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胶囊电泳显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泳,微胶囊,粒子,电子,墨水,树脂,光电。
微胶囊电泳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相,孟舒献,冯亚青[1](2015)在《彩色双粒子微胶囊电泳显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纸综合了传统纸张和新时代电子器件的优点,既如纸张一样阅读舒适、可弯曲折迭,又可以如液晶显示器一样不断转换刷新显示内容。微胶囊电泳显示使粒子的扩散和聚集禁锢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改善了电泳液稳定性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本文在介绍各种电泳显示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介绍了电泳白色无机粒子的表面改性,其次是电泳彩色有机粒子的表面改性,然后是电子墨水的制备方法以及微胶囊电泳显示的国内外商品化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S1期)
孙翠[2](2013)在《Isopar M体系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sopar M为分散介质,研究制备了蓝白、黄白、红白等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研究了蓝色、黄色、红色、白色等四种电泳显示液配方,优化了脲醛树脂微胶囊和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探索了刮刀式涂布工艺。所制得的电泳显示器件在低电场下实现了对比度较高的显示。采用正交实验和条件实验系统的优化了电泳显示液配方,分别将彩色电泳显示液与白色电泳显示液复配,得到双色电泳显示液,将双色电泳显示液封装在微杯显示器件中,其对比度分别为2.92,1.33和2.72。以Isopar M体系的双色电泳显示液为芯材,以尿素-甲醛为壁材,研究了一步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芯材与壁材的比例、明胶分散液浓度、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pH值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微胶囊球形度好、粒径均匀、表面光滑、机械强度高,包覆率为15.5%,有效利用率为70.5%。制备的蓝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96;红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72;黄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30。以Isopar M体系的双色电泳显示液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芯材与壁的比例,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戊二醛的浓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球形度好、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囊壁透明度高、柔韧性好,包覆率为92.3%,有效利用率为80.5%。制备的蓝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67;红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62;黄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22。相较于四氯乙烯体系,Isopar M体系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由7天提高到了150天,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由7天提高到120了天。(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晓旭[3](2012)在《红白、黄白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制备了红白、黄白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研究了改性的颜料红254、颜料黄13和颜料黄181的电泳显示液配方;优化了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探索了刮刀式涂布法制备微胶囊涂膜的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系统研究了电泳显示液的配方,考察了T-151、CTAB、CH-5和Span85对电泳显示液的电泳淌度和分散粒径的影响,确定了叁种电泳液的优化配方;采用叁种电泳液分别与白色电泳液进行复配制得双色电泳液,将双色电泳液灌封于微杯显示器件中,得到的器件的对比度值分别是1.65,1.22和1.28。采用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双色电泳液的脲醛树脂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形貌为依据,考察了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交联剂的用量、反应pH值等条件对制备的微胶囊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均匀、表面光滑、机械强度高,胶囊粒径分布在40~100μm之间,平均粒径为75μm,囊壁厚度在300nm以上,同时胶囊内的粒子在15V/mm的电场下可实现电泳响应。采用刮刀式涂布法探索微胶囊涂膜的制备工艺,考察了胶合剂、涂布厚度和干燥方式等对涂膜的表面形貌及制备的微胶囊显示器件显示性能的影响,制备出了一种红白双色,两种黄色双色的微胶囊电泳显示原型器件。器件的对比度值分别为1.85,1.19和1.23。(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5-01)
李文波,徐征,张卓,王刚,邵喜斌[4](2010)在《微胶囊电泳显示与TFT-LCD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胶囊电泳显示与TFT-LCD显示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并分析了它们在显示原理、电路的驱动方式和灰阶实现、像素设计以及显示性能等多方面的不同特性,并对微胶囊电泳显示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介绍和预测。(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0年04期)
