8](2019)在《硼对人造金刚石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硼对金刚石晶体性能有明显影响。文章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重点介绍了硼对金刚石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6期)
朱华敏,许向阳,邵诗宇,胡金宇,迟伶俐[9](2019)在《阿霉素在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表面的负载与释放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温氧化法实现纳米金刚石表面羧基化,以提高其对阿霉素药物的负载率。通过考查高温氧化条件、药物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其载药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佳载药条件,制备了负载量为425μg/mg的纳米金刚石-阿霉素体系。探索了不同pH环境下该载药体系的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负载阿霉素后,可高效释药,最高释放率可达91%,说明纳米金刚石在改善药效发挥、降低药量、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梁远龙,姜国圣[10](2019)在《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金刚石体积分数、金刚石粒径及镀层厚度对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金刚石粒径的增大、镀层厚度的减小,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与文献数据的变化趋势相符,热膨胀系数受金刚石体积分数影响最大,金刚石粒径选在150~200μm较为合适。(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金刚石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通过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沉积了无过渡层,含Ti和Si过渡层的类金刚石薄膜(N-DLC,Ti/DLC,Si/DLC),考察了过渡层对薄膜的微结构、机械性能与结合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重点剖析了不同DLC薄膜与铝合金基底之间的结合失效行为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添加过渡层能够提高DLC薄膜与铝合金之间的结合强度,其中,Si/DLC薄膜具有最高的临界载荷(10.7±1.2N)。划痕实验的失效分析表明,在连续增大的载荷产生的压力作用下,N-DLC因薄膜与基体塑性变形能力不同,薄膜因内聚力失效和基体塑性形变而剥落。Ti/DLC薄膜裂纹萌生于Ti过渡层与DLC界面处,并向表层DLC薄膜中逐渐扩展,导致发生脆性剥落,降低薄膜失效的临界载荷;Si/DLC薄膜中,Si过渡层与DLC薄膜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变形能力,裂纹首先萌生于基底与过渡层界面,随后发生横向扩展,并在基底与薄膜内部传播,应力得到释放,后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基底与薄膜之间塑形形变差异增大,最终薄膜发生剥落;研究表明,具有与顶端DLC薄膜相近力学性能,界面结合强度高,承载能力高Si过渡层更适合用于改善提高薄膜在铝合金上的结合强度,提高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刚石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郭俊文,苏宇飞.线速度对金刚石线锯及硅片表面质量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9
[2].周佳,帅锦涛,左潇,郭鹏,柯培玲.过渡层对铝合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结合失效行为的影响[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邓福铭,张黎燕,邓雯丽,刘嘉霖,杨雪峰.聚晶金刚石表面加工质量对比试验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4].张文龙,楼立人,祝巍,王冠中.表面氧化钛涂层增强金刚石中浅层NV色心的荧光强度(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5].庞继伟,高玉飞,李升.电镀金刚石线锯切割光伏多晶硅的表面特性与锯丝磨损分析[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6].赵自勇,李振宇,蔡玉乐,陈志民,丁义良.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制备及表征[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7].白华,吕继磊,蒋鼎,蒋芳,杭常东.金刚石颗粒表面硼-金属复合涂层构建[J].硬质合金.2019
[8].徐岩,周金海,荣春玲,李亚选.硼对人造金刚石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9].朱华敏,许向阳,邵诗宇,胡金宇,迟伶俐.阿霉素在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表面的负载与释放性能研究[J].矿冶工程.2019
[10].梁远龙,姜国圣.表面镀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拟[J].粉末冶金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