张璐,邓少芝,许宁生,陈宇[5](2008)在《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对显示薄膜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包容的电泳显示是电子墨水显示技术中的主要技术路线,在商品化方面处于领先。本研究围绕电子纸显示屏中的显示薄膜制备技术,研究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对显示薄膜的厚度、显示光电性能的影响。具体地,我们采用粒径为15-35微米的黑白双色胶囊,通过改变粘结剂的加入量配制成6种黏度的电子墨水(黏度分别约为100,300,500,700,900, 1200cps);采用刮涂技术,研究了制备显示薄膜的工艺;通过薄膜厚度仪和明度计等手段,表征微胶囊显示薄膜膜厚、显示驱动、显示响应时间和显示对比度特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小的电子墨水致密度不高,所制各出的薄膜厚度较薄,显示驱动电压低(15伏), 显示响应时间较快;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大的墨水致密度高,所制备出的薄膜厚度较厚, 薄膜平整性较差,显示驱动电压较高,显示响应时间变慢:在满足成膜的条件下,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对显示薄膜的显示对比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李金换,王秀峰,程冰,方俊,朱宛琳[6](2007)在《微胶囊电泳柔板显示器件及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电泳柔板显示器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电泳显示技术,有着广泛的用途。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柔板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制备工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器件衬底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各种制备方法及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述,同时讨论了国内外柔板显示器及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09期)
韩冰[7](2007)在《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泳显示技术由于结合了传统纸张与电子显示器的诸多优点正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种。本文从材料合成的角度出发,分别制备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的两个关键部分——电泳粒子和微胶囊。并对实验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使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的氧化钛改性粒子,并分别在水溶液和乙醇溶液中实现。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氧化钛粒子进行预改性,得到聚合物含量较高的改性氧化钛粒子,并能够在有机和无机相之间产生化学键链。最后制备了聚合物含量达到50%的改性粒子。探讨了使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反应条件。使用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办法获得了更为稳定的乳液体系,并制备出具有较好表面形貌的微胶囊。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配比来改变体系的HLB,从而改进微胶囊的成囊质量并在一定范围控制微胶囊的尺寸。综合考察了转速和HLB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并找到该实验体系下的最佳成囊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30)
杨毅,王亭杰,金涌[8](2005)在《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原理、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制备。阐述了高分子材料在制备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和器件过程中的应用。重点说明了在这种新型的显示技术中颜料-聚合物复合粒子、微胶囊和塑料晶体管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5年05期)
王静,冯亚青,李祥高,孟舒献,谢建宇[9](2005)在《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电泳显示是一种可逆、双稳态、柔性的电子纸显示技术。本文描述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单粒子”和“双粒子”两种基本显示原理,并分别针对其制备技术中的电泳颗粒的表面处理、显示液的配制以及微胶囊化叁个关键步骤作了详细的介绍。还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5年06期)
李路海[10](2003)在《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电子墨水(电泳墨水)电泳显示电子纸,是原理型电子纸显示技术之一,本文以此作为方向,研究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已经报道的原理型电泳显示电子纸,大多使用无机颜料作为电泳颗粒,并对无机颜料电泳胶体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有机颜料的电泳胶体体系,则报道较少。鉴于有机颜料比重小,色系全,容易选择悬浮液和配制多色电子墨水等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有机颜料电泳液体系展开研究,内容包括,电泳墨水成分选择以及电泳墨水制备,电泳墨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电泳墨水微胶囊体系制备与测试等。 通过薄层色谱(TLC)和染色实验,研究了染料对颜料的吸附,染料对胶囊膜材料的染色,通过染料和颜料的吸收光谱,进行了色光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苏丹红染料作为电泳液的吸光染料。 比较了不同厂家C.I.PY14颜料光学性能,研究了有机颜料的荷电性能,认为C.I.PY14是比较合适的电泳显示颜料,并认为T颜料C.I.PY14是测试范围内,效果最好的。通过各种电荷控制剂与T颜料的相互作用,证实Lewis酸碱反应,是C.I.PY14有机颜料带电的主要原因。 通过Zeta电位值的测定与比较,研究了氨基化合物的碱性,发现在非极性电介质胶体体系中,(1)含有伯胺基团和仲胺基团的化合物,对C.I.PY14电荷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同一级别的取代胺,空间位阻越小者,碱性越强;空间位阻越大,碱性越弱。(2)聚丁烯琥珀酰氨(PIBI)是T颜料比较好的电荷控制剂(CCA),它同时对悬浮液有稳定作用。 将电荷控制剂、染料和颜料等在悬浮液中砂磨分散,调整工艺条件和物料的配比,制备了一系列电泳显示电子墨水。围绕电泳液响应速度、显示密度、稳定性以及固定电场中电泳显示密度域等,研究了电荷控制剂以及其他成分用量、颜料颗粒度分布、测试盒间距等因素对电泳液显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电泳液配方优化。发现ET-14是一种很好的电泳液稳定剂,它不仅改善电泳液悬浮稳定性,还能够改善电泳液的显示性能。 水对非水胶体体系的稳定性和电泳颗粒zeta电位,有一定影响,本文研究了酸、碱和中性条件下水对电泳液性能的影响,发现酸性水对该体系性能影响最大。 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是微胶囊电子墨水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尝试了复凝聚法、悬浮聚合/单凝聚法和原位聚合法,针对交联剂、合成工艺条件等作了大量实验工作。基本确定,复凝聚法合成的电泳墨水微胶囊,透明度高,柔韧性好,适用于微胶囊电泳墨水制备。还选择微胶囊分散体系胶粘剂,制备了微胶囊电泳墨水涂层,并测试了相应的电泳显示性能,发现微胶囊的引入,大大改善了电泳显示图像的保存稳定性。 使用脉醛树脂预聚物作为明胶阿拉伯树胶的交联剂,合成电泳墨水微胶囊,水对非极性介质分散体系电泳性能的影响,以及ET一14稳定剂对电泳液性能的多方面改进等,未见文献报道,此外,电泳液显示密度域概念系本文首次提出并使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3-12-08)
微胶囊电泳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Isopar M为分散介质,研究制备了蓝白、黄白、红白等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研究了蓝色、黄色、红色、白色等四种电泳显示液配方,优化了脲醛树脂微胶囊和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探索了刮刀式涂布工艺。所制得的电泳显示器件在低电场下实现了对比度较高的显示。采用正交实验和条件实验系统的优化了电泳显示液配方,分别将彩色电泳显示液与白色电泳显示液复配,得到双色电泳显示液,将双色电泳显示液封装在微杯显示器件中,其对比度分别为2.92,1.33和2.72。以Isopar M体系的双色电泳显示液为芯材,以尿素-甲醛为壁材,研究了一步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芯材与壁材的比例、明胶分散液浓度、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pH值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微胶囊球形度好、粒径均匀、表面光滑、机械强度高,包覆率为15.5%,有效利用率为70.5%。制备的蓝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96;红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72;黄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30。以Isopar M体系的双色电泳显示液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芯材与壁的比例,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戊二醛的浓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球形度好、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囊壁透明度高、柔韧性好,包覆率为92.3%,有效利用率为80.5%。制备的蓝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67;红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62;黄白显示器件的对比度为1.22。相较于四氯乙烯体系,Isopar M体系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由7天提高到了150天,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由7天提高到120了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胶囊电泳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相,孟舒献,冯亚青.彩色双粒子微胶囊电泳显示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
[2].孙翠.IsoparM体系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3
[3].李晓旭.红白、黄白双色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李文波,徐征,张卓,王刚,邵喜斌.微胶囊电泳显示与TFT-LCD之比较分析[J].液晶与显示.2010
[5].张璐,邓少芝,许宁生,陈宇.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黏度对显示薄膜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C].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8
[6].李金换,王秀峰,程冰,方俊,朱宛琳.微胶囊电泳柔板显示器件及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
[7].韩冰.微胶囊电泳显示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8].杨毅,王亭杰,金涌.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
[9].王静,冯亚青,李祥高,孟舒献,谢建宇.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J].化学通报.2005
[10].李路海.